心理护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便秘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4.59 KB
- 文档页数:2
聚焦肿瘤安宁疗护,坚守生命尊严谢幕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800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癌症发病率约为285.91/10万,平均每6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癌症负担呈现出逐渐上涨的发展趋势。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由于长时间受到失眠、便秘和疼痛等相关症状的困扰,患者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因此针对安宁疗护具有更高的需求。
安宁疗护是一种系统且科学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助力肿瘤患者可以安详平静且具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一、安宁疗护的概念关于安宁疗护,源自于英国的临终关怀,国际临终关怀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临终关怀源自西西里·桑德斯博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所创建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
这是现代临终关怀事业起始的重要标志,主要是为了保证因患有重症而无法有效治愈的患者可以安宁且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在我国,针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禁忌,而临终关怀中的“临终”二字所指向的正是死亡,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此的接受程度,相应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在香港,将临终关怀称之为“善终服务”。
在台湾,将临终关怀称之为“安宁疗护”。
而后,众多专业人士从公众接受程度方面进行考虑,统一将其称之为“安宁疗护”。
二、安宁疗护在肿瘤疾病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意义首先,安宁疗护的意义体现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核心理念为对人的价值予以尊重。
对于安宁疗护,指的是针对临终前及其治疗无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对痛苦且无效的治疗方法予以依赖,而是将主要工作集中于合理的心理关怀等相关护理措施,以最大化减轻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使得患者能够以更为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确保患者没有遗憾,家属无愧于心。
其次,安宁疗护与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相应的要求相符合。
心理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选择医院于2022年4月-202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护理干预中,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成为强化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重要护理干预手段,具有先进性。
关键词:晚期肝癌;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生活质量前言: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排名为第四位,致死病因排名第二位,极大地威胁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征,尤其是进展至晚期的肝癌患者,患者生存时间往往不足12个月,因此如何对患者实施科学护理,是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1]。
从临床护理经验来看,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而制定的护理干预方法,强调围绕患者病情、主观认识、疾病差异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支持。
心理护理模式则是基于心理弹性理念而兴起的一种护理方法,所谓心理弹性是指患者个体面对困难状态的反应能力,即在重大事件(或者疾病)时的心理良好适应过程,希望通过一系列科学护理方法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现为深入分析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选择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肝癌患者,病例入选时间范围为2022年4月-2023年6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1例,男/女=19/12;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02±3.53)岁;患者疾病确诊时间为0.3-1.3年,平均时间(0.71±0.21)年;患者手术情况包括已手术切除14例,未手术切除17例。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马红霞[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普外一科,河北 石家庄]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病情告知、创建和谐的环境等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患者43例,占95.6%,对照组化疗依从性患者37例,占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对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化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5.053本文引用格式:马红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8,94.·临床研究·0 引言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医学上的重大科研难题[1]。
因为人为因素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恶性肿瘤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恶性肿瘤一般发病比较隐匿,且在临床上缺少典型的症状,加上人们自我保健的知识比较匮乏,很多患者都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化疗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常用方法之一,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对化疗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从而放弃化疗。
据调查58.75%的肿瘤患者存在心理障碍[2],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转归,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化疗的9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比较,经过本科护理人员几方面的心理干预,在化疗患者依从性的提高上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