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检测卷(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36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 法律只对违法犯罪分子有约束力
C. 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D.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与道德无关
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小明在学校与同学打架
②小王闯红灯
③小李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④小张捡到他人钱包据为己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
A.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B.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C.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D.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和违反刑法的行为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 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都违反了刑事法律
C.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 )
A. 一般违法行为
B. 严重违法行为
C. 犯罪行为
D. 不良行为
6.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犯罪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
B. 犯罪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C. 犯罪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D. 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
7.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下列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诉讼或非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列属于诉讼方式的是( )
①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④申请仲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的是( )
①民事诉讼
②行政诉讼
③刑事诉讼
④商务诉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该( )
①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不顾一切地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④远离违法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下列关于树立法治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严格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B.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D.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2.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②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④遇到纠纷,通过武力解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 )
①尊崇法律
②信赖法律
③遵守法律
④捍卫法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是( )
A. 小明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
B. 小红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C. 小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D. 小强在小区内乱贴小广告
15.我们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就要( )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自觉遵守法律,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
③积极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
④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共 25 分)
16.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8 分)
17.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9 分)
18.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8 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
19.材料一:中学生小王经常旷课、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集上网费用,他多次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甚至持刀抢劫,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材料二:中学生小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社会青年在欺负一名小学生。小李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却遭到了社会青年的殴打。小李没有退缩,而是及时拨打了 110 报警电话,警察很快赶到,将社会青年制服。
(1)结合材料一,谈谈小王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15 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小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15 分)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且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B、C、D 选项错误,答案是 A。
2.答案:D
解析:小明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可能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法律;小王闯红灯违反交通法规;小李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可能违法;小张捡到他人钱包据为己有也可能违法,①②③④全属于违法行为,答案是 D。
3.答案:A
解析: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答案是 A。B
选项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是根据社会危害性划分;C
选项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D 选项分类不全面。
4.答案:C
解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也不违反刑事法律,不应受到刑罚处罚,A、B、D 选项错误,答案是 C。
5.答案:A
解析: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答案是 A。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不良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答案是 A。
6.答案:D
解析: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犯罪不是一般违法行为,也不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A、B、C
选项错误,答案是 D。
7.答案:D
解析: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都属于不良行为,①②③④全正确,答案是 D。
8.答案:B
解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属于诉讼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属于非诉讼方式,①错误,②③④正确,答案是 B。
9.答案:A
解析: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商务诉讼不属于诉讼类别,①②③正确,答案是 A。
10.答案:B
解析: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该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远离违法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不顾一切地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③错误,①②④正确,答案是 B。
11.答案:C
解析: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B、D
选项说法不全面,答案是 C。
12.答案:A
解析: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遇到纠纷不能通过武力解决,④错误,①②③正确,答案是 A。
13.答案:D
解析: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①②③④全正确,答案是 D。
14.答案:C
解析:小明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小红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小强在小区内乱贴小广告都是不遵守法律的行为。小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自觉遵守法律的表现,答案是 C。
15.答案:D
解析: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积极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②③④全正确,答案是 D。
二、简答题答案及解析
16.答案: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侵犯他人著作权等。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违反交通规则等。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
解析:先给出违法行为的定义,然后具体分类为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并分别举例说明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使学生对违法行为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
区别:
(1)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规范或行政法律规范,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事法律规范。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