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3S技术集成与应用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170.11 KB
- 文档页数:6
3S题库一、名词解释1矢量数据:以坐标或拓扑关系来表示空间点、线、面等实体的图形数据,称为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用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灰度值表示实体属性的图形数据,称为栅格数据。
3差分定位(DGPS-Differential GPS):利用设置在已知坐标的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定、计算出观测数据与已知数据之差,作为定位改正数分发到一定范围内的待测点的GPS 用户(流动站),用户将同步测定的数据中加入基准站传送的改正数,用以提高定位精度。
4 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频率等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所得的图谱。
5 地物的反射波谱:研究地面物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是用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画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6 大气窗口:在大气层中透射率高的电磁波段。
7 黑白影像:单波段或全色波段表现为黑白影像。
8 彩色影像:三波段组合表现为彩色影像。
合成后的影像如果与自然景物完全一致称为真彩色合成,如果与自然景物色彩不一致称为假彩色或伪彩色合成影像。
9 光学影像:通过摄影方法获取,用感光胶片材料记录的光辐射密度影像,称为光学影像。
10 数字影像:能以数字方式在计算机中存储、运算、输出的影像,称为数字影像。
11 灰度直方图:对于灰度值取0~(n-1)共n个灰度级别的遥感数字图像,按照灰度值i(i=0,1,…,n-1)分别统计像元个数mi,计算像元个数占总像元个数M的百分比Pi(Pi=mi/M,亦称为像元密度)。
以灰度值i为横坐标,像元密度Pi为纵坐标所形成的统计图,称为灰度直方图。
12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遥感图像中像元的图像坐标转为对应地物点的大地坐标。
13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影像像元所对应实地水平地面区域,即从遥感影像上所能辨别的实地最小水平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一幅遥感影像由很多个小块的正方形像元排列组合而成,每一个像元对应于实地上的一个小的正方形区域,该实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或面积,就是其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二、填空1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平台、传感器以及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三大部分。
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应用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2、地理信息系统:指的是由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支撑的,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
信息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图形/图像/语音;数字/文字;地理位置(地理空间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特点:地球为椭球体,地表信息在平面上表达,以不同的投影方式进行表达;地理信息的属性和时间变化;地理位置可以是绝对的坐标/经纬度;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一个相对的拓扑关系。
3、遥感: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通过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性质和运动的技术。
4、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于空间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它是由若干颗卫星组成空间系统,并随时确定地表或地表附近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时间。
5、地球空间模型:为了深入研究地理空间,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几何测量和分析而建立起的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6、WGS84坐标系统该坐标系为绝对地理坐标系,该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O,X轴指向格林尼治中央子午线同赤道的交点,Y轴指向东,Z指向北极点,XYZ-O构成右手系。
7、地图投影:把球形的地球表面的点映射到一个平面上,这种从地球表面到平面的转换就称为地图投影。
(投影面: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性质:正形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等方位投影)8、栅格数据:栅格数据是以规则的像元矩阵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9、矢量数据:矢量数据是指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和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10、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11、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传感器获得的原始图像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其目的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有利于遥感图像的分析和判读,用于这种目的的技术称为遥感图像处理。
3s理论与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3S技术中,S代表什么?A. SystemB. SatelliteC. SensorD. Software答案:B2. GPS技术属于3S中的哪一部分?A. GISB. GPSC. RSD. GPS答案:B3.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疾病诊断D. 环境监测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A. 数据管理B. 空间分析C. 地图制作D. 语音识别答案:D5. 3S技术中,哪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A. GISB. GPSC. RSD. B和C答案:B6.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什么?A. 影像的清晰度B. 影像的覆盖范围C. 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D. 影像的存储大小答案:C7. 在3S技术中,哪个系统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A. GISB. GPSC. RSD. GPS和RS答案:C8. 3S技术中,哪个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A. GISB. GPSC. RSD. B和C答案:A9. GPS技术可以提供哪些信息?A. 位置和时间B. 速度和方向C. 高度和气压D. A和B答案:D10. 遥感技术中,多光谱遥感和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光谱范围B. 分辨率C. 成像速度D. 传感器类型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3S技术在以下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A. 交通管理B. 军事侦察C. 气象预报D. 城市规划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GIS系统的基本功能?A. 数据输入B. 数据存储C. 数据处理D. 数据输出答案:A、B、C、D3. GPS技术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目的?A. 车辆导航B. 精准农业C. 个人定位D. 时间同步答案:A、B、C、D4. 遥感技术的优势包括哪些?A. 覆盖范围广B. 信息获取快C. 可重复性强D. 成本低廉答案:A、B、C5. 3S技术中,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的特点?A. 远距离感知B. 非接触式监测C. 多时相观测D. 实时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3S技术中的“3S”指的是GPS、GIS和GPRS。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2013高考题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
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图2,回答3、4题.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图2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利用甲图可以A。
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
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4。
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B。
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C。
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2012广东卷)6.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 GPS C .RS D.手工绘图(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3S技术的应用经典题201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
这一地图工具通过30mx30m 的分辨率量化地表水的月度变化,并使用了1984年至2015年间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由10000台计算机并行处理生成。
用户可以点击世界地图上任意一点,来获取当地的表层水储量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开发“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A. GIS和GPSB. CPS和RSC. RS和GLSD. GIS、GPS和RS2. 借助“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可以()A. 查询世界各地每月降水状况B. 解决欧盟地区洪水和干旱灾害问题C. 测定全球各地淡水资源总量D. 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根据材料“使用了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处理生成”一句,可知使用了遥感(RS)获取卫星图像,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了图层叠加处理。
因此该过程主要利用了RS和GIS技术,答案选C项。
【2题详解】地表径流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是该工具能实现的,故D正确。
该工具查询的是地表水储量信息,并非降水状况,A错误。
该工具的使用可以为旱涝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但不能彻底解决该类问题,B错误。
淡水资源包含江河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而该工具只涉及地表水,C错误。
故选D项。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A. 办公区集中B. 高档住宅区集中C. 公交站点集中D. 工业区集中4. 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B. RS 和GPSC. GPS 和GISD. RS 和GIS【答案】3. C 4. C【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1:43单车分布较稀疏,23:11单车分布较密集,并且单车主要集中分布在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公交站点集中,所以C正确。
《3S技术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考试样题一、选择题(考试20道,每道1分)1.3S技术指的是()A) GIS、RS、GPS B) GIS、DSS、GPSC) GIS、RS、GPRS D) GIS、DSS、RS2.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相比较:()A) 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小B) 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大C) 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小D) 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大3.GIS所包含的数据均与:()A) 地理空间位置相联系B) 非空间属性相联系C) 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相联系D) 地理事物的类别相联系4.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A) 缓冲区分析B) 包含分析C) 网络分析D) 最短路径分析5.利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 地形分析B) 空间统计C) 网络分析D) 叠置分析6.按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以下类型,除了。
A) 红外遥感B) 微波遥感C) 可见光遥感D) γ射线遥感7.大气窗口指的是。
A) 能穿透大气的电磁波波长区间B) 悬浮颗粒直径较大的大气范围C) 悬浮颗粒直径较小的大气范围D) 能穿透电磁波的大气密度范围8.以下属于主动传感器。
A) 红外照相机B) 红外扫描仪C) 多波段扫描仪D) 微波散射计9.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_______相对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0.遥感的关键装置是_________。
A) 航天器B) 航空器C) 电子计算机D) 传感器11.地图投影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A) 一对一B) 一对多C) 多对一D) 多对多12.下列最大的地图比例尺为()A) 1:5000 B) 1:25000C) 1:1000 D) 1:5000013.当用户查询“位于某一多边形区域内的危险源”时,该查询主要涉及到了()A) 空间方位关系B) 空间距离关系C) 几何度量D) 空间拓扑关系14.当用户进行空间查询想要得出多边形A是否包含多边形B时,应该选择()的空间操作函数。
3S技术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2016年12月,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我国。
霾是指空气中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导致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题。
1.雾霾的监测防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是①GPS全天工作,实时追踪灾害路径②RS动态监测,实时更新灾害信息③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④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评估灾害影响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下列气象条件,最有利于消除雾霾的是A. 气流下沉B. 风速减小C. 降水减少D. 冷锋过境【答案】【小题1】B【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GPS可以全天工作,主要用于定位、导航,但不能追踪灾害路径,①错;RS为遥感技术,可获取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实时更新灾害信息,②对;GIS为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统计、分析、管理地理信息,该系统有数据库,灾情评估有据可查,但不能进行灾前评估,③对,④错。
综上可知,B对,ACD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雾霾消除的气象条件。
根据题意知,空气中有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导致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为霾。
大气稳定不易霾的消除,比如气流下沉、风速减小、降水减少,ABC错;大风、雨雪天气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减少,有助于霾的消除,冷锋过境导致大风,有时伴随雨雪天气,有利于消除雾霾,D对。
故选D。
下图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遥感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4.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是A. 高温晴朗B. 低温晴朗C. 阴雨连绵D. 狂风暴雨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应上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A. B.C. D.【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可以在远离目标、不与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遥感平台装载的传感器,获取物体的特征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提取、判断、加工处理和分析应用。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3S技术的应用经典题201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
这一地图工具通过30mx30m 的分辨率量化地表水的月度变化,并使用了1984年至2015年间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由10000台计算机并行处理生成。
用户可以点击世界地图上任意一点,来获取当地的表层水储量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开发“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A. GIS和GPSB. CPS和RSC. RS和GLSD. GIS、GPS和RS2. 借助“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可以()A. 查询世界各地每月降水状况B. 解决欧盟地区洪水和干旱灾害问题C. 测定全球各地淡水资源总量D. 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A. 办公区集中B. 高档住宅区集中C. 公交站点集中D. 工业区集中4. 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B. RS 和GPSC. GPS 和GISD. RS 和GIS某游客从下图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百度地图提示:“前方1公里处行驶非常缓慢”。
热力图是百度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
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
完成下面小题。
5. 百度地图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A. GPS RSB. GIS RSC. GPS GISD. GIS RS GPS6.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A. 规划布局景区道路B. 评估区域商业价值C. 核定区域游客数量D. 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京东集团同陕西宁陕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
高三地理3S技术综合应用试题1.读“2010年我国冬小麦麦收时间信息图”,回答小题。
【1】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温度D.土壤【答案】C【解析】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差异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温度)。
【2】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制作麦收时间及其状况分布图,应先用RS获取图像,然后使用GIS进行分析。
2.某同学在自行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10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把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再将这些资料上传到Google地球上展示。
读下图完成小题。
【1】该同学在甲乙丙丁一线公路上行进过程中,GPS的点位记录如图中公路上黑点所示,该同学所骑道路的地形剖面图最可能的是 ()【答案】D【解析】图中两点之间的用时均为10秒,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近说明运动速度越慢,应为上坡路;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速度越快,应为下坡路。
故判断甲乙、丙丁之间为下坡路,且丙丁之间更陡一些。
乙丙、丁以后为上坡路,且丁以后更陡。
【2】依GPS的记录,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27°26′34″N,117°59′48″E,112m)、(27°26′36″N,117°59′46″E,121m),小强的骑车方向是 ()A.由东南向西北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北向东南D.由西南向东北【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坐标,可判断终点在起点的西北方向。
3.2012年全国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72起、大型71起、中型377起、小型13 802起。
从分布上看,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5个地区30个省(区、市)。
其中,中南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数量最多,为4 651起;西南地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为223人;东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为23.6亿元。
“3S”技术及应用北斗(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据此完成1~2题。
1.和北斗系统相类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B.RSC.GPS D.GIS2.北斗系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还需依托()A.RS B.GPSC.GIS D.GPRS热红外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据此完成3~4题。
3.获取热红外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C.GPS D.VR4.晴天正午时刻,长三角地区一幅热红外影像中最亮的是()A.高速公路B.绿化带C.鱼塘D.水稻田某游客从下图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百度地图提示:“前方1公里处行驶非常缓慢”。
热力图是百度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
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
读图完成5~6题。
5.百度地图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A.GPS、RS B.GIS、RSC.GPS、GIS D.数字地球6.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下图为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地理信息系统B.乙是地理信息系统C.丙是遥感技术D.甲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8.有关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②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它是一种由信息技术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等环节,是实现农业向低耗、高效、优质、安全转变的重要途径。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7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练习题二第1题【单选题】读“GIS过程分析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A、地面塌陷B、泥石流C、地震D、滑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
目前,沃尔玛在中国53个城市开设了102家商场。
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WPS【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0年1月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严重暴雪灾害,大量牧民和牲畜被大雪围困,我国政府动用飞机参与救援,飞机能将救援物资准确投放到灾民手中,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从国情出发,下列属于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表中网络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络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公共汽车站位置,网络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公共汽车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读表完成下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3S”技术的应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因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屏山县城两万多居民将整体搬迁到新规划建设的城镇。
据此完成1~2题。
1.新屏山县城规划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实地勘测技术答案:B2.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会使库区周边山体变得不太稳定,密切监视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实地勘测技术答案:C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承载力越大、地形坡度越小,车辆的通行能力越强。
(叠加分析车辆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平坦+岩石=容易;平坦+砂土=容易;中等+黏土=一般;中等+砂土=困难;中等+岩石=困难;陡峻+岩石=困难;陡峻+砂土=困难;陡峻+黏土=困难)读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下列车辆通行能力图,正确的是()答案:B4.可以对区域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并对路网规划进行预测的现代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答案:C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1米分辨率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千米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见1米大小物体的轮廓,绝对能分辨出地面汽车的大小。
据此回答下题。
5.“高分二号”卫星照片制作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及与以往地图制作相比的优点() A.GIS、展现的范围扩大B.RS、便于市级土地规划C.GPS、所用比例尺变小D.RS、展现的细节增加答案:D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和生活。
下图是我国某著名淡水湖泊某年1月和7月的遥感影像图(阴影区为湖区)。
据此完成6~7题。
6.该湖泊是() A.洞庭湖图甲是7月B.洞庭湖图乙是7月C.鄱阳湖图甲是1月D.鄱阳湖图乙是1月答案:B7.为了遏制该湖泊持续萎缩,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营造沿湖防护林B.跨流域调水C.退耕还湖D.禁止湖泊周边排放污水答案:C2013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7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练习题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5年12月22日,南京出现“粉色雾霾”,南京大学大气系教授刘红年解释,雾霾只有灰白褐三种颜色,这种玫红色的情况应该是傍晚的霞光与雾霾结合的结果,不是什么特殊污染物造成的。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可以有效减轻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环境监测B、实施人工降雨C、居民减少外出D、减少废气排放及时监测雾霾天气影响范围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叠加了经纬网的某区域影像图,图中M湖狭长、水深、湖岸多峭壁。
读图,与M湖形成密切相关的是地理现象是A、火山喷发B、板块张裂C、冰川侵蚀D、河流淤塞【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 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构想。
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
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
据此回答: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h ng sh e r东 北 大 学研 究 生 考 试 试 卷考试科目: 3S 技术集成与应用 课程编号: 阅 卷 人:考试日期:2012.06 姓名: 陈晓玲 学 号: 1101661 注 意 事 项1.考 前 研 究 生 将 上 述 项 目 填 写 清 楚2.字 迹 要 清 楚,保 持 卷 面 清 洁3.交 卷 时 请 将 本 试 卷 和 题 签 一 起 上 交东北大学研究生院3S技术集成与应用期末考试题(共5题总分100)一、简答题1.简述3S技术集成与应用的目的和意义?(10分)“3S”是中国科学家按照GPS、GIS、RS字尾均有一个S,而这三者关系日趋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对地观测、处理、分析、制图系统。
然而,对于3S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上,包括GPS在内的一切定位、测量手段和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的RS数据,通过含有ES(专家系统)的GIS,实现空间数据的自动采集、编辑、管理、分析、制图,进而为一切与地学科学相关的行业服务,实现地学信息的实时、自动、数字、智能化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决策服务。
因此,3S不是GPS、GIS、RS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其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成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系统。
3S集成的目的是对现实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刻画、模拟和分析,本质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地学特征进行空间描述与表达,包括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以及从比特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两个转换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对空间对象的定位、地学信息的空间获取以及空间分析等功能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
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3S在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中,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消灭对策中,对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开发、管理、评价中,在现代化军事作战指挥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3S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2.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10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生物、物理、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的复杂信息系统,融合了感知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
1)感知和识别技术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用于识别物体的电子标签技术(RFID 射频识别)和感知物体的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
RFID 是通过空间电磁耦合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的一项技术,最终能够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物体。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知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知到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要求。
2)网络通信技术RFID 射频识别、传感器等信息采集技术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和虚拟网络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通过感知和识别技术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之后,采集到的信息数据需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快速、安全地传输,实现自下而上地传输感知信息、自上而下地传输控制指令,从而达到信息的实时交互性。
3)数据处理技术由于物联网中包含有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会提供一定的感知信息,如果这些数据分别进行单独处理将会造成通信带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势必会大大降低信息收集效率,从而影响数据的实时性。
另一方面,物联网规模的迅速增长也给数据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利用并行计算(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无疑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4)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同样重要,都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
由于物联网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人或物的相关数据,其“所有权”特性导致物联网比以“文本”为主的互联网的安全性要求要高,对保护“隐私权”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有很多人特别关注物联网的安全性。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一般IT 系统的安全基本一样,主要有8 个尺度:读取控制、隐私保护、用户认证、不可抵赖性、数据保密性、通讯层安全、数据完整性、随时可用性。
二、论述题1.3S技术集成关键技术有哪些?(20分)作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和数字地球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3S技术与集成将涉及地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字摄影测量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除3S本身涉及的技术内容外,还在集成过程中实现所涉及的实时空间定位、一体化信息管理、数据实时通信、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模型集成以及系统信息的虚拟再现与可视化表达等技术的相互融通。
除以下说明的一些集成技术外,可以说,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超图数据结构将使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成为可能。
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高清晰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使地学信息的虚拟再现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数据建模和计算机的动态模拟技术则更加动态地描述地表现象。
概括起来,关键技术可分为方面。
1)多源、多时相、多尺度信息的获取技术包括遥感技术、GPS技术、空三摄影测量技术、定位定向系统技术、激光断面扫描、测高技术。
2)多源、多时相、多尺度信息的集成技术包括GIS技术、多尺度地理信息的自动综合技术、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学信息的统一坐标系技术、多时空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多源异构数据的格式转换技术。
3)空间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综合分析技术包括GIS数据的自动更新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型库管理系统技术、模型库与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技术。
4)3S技术集成的数据通信与交换技术包括数据单向实时传送的技术、数据双向实时传送的技术、数据交换的技术5)3S技术集成的虚拟显示与可视化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地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技术。
2.3S技术集成方式有哪些?(20分)目前,3S技术的集成主要还是采用两两集成的模式,即通过3S技术与功能的两两组合,共同作用,形成有机的一体化系统,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具有定位功能的对地观测信息,实现对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对地表现象与过程的综合分析。
组合方式分为一下几种1)RS与GIS集成主要目的是把来自两个技术系统的多源信息集成到统一的坐标环境下,实现对多源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综合分析。
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目前这种集成主要从三面考虑,即平行的结合模式;无缝的结合模式;整体的结合方式。
2)GIS与GPS集成这是最常见、最有发展前景的集成,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集成。
目前,GIS的空间信息大多以矢量化的图形方式表示,简称电子地图或数字地图。
由于图形比例尺的差异,所构建的数据库的空间尺度也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GIS与GPS实时定位技术的集成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空间信息组合服务方式,满足不同比例尺空间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实现对GIS数据库的实时更新,这一集成模式是通过建立两两技术间统一的大地坐标系之间的数据转换而具体体现的。
从直接面向导航、定位的应用角度,两技术的集成有一下几种模式:GPS单机定位与栅格电子地图的组合;GPS单机定位与矢量电子地图的组合;GPS差分定位与矢量/栅格电子地图的组合。
3)RS与GPS集成从GIS的需求看,GPS与RS都是有效的数据源。
主要目的是解决智能化的信息获取问题。
从技术角度上讲就是利用GPS精确定位功能解决RS定位难题,其集成模式有两种,同步集成方式与非同步集成的方式。
4)3S整体集成数据结构一致,物理结构紧密的3S集成系统目前尚不多见。
包括以GIS为中心的集成方式和以GPS/RS为中心的集成方式。
前者目的主要是非同步数据处理,通过利用GIS作为集成系统的中心平台,包括RS和GPS在内的多种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动态存储和集成管理,同样存在前文所说数据、平台和功能三个集成层次。
后者以同步数据处理为目的,通过RS和GPS提供的实时动态空间信息,结合GIS的数据库和分析功能,为动态管理、实时决策提供再现空间信息支持服务。
三、应用题1. 利用现有的航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GPS/RS/GIS集成技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中的一种或几种)灾情要素的测量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天地空一体化灾害测量系统,要求说明:1)系统设计原理;2)物联网的传感器组成;3)地面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框架和功能;4)所利用的3S技术。
(共计40分)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 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快速获取国土、资源和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 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汶川大地震后,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灾区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为救援部门快速及时地了解人员伤亡,灾区的房屋、道路等损毁情况,以及滑坡、崩塌、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人员搜救、震后评估和灾区重建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重点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地震灾情的监测面的建设。
1)系统设计原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遥感监测系统以航天技术为平台,在航天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GPS导航)、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协作下,搭载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高分辨率光学相机或者视频采集设备,从空中获取地面的各种影像或波谱图,经过大集成、云计算处理,通过通信系统或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地面接收设备。
地面接收数据经过自动化处理与分析,可生产出用于直观分析地震灾害情况现状的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构建DEM和三维模型等基础数据,为决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系统具有成本较高,但能实现数据观测、数据预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无人自动化过程,而且还具有航空限制少,安全系数高等优势,制作出灾区DEM和城区三维模型,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实时监测资料。
2)物联网的传感器组成物联网遥感监测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1)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重大自然灾害的物体,并采集其及时现有的信息。
目前,地震灾情监测系统多采用感光度和色彩深度好、载片量大的CCD数码相机,广角镜头对焦至无穷远处,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