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4
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
地球为一平面则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
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
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的气
,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名师学案(第1课时)1.知道地球的形状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并解释地面获得的热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少的原因。
2.联系生活经验说明地球自转对一天中天气的影响。
3.重点:举例说明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导致气候的差异。
地球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________的夹角。
2.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________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________。
地球运动与气候1.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_;影响:产生________现象,影响天气变化。
2.公转(1)地轴倾角:地轴与________成________的固定倾角。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________也随之发生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上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中纬度有明显的________。
(4)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春分:每年________前后,太阳光直射________,南北半球昼夜________。
②B夏至:每年________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③C秋分:每年的________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④D冬至:每年的________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5)五带的划分①依据:________________多少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________,是否有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②名称:________、北温带、________、________、南寒带。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多样性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因素如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地势因素4.洋流因素5.人类活动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3)学会分析气候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图表,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运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案例资料;2.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气候多样性为例,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关注,导入新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课程讲解:(1)气候的概念及重要性;(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3)分析气候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以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亚马逊雨林和撒哈拉沙漠为例,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工业排放、城市化等。
5. 总结提升: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气候概念的理解、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认识。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案例分析、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气候概念,熟练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具有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 1 -
课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备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
候的影响。
1、学会根据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示意图,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
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性质差别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 冬季 年温差
海洋 受热慢、散热慢 升温慢、降温慢→ 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
陆地 受热快、散热快 升温快、降温快→ 内陆地区降水
1、课本71页活动,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近海洋的地方,和远离海洋的地
方,哪里温差大些? 为什么?
2、海洋的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的_______(早、迟)。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屏障作用:阴坡气温 湿度 ,阳坡气温 湿度小
- 2 -
2、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3、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 摄氏度,导致高山高原
气温 ,平原气温 。
4、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 B处的气温为200C,请问,
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__________
5.完成课本72页活动2。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1、影响局部气候:如人工造林、 和 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如
果任意砍伐森林,可以使当地气候 。
2、导致气候反常: 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 , 等灾
害频繁。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 ,危及人类健康。
3、 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气温 ,风速比郊区 ,上升气流显著,
和低云增多。
4、 读课本73页阅读后回答,地球变暖的结果是:海平面 ,热带风暴猖獗,干旱面积 ,
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平衡受到威胁。
【反思总结】
影 近海地区温差小,降水______
响 海陆分布 内陆地区温差大,降水______
气 气温:山上_____、山下______;阴坡_____、阳坡_____
候 地形地势 降水:阴风坡多地形雨,降水____ ;背风坡降水_____
因 影响局部气候
素 人类活动 导致气候反常
城市热岛效应
【达标检测】
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
- 3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影响 D.季风的影响
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4、夏季可以作为避暑胜地的一组是( )
A武汉、哈尔滨、昆明 B.黄山、北戴河、武夷山
C.庐山、广州、九寨沟 D.北京、海南岛、重庆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6、将下列气候现象与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连起来: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 纬度位置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 : 海陆位置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 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