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方法本体的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20.95 KB
- 文档页数:7
课题申报书:基于视频录播和数字平台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于视频录播和数字平台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名称:基于视频录播和数字平台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关键词:视频,录播,数字平台,互动,同步课堂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现状教育部2017年底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即是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及其应用推广中遇到难题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其中对今后围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提出六项主要任务以及三点组织与实施的意见。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教育息化2.0行动计划》,同时启动该计划,实施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大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百区千校万课息化示范工程、网络扶智工程,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普及推广网络研究空间应用。
特别是加强了基础教育息化顶层设计,更好服务师生和教育管理工作。
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启动探索基于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试点。
当今,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普及,以及优良数字教诲资源的全覆盖,偏远乡村的教诲讲授资源已经不是问题。
真正摆在教诲管理者面前的是基于息技术和数字平台的新型讲授形式的应用研究。
在村级小学,班平学生普遍不足20人,部分学校更是不足10人,虽然这些学校网络混合式的研究环境已经初步建立,这些学校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对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短板。
基于以上情况,如何将这些有效的数字资源普及到每个学生,如何让优良学校的优秀师资辐射到全部学校,如何应用和推广混合式研究,开展基于视频录播和数字平台互动的同步课堂讲授应用和实践研究,具用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2001年以来,中国教诲电视台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就协作开展了面向西部学生和教师的“基础教诲同步课堂节目”。
2004年,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诲工程建立中小学卫星同步课堂,覆盖全国90%的农村偏远地区,初步实现了异步辅导、课件传送、课堂点播等多种讲授手腕。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我们将对微视频教学资源进行定义与分类,明确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微视频教学资源研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详细介绍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过程,包括内容设计、技术实现、资源制作等方面。
我们将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这种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如何有效地研发和应用微视频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仍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其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该课程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媒体等多个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将微视频教学资源引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研发和应用策略。
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资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微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特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教学辅助工具。
一、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将知识点分解为容易理解和消化的小部分。
其次,设计脚本和教学大纲,确保微视频的逻辑和条理性。
然后,选择合适的拍摄形式和拍摄场景,并确定角色扮演或实景演示等教学策略。
最后,进行后期剪辑和制作,添加字幕、音效和背景音乐等元素,提高微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
二、微视频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微视频可以给予学生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首先,通过制作学术研究案例的微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结合微视频资源进行课堂讲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学生也可以通过创作微视频的方式来表达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微视频教学资源的优势与挑战微视频教学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微视频短小精悍,易于消化和吸收。
其次,微视频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和音频元素来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微视频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与社交性,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进行讨论和分享。
然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制作微视频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软件支持,制作成本较高。
其次,微视频的内容长度有限,无法涵盖所有细节和全面的知识点。
最后,对于某些概念或过程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来说,微视频的表达可能不够深入和详细。
四、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微视频教学资源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方案扶风县城关镇新店小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增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模式,为了配合此模式的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为立足点,以“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为主题,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建设“发展学校,成长教师,幸福学生”为宗旨。
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不断探索创新校本研修的方法模式,构建全员研修、全程研修的校本研修体系和机制,造就一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师德学养优良深厚、业务能力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流程:获取或生成视频案例观摩视频案例新发现自我反思改进教学应用于教学获取或生成视频案例就要建立视频案例资源库,视频可以是全国、省、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也可以是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观摩视频案例就是利用一定的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观摩视频,作好记录。
新发现就是根据观摩的视频案例,结合本科目教师自身教学实际,应用教学理论分析和解读视频案例的优缺点,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意见及建议。
自我反思就是观摩自己或别人的视频案例后进行的课堂教学诊断,通过观摩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今后的教学。
三、基本模式:1、专家引领专家引领的模式是教师进行学习的最有效方式,由学科专家或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共同体,以视频案例为载体,将教育理论、教学问题、育人规律、实践经验总结等呈现课堂教学策略,它通常是“示范+点评”。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 教育、教学理论 教学问题教学经验总结示范观摩学习解读 分析评价对比研究 教学诊断自我反思2、同行交流视频案例让同行之间进行教学对比研究更加方便可行,同行交流预设问题 视频案例 点评 反思时提升教师能力的最直接方式,同行交流可以直接地同伴的认可和批判,通过同行对自己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观摩,听到来自其他人的观点。
作者: 齐振国 荆永君
作者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出版物刊名: 中国电化教育
页码: 103-10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视频案例 校本研修 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
摘要:校本研修一直是提升教师教学效果,解决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重要过程。
视频案例是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基于视频案例并结合网络教研进行的校本研修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促进校本研修提供了平台和资源。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校本研修无论在现场集中教研还是在网络环境下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基于视频案例的校本研修可以采取同步方式也可以采取异步方式,提高了教研的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是一线教师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1. 本文概述在“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本文概述部分主要阐述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构建高效、稳定且具有实时互动功能的同步课堂系统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此类系统的整体架构、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并明确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目标。
我们计划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参与、具备高清流畅视频传输、实时双向音视频互动以及丰富辅助教学功能的同步课堂系统。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的选择、音视频编码与解码算法优化、实时互动体验提升策略等方面。
同时,还将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该系统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度以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上的具体应用效果,从而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2. 视频互动同步课堂系统理论基础视频互动同步课堂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其背后依托着多媒体通信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网络教育学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成果。
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是实现远程同步教学的基础,包括编解码技术(如H.264HEVC等高效视频压缩标准)、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及其控制协议RTCP,确保高清流畅的音频和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实时传输。
流媒体技术使得大规模并发用户能够无延迟地观看和参与互动式课程,其中的关键在于适应网络条件变化的自适应流控算法以及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的支持。
网络教育学理论指导了同步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强调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课堂的互动体验,提升在线学习效果。
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亦不可或缺,它关乎到学生与教师如何便捷地使用各类功能,如白板协作、屏幕共享、实时问答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双向交流和深度学习。
《运用视频案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校本研修》研究方案三里河第三小学一、问题的提出借助西城教育研修网这个网络平台,在教研室老师的带领下,区内的骨干教师一直在运用研究课堂教学的新工具——视频案例,进行区域间的教师混合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一工具正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于网上视频案例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方式研究”的实验校,我校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依托研修网这个资源平台,做好校本研修的这一工作思路,因此,将研究专题定为“运用视频案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校本研修”。
二、问题的提出1.问题的研究背景视频案例研修可以使观看者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有较高的研究成分,焦点突出,围绕焦点综合了教师和研究者、甚至学生的多种观点;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材料,使用者可以多角度、以个人喜好方式进入案例内容。
视频案例的这些优势,使它符合教师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为校本研修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平台。
2.概念的界定“聚焦课堂”已经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凸现出来的一种研究趋势,更被人们认识为是当前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因此在校本研修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倾向基于课堂教学的行动式研究方式,为案例式研修活动搭建信息技术环境,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基于信息技术(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以流媒体记载课例,并通过观察、解剖、反思等形式展开主题研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3.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地方开展了网络校本研修。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实践探究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微视频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之一。
微视频具有图像、声音等多种语言形式,靠近学生们的生活,生动直观、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特点,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浸入式、互动性强、学做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背景与意义1.生动直观:微视频能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象,通过丰富的图像、声音和动态效果等形式,将教育内容直观形象化,更加生动、直观、直观易懂。
2.易于理解:微视频借助多媒体的特点,通过动态的图像、声音、文字、表格等形式,将某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互动性强:微视频在内容呈现上更加多样化,有更强的互动性,比如可以在视频中增加互动环节,或者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等。
4.学做结合:微视频灵活多变、生动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实现学做结合。
二、实践案例小学科学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实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制作教学微视频,或者选择相关资源直接引入微视频教学中。
1. 制作教学微视频以课堂中电路原理为例,通过拍摄实际操作视频、制作动画、组合现有教育资源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电路原理的微视频。
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将电路原理呈现出来,更加直观、生动。
学生能够在视频中手动完成电路原理,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过程,从而增强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制作电路原理微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探究电路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的相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堂中放映的方式,将短小精干、生动形象、可重复播放的微视频资源引入到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解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时,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素材片段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身体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视频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及现状随着第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课程改革的理论界和实践界基本上形成一种共识,“聚焦课堂”是当前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这已经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凸现出来的一种研究趋势。
就课堂教学研究手段而言,大致可分为: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文本案例研究和视频案例研究。
我们学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有效教学思想指导下,先后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应用研究”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革新研究”等。
在“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应用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革新研究”中,我们发现运用“视频案例”的研究方法,可以集“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文本案例”研究方法的诸多优点,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个视频案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录,而且还包含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困惑,学生的反映,专家的建议等。
关于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实验,世界各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更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它有较高的研究成分,能全面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不同的多元表征,焦点突出,为我们解决当前课程研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使复杂过程的研究成为可能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视频案例弥补了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两者的缺憾。
观察者可以对视频案例进行多次的解读与讨论,如:把一堂完整的课按照教学环节分割成几大块,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课例;可以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不同的多元表征,由此可见,视频案例是解决学校所面临的教学问题的理想工具之一。
2、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率视频案例不仅可以让研究者身临其境,而且可以看到幕后的故事(如:讲课者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反馈、专家的评点等),使用者可以多角度、以个人喜好方式进入案例内容;有较高的研究成分,焦点突出,围绕焦点综合了教师和研究者、甚至学生的多种观点。
1006-9860(2011)07-0121-06
基于教学方法本体的
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研究
赵呈领1江婷1谈国栋2
1.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然后讨论了本体和教学方法本体的描述,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分类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教学方法本体模型,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如何描述教学方法,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一种智能教学视频案例研究系统,最后在试用的基础土总结了该系统的优越性和发展方向。
本体;教学方法本体;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技能
G434A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混合学习的免费师范生‘4+2’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CA100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孵
■网
西西
@@[1]宫贺,朱琦.视频案例在师范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中国教 育技术装备,2010,(7):110-111.
@@[2]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
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11]李文吴,刘银环.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 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71-78.
@@[4] Armstrong,V, Curran,S.Developing a Collaborative Model of
Research Using Digital Video[J].Computers & Education ,2006,
(46) :336-347.
@@[5] Sherin, M. G., Han, S. Y. Teacher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a
Video Club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 (20) : 163-183@@[6]鲍建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校本教学研究的多功能平台[J].教育 发展研究,2003,(12):18-22.
@@[7] Choi, H. J., Johnson S. D.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Video
Instruction on Learner Satisfaction, Comprehension and Retention in
College Cours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7, 38(5) : 885-895.
@@[8]李英.面向师范生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 海师范大学,2007.
@@[9]张志祯,喻凡,李芒.课堂教学视频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电化教育,2010,(6):113-116.
@@[10] OWL形式语义[EB/OL].http://www.w3.org/TR/2004/REC -owl-semantics- 20040210/,2004-2-10.
@@[12]王清河,刘永平,成桂之等.CSCL下本体适应性学习环境的Web 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6):117-120.
@@[13][20]姜强,赵蔚,杜欣等.基于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本体学习资源推 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6-111.@@[14] Wang, H.C., Hsu, C.W. Teaching-Material Design Center. An Ontology-Based System for Customizing Reusable e-Material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6,46(4) : 458-470.
@@[15][19]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
@@[16]赵国庆,贾振洋,黄荣怀等.基于GraphML的知识可视化接 口的定义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8,(6):93-96.@@[17] 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Guide Recommendation
[EB/OL].http://www.w3.org/TR/2004/REC-owl-guide
20040210/, 2004-2-10.
@@[18] Introduction to Jena [EB/OL].http://www.ibm.com/developer
worls/cn/java/j-jena/.2004-7-1.
@@[21]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LTSC. CELTS-3学习对象 元数据规范LOM[EB/OL]. http://www.edu.cn/html/keyanfz/ yuanchengjiaoyu.shtml.
赵呈领: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zhcling@mail.ccnu.edu.cn)。
江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iangting58@sina.com).
2011-01-21
基于教学方法本体的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研究
作者:赵呈领, 江婷, 谈国栋
作者单位:赵呈领,江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430079), 谈国栋(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名:
中国电化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dhjy20110702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