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基准值的科学研究与我国环境标准的修订
- 格式:pdf
- 大小:242.36 KB
- 文档页数:5
土壤环境基准值1. 什么是土壤环境基准值土壤环境基准值是指在一定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下,土壤中某种化学物质或生物易感物质的最高容许含量或浓度,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或百分比(%)表示。
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建立是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壤环境基准值的意义土壤环境基准值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1)科学意义•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基准值提供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以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并评估其污染程度。
•危害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价:通过对比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或生物易感物质的含量与基准值的关系,可以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和生态风险。
(2)实践意义•环境保护决策: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和准则,为土地利用、环境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环境管理与修复:通过比较原有土壤与基准值,确定土壤污染区域和程度,为土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3. 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制定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制定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壤利用类型、生态环境特征、土壤类型、环境背景、土壤传递途径等。
一般情况下,土壤环境基准值制定包括以下步骤:(1)分类和选择评价因子•根据具体评价目的,选择适宜的评价因子。
常见的评价因子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养分和无机盐等。
•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类,建立评价因子的科学体系,并确定每一类因子的含义和参考值。
(2)环境背景调查与样品采集•进行环境背景调查,了解土壤特征和自然背景值。
采集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品,保证样品能代表评价区域的土壤环境状态。
(3)基准值的确定方法•根据评价因子的特点和背景值,选择合适的基准值确定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经验法、国内外标准法和生态修复法等。
•根据基准值确定方法,确定适用于评价区域的土壤环境基准值。
(4)基准值修订与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状况的变化,土壤环境基准值需要不断修订与更新。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正文:----------------------------------------------------------------------------------------------------------------------------------------------------生态环境部令第17号《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020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标准的制定、实施、备案和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要求。
第四条生态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在全国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在发布该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有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应当依法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第五条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其他生态环境标准,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法律法规未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以推荐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必须执行。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摘要: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科研和决策过程,环境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支持。
只有根据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计划和规划,合理组织安排相应的近、远期标准科研项目,才能使环境标准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
关键词:环境标准;管理服务;内涵层次中图分类号: x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47-01一、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环境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依据法律和法规进行监督管理。
环境的科学管理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环境标准。
因此说,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一)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制定了环境标准,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标准同法制性标准。
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执法依据。
没有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将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具体执行。
(二)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据[3]。
无论是“三同时”把关,还是定量管理实施新的五项制度,都必须通过环境标准来体现。
此外,环境标准也是处理环境事故和环境纠纷的依据之一。
(三)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标准反映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因而也代表了环境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明确规定,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颁布后9个月内,每个州都必须向联邦环境保护局呈交在本州执行和维持该标准的计划。
该计划应规定尽速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程表。
我国的环境规划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环境质量标准就是环境规划总目标的分解并定量化了的产物,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
由此可见,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环境标准,对于严格执法,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1983年11月11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标准(以下称环保标准)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环保标准体系,不断提高环保标准工作的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环保标准的管理。
第二章环保标准的分类、分级第三条环保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
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款保方法标准等。
环保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环保基础和环保方法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第四条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规定,是环境政策目标,是制订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国家环境质量,适用于全国范围。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制订地方环境质量补充标准。
第五条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的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国家污染排放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当地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要求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订地方污染物排方标准。
凡颁布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未做出规定的,仍执行国家标准。
第六条环保基础标准,是在环保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所做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保标准的基础。
第七条环保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抽样、分析、试验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第三章环保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第八条环保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的基本原则(一)制订标准要体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符合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求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综述(二)——国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基准介绍及分析
王以尧;王雅潞;韩永旺;李君
【期刊名称】《四川环境》
【年(卷),期】2022(41)2
【摘要】对比分析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准的国内外基本情况。
着重分析了美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及与我国分类的异同点,从基本指标和有毒有害等指标两方面介绍了美国标准限值要求;从影响人体健康和影响水生生物两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限值要求,其中影响人体健康方面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其他方面,影响水生生物涉及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盐、生物指标、悬浮物(沉积物)和其他方面;归类整理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与我国相关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文综述,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和基准体系建立提供了重要借鉴。
【总页数】8页(P273-280)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标准;国外;美国
【作者】王以尧;王雅潞;韩永旺;李君
【作者单位】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通威水产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机物指标检测分析方法整合
2.优化整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元素分析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美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介绍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难点项目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基准值
环境基准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环境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或者某种环境指标的数值,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没有危害的最高限度。
环境基准值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基准值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物质的毒性、暴露途径、人群的敏感性等。
在制定环境基准值时,通常会采用最严格的标准,以确保环境中的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没有危害。
环境基准值的制定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基准值的制定可以帮助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环境基准值的制定可以指导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最后,环境基准值的制定可以保障人类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基准值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质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污染物,环境基准值通常会考虑空气质量标准和健康标准,以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环境基准值通常会考虑水质标准和饮用水卫生标准,以确保水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环境基准值的制定是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基准值,可以保障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
发展。
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简介生态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中土壤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是为了评估土壤环境状况、监测污染物的含量以及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制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的相关技术指导。
制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的步骤1.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土壤环境数据,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位置、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pH值等信息,以及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的含量数据。
2.确定适用范围和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的适用范围和目标。
例如,可以确定特定地区、特定类型土壤或特定污染物的基准。
3.选择评价指标和标准根据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污染物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
标准可以参考国家或地区相关的环境标准或国际规范。
4.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收集到的土壤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算出评价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以及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5.制定基准数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对比分析,结合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制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的数值。
基准数值应该能够反映土壤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定期更新与监测制定的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监测,以保证其科学性和适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基准数值可能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
总结通过制定生态安全土壤环境基准,可以为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基准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环境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并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与标准参考进行制定。
同时,定期更新和监测是保证基准科学性和适用性的重要环节。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展及现状付晓燕【摘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环境空气管理能力,完善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通过对比新修订和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变更情况,突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在功能分区、污染物浓度限值、数据有效性规定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指出,新增设的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h浓度限值,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重大突破.发达国家和国际代表组织已经开始有增加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趋势,我国也已经将这些评价指标列入参考浓度限值之列,同时通过这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主要污染物控制上,一级标准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二级标准与一级标准相差很大,因此二级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将有非常大的严格修订空间.针对目前世界各国、国际组织或者地区已经基本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分级标准,中国继续执行分级标准,逐渐缩小差距或者在技术水平达到的情况下取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制度,成为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4(039)00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臭氧;环境空气质量【作者】付晓燕【作者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近日,随着席卷中国大部的雾霾、灰霾天气的增多,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日益严重,也暴露出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及环境信息公布中存在的问题,表明我国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和加快其社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首次发布于1982年,在1996年和2000年分别经历两次修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环境污染特征也不断变化,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可入肺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加剧,导致雾霾、灰霾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适应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我国于2012年颁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