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463.00 KB
- 文档页数:36
《制作统计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3.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4. 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5.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难点:1.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2.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统计图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分组名单。
学生准备:1. 收集相关数据。
2. 准备制作统计图所需的工具(如纸张、尺子、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获奖情况,引入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图的种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统计图的表现形式。
4. 制作方法讲解:讲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步骤。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统计图,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制作一幅统计图。
2. 思考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下节课分享交流。
专题十概率、统计问题二:统计图表的应用一、考情分析统计图表有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折线图、条形图、饼形图、雷达图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求解此类的关键是由图表读出有用的数据,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二、经验分享1.明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即图中的每一个小矩形的面积是数据落在该区间上的频率,所有小矩形的面积和为1.学科-网2.对于统计图表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认真观察图表,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由茎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这一点同频率分布直方图类似.它优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第一点是从茎叶图中能看到原始数据,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第二点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其缺点是当样本容量较大时,作图较烦琐.3.频率分布直方图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频率很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为低中档.用样本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的重点是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及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难点是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及应用.在计数和计算时一定要准确,在绘制小矩形时,宽窄要一致.通过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对总体作出估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为频率/组距,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样本个体落在该区间内的频率;条形图的纵坐标为频数或频率,把直方图视为条形图是常见的错误.三、知识拓展统计图是利用点、线、面、体等绘制成几何图形,以表示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工具。
表现统计数字大小和变动的各种图形总称。
其中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图等。
在统计学中把利用统计图形表现统计资料的方法叫做统计图示法。
其特点是: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y;或采用角度坐标(如圆形图)、地理坐标(如地形图)等。
苏教版第十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教材简析:
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单式统计图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着重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例如当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城市月平均水量的折线统计图后,在比较时不要过早地用“大家认为用两个统计图比较,好不好”类似的问题,而是就是让学生比较,在学生独立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幅图要放在一起——因为学生只画了其中的一幅,比好比较,那幺产生“能不能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对比?”“如何将两者的比较在一幅图中表示出来呢?”类似的想法,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再者,老师还应加强对比单式、复式的区别,包括分析的方便,还包括绘制的异同,这事实上就是指导绘图。
三者,应该加强对统计图的分析和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第11讲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1)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优点:既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绘制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
在方格纸上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要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复式折线统计图(1)意义: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形式)的折线表示不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优点: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更方便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思路分析。
(3)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绘制方法基本相同。
要注意用两种颜色(或形式)的折线表示两组数据,并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考点1:折线统计图信息的提取及分析【典例1】(2019•皇姑区)“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他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是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如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A.B.C.D.【分析】乌龟和兔子都到达了终点,所以A错误;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所以B、D 错误.【解答】解:乌龟和兔子都到达了终点,A选线,兔子没有到达终点,故A错误;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B选项,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D选项,兔子比乌龟先到达终点,故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需要学生能够读懂图.【典例2】(2020春•陕州区期末)乐乐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图:(1)乐乐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了1小时.(2)不算休息,乐乐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分析】观察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可知横轴表示行驶时间,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1)观察折线的末端对应的时间是6小时,可知乐乐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是从第3小时休息到第4小时,所以途中休息了4﹣3=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