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皿、板
- 格式:pdf
- 大小:79.53 KB
- 文档页数:1
动物细胞培养主要仪器(一)(一)提供细胞培养环境的仪器 l.CO2 指能精密控制并提供恒温、恒湿、洁净、恒定CO2浓度的仪器,利用该仪器可用法培养皿、多孔板((6-96孔板)、培养方瓶等举行细胞培养。
按照容积大小,有60-190L 台式,也有上下堆叠落地式。
按照通气情况,普通通CO2和空气,也有3气(CO2、N2和空气)或4气(CO2、NZ2、O2和空气)培养箱。
按照控温类型,区别为水套式和蔼套式两种。
2.细胞工厂在CO2培养箱中,应用特定的培养容器举行细胞大量培养。
3.滚瓶培养 (1)滚瓶培养箱放置于CO2培养箱中用法,有驱动滚瓶滚动的机械装置,可以应用滚瓶举行细胞大量培养。
(2)滚瓶培养架在CO2浓度、温度、湿度可控的洁净间内用法,有驱动滚瓶滚动的机械装置,可以应用滚瓶举行细胞大量培养。
4.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也称动物细胞罐,应具有良好的无菌控制,通过特地的控制器组件举行细胞大量培养,普通需要4气(CO2、N2、O2和空气)培养,可分批次培养和延续培养形式。
需要配置特地的补料瓶。
培养工艺复杂,仪器设备的造价往往很高,通常用于讨论、中试和生产。
按照罐体容量和培养容量(培养容量往往比罐体容量小)区分大小。
普通在讨论试验室用法的生物反应器的罐体体积常在30L以下,用于生物制品制备的生物反应器体积达到500L 以上。
罐体可以是钢化玻璃、陶瓷,也可以是不锈钢或钦合金或铁。
(二)用于换液操作的仪器 1.微量移液器微量移液器是常用的无菌操作移液用仪器,有单通道、8通道和12通道等规格。
频繁的种类如下:(1)50-200μl单道微量移液器,配套200μl无菌塑料吸嘴用法。
(2)50-300μl8道微量移液器,配套300μ1无菌塑料吸嘴用法。
(3)500-5000μ1微量移液器,配套5000μ1无菌塑料吸嘴用法。
(4)电动大量移液器,协作无菌长丝滴管、无菌刻度移液管用法,移液速度可调。
(三)镜检与显微影像记录仪器 1.倒置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与正置显微镜(一般显微镜)的主要区分在于,倒置显微镜是载物台在光源下方,或者说物镜在载物台下方的显微镜,使得物镜镜第1页共2页。
细胞培养工作流程细胞培养指的是将体外细胞放入适宜的培养基中,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提供养分、温度、湿度和气氛等条件,使细胞能够在体外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它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是细胞培养的基本工作流程:1.选择细胞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培养。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动物细胞系(如人类细胞系、小鼠细胞系)和植物细胞系(如拟南芥细胞系、水稻细胞系)等。
2.培养皿处理:将培养皿(常用的有细胞培养板、细胞培养瓶等)进行反应器瓶内蒸气温度消毒,消毒完后平行设置以备用。
3.准备培养基:根据细胞系的要求,配制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可以分为基本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两种。
基本培养基是常规使用的培养基,包含至少4个组分:基础培养液(如DMEM、RPMI1640等)、热灭菌的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溶液和培养液调节剂。
特殊培养基则根据细胞系的需要,添加特定的因子和配方,以满足特殊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要求。
4. 细胞接种:将细胞接入培养皿中。
首先需要将细胞接种得到的细胞进行计数,根据细胞密度和细胞系特性合理的安排接种密度。
常规的细胞接种密度为1×10^5 到5×10^5个细胞/ml。
然后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皿中。
5.培养条件控制: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常见的条件有:温度通常为37℃,CO2浓度通常为5%,相对湿度约95%。
这样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气氛和湿度,保证细胞正常生长和繁殖。
6.细胞观察和维护:每天对细胞进行观察、记录和维护。
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情况和污染情况等。
细胞一般分为贴壁生长和悬浮生长两种,贴壁细胞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悬浮细胞则需要掌握细胞的密度从而进行传代。
7.细胞传代:当细胞密度到达一定程度(通常为80-90%)时,需要进行细胞传代,以维持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传代的方法包括机械切割、酶解等。
细胞传代的时机和方法由细胞的适应性和特性决定。
8.细胞冻存:为了保证细胞库的保存和维持,需要进行细胞的冻存。
标准培养皿规格
一、直径大小
标准培养皿的直径大小通常有90mm、150mm、220mm等规格。
其中,90mm的培养皿是最常用的规格,适用于一般细菌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
二、深度
培养皿的深度一般在20-30mm之间。
较浅的培养皿有助于减少菌落扩散和温度波动,适用于需要较高温度的培养实验。
较深的培养皿则可以容纳更多的培养基和细胞,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培养或需要更多营养的培养实验。
三、材质
标准培养皿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玻璃培养皿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耐热性,能够承受高温灭菌过程,且不影响培养基和细胞的性质。
塑料培养皿则具有轻便、不易碎等优点,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形态。
四、盖子设计
标准培养皿通常配有盖子,以保持培养基的水分和无菌状态。
盖子的设计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平板盖、凸盖等。
盖子上一般会有透气孔,以防止容器内形成真空,影响细胞的生长。
五、容量
标准培养皿的容量通常根据其直径大小和深度而定,一般在10-50mL之间。
容量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以保证培养基和细胞的充足营养供应。
六、孔数及分布
一些特殊设计的培养皿具有多个孔洞,可以同时培养多个样品。
孔数及分布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以提高实验效率。
常见的多孔培养皿有6孔、12孔、24孔、48孔等规格。
七、边缘形状
培养皿的边缘形状通常为直边或坡边两种形式。
直边培养皿的边缘与底部垂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坡边培养皿的边缘与底部呈一定角度,可以更好地容纳培养基和细胞,防止菌落扩散。
常用培养皿规格
常用的培养皿规格有直径为35mm、60mm、70mm、90mm、100mm、110mm、120mm、150mm等规格。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扩展资料:
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
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培养皿最初由在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手下工作的
细菌学家朱利斯·理查德·佩特里于1887年设计,故又称为“佩特里皿”。
培养皿质地脆弱、易碎,故在清洗及拿放时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
使用完毕的培养皿最好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安全、固定的位置,防止损坏、摔坏。
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
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培养皿的分类
1、根据培养皿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细胞培养皿和细菌培养皿。
2、根据分隔的不同可分为2分隔培养皿、3分隔培养皿等。
细胞培养实验步骤细胞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培养人类及动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以便进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药剂学等领域的研究。
下面是细胞培养的一般步骤,供参考:1.预备培养物品:包括培养基、生长因子、惰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乙烷等)等。
2.消毒操作:将培养器皿、培养板、培养液等较小的物品放入70%乙醇中浸泡,或用高温高压灭菌。
3.培养基配制:根据需要的培养细胞类型选择相应的基础培养基(例如DMEM、RPMI-1640等),根据实验要求添加适当的补充物质(如胎牛血清、抗生素等),调节pH值。
4.细胞分离和传代:a)将需要培养的细胞从体内或体外取出;b)用消化酶(如胰蛋白酶)或化学脱附剂(如牛血清白蛋白)处理细胞;c)通过离心等操作,去除胶原颗粒、纤维素等杂质;d)将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数量适量;e)将细胞装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5.细胞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数量、形态特征等。
6.细胞培养环境控制:a)保持恒定的温度:多数细胞培养在37℃下进行;b)提供合适的湿度:使用培养器内的水槽或加入水来增加湿度;c)提供适度的无菌环境:在洁净工作台或无菌箱内进行,注意操作无菌技术,避免细菌等污染细胞。
7.细胞培养的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快,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密度太高会使细胞分泌代谢产物过多,阻碍细胞增殖,因此需要定期传代。
传代前要先将细胞分散(用胰蛋白酶或牛胰酶等处理),将培养皿中的细胞悬液分装到新的培养皿内。
8.细胞培养的净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环境容易被菌落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细胞净化。
方法有:检测培养液的菌落数目,观察培养皿内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的生长,如发现污染现象,立即停止使用被污染的培养皿和培养液。
9.细胞培养的冻存:细胞培养过程中,保留一部分细胞进行冻存,以备后续的实验使用。
常用方法是将细胞悬液和DMSO混合后,存放在液氮中保存。
以上是细胞培养的一般步骤。
但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培养要求,实验者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处理。
cc50实验流程
1. 实验准备:
- 配制所需的各种浓度的试剂溶液。
- 准备好细胞培养皿或板,并在无菌条件下铺设细胞。
2. 细胞接种与培养:
- 选择适当的细胞株,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接种到培养皿或板中。
- 在37°C,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待细胞贴壁并呈对数生长期。
3. 加入试剂:
- 根据预先设定的浓度梯度,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试剂加入到不同孔或皿中。
- 设置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只加培养基)和阳性对照(加入已知毒性物质)。
4. 细胞培养与观察:
- 将加有试剂的细胞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一定时间(通常24-72小时)。
- 在预定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方法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存活情况。
5. 数据分析:
- 统计并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存活率曲线。
- 根据细胞存活率50%时对应的浓度值(CC50),评估试剂对细胞的细
胞毒性。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比较不同试剂的CC50值,分析其对细胞毒性的差异。
- 结合其他实验数据,探讨试剂的作用机制和潜在应用。
- 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局限性。
实验注意事项:
- 操作时保持无菌,避免污染。
- 设置合理的对照组和浓度梯度。
- 尽量使用对数生长期细胞,细胞状态对结果有影响。
- 重复实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