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开发和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2.37 MB
- 文档页数:49
AEP在储能领域取得的进展一、3MW锂离子电池储能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电力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区域(微)型电网的平衡供需。
随着并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越多,对电网的冲击越大,因此需要开发和建设配套的储能系统来保证发电和供电的连续和平稳。
目前,离网式分布式能源主要应用电池储能,美国AEP公司2010年建成以锂离子电池进行储能的3MW社区储能系统(CES),该储能系统主要是用于社区分布式能源。
在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安装了一个1.5万千瓦的储能电池系统,和从瓦胡岛风电场购买的电力配套运行。
该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计算机将保持电池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处于半充电状态。
如果风力骤然增强或减弱,电池将平稳电流。
该储能装置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拥有频率调节功能。
电池系统可以在电价较低时储存电力,而在电价较高时送出电力。
该电池系统可以容纳1万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一个3万千瓦的风电场满负荷运行20分钟产生的电力。
在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市有一个重达1400吨的镍镉电池储能系统,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可以满足4万千瓦的电力需求。
该系统已安装两年,避免了81次停电事故。
2010年3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安装了由80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容量为4MW的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持续供电8小时。
二、1.2MW NAS储能系统美国电力公司(AEP)投资2700万美元购买固定钠硫电池系统,布置在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服务地区,以增加供电可靠性和储藏容量。
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市安装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套基于钠硫电池的储能系统。
该 1.2MW(7.2MW·h)钠硫电池储能系统于2006年6月26日实现商业运行,短期目标是减轻当地电力容量饱和的压力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目前AEP已向日本NGK公司订购三套新电池系统(日本该公司与东京电力公司共同开发和制造产品)。
工程完成后AEP公司系统将增加6MW储藏能力。
浅谈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与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磷酸铁锂带电池应运而生,这种类型的电池所具优势明显,如安全性好、没有记忆效应、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以及能量密度大等。
下面笔者就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以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滇池;性能;磷酸铁锂;储能一、前言目前在锂电池的研究中,所研究的主要正极材料包含有LMin2O4、LiCoO和LiNiO2等,但因钴资源有限,再加上其有毒,在制备钼酸锂上难度较大。
自从磷酸铁锂所具的可逆嵌脱锂特性被报道以后,该材料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该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和传统锂电池比较,磷酸铁锂电池所具安全性能较好,原材料来源比较广泛,循环寿命长且成本较低等,目前在通信、电网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分析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由LiFePO4材料所构成,由铝箔连接正极;电池负极为碳石墨构成,由铜箔和负极连接;电池中间为聚合物隔膜,借助于此隔开电池正负极,其中锂电子能经过隔膜,而电子不可经过隔膜,在电池内存在电解质。
于LiFePO4和FePO4间完成电池充放电反应,充电期间,LiFePO4缓慢脱离出锂离子成为FePO4;放电期间,锂离子嵌入FePO4逐渐形成为LiFePO4。
当电池在充电时,自磷酸铁锂晶体电池中锂离子迁移至晶体的表面,于电场力不断作用下开始进入电解液,接着穿过隔膜,而后通过电解液迁移至石墨晶体表面,继而嵌入到石墨晶格。
在此时,电子通过导电体逐渐流向电池正极铝箔集电极,通过极耳—电池正极柱—外电路—负极极柱—负极极耳逐步流向至铜箔集流体,最后再通过导电体流至石墨负极,从而使负极电荷可达到平衡。
电池在放电期间,锂离子脱嵌于石墨晶体,进入电解液,接着穿过隔膜,通过电解液迁移至磷酸铁锂晶体表面,而后重新嵌入至磷酸铁锂晶格中,此时,电子通过导电体逐渐流向至铜箔集电极,通过极耳—电池负极柱—外电路—正极极柱—正极极耳而流向至铝箔集流体,并再通过导电体流至电池正极,以便正极电荷达到平衡。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摘要】: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消耗日益加剧的今天,能源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今,新能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被研究人员用在电动车上作为动力能源,成为电动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对以前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中无镉、汞、铅三种元素,这与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相符合。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特点及原理。
【关键词】:新能源、锂离子、汽车、应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的增强,人们都意识到能源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出于能源和环境的考虑,电动汽车在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以其能真正实现“零排放”而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1。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成为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它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也无二次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宽泛,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小轿车、电动大货车等较为理想的车用蓄电池2。
缺点是价格较贵、安全性较差。
现已有的一些新型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等,他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1、锂离子蓄电池:1.1 锂离子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简介:锂离子蓄电池是通过涂在电极上的活性材料存储和释放锂离子,即通过锂离子在电极活性材料上的脱附来存储电能。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分为单体电池、模块和系统等三个层次,将若干个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电池组合成带有监测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及通风散热功能的蓄电池管理系统。
动力蓄电池模块可由上百个单体电池串联及并联而成。
串联的目的是提高蓄电池模块总电压,并联的目的是提高蓄电池模块容量3,将这些锂离子电池用在车上作为动力源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已经有公司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成效显著。
1.2 锂离子蓄电池的特点4:锂离子电池有许多优越特性,比如高能量,较高的安全性,工作温度范围宽,工作电压平稳、贮存寿命长(相对其他的蓄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总成接口和通信协议篇一: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基础标准说明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基础标准说明/bbs/thread-48316-1-1.html来源: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委员会电子电源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1. 概述1.1 任务来源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基础标准是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办工业[2008]1242 号》文(以下简称《1242 号文》的安排起草的。
1.2 必要性和现状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和比功率高,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显著特点,是铅酸等低性能、高污染落后电池的最优替代产品,是新型二次蓄电池发展的方向。
我国已经将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发展列为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重点支持的对象。
从十五开始,已经将其列入“863”重大专项。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项目的,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关材料、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虽然小容量功率型锂离子蓄电池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的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单体电池的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虽然制造成本仍高于铅酸蓄电池,但权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成本,已经优于铅酸等传统蓄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中。
三年内“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 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的重大产业化规划,已经正式列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基于离子迁移型得锂离子蓄电池对充放电的要求,与铅酸等可逆电化学反映类蓄电池完全不同。
由于锂离子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系统集成关键技和关键零部件、及产品研究,严重滞后于锂离子蓄电池的发展,造成电池成组后发生过充电、过放电、超温和过流问题,致使成组锂离子蓄电池使用寿命大幅缩短,安全性大幅下降,甚至发生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锂离子蓄电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研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重大技术关键。
热分解法制备V2O5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随着新一代便携电子设备及电子汽车等各种工具的发展,对高效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和循环性能方面已难以满足需要。
在此情况下,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锂离子电池的原理,构成,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了介绍。
并以五氧化二钒作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目标,系统进行了结构组成,制备工艺,以及在电池中体现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
比较其与其他锂离子电池的优劣。
本文使用热分解法制备五氧化二钒,并以此作为正极材料组装锂离子电池。
使用XRD 和SEM来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然后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循环次数测试及倍率性能测试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经过测试,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约250mA/h,循环100次后为150mA/h,衰减率为40%,随后增大电流密度进行倍率测试,发现在低倍率情况下,电池容量最高。
相比其他正极材料,在性能上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V2O5,正极材料,热分解法,锂离子电池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短缺,大量污染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
使得人们日益需求高能量,高效率,清洁,轻型的电池能源。
二次电池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所谓二次电池,即可以通过多次充放电,以达到循环利用目的的电池。
二次电池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铅酸蓄电池、干电池、镍镉蓄电池、镍铁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锂蓄电池。
这些蓄电池虽然都已经商品化,但是它们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不能满足科技日益发展的要求。
因此,相比之下性能更加优良的锂离子电池便应运而生。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最早开始于20世纪约60-70年代发生的世界石油危机,1990年日本sony能源公司与意大利moli能源公司率先开发出以炭为负极材料、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ICS备案号: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T ××××—××××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接口和通讯协议(第三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定义和符号 (2)4 网络拓扑和接口 (3)5 通讯协议 (13)5.4 CAN3报文组 (22)6 数据格式 (25)7 状态转换 (26)前言第 1 页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9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19]1224号)中机械行业的标准的安排制定的。
锂离子蓄电池系统基础标准体系由本标准和《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模块通用要求》、《锰酸锂蓄电池池模块通用要求》、《锂离子蓄电池用充电设备通用要求》、《锂离子蓄电池总成接口和通讯协议》和《锂离子蓄电池模块箱通用要求》组成。
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归口;本标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参与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接口和通讯协议1 范围本标准规定JB/Txxxx-xxxx(《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通用要求》)标准规定的充电设备的接口、通讯协议和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858.2-2019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第三部分:DeviceNet。
ISO11898 道路车辆-数字信息交换-用于高速通讯的控制器局域网络SAE J1939/11 物理层—250Kb/s,屏蔽双绞线SAE J1939/21 数据链路GB/T 762 2019 标准电流GB 156 2019 标准电压3 定义和符号JB/T XXXX-XXXX(《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和JB/T XXXX-XXXX(《锂离子蓄电池充电设备通用要求》)中的定义和符号和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锂电池模块在高寒地区车辆中的应用孟成;吴放明;陈梦醒;郑艳刚【摘要】车辆在高寒地区使用时,为了在寒冷环境下更为有效地起动发动机,常规做法是车辆装备大容量的耐低温铅酸蓄电池,在传统车辆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现装备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对比,通过对钛酸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进行充放电分析、判断,采用钛酸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合模块替代普通铅酸电池的方案可行.【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钛酸锂电池;超级电容器;低温;冷起动【作者】孟成;吴放明;陈梦醒;郑艳刚【作者单位】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与空调部,北京 101300;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与空调部,北京 101300;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与空调部,北京 101300;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与空调部,北京 10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633在环境污染逐渐严重、能源消耗逐渐加剧的今天,追求更加环保的产品已经是各个行业生产者的共识。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轻量化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车辆轻量化水平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油耗水平。
铅酸蓄电池在整车质量中所占比例约为0.8%~1.5%左右,所以研发轻量化程度更高、产品品质更好的蓄电池是汽车从业者的共识,同时也是整车制造水平的体现。
车辆的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为整车用电器提供电能,同时将发电机产生多余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
蓄电池作为汽车用电器的供电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质量轻,满足整车轻量化设计理念,降低车辆油耗;②提供足够的电能,满足低温状态下车辆起动需求;③温度范围广,能够在-40~60℃可以正常使用;④电池寿命长,充放电电循环次数高;⑤对环境污染小,满足绿色出行的理念等。
1)普通铅酸蓄电池 20世纪30年代,BOSCH公司开发出汽车用起动型铅酸蓄电池,至此,铅酸蓄电池作为车辆起动的重要元器件开始普遍在汽车上使用。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中的电池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很多设备都是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正极材料一般是氧化物或磷酸盐,如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和磷酸铁锂(LiFePO4)等。
负极材料一般是石墨或石墨烯等碳基材料。
电解质一般是有机溶液或聚合物凝胶,用于传递锂离子。
隔膜则用于隔离正负极,并且允许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向负极移动,同时电子也在外部电路中流动。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释放出,同时电子进入负极材料充电;在放电过程中,则是相反的过程。
这种电荷传输方式使得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可逆的充放电循环。
锂离子电池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
首先是高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储存比其他电池技术更多的能量。
其次是长周期寿命,锂离子电池可以进行数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充放电循环。
再次是较低的自放电率,即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损耗较小。
最后是快速充电性能,锂离子电池可以通过快速充电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充电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些新型材料如硅基负极、氧化物正极和固态电解质等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开发,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同时,新的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也在催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率的电池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不断的科研和创新,锂离子电池将会继续发展,为人类未来提供更为可靠、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第二篇示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用的高性能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保等优点,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