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降粘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30.28 MB
- 文档页数:33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前言 (4)1.1稠油资源 (4)1.2稠油输送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4)1.3研究目的 (5)二、各种稠油常温输送方法 (6)2.1物理降粘方法 (6)2.1.1加热法 (6)2.1.2稠油掺稀输送方法 (6)2.1.3乳化降粘输送方法 (6)2.1.4 微生物降粘技术 (7)2.1.5稠油改质降粘 (7)2.2化学降粘方法 (8)2.2.1 表面活性剂降粘 (8)2.2.2稠油催化降粘 (9)2.2.3稠油加碱降粘 (9)2.2.4稠油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9)2.2.5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 (10)2.2.6稠油加降凝剂降粘 (11)三、降凝剂 (12)3.1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12)3.2 常用的降凝剂种类 (13)3.3影响降凝剂作用的因素 (13)四、实验部分 (15)4.1 仪器及试剂 (15)4.2实验原理 (15)4.3共聚物的制备 (15)4.4共聚物的提纯与溶解 (16)4.5原油加共聚物前后粘度的测定 (16)五、结果及讨论 (17)5.1红外光谱分析 (17)5.2共聚物的降粘性能 (18)六、结果讨论 (22)参考文献 (22)致谢 (24)摘要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稠油产量大约占原油总产量的30%~35%,但开采集输能耗占60%以上。
因此,大力开发稠油资源并且研发更加节省能耗的集输方式必将成为我国油气领域的发展趋势。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
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运输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稠油降粘的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稠油加降凝剂降粘是化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共聚物,对其进行了提纯和表征,证实并测定了其对原油粘度的降低作用,即其对原油流变性能的改善作用。
石油降粘剂配方哎呀,说起石油降粘剂配方,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不过,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讲,让你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
首先,石油降粘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降低石油粘度的。
你想想,石油要是太稠了,那运输起来得多费劲啊,对吧?所以,降粘剂就派上用场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朋友的实验室,他正好在研究这个。
他给我展示了一个实验,挺有意思的。
他拿了两个试管,一个里面装的是没加降粘剂的石油,另一个加了一点点降粘剂。
然后,他用滴管分别从两个试管里滴了一滴石油到水里。
你猜怎么着?那个加了降粘剂的石油,滴到水里后,很快就扩散开了,而那个没加的,就像一坨油疙瘩似的,半天不动。
我朋友告诉我,降粘剂的配方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各种化学成分。
他给我看了一个配方,上面写着什么“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磺酸盐”之类的,反正我是一头雾水。
不过,他解释说,这些成分都是为了让石油分子之间的摩擦减小,从而达到降低粘度的效果。
他还提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降粘剂的用量要控制好。
用多了,石油太稀了也不好;用少了,效果又不明显。
所以,他们得反复实验,找到那个“黄金比例”。
最后,我朋友还提醒我,虽然降粘剂听起来挺神奇的,但也不能滥用。
毕竟,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虑的,比如环保、成本等等。
所以,他们这些科研人员,还得继续努力,研究出更高效、更环保的降粘剂配方。
总之,石油降粘剂配方这事儿,虽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也挺接地气的。
就像我们平时做饭一样,调料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希望我这个大白话的解释,能让你对石油降粘剂配方有个大概的了解。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降粘作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油井液驱替能力,以提高采出率,提高采油工艺效率。
稠油降粘是其中重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稠油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含固状态,如烃和有机锰等成分,以及因老化和其他因素而形成的油藏油的残余和有机锰等保护剂的残留,导致稠油含量降低到无法抽采的程度,必然降低采油井的产液率。
降低稠油的黏度是提高采油效率、提高采油率和改善油藏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稠油降粘一般可采用化学改性聚合物、助剂降粘和水驱降粘等多种方法。
(1)化学改性聚合物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改性的聚合物型降粘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吸附油中的部分有效成分,除去堵塞的小的团元素,减小油的粘度,有效提高采收率。
(2)助剂降粘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助剂与老化油混合,向油藏注入,使油解吸扩散动力学性质改变,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提高采收率。
(3)水驱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有效量的注水,形成林本德力作用,降低油层残存油的流体动力学性质,以达到降低稠油黏度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稠油油藏的开发中,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被用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采收率,但各方法在应用时有其特定场合的适用性。
比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油的粘度,在石油的采收技术、油田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较浓的价值,以及良好的可行性;助剂降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液驱替能力,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即使是脆性油藏也可以使用;而水驱降粘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节约的、可控的和节能的技术,是大多数烃源岩油藏的采收技术,也是采收率和经济利润最高的方法。
综上所述,不同的油藏环境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来降低稠油粘度,增加油田采收率,以增加油田经济效益。
原油降粘方法以原油降粘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油降粘方法。
一、添加稀释剂稀释剂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稀释剂可以改变原油的粘度。
稀释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油的特性来确定,一般可选用石脑油、天然气凝析油等。
在添加稀释剂时,应注意控制添加量,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热降粘加热是一种常用的原油降粘方法。
原油的粘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升高时,原油的粘度会降低。
因此,可以通过加热原油来降低其粘度。
一般情况下,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原油的粘度将明显降低。
三、机械剪切机械剪切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方法。
通过在特定设备中施加剪切力,可以改变原油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机械剪切设备包括剪切搅拌机、剪切泵等。
四、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常用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五、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是一种较新的原油降粘方法。
通过向原油中输入超声波能量,可以破坏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油的粘度降低。
超声波处理设备一般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振子。
六、添加化学降粘剂化学降粘剂是一种常见的原油降粘剂,通过向原油中添加化学降粘剂可以改变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
常用的化学降粘剂有聚合物降粘剂、有机酸降粘剂等。
原油降粘方法有添加稀释剂、加热降粘、机械剪切、添加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处理和添加化学降粘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粘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降粘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以确保降粘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原油的其他性质。
降低油井井口回压的方法分析摘要:油井进入冬季后,井组的回压普遍都会升高,这样以来会对油井产量、抽油设备能耗、产能建设投资等造成影响。
为此,文章在阐述油井回压对井组工作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计算井口回压对机采井产量、抽油机能消耗的影响,为结合实际提出降低井口回压的基本方法,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油田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油田企业;油井回压;降低措施在原油开采利用的过程中,油井井口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井口回压问题,井口回压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对整个油井的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油田企业的发展损失。
为此,在油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井口回压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的提出降低回压的基本措施,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油田企业发展。
一、油井井口回压对油田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一)对油田企业管内流体密度的影响油田企业井筒中的流体一般包含水、油、气三种类型,流体具体可以划分为液、气两相流,液体和气体两相在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环境下可以相互转换,基于这个原理可以仔细研究井筒中流体在抽汲过程中流体密度的变化。
上冲程的时候,固体阀门在环形空间沉模压力和泵体内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被打开,打开之后流体会进入到泵筒内部,这个时候流体所经受的压力和泵外压力基本相似因而在密度上基本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下冲程的时候固定阀门会被关闭,泵内部的压力会从之前的沉没压力转变为液柱和井口回压作用下的共同压力,伴随压力的持续性增大就会完成气相到液相的一种转化。
在具体工作的时候泵筒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无法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而在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也不能够提供液相转化的天然气气体,这个时候液相密度也无法降低,导致油管内部的流体密度不断增大。
(二)对抽油杆、管的影响1、杆管形变对产液量的影响分析抽油杆和抽油管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根据相关原理,在应力不超过比例限定数值的时候杆件的伸长、拉力和杆件的原有长度会形成一种正比关系,拉件伸长、拉力和横截面积呈现出反比的关系。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在锦8块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锦8块是一种常用的锅炉领域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Cr、Ni 等合金元素。
在锦8块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堵塞和粘结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造成设备损坏,增加维护成本。
解决锦8块堵塞和粘结问题成为锅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化学清洗、机械疏通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使用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为此,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应运而生。
这种技术利用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相结合,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锦8块堵塞和粘结问题,并且具有成本低、效果稳定、环保等优势。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在锦8块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一技术有望在锅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1.2 技术原理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在锦8块的应用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其原理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和工艺方法,改变油井中的流体性质,从而实现解堵和降粘的效果。
这项技术利用了润滑剂、分散剂等化学物质,通过混合注入到井中,使原本黏稠的油脂变得更加流畅,从而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油效率。
该技术还可以有效解决油井堵塞等问题,延长了油井的使用寿命。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的原理基于对油井内部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的深入研究,通过调整油脂中的分子结构,改变其粘度和流动性,从而达到解决堵塞和降低摩擦力的目的。
该技术还利用了纳米技术和表面活性剂等现代化学技术,提高了治理效果和持久性。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已经在锦8块的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应用场景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在锦8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应用场景中:1. 道路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管理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分析拥堵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稠油降粘方法比较概述综述了目前稠油的降粘方法,对乳化降粘、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稠油催化降粘和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重点介绍了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指出了以后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标签:稠油;降粘剂;稠油改质;表面活性剂目前全球的石油形势比较紧张,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每桶130美元,据专业人员估计原油期货价格将会出现缓慢上涨的趋势,最终将达到每桶140-150美元。
这无疑将加大对油气资源的开采,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大多数都已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东部多数老油田综合含水高达85%以上,可采储量开采程度达到70%以上。
而我国的稠油储量很大,主要分布在辽河、新疆、胜利、南阳、大港、吉林和华北等油田,稠油的地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7%。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和石蜡含量较高,黏度很大,流动性差,因而其开采和集输难度很大,需进行加热或稀释处理。
由于常规开采稠油的高成本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在开采时都会首选开采较轻的原油。
然而在当今的形势下,稠油资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为了经济合理的开采稠油资源,必须采取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改质或改性处理,降低黏度,提高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本文对稠油降粘的方法,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
1 稠油粘度含正构烷烃多的原油凝固点高,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高。
稠油粘度高的实质是其本身分子在体系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复杂大分子结构[8]。
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使油水在采出及运输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2 降粘的方法2.1 乳化降粘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活性把油包水型乳状液变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含水稠油中加入降粘剂后起到反相乳化剂的作用,从而达到降粘的目的。
2.2 掺稀油降粘轻油掺入到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的作用;所掺的轻油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或假塑性转变为牛顿流体[4]。
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稠油降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要阐述了几种稠油降黏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一般对稠油的运输和开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
但每种降黏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加热降黏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存在一定的经济损失;掺稀降黏中的稀释剂储量有限,经济效益低。
一、稠油降黏机理一般原油的凝点与正构烷烃数有关,黏度由胶质、沥青质含量决定。
稠油高黏度的是指其内部分子间的强作用力形成大分子结构。
重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由氢键或π- π 键与胶质分子相结合。
原油的高黏度是由于粒子通过氢键的连接,形成了大量的胶束。
因此要实现降黏的效果就要削弱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降黏规律,稠油的温度越低,相对密度越小,黏度越小。
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高黏原油一般采用加热降黏的最经济手段。
稠油间分子作用力越小,黏度越小。
二、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2.1 加热降黏法通常稠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可通过升温来降低黏度。
在原油运输中,原油黏度高会给管道产生阻力,增加运输的成本,因此通常在原油进入管道前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降低黏度,进而减小阻力。
加热降黏法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好,但是对原油加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经济损失大,同时易发生凝管事故,并需要停输都再次启动。
目前,该方法虽普遍应用,但是发展趋势不好,将逐渐被其它技术取代。
2.2 微生物降黏法降黏机理主要有三种:1)微生物会分解长链烷烃、胶质沥青质和石蜡,从而将长链饱和烷烃转化成支链或低碳数的不饱和烷烃,进而降低黏度[ 8 ]。
2)微生物新陈代谢会产生表面活性剂,改变稠油的油水平衡,进而降低黏度;3)一些产气菌在地下产生气体,使原油膨胀从而降低黏度。
微生物降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产出液易处理等优点。
正适合应用于我国稠油含水量高、采出率低的稠油,此方法大大提高了采出率。
稠油降粘剂ICS 75.020E 14备案号:Q/SH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CG 65—2013代替 Q/SH 0055—2007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2013 - 10 - 17发布 2013 - 11 - 15实施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Q/SHCG 65—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 0055—2007《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Q/SH 0055—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油溶性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增加“有机氯含量”技术要求;——删除表面张力技术要求;——删除界面张力技术要求;——修改“pH值”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修改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率”技术要求;——修改乳液稳定性技术要求;——修改“自然沉降脱水率”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张娜、周海刚、唐永安、何留、张志振、于爱云、徐英彪、黄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H 0055—2007。
IQ/SHCG 65—2013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稠油降粘剂(以下简称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HSE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降粘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2—2008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21615 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Q/SHCG 39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降粘剂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