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719.50 KB
- 文档页数:22
目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二)从动件(摆杆)及滚子尺寸的确信 (4)(三)原始数据分析 (5)(四)摆杆的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线方程 (6)(五)程序方框图 (8)(六)运算机源程序 (9)(七)程序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14)(八)凸轮机构示意简图 (16)(九)心得体会 (16)(十)参考书籍 (18)(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二、培育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分析方面初步成立一个完整的概念;4、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和制图能力,及运用电子运算机的运算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摆动从动件杆盘型凸轮机构二、采纳图解法设计:凸轮中心到摆杆中心A的距离为160mm,凸轮以顺时针方向等速回转,摆杆的运动规律如表:3、设计要求:①确信适合摆杆长度②合理选择滚子半径rr③选择适当比例,用几何作图法绘制从动件位移曲线并画于图纸上;④用反转法绘制凸轮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并标注全数尺寸(用A2图纸)⑤将机构简图、原始数据、尺寸综合方式写入说明书4、用解析法设计该凸轮轮廓,原始数据条件不变,要写出数学模型,编制程序并打印出结果 备注:一、尖底(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压力角:00[cos()]tan sin()d la l d a ψψψϕαψψ+-=+在推程中,当主从动件角速度方向不同时取“-”号,相同时取“+”号。
1、三、课程设计采纳方式:关于这次任务,要用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方式。
图解法形象,直观,应用图解法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画图能力,在某些方面,如凸轮设计中,图解法是解析法的起点和基础;但图解法精度低,而解析法那么可应用运算机进行运算,精度高,速度快。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可将两种方式所得的结果加以对照。
四、编写说明书:一、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二、机构运动简图及设计方案的确信,原始数据; 3、机构运动学综合;4、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写出图解法的向量方程,写出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计算流程和计算程序,打印结果; 五、分析讨论。
设计题目: 半自动钻床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设计要求---------------------------------------------------------2二、设计工作原理---------------------------------------------------4三、功能分解图,执行构件动作------------------------------6四、运动方案的选择----------------------------------------------8五、执行机构设计过程及尺寸计算---------------------------11六、机构运动总体方案图(机构运动简图)---------------16七、工作循环图------------------------------------------------------16八、设计总结---------------------------------------------------------17参考文献---------------------------------------------------------18一、设计要求1.1设计题目设计加工所示工件Φ12mm孔的半自动钻床。
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半自动钻床凸轮轴设计数据1.2设计任务1.半自动钻床至少包括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 图纸上画出半自动钻床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4.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按各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自选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5.设计计算其他机构;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3设计提示1.钻头由动力头驱动,设计者只需考虑动力头的进刀(升降)运动。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牛头刨床(方案3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208103班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4年6月23日-6月29日目录一、题目要求 (3)二、机械系统工艺动作分析 (3)三、机械系统运动功能分析 (5)四、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11)五、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4)1、牛头刨床刨刀运动执行机构运动尺寸的确定 (14)2、牛头刨床主传动机构运动尺寸的确定........ . (16)3、牛头刨床辅传机构运动尺寸的确定 (22)六、系统运动简图 (24)七、系统实际运动循环图 (24)牛头刨床(方案三)一、题目要求刨刀水平作往复直线运动,切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工件。
刨刀每次切削一次,工作台沿着刨刀运动的水平垂直方向进给0.3、0.4、0.5mm/次,分3档可以调节。
刨刀每次切削一次,工作台沿着刨刀运动的上下垂直方向进给0.2、0.3、0.4mm/次,分3档可以调节。
工作台的水平与垂直进给不能同时进行。
刨刀最大行程520mm,每分钟刨刀切削102,126,158次,分3档可以调节。
电机功率约4KW,额定转速1420转/分。
二、工艺动作分析由设计题中牛头刨床的功能可得,牛头刨床加工平面时由两个工艺动作协调完成。
即刨刀每刨削一次,工作台沿着刨刀运动水平垂直方向(上下垂直方向)进给一定的距离。
为了避免两个动作发生干涉,工作台沿着刨刀运动的水平垂直方向(上下垂直方向)移动,必须在刨刀切削运动完成后在退刀运动时进行。
为了避免工作台的进给与退刀时刀具产生干涉,刀具装有自动弹起装置。
据此,可以画出牛头刨床的运动循环图。
图1、牛头刨床运动循环图三、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1电动机及其运动形式分析一般情况下,牛头刨床是在工厂车间使用。
在工厂车间里的设备大多是电动机,具有连续回转的运动特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半自动平压模切机构答辩得分评阅教师姓名:XXX学号:XXX专业班级:XXX学院:XXX指导教师:XXX时间:XXX目录contents题目及要求01原理分析02设计方案03运动循环图04尺寸计算05运动仿真06设计心得07参考文献08半自动平压模切机可对各种规格的纸板,厚度在4mm 以下的瓦楞纸板,以及各种高级精细的印刷品进行压痕,切线,压凹凸。
它主要的工艺动作有两个:一是将纸板走纸到位,二是进行冲压模切。
如右图所示,4 为工作台面,工作台上方的1 为双列链传动,2 为主动链轮,3 为走纸模块(共5 个),模块上装有若干个夹紧片。
主动链轮做间歇运动,每次停歇时,控制机构的执行构件7 作使夹片张开,操作者可将纸板喂入,待夹紧后,主动链轮又开始转动,将纸板送到具有上模5 和下模6 的位置,链轮再次停歇,这时,下模6 向上移动,实现纸板的压痕,切线,称为模压或压切。
压切完成以后,链条再次运行,当夹有纸板的横块走到某一位置时,受另一机构(图上未表示)作用,使夹紧片张开,纸板落到收纸台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与此同时,后一个模块进入第2个工作循环,将已夹紧的纸板输入压切处,如此实现连续循环工作。
半自动平压模切机1)每小时压制纸板3000张2)传动机构所用电动机转速n=1450r/min,滑块推动下模向上运动时PC=2×N,回程时不受力,回程的平均速度为工作形成平均速度的1.3倍,下模移动的行程长度是H=50±0.5mm,下模和滑块的质量约120kg。
3)工作台面离地面的距离约120mm。
4)所设计机构的性能要良好,结构简单紧凑,节省动力,寿命长,便于制造。
02.设计要出求从机器的工艺动作可以看出,可以把整个机构运动的运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辅助运动,它可以用于完成纸板的夹紧,走纸,松开等动作。
对实现该运动的传动机构要求做间歇运动;二是主运动,完成对纸板的压切动作,要求装有模板的滑块做直线往复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运动轨迹为字母P的联动凸轮组合机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2015 年7 月29 日目录一、机构简介……………………………………..…………………..…..…………………..2二、设计任务……………………………………..…………………..…..…………………..2三、设计方案内容3.1 联动凸轮机构基本要素的确定 (2)3.1.1 凸轮类型的选择 (2)3.1.2 推杆类型的选择 (2)3.1.3 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 (3)3.2 目标轨迹的设计 (3)3.3 运动轨迹各点凸轮转角与推杆位移的关系 (3)3.4 从动件推杆的运动规律 (4)3.5 运动轨迹的散点图以及X坐标和Y坐标的散点图 (4)3.6 凸轮推杆位移与凸轮转角关系图 (6)四、联动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7)4.1 横向凸轮的设计 (7)4.2 纵向凸轮的设计 (7)五、联动凸轮组合机构机构简图 (9)六、课程设计总结 (9)运动轨迹为字母“P”的联动凸轮组合机构设计一、机构简介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特别是自动机和自动控制装置中。
如内燃机的配汽缸、自动机床的的进刀机构、电子机械、自动送料机构等等。
而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就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
正因如此,凸轮机构不可能被数控和电控等装置所完全代替。
在许多生产设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特殊运动轨迹,常采用由两个凸轮机构组成的能实现目标运动轨迹的组合机构,称之为联动凸轮组合机构。
二、设计任务联动凸轮组合机构由两个凸轮机构组成。
它利用两个凸轮的协调配合,或同步运动来控制从动件上点的方向运动,使其可以准确地实现预定的轨迹。
此次设计是利用联动凸轮可以准确实现预定轨迹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会写字的组合机构”,即用两个凸轮联动配合,实现设定的轨迹,“写”出大写英文字母“P”。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201141100系别: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教授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3—27日东莞理工学院目录第一章内容介绍1-1 机构简介 (1)1-2 设计数据 (1)1-3 机构简图 (2)第二章六杆机构设计2-1 设计内容 (3)2-2 设计数据 (4)2-3 设计运动分析 (5)第三章凸轮设计3-1 设计内容 (7)3-2 图解法设计 (7)3-3 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第一章内容介绍1.机构简介压床是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用于钢板矫直、压制零件等。
如图所示为某压床的运动示意图。
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 l-z2, z3-z4, 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压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ABCDEF)的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 r而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工艺。
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2.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六杆机构的设计数据表2 凸轮机构的设计数据参数转角θ(度) 序号偏距e(mm)基圆半径r(mm)滚子半径rr(mm)行程h (mm)推程运动角δ( )远休止角01δ( )回程运动角'δ( )近休止角02δ( )0 1 19 37 10 60 10 30 150 30 120 602 20 38 10 40 10 35 140 60 90 703 21 39 10 30 10 60 140 0 150 7030 4 22 40 5 30 8 60 140 0 150 705 23 41 5 60 8 30 90 50 150 706 24 42 5 60 12 30 90 50 220 045 7 25 43 5 60 12 30 130 10 220 08 26 44 15 50 12 30 150 30 120 609 27 45 15 50 10 40 120 60 120 6060 10 28 46 15 50 10 40 180 0 180 011 29 47 10 45 10 40 180 0 180 012 30 48 10 45 6 50 120 90 90 6013 31 49 10 45 6 50 180 20 160 0(为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插床机构设计1.2 插床简介定义:金属切削机床,用来加工键槽。
加工时工作台上的工件做纵向、横向或旋转运动,插刀做上下往复运动,切削工件。
介绍:利用插刀的竖直往复运动插削键槽和型孔的直线运动机床。
插床与刨床一样,也是使用单刃刀具(插刀)来切削工件,但刨床是卧式布局,插床是立式布局。
插床的生产率和精度都较低,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加工内孔键槽或花键孔,也可以加工平面、方孔或多边形孔等,在批量生产中常被铣床或拉床代替。
普通插床的滑枕带着刀架沿立柱的导轨作上下往复运动,装有工件的工作台可利用上下滑座作纵向、横向和回转进给运动。
键槽插床的工作台与床身联成一体,从床身穿过工件孔向上伸出的刀杆带着插刀边做上下往复运动,边做断续的进给运动,工件安装不像普通插床那样受到立柱的限制,故多用于加工大型零件(如螺旋桨等)孔中的键槽。
工作原理:插床实际是一种立式刨床,在结构原理上与牛头刨床同属一类。
插刀随滑枕在垂直方向上的直线往复运动是主运动,工件沿纵向横向及圆周三个方向分别所作的间歇运动是进给运动。
插床的主参数是最大插削长度。
插床是用于加工中小尺寸垂直方向的平面或直槽的金属切削机床,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图1 插床示意图图5 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图6 凸轮轮廓曲线与刀具中心轨迹图7 凸轮理论廓线与滚子包络线设 计 计 算 与 说 明主 要 结 果8.插床导杆机构的综合及运动分析 曲柄转速147/n rad s = 曲柄长度72AB L mm = 插刀行程140H mm = 行程速度比系数 1.7K =连杆与导杆之比/0.60DE CD L L = 力臂120d mm = 工作阻力7500F N = 导杆3的质量326m kg =导杆3的转动惯量23 1.3S J kgm = 滑块5的质量545m kg =147/n rad s =72AB L mm =140H mm =1.7K =/0.60DE CD L L =120d mm =7500F N =326m kg =23 1.3S J kgm =545m kg =8.1 插床导杆机构的综合1、计算极位夹角 ,曲柄角速度1ω,曲柄角加速度1ε118046.6671K K θ-=︒=+112 4.922/60n rad s πω==210.00/rad s ε=2、求导杆长度CD L ,连杆长度DE L ,中心距AC L 根据插床机构结构示意图,由几何条件可得176.7322sin2CD H L mm θ==因为/0.60DE CD L L =,0.6106.039DE CD L L mm =⨯=181.782sin2AB AC L L mm θ==3、求弓形高b ,导路距离e L14.4542tan2CD H b L mm θ=-=351.2872e AC CD bL L L mm =+-=46.667θ= 1 4.922/rad s ω= 210.00/rad s ε=176.732CD L mm =106.039DE L mm = 181.782AC L mm =14.454b mm =351.287e L mm =3.9083.908。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说明书1. 介绍在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机械原理牛头刨床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
本文将针对机械原理牛头刨床的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评估和撰写,旨在帮助您深入理解这一主题。
2. 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2.1 主轴传动装置机械原理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首先涉及到主轴传动装置。
主轴传动装置是牛头刨床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牛头刨床的切削刀具,从而实现工件的加工。
2.2 工作台而牛头刨床的工作台则是用来支撑工件并进行切削加工的。
工作台的设计和调整对于牛头刨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 课程设计内容在进行机械原理牛头刨床的课程设计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3.1 设计原理要对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结合课程中所学到的机械原理知识,设计出符合工程要求的传动装置和工作台结构。
3.2 零部件选型我们需要对牛头刨床的零部件进行选型和优化,确保牛头刨床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工作精度。
3.3 结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对牛头刨床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包括主轴传动装置、工作台、床身结构等,保证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4 控制系统设计我们还需要考虑牛头刨床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电气控制装置、数控系统等,以实现牛头刨床的自动化加工。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完成这份课程设计说明书之后,我对机械原理牛头刨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课程设计内容的研究和总结,我认识到牛头刨床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工具,在工程实践中具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的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在其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工程要求的牛头刨床结构和性能。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能够对您的课程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对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的全面评估和撰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材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如运用几何关系、代数方程、微积分等方法求解机械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模型、实验等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有效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机械原理知识,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基本原理: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基础知识,涵盖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方程、能量守恒等。
2. 机械元件及装置:介绍常见机械元件如杠杆、齿轮、滑轮、凸轮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分析。
3. 机械设计方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等。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绘图,提高设计效率。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机械基本原理学习,重点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受力分析。
第二周:学习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题名称:自动剪切机的设计学生学号: 61021140321 专业班级: 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盛杭________________学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卢霞课题工作时间:2013.05.09至2013.05.24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传统剪切机原理(图) (3)§1-2钢材剪切过程及方式 (3)§1-3钢材剪切配送现状发展调研 (4)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筛选 (6)§ 2-1 杠杆机构 (6)§ 2-2平面连杆机构 (8)§ 2-3 凸轮机构 (9)§ 2-4 齿轮机构及齿轮系结构 (10)第三章机构运动简图 (11)§ 3-1 曲柄摇杆机构 (11)§ 3-2 机构模型的截图 (12)§ 3-3 CAD简图 (15)第四章机构运动计算 (19)第五章设计小结 (20)参考文献 (21)第一章绪论§ 1-1传统剪切机的原理(图)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剪切钢板的剪机,它靠圆弧形上剪刃在平直的下剪刃上滚动来完成剪切。
由于上剪刃相对钢板切面的滑动量小,上下剪刃重叠量在全剪刃长度上相同,因此钢板切口断面光滑、平直。
圆弧滚切式剪切机与斜刃剪相比,有设备重量轻、剪切频率高、操作事故少的优点。
§ 1-2 钢材剪切过程及方式按照被剪金属的温度剪切分为热剪和冷剪(见切断)。
根据被剪金属的切断方向分为横剪和纵剪。
横剪是为了切去轧件头尾和把轧件切成要求的长度。
纵剪用在钢板生产时切去轧件的不规则侧边,或将宽带卷(或宽板)切成若干个窄带卷(或窄板)。
剪切用的剪切机按刀片的形状和配置以及轧件情况可分为平行刀片剪切机、斜刀片剪切机、圆盘式剪切机、飞剪机和滚切式剪切机。
平行刀片剪切机这种剪切机的两片剪刃平行。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械113学号:20110201083学生:张三指导老师:李燕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2013 年 12月 27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阅书摘要选取方案三,利用图解法对1点和6电状态时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汇总本方案所得各位置点的速度、加速度、机构受力数据绘制曲线图。
进行方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将一个班级分为 3 组,每组11人左右,一组选择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如下分析工作:课程设计内容: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两个位置);(2)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3)机构受力分析(求平衡力矩);(4)绘制运动线图。
(上述三项作在一张A1号图纸上)精选文档目录摘要 (I)1设计任务 (1)2导杆机构的基本尺寸确定 (2)3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4)3.1 速度分析 (4)3.2 加速度分析 (5)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8)4.1 运动副反作用力分析 (8)4.2 曲柄平衡力矩分析 (10)总结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设计任务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其意义和目的在于: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各章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具备计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将一个班级进行分组,每组10人左右,一组选择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如下分析工作:课程设计内容: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1张1号图纸)(3)机构动态静力分析;(4)绘制运动线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机构简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
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
刨床工作时,有倒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
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
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见图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
a) b)图1 牛头刨床机构简图及阻力曲线图2、设计数据,见表1。
表1 设计数据二.设计内容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已知 曲柄每分钟转数2n ,各机构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 位于导杆端点B 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见图2)。
要求 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 图2 曲柄位置图 及刨头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参考图例1)。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图2)取1和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和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方向将曲柄圆周作12等分的位置。
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 各机构的重量G (曲柄2、滑块3和连杆5的重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导杆4绕重心的转动惯量及切削力P 的变化规律(图1b )。
表2 机构位置分配表要求按表4-2所分配的第二行的一个位置,求各运动副中反作用力及曲柄上所需的平衡力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四杆机构 (3)2.1.1 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 (3)2.1.2 急回特性分析 (4)2.1.3 死点分析 (6)2.2 双曲柄机构 (6)2.2.1 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 (7)2.2.2 急回特性分析 (7)第三章四杆滑块机构 (8)3.1 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 (8)3.2 急回特性分析 (9)第四章惯性筛机构 (11)4.1 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 (11)4.2 急回特性分析 (12)第五章牛头刨床机构 (14)5.1 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 (14)5.2 急回特性分析 (15)第六章四杆机构运动的设计、加工与验证 (17)后记 (20)第一章绪论本次设计是基于CAD 中的辅助程序中的机构演示,目的是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根据给定的原动件运动规律,结合运动特性曲线图,分析出机构中其它构件的运动规律。
进而推出在工业中的一些用途,从而了解现有机械或优化综合新机械。
1、平面连杆机构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如它可以将原动件的转动转变为从动件的转动、往复移动或摆动。
反之也可将往复移动或摆动转变为连续地转动;平面连杆机构的连杆作平面运动,其上各点的运动轨迹曲线有多种多样,利用这些轨迹曲线可实现生产中多种工作要求平面连杆机构中,各运动副均为面接触,传动时受到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较小,且有利于润滑,所以磨损较轻,寿命较长。
另外由于接触面多为圆柱面或平面,制造比较简单,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但也有很多缺点,例如:难以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惯性力难平衡(构件作往复运动和平面运动),易产生动载荷;设计复杂;积累误差(低副间存在间隙),效率低。
2、平面四杆机构的运用也比较广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和仪器仪表中,如牛头刨床的横向进给机构、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雷达天线的调整机构等。
3、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解析法,几何法是利用机构运动过程中各运动副位置之间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获得有关运动尺寸,所以几何法直观形象,几何关系清晰,对于一些简单设计问题的处理是有效而快捷的,但由于作图误差的存在,所以设计精度较低。
机械原理刹车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中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掌握刹车系统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刹车效果的因素;3. 了解不同类型刹车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刹车系统的结构,并进行简单的刹车系统设计;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针对具体情境计算刹车力,评估刹车效果;3. 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不同刹车系统进行评价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机械世界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刹车系统在保障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合作与探究的乐趣。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原理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四章“机械传动与制动”相关内容,具体安排如下:1. 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的分类及各类型特点;- 刹车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刹车系统工作原理的物理阐释。
2. 摩擦力与刹车效果的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影响刹车效果的因素分析;- 刹车距离的计算与应用。
3. 不同类型刹车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蹄式刹车、盘式刹车等常见刹车系统的结构及性能对比;- 刹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刹车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内容按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合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刹车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便于教师授课与学生理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仿生水母机电学院:08-713班小组成员:2008071315张玉涛2008071329刘琦2008071302高爽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2010年7月1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录1.设计简介......................................................11.1设计题目......................................................11.2设计目的......................................................11.3水母的生物模型研究 (1)1.4国内外研究成果 (2)2.设计方案 (4)2.1外部动力传递部分设计 (4)2.2主动力部分设计 (4)2.2.1方案一 (4)2.2.2方案二 (5)2.2.3方案三 (6)2.2.4方案四 (7)3.分析总结 (7)4.心得体会 (8)5.设计者及机构模型图片 (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简介:1、题目:《仿生水母》2、设计目的:I.我们国家海域辽阔,防御和侦察起来比较困难。
可将仿生水母安装上传感器或微型摄像头并将其投放到远海,进行侦查监控工作,并通过卫星将数据及时传送到陆地指挥部。
II.在仿生水母身上还可以装上次声波探测器,用于预报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到来。
III.在仿生水母上面加装搜索、救援装置,发生灾难时可进行水下搜救工作。
IV.目前常规动力推进存在噪声大、效率低等缺陷,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访水母动力推进器。
3、水母的生物模型研究: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
水母寿命很短,平均只有数个月的生命。
水母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中的一员。
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
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
. . 浙江理工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设计 专 业:10机制(5)班 设 计 者:朱 开 杰 学 号:B10310517 指导教师:钱 萍 设计时间:2013-6-28-- 2013-7-5 .
. 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目 录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3 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参考数据……………………………………………… 5 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5 1.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5 1.3.2、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与机构组成 ………………………………… 6 2、课程设计的机构 ………………………………………………………………… 7 2.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7 2.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3 2.3、齿轮机构设计………………………………………………………………… 14 2.4、凸轮机构设计………………………………………………………………… 16 2.5、飞轮设计 ……………………………………………………………………… 18 3、设计小结…………………………………………………………………………… 18
4、参考文献…………………………………………………………………………… 19 . .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机械原理任务书:
姓 名:朱 开 杰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10机制 (5) 班 学 号:B10310517 任务起至日期:2013年 6 月 28 日 至 2013 年 7 月5日
课程设计题目:牛头刨床设计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已知技术参数
图1 牛头刨床机构简图及阻力线图 表1 设计数据
导杆 机构 运动 2n 24OOl 2OAl 4OBl BCl 44OSl 6Sx 6Sy 工作 行程 H 行程 速比 系数 K . . 分析 56 370 90 540 0.26
4OBl 0.54OB
l 240 50 310 1.40
导杆 机构 的 动态 静力 分析
4G 6G p py
4SJ
220 600 5500 80 1.2 飞轮 转动 惯量 的 确定
'On 1z ''O
z 1'z 2OJ
1OJ
''OJ
'OJ
1440 10 20 40 0.5 0.3 0.2 0.2 凸轮 机构 的 设计
从动件最大摆角
max 9ODl []
推程 远休止S 回程
'
15 132 45 74 10 74 齿轮 机构 的 设计
'Od ''Od 12m ''1'O
m
100 300 6 3.5 20 2.设计要求 (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用图解法/解析法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2)安装在O2轴上的飞轮设计,转动惯量的确定。 (3)凸轮机构的设计,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实际廓线 (4)齿轮机构设计
工作量: 完成4张A2图纸,1份计算说明书 工作计划安排: (1)设计准备阶段,1天 (2)连杆机构的设计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1天 (3)连杆机构运动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图纸绘制,1天 (4)飞轮机构的设计和绘图,1天 (5)凸轮机构的设计和绘图,1天 (6)齿轮机构设计,1天 (7)设计说明书的编写,1天 . . (8)答辩:1天
指导教师签字: _
年 月 日
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参考数据
表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数据表2013.6.14
导杆机构 运动分析
2n r/min 56 24OOl mm 370 2OAl 90 4OBl 540 BCl 0.264OBl 44OSl 0.54OBl 6Sx 240 6Sy 50 工作行程H 310 行程速比系数 K 1.40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G N 220 6G 600 p 5500 py mm 80
4SJ 2
.kgm 1.2
飞轮转动惯量的 确定
0.15
'O
n r/min 1440
1z 10
''O
z 20
1'z 40
2OJ 2
.kgm 0.5
1OJ 0.3
''OJ 0.2
'OJ 0.2
凸轮机构的 设计
从动件最大摆角
max 15
9ODl mm 132 . . []
45
推程φ1 74 远休止φS
10
回程φ´ 74 齿轮机构的设计 'O
d mm 100
''Od 300
12m 6
''1'O
m 3.5
20
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原理 1.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机械原理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具备计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1.3.2、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与机构组成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2(a)。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做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刨刀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见图(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用. . 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
图2 牛头刨床机构简图及阻力线图 2、课程设计的机构 2.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 曲柄每分钟转速n2,各构件尺寸及中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 – x 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参见图4-2) 要求: 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进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2号图纸上 曲柄位置图的做法为取1和8ˊ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ˊ和7ˊ…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方向将曲柄圆周作12等分的位置。 表2.导杆机构运动尺寸数据 导杆 机构 2n 24OOl 2OAl 4OBl BCl 44OSl 6Sx 6Sy 工作 行程 行程 速比 . . 运动 分析 H 系数 K 56 370 90 540 0.264OBl 0.54OB
l 240 50 310 1.40
导杆 机构 的 动态 静力 分析
4G 6G p py
4SJ
220 600 5500 80 1.2
作图方法: 1)设计导杆机构。 按已知条件确定导杆机构的未知参数。其中滑块6的导路x-x的位置可根据连杆5传力给滑块6的最有利条件来确定,即x-x应位于B点所画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2)作机构运动简图。选取比例尺l=1/3 (mmm) 按表1所分配的两个曲柄位置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其中一个位置用粗线画出。曲柄位置的做法如图3;取滑块6在上极限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十二等分,得十二个曲柄位置,显然位置8’对应于滑块6处于下极限的位置。再作开始切削和中止切削所对应的1’和7’两位置。共
图3 导杆机构运动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