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州家谱谱序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
馆藏《桂溪项氏族谱》解读家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安徽省图书馆珍藏徽州歙县《桂溪项氏族谱》,内含大量艺文、人物、名胜、风俗、祠祀、义田等文献。
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状况。
充分解读和揭示该谱,对于研究徽学和当今徽州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族谱徽学文献一、家谱及其主要价值史学家章学诚有言: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
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
家乘谱牒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追踪家谱的历史起源,业界通常从先秦时代算起。
史书记载“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也。
”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家谱的体例、纂修等不断变化。
到了明清时期,除官修家谱之外,民间百姓修谱可以说蔚然成风。
特别是在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几乎姓姓修谱,家家藏谱。
且有些家谱一修再修,连续不断,甚至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
特别是在清代,随着活字印刷的广泛流行,在东南沿海福建及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坊间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谱师”、“谱匠”,专门从事修谱之事。
每年农闲季节,“谱师”、“谱匠”们就挑起装有活字字模的担子走村串户到各家祠堂或大户人家印修家谱。
目前存世的大多数家谱均为是这一时期纂修的。
家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史学家梁启超说过:“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效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家谱具有纽带作用。
“千家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只要家谱留存家族的根脉就永远清晰。
当今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家谱中都能得到体现。
略述清代人“家谱犹国史”说阅读清朝人写的族谱序跋,常见“家谱犹国史”、“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之说。
编纂家谱者,或为家谱作序者,将家谱比作国史,其意何在?如何理解?此种说法,是借国史之名张扬族谱的价值,即用众人皆知的国史意义来类比,家谱身价自然就明显了。
全面接触这个题目,需要在说明家谱、国史两者异同的同时,还应当论及关于家谱的学问,如人们为何修谱,怎样修谱,修谱人员及其宗族状况,修谱过程及结果,等等。
笔者不欲张大题目,而愿大题小作,主要是叙述家谱、国史两者的异同、关联及家谱的价值,以及透过家谱认识到民间有其史书。
一、官修史书有制度与私修族谱成习惯道光间,浙江鄞县周氏撰成族谱《新河周氏宗谱》,承修者周芬在《序》中说家族的修谱,与国家修史、地方政府修志的撰写人状况不同,他写道:“国史掌之柱下,郡邑志倡自官长,而家乘则责在子孙。
”①中国古代官修史学极其发达,有修史制度和专门的修史机构,保证修史的持续进行。
即以清朝而言,翰林院执掌修史,为皇帝撰修《起居注》、《实录》;中央各衙门的《则例》定期编撰,一再续修;人物传记的《大臣传》、《儒林传》等修了又修,遂有后人汇辑的《清史列传》问世;至于各种事件、战争亦有专门的纪录。
周芬说的“国史掌之柱下”,即此之谓。
地方官编辑方志,清朝亦逐渐形成制度,统一编修“一统志”,不时下令地方修志,以至规定续修时间。
编写方志虽然有制度,但执行上地方官有某种随意性,不像中央修史那样严格实行制度而效果显著,这就是周芬说的“郡邑志倡自官长”。
族谱之编修,在中古以前,基本上是官方修撰,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述之甚明,清代康熙间江西临江府同知施廷元为清江(今樟树市)杨氏族谱所作的谱序,有云“古者谱系之学掌于朝廷”②,即此之谓。
可知原先民间之谱,亦为官学,这是人们的共识。
宋代以后,除了皇家编纂玉牒及少数民族王朝为其本民族贵族编写谱书之外,民间的兴修族谱,完全是宗族内部的事情,修或不修,全由宗族自身决定,官府并不过问,只是偶尔提倡民间修谱,如雍正帝在《圣谕广训》中所说“修族谱以联疏远”③。
家谱谱序范文家谱谱序。
家谱是一部记录着家族世系和家族成员的重要文献,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是家族的精神纽带和传承载体。
编写家谱谱序,是对家谱的重要说明和介绍,它不仅能够让后人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更能够激发家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诚实、宽厚和团结著称,世代相传,家族成员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记录家族的世系和传统,我们决定编写家谱,并在此谱序中对家谱的编写目的、内容和价值进行说明。
首先,家谱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记录家族的世系和传统,让后人了解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家族的祖先、世系和分支情况,以及家族成员的成就和贡献。
这不仅有助于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根源,更能够激发大家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其次,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家族世系图、家族成员简介和家族传统文化等。
家族世系图是家谱的核心内容,它清晰地展现了家族的世系和分支情况,让读者一目了然。
家族成员简介则是对家族重要成员的生平和成就进行介绍,让读者对家族成员有更深入的了解。
家族传统文化部分则是对家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家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最后,家谱的价值在于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家谱不仅是家族的历史文献,更是家族的精神纽带和传承载体。
通过编写家谱,我们可以让后人了解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强家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同时,家谱也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记录了家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让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编写家谱谱序是对家谱的重要说明和介绍,它不仅有助于记录家族的世系和传统,更能够激发家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家谱的编写和谱序的说明,让后人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增强家族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人为什么要修族谱、家谱?族谱现在的意义及价值近数十年中,时代变迁、社会革新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
因族内人员迁移频繁,往往连络疏远。
目前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一旦中断,则无法补救。
续编和衔接即将中断的家谱,实为当代人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事。
现在社会年轻人,对族谱和家谱相对认识较少,而对于修谱事宜,有些人不是很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修谱的意义及相关知识。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华夏一脉,血浓于水;炎黄同心,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可见家谱的重要姓。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
”中国人百善孝当先。
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尊祖敬宗、教化后代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
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都充满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家谱从孝悌礼仪、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为民、经邦济世之训,统括了人生的各个方面。
正是对后人修身处世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和为人处事基本原则的告诫。
同时,家谱中的名人传记、创业史记、英烈典范等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及其忠心报国、忧国忧民之高尚情操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之奋斗精神,对后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鞭策。
延续人文、传承文化家谱的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承。
当代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是对家族历代人事文化的记录和叙述,家谱是对家国孝善根源文化的传承,家谱是对本系家族祖先神灵的崇高敬意,家谱是对后世子孙知晓自身和家史文化来龙去脉的最好交代,家谱是留给后世子孙研究考察家族史料的无价之宝。
家谱是讲述着一宗一族的历代人文事迹,家谱是让家族后世子子孙孙能够了解本系家族发展世系宗支流布,以致分清,亲,疏,远,近的一种维系亲情族谊的重要纽带。
同时呢,文化部也明确讲述了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故,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份。
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加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之本。
族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志史,族谱)之一,堪属非常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纵观古今,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修谱与修史一样,都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之举,朱氏圣人宋代朱熹公曾说过:三代不修谱,大不孝也。
历代前人都非常重视修谱,每隔三十年修谱一次,使后世子孙后代不忘本源,同时呢,家谱也为后代留下考察家族文化和世系根源的珍贵史料依据。
家谱和墓志铭的价值与文化内涵家谱和墓志铭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血统、地位等信息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家族组织形式之一。
而墓志铭则是刻在墓碑上的铭文,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与悼念,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家谱和墓志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1. 家谱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家谱是家族的宝贵资料,记录着家族历史和文化信息。
家谱的编纂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最早的家谱是出现在唐代,当时官府规定官员要提交家谱,以确认其“清正”身份。
家谱编纂的目的是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家族责任。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家族的祖训、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家族成员的职业和教育、家族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等丰富内容。
因此,家谱是人们了解祖先及其生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工具。
家谱不但传承家族文化,也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队伍之一。
许多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家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家族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等。
家谱里还有很多关于家族的故事和神话传说,这反映了古代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2. 墓志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墓志铭是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常说:“一刻钟的人生和一句墓志铭同样重要”。
墓志铭通常在墓碑上刻写,反映了逝者生前经历、品格、业绩等信息,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墓志铭中记载着逝者的人格、品德和功绩,是人们缅怀先人、纪念逝者的重要物证。
墓志铭既有虔诚、肺腑之言,也有诗词、寓言,反映了古代文学艺术以及哲理思想,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墓志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男女观、家庭观以及生死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如何传承家谱和墓志铭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承家谱和墓志铭文化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家谱和墓志铭文化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论家谱的文学史料价值
李志远
【期刊名称】《齐鲁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家谱是丰富的史料库,它在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主要体现为:对于文学家生平研究的史料价值,对于文学作品的归属考证、辑佚和助于理解的史料价值,对于家族文学研究的史料价值.同时,由于家谱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利用家谱进行文学研究时需持审慎的态度.
【总页数】5页(P132-136)
【作者】李志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中原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管窥--以新乡家谱为中心的考察 [J], 王仁磊
2.清代满族家谱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J], 杜家骥
3.徽州家谱史料价值探微——以《潭渡孝里黄氏族谱》为例 [J], 操宇晴
4.琉球闽人家谱资料的史料价值 [J], 谢必震;陈硕炫;
5.贵阳马士英家谱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J], 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谱的历史价值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1、家谱的历史价值。
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
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
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
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
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
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
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
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
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2、家谱的文化价值。
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
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
家谱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
一种以世系表谱的形式,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体裁。
古代家谱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最早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对于形成地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9年以后,尤其文革期间的“破四旧”,毁坏了大量的家谱族谱,对于家谱、族谱修撰工作的破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我村的家谱,以及非常珍贵的有人物画像的挂帘式家谱,也在文革时毁掉了,今天想来甚是痛心!
最早的家谱由官府修撰,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家谱、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
家谱族谱就与国史、方志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
更多资料:
百姓通谱
今天,对于研究历史,解开神秘的历史面纱,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家谱、族谱,相对于由官修的国史、方志的参考价值,恐怕更胜一筹。
例如宗法思想研究、家族制度研究、家庭道德研究、民俗学研究、华侨史研究、历史人物研究、人口问题研究,甚至于经济史研究、民族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宗教史研究、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百姓通谱是中国最大的姓氏查询中心,家谱数据库拥有数十万份民间,官方的家谱、宗谱、家乘、族谱、家志、族志,数量之大,内容之广,脉络清晰。
不论您是姓张、姓王,还是姓李、姓刘,大姓小姓一应俱全,查家史,修家谱,印家谱。
1/ 1。
修编家谱的作用范文修编家谱是记录和整理家族历史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传承家族文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过去的人物故事,以及家族的特点和精神传统。
家谱中往往会有一些家族重要人物的事迹、箴言和家训等,这些对于家族成员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修编家谱,家族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使家族成员具备持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看清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和身份认同。
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血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自豪感。
人们在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血脉的基础上,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更强的归属感。
这样的身份认同也能够激发个人的动力和努力,以实现家族的荣誉和传承。
3.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修编家谱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记载,可以作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家族的迁徙、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
同时,家谱也是文化和传统的承载者,通过记录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名、官职、爵位、成就等信息,可以传承家族的分支文化,使其不至于被遗忘和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5.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遗产和权益: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的财产和权益,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关联。
通过家谱,可以清楚地了解家族的土地、财产、名下企业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家族的财富。
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家谱来了解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继承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修编家谱不仅可以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加强家族凝聚力和亲情关系,还有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以及了解家族的遗产和权益。
通过修编家谱,能够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家族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谱族谱的历史价值“哎呀,爷爷,这是什么呀?”我好奇地指着那本泛黄的大书问。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在爷爷的书房里玩耍,无意间发现了这本被爷爷视若珍宝的书。
爷爷笑着走过来,坐在我旁边,说:“这呀,这是咱们家的家谱族谱呢。
”我眨巴着眼睛,一脸不解:“家谱族谱是干什么用的呀?”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开始给我讲起了关于家谱族谱的故事。
“孩子啊,这家谱族谱可有着了不起的历史价值呢。
它就像是咱们家族的历史书,记录着咱们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
”爷爷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那些遥远的先辈们。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有了它有啥好处呀?”爷爷笑了笑,继续说:“它能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呀,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
就好比一棵树,家谱族谱就是那深深扎在地下的根,没有它,树怎么能长得高大挺拔呢?”我看着爷爷,心想,原来这就是根呀。
“而且呀,通过家谱族谱,我们还能看到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你看,你的太爷爷,爷爷我,还有你爸爸,咱们都是家族这条线上的一环,一环扣一环,这才让家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呀。
”爷爷越说越激动。
“哇,那它可真重要呀!”我惊叹道。
爷爷点点头,“可不是嘛,它还能让我们记住家族里那些优秀的先辈,学习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呢。
你想想,要是没有家谱族谱,我们怎么能知道他们的故事呢?”我突然觉得这本家谱族谱好神奇,它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能带着我穿越到过去,去认识那些从未见过的亲人。
“爷爷,那我们也要好好保存它,让它一直传下去,对不对?”我认真地说。
爷爷欣慰地笑了,“对,孩子,这是我们的责任呀。
”从那以后,我对家谱族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
我常常缠着爷爷给我讲家族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着迷。
我也明白了,家谱族谱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我们家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根。
家谱族谱呀,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我们和先辈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它让我们知道,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群亲人在等着我们。
家谱的史料价值与整理家谱或称为族谐或谱牒,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家谱在我国起源很早,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为了婚丧嫁娶和财产权利的继承和分配而出现。
《史记·夏本纪》载,自禹至桀十四世,共十七帝。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帝王家谱。
更多资料:家谱-百姓通谱至于商代,不仅(史记·殷本纪》中,记述了商王的世系,而且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
可见,我国家谱起源很早。
为了加强家谱的管理,西汉时,封建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家谱的机构——“宗正”。
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为选官、联姻等的依据。
因而,造成“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出于谱牒”。
晋人贾弼之的《姓氏谱状》,就是研究谱学的代表作。
例如,太原王氏是西晋以来的显贵。
东晋末,王慧龙从江南出走,来到北方。
崔浩的弟弟羡慕王家的门第,想把女儿嫁给王慧龙,但有人说,王慧龙不一定是王家人。
可是,崔浩见到王慧龙以后,发现王慧龙的鼻子很大,赞叹地说:“是真正的王家人,是个贵种”。
因为,王家人世代都出齇鼻,即酒糟鼻,人们戏呼为“齇王”。
由于崔浩熟悉王氏家谱。
所以认定他是真正的王家人,于是王慧龙和崔家女结亲。
历代官僚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家谱,欧阳修在编写《新唐书》时,即依据皇族家谱和裴氏、肖氏等宰相的家谱,撰修《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
所以,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夫比人斯有家,比家斯有国,比国斯有天下,家牒不修,则国国掌故何资而为之徵信耶”(《和州志·氏族表》)。
一、家谱的史料价值家谱可以补充国史或方志之不足,国史或方志对于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只能择要叙列,对于世系往往缺略,甚至由于记载传闻的歧异,而出现舛误,有的人够不上列入国史或方志的资格。
因此,要了解有关事迹,必须找查家谱。
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生于1864年,嵊县葛竹村(后划属奉化县)人。
青年丧夫,时蒋介石生父在溪口街上开盐铺的蒋肇聪丧妻。
伙计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
作者: 王裕明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7-10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徽州;家谱;族谱;宗谱;避讳;抬写;宗族;徽学
摘要:清代徽州谱禁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延至嘉道年间。
谱禁的内容包括避讳、抬写、改正违碍荒诞字句等。
徽州家族在执行谱禁规定时更为严苛,对徽州的家谱编修既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
谱禁将专制文化渗透至民间私人领域,是清代专制文化强化的产物。
黄山学院图书馆馆藏徽州家谱简介陈玲;冯剑辉【摘要】The library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collection units that have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Huizhou genealogies.The Huizhou genealogies collected by Huangshan University include some rare editions which are rich in content but not fully explored.Therefore,they are wort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on Huizhou and Chinese genealogy.%黄山学院图书馆是国内收藏徽州家谱数量较多的单位之一,其家谱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善本和罕见本,资料丰富,尚未得到有效运用,值得引起徽学与谱学研究者的重视。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40)001【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黄山学院;图书馆;徽州;家谱【作者】陈玲;冯剑辉【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图书馆,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思政部,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3黄山学院是国内徽州家谱的重要收藏单位之一。
徽州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势力最强大的地区,对家谱的修纂历来非常重视,加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学术昌盛,因此纂修了大量精美的家谱。
存世徽州家谱以“善本多、价值高”著称,受到国内各收藏单位的重视。
黄山学院是古徽州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徽州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是学校重要特色,因此对徽州家谱的收藏、保护和利用一直非常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征集和收购了一大批徽州文化资料,包括多种家谱。
本文将介绍黄山学院所藏家谱的概况和资料价值,对若干价值较高的有特色的家谱举例简介,并对其保护、运用和交流状况进行说明,以期为徽学与谱学研究者提供便利。
族谱的作用和意义族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遗传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族谱的作用和意义。
一、传承家族历史族谱是家族历史的记录,它详细记载了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以及家族成员的信息。
通过族谱,我们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让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二、凝聚家族情感族谱是家族情感的纽带,它把家族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族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了解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从而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弘扬家族文化族谱是家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包括家族的信仰、价值观、习俗、礼仪等方面。
通过族谱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弘扬家族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家族的文化底蕴。
四、记录家族遗传信息族谱还记录了家族的遗传信息,包括家族成员的出生、婚姻、子女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家族成员的个人发展和家庭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五、提供法律凭证族谱还可以作为法律凭证,证明家族成员的身份和血缘关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继承权、财产分割等,族谱可以作为重要的法律证据,保障家族成员的合法权益。
六、帮助社会研究族谱对于社会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不同族谱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总之,族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传承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凝聚家族情感,还可以记录遗传信息、提供法律凭证,并帮助社会研究。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族谱的价值和作用,积极传承和保护族谱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