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29卷 第1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8年2月 收稿日期:2007-06-19。
第一作者简介:罗东明(1964—),男,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攻关项目(P04087)。
文章编号:0253-9985(2008)01-0038-07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罗东明1,谭学群2,游瑜春2,刘建党2,冯 琼2,刘忠群3(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北京10002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6)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
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
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标志层;等厚法;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煤层;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3 文献标识码:AStra ti graph i c d i v isi on and correl a ti on i n area s w ith com pli ca tedsed im en t ary env i ronm en t—a case study of Daniudi gas field in the O rdos BasinLuo Dongm ing 1,Tan Xuequn 2,You Yuchun 2,L iu J iandang 2,Feng Q i ong 2,L iu Zhongqun3(11O ilfield D epart m ent,S I NO PEC,B eijing 100029,China;2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duction,S I NO PEC,B eijing 100083,China;31N orth China Co m pany,S I NO PEC,Zhengzhou,Henan 450006,China )Abstract:The main gas 2bearing horiz ons in Daniudi gas field of O rdos basin is the Upper Carbonifer ous Taiyuan,Lower Per m ian Shanxi m and Xiashihezi For mati ons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 are difficult because of rap id change of fluvial facies,s parse well pattern,and large p r oject area in the field .Single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 method failed t o work effectively .A 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study,there were several sche mes as for ho w t o s olve the p r oble m s .A s a result,a co mposite method of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 on and correlati on suitable for co mp licated sedi m entary envir on ment are devel oped by integrating the marker bed method (intr oducing coal sea m s as markers and supp le mentary horiz on markers ),the is opach method (the sa me layer having si m ilar thick 2ness )in adjacent wells,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method,and the dense well pattern analysis method (i .e .,ap 2p lying kno wledge obtained fr om analysis of dense well pattern t o s parse well pattern ).By doing that,this paper p resents a ne w sche me of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which have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real p ractice and achiev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 or mati ons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marker bed;is opach method;sequence;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coal sea m;Daniudi gas field;O rdos Basin 第1期罗东明,等.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39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储量规模已跨入大型气田行列。
层序地层对比研究:以韦5断块油藏为例孙奕婷;陈虎【摘要】以韦5断块油藏为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标志层和基准面沉积旋回为对比依据,按照“等时对比、分级控制、模式指导、相型控层、三维闭合”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并首次开展了小层和单层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用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韦5断块油藏;层序地层对比;等时地层格架【作者】孙奕婷;陈虎【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油气矿,四川江油6217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教授(1988年)提出的[1],它以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根据地层的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通过精细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转变为三维地层叠置关系,从而建立不用规模层次的地层对比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为: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量比值(A /S)的变化,在相同的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和相组合类型发生变化;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1 研究区概况韦5断块油藏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图1),目的层为古近系阜宁组阜一段(E1f11),岩性主要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厚度150~200m,是主要储油层,沉积环境为湖相三角洲前缘。
自1997年6月投产,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油藏水驱效果差,非均质性严重,整体呈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和中高含水的特点。
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识地层结构,对比概念,体积配分,相分
异…
Cros.,TA;杜宁平
【期刊名称】《国外油气勘探》
【年(卷),期】1996(008)003
【摘要】容存空间和基准面的概念对于认识和阐述盆地形成,沉积物产生和迁移及沉积物堆积等基本过程沉积响应动力学是充分和必要的。
这两个概念对确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产生地层记录的基本结构单元。
代表基准面升降旋回不同部分的基本结构单元被冠以“成因层序”,“成因地层增量(GIS)”、“沉积幕”,“间断加积旋回(PACS)”、“准层序”、“中旋回层”,“变细旋回”和“变浅旋
【总页数】10页(P285-294)
【作者】Cros.,TA;杜宁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J], 曹学明;王玉柱
2.河流相地层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规律 [J], 李宏伟;袁士义;朱怡翔;田昌炳;范军侠;闫林
3.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柳梅青;陈亦军;郑荣才
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为例[J],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王家俊
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王嗣敏;刘招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 -沉积不整合中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Hamon Youri摘要:三十年来,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把不整合面作为地层单元的边界面的浓厚兴趣。
仅有很少的硏究把焦点放在对成岩作用和沉积过程以及沉积不整合形成时间的理解上。
然而,这些过程代表着不整合面形删间仅有的环境变化沉积记录。
本研究基于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如杯数据、薄剖面、阴极发光、地球化学分析),其目的是根据沉积不整合介绍一个实际的地层层序记录的例子。
在Lodeve地区(法国东南盆地的**边缘),上Hettangian阶到Sinemurian 阶为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类似鲫粒灰岩的碳酸盐岩储层表明是复合不整合面。
为了理解这些不整合的起源,具中一个不整合被详细地加以硏究。
地层的几个形成阶段已经被认可。
首先是海侵侵蚀发生,接着是与铁矿物相关的石针迹和双杯迹的生物钻孔的发育,这可以显示是与后来最大海泛时期相对应的凝缩阶段。
这些生物钻孔的晶体充填可以表征最大海泛时期之后的高水位时期。
紧接着,在界面上和生物钻孔里面观察到的次生改造和侵蚀可能显示了一个与海退阶段和海退之后低位时期相关的时期的出现。
最后,微泥堤(形成于瓣鲍和珊瑚吸收的细小石灰岩沉积物)可能表明了一个新的与海侵及其最大海泛时期相关的凝缩阶段。
因此,这个不整合记录了一个半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
储层的几何形状和岩石物性蕴含的含义是多方面的:1)这些独特的不整合可能在同一大陆背景下横向上与其它界面(古喀斯持)相关或与海相层序、变化的高分辨率层序相关。
2)这些不整合面的侧向变化导致了成岩作用和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孔隙度、渗透率)。
1引言不整合面是沉积物中与沉积记录相关的突变面,它表现为变化沉积期的分界面。
通常情况下,不整合面只有山于特殊环境条件的重要变化(淹没面,古喀斯特面)或长时间的缺断(缺少生物带)被作为地层学记录而得到表征。
然而,大量低于生物地层学分辨率的小型不整合也可以记录沉积体系的演化。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
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4(023)005
【摘要】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系统描述储层宏观非均质体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套储层划分为岩相段、单砂层、沉积微相、单砂体、建筑结构单元、内部非均质等6个描述层次,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较好地解决了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描述和井间砂体预测的难题.【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4
【相关文献】
1.使用地震储层预测法预测有利储集区带--以塔里木盆地哈六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J], 郝晓波;马青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有利储层预测 [J], 张军华;黄广谭;李军;杨勇;杜玉山
3.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预测项目投资风险及控制模式研究 [J], 王海明
4.什么是反馈预测法、直观预测法和均可情景描述法? [J],
5.确定储层损害预测评价指标权值的层次分析法 [J], 蒋官澄;吴雄军;王晓军;张卫行;李洋洋;王金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赵红梅;卫文;刘嘉麒【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36)003【摘要】在综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第四纪地层和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应用前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深入分析基准面旋回、可容纳空间变化与地层响应的关系,建立河流相等时地层格架,获取不同微相的分布特征和砂体的时空展布规律,可为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松散河流相第四纪含水层(组)的科学划分和对比提供新思路。
指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与对比的应用中,需加强定量化研究,在明确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时限范围的基础上,对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规范识别和划分;应尤其重视在地质过程响应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河流相地层的自旋回和异旋回作用。
【总页数】7页(P88-94)【作者】赵红梅;卫文;刘嘉麒【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3【相关文献】1.采用激发极化法划分第四纪含水层位置的认识 [J], 张维国;杨占宏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划分流动单元中的应用 [J], 樊继宗;陈林媛;张素君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轮南油田2井区三叠系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J], 李亮;王新海;瞿建华4.P333试验区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与划分小层 [J], 郭康良; 庄新兵; 周永炳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为例[J],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王家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地层的相关要点: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层序、准层序等),每年基本都可能考;2、河流相沉积特点和模式(重点是曲流河和辩状河)3、三角洲相沉积特点(陆相、海相、扇三角洲)4、沙质海岸沉积特点;5、在实际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识别方法);6、储层方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生物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多看一些书,扩大知识面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10=10)01、层序地层学:02、层序:03、体系域:04、准层序:05、首次海泛面:06、凝缩层:07、I型层序:08、陆棚坡折带:09、低位体系域:10、并进型沉积: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5×1=5)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
(10×1=10)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含成因、边界特征、体系域构成及LST、TST、HST特征、主控因素)。
(15×1=15)五、图示并说明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10×1=10)六、叙述利用钻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步骤。
(10×1=10)七、你认为目前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1=10)八、露头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一,15×1=15)九、钻测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二,10×1=10)十、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三,15×1=15)注:从五、六、七题中选作二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联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讨论刘 波(1) 赵翰卿(2) 于会宇(2)(1)南京大学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引 言储集层的划分对比问题是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问题,尤其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虽然地球物理测井曲线资料越来越丰富,对储集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预测剩余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进而储集层划分对比的精细程度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
建立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基础之上的Cross[1]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1995年引入中国的油气勘探领域[2],其地层划分对比方法近几年在新疆、山东、陕北[3]、辽河、南海等地的油田开发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庆油田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小层对比和80年代的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油层对比,大庆油田的储集层精细描术技术[4],从90年以来日趋完善,其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在厚油层的三次采油中、薄差层的三次加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面对上述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一种理论性强,另一种实用性强,再者大庆油田的储集层描述技术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因此,大庆油田地质工作者提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与大庆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的异同点在哪里?大庆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描述技术如此实用,在储集层开发后期,大庆油田是否还要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大庆的储集层旋回对比方法的实质是否就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所以,探讨两种划分对比方法,在大庆油田开成一套系统性强、理论水平、实际应用效果好的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和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无论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建立储集层的时间成因地层单元格架,还是使用大庆油田的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对储集层进行划分与对比,二者目的皆在于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概况早在1948年Sloss提出了“层序”的概念,并在1963年加以使用。
原意是指“比群、大群或超群更高一级的地层单元,在一个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追踪,而且以区际的不整合面为界”,因此,赋予了层序具有年代地层学的意义。
用现代地层学理论探讨华北二叠系划分对比中的几个问题刘汉男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本文从现代理论地层学的概念出发,对华北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含义;②岩石地层基本单元--组的划分;③岩石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对比;④重要标志层在区域对比中的作用;⑤华北二叠系上、下统分界线的划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暴露了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因长期受传统地层学与统一地层划分某些观点的影响所产生的问题,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和如何处理。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刘汉男
【作者单位】山东煤田地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6
【相关文献】
1.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 [J], 郑柏平;马收先
2.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 [J], 郑柏平;马收先
3.冀北张家口组、大北沟组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特征及其在东北亚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 [J], 王思恩;季强
4.华北二叠系划分与对比的讨论 [J], 刘汉男
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为例[J],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王家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