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之辩证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龙源期刊网
论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之辩证关系
作者:孔令超
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就渴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民主协商制度;我国民主协商理念是在20世纪中期提出;而协商民主是在20世纪后期西方开始关注的新领域。如今我国将两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结合,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形成了高低搭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等一系列辩证统一思维的理论体系,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主协商 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 辩证统一
一、背景简述
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他提到,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才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继承和发展。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就国家重大事件或是在政治领域的重大决策前和决策中的协商,是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两个问题”(以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重大问题)为内容,将协商民主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坚持将协商用在决策前和实施中。党的高度重视民主问题和其的实现途径以及人民对民主的向往,则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分析民主协商和协商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析民主协商与协商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通过人民政协来实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功能。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全体会议,常委会,主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它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近代中国革命的淬炼中产生、中国特色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力保障。协商民主则具有特有优势,是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基础上,运用政治协商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重要体现。 龙源期刊网
无论两者中哪个都强调协商处理国家的重大问题,通过对话协商来达成共识,进行决策,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两者都是以实现民主作为相互联系的纽带,以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们的利益体现为前提的。
但是二者又不尽相同,民主协商的议题是主要是政治性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更加具有价值人本性、主体更加广泛、方式多样化等新的发展,体现发展是前进性、永恒性、上升性。但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遇见问题,例如制度的漏洞造成的协商质量不高,因此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协商民主是具有新优越性,体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协商和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高度体现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方针政策。
(二)联系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民主协商和协商民主相互依存,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部分,是协商民主的体现,没有民主协商协商民主就不能充分体现民主的完整性。中国发展之所以能成功,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前提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无论任何时候,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但是两者又具有对立性的一面,协商民主具有包容性,更加强调受到决策影响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公众决策,虽然现实很难达到。因为我国的政协委员通过选举产生,不是全部都参与,加上政协制度虽然要求在协商中地位平等,但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实际上执政党处于明显优势地位,这样就和协商民主所追求的平等、自由不相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看问题全面,坚持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打破民主是装饰品,是摆设的错误说法,真正实现协商民主的独特的优越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协商我们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体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手段,转变过程中矛盾始终存在,它普遍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之中,但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所以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国外的一切经验,要根据中国国情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两者转变,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利益,实现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协商民主”观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理论一次重大的质的飞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观已经从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拓展到社会各领域。协商民主的协商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协商,使得协商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协商民主不仅仅局限于是官员和精英之间的协商,而且要和大人民群众进行协商,使得协商龙源期刊网
范围更加广泛;协商民主过程不仅仅是在决策中进行协商,而是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协商,使得协商方法更加具体。这些协商的变化更加符合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因此协商民主必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