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地理环境多样,资源丰富,因此地理知识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资源分布、气候特征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总结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陆地西临江西省和广东省,北界浙江省。
地理位置使得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地貌。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势呈南北走向。
其西北部是闽西山地,以武夷山为脊梁,山峰陡峭,地势复杂;中部是闽东丘陵,山地起伏,水网密布;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多河流交汇,沿海地带地势平坦。
这样的地貌特征决定了福建省的自然环境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农业、工业和渔业等。
二、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福建省资源丰富,涵盖了农业、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福建省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南两个地区。
闽东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发展水稻、柑桔、养殖等农业;闽南地区气候亚热带,适宜发展茶叶、竹木、蔬菜等农作物。
2. 矿产资源福建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地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区。
闽西山地是福建省的主要矿藏区,主要矿产有煤炭、铁矿、铜矿、锌矿等。
福建北部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石油、天然气开采区。
3. 水资源福建省地理环境湿润,水资源丰富。
著名的闽江、九龙江等河流在福建省境内流经,赋予了福建省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潮湿。
全年气候明显分为夏、秋、冬三个季节。
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宜人,冬季相对较冷。
福建省是台风频发地,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给当地带来了杂乱和灾害。
因此,福建省在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要加强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了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等与福建省地理有关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和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人口基数;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注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变为零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多。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的。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特点:△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多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较多。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
(2)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6. 人口老龄化问题(1)衡量指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以上(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青壮年负担过重。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2.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1)19世纪以前: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2)二战以后: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②流向: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流向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洋洲)和西亚、北非等石油输出国③影响因素: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等石油资源的发(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二战前二战后4.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福建地理知识点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福建沿海板块,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福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
总面积约121,400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1.27%。
二、地形地貌福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闽南丘陵山地、闽西丘陵山地、中北部河谷平原和沿海低山丘陵等地形类型。
闽南丘陵山地以武夷山、黄岗山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
闽西丘陵山地以武夷山西麓和云霄金湖等地为主要地域。
中北部河谷平原包括闽江流域和闽北平原,是福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沿海低山丘陵则是福建沿海及岛屿地区的地势特点。
三、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福建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闽江、湄洲湾和闽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福建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锰、石灰石等。
福建的自然生态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土楼、土楼群的建筑与文化景观等。
四、气候特点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福建的气温较为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暖湿,夏季较炎热潮湿,春秋季节适宜。
福建的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台风频繁,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五、人口和经济福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人口多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城市。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是福建的主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
福建经济发展较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福建省
【知识点的认识】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国的一个省。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 23°33′~28°19′,东经 115°50′~120°40′.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东西宽约 540 公里,南北长约 550 公里,大陆岸线长 2120 公里,沿海岛屿共 1202 座。
面积 12.38 万平方公里。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约 1088 万人。
福建与台湾渊源流长,台湾人中 80%祖籍福建。
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命题的方向】
例:(2014•德化县校级模拟)改革开放后,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是()
A.交通运输B.侨乡优势C.旅游资源D.自然资源
分析: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解答:改革开放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是拥有 1000 多万的华人、华侨的支持和帮助,有“东南侨乡”之称,他们对经济的发展进行直接投资、智力支持又或贸易上合作及捐款捐物等,促进福建省经济的腾飞。
结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福建的概况,结合教材理解解答。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有关福建省的地理知识,是中国著名侨乡。
位于福建省的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
1/ 1。
考前: 2023年福建中考地理常考得分点(地理中考题目请认真审题(如圈画关键词)、看图答题(地图蕴含信息), 预祝2023届中考健儿旗开得胜!)一、经纬度旳判断1.北纬用“N”表达, 南纬用“S”表达;东经用“E”表达, 西经用“W”表达。
2、横纬竖经。
度数往东边增长是东经, 向西增是西经;度数往北增长是北纬, 向南增是南纬。
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旳判断1.0o纬线(赤道),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重要南、北美洲), 此外二分之一是西半球(除美洲外旳大部)。
三、高、中、低纬度与五带1.低纬: 0°~30°;中纬: 30°~60°;高纬: 60°~90°2.热带: 0°~23.5°(回归线): 有太阳直射;(南北)温带: 23.5°~66.5°(极圈): 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南北)寒带: 66.5°~90°(极点): 有极昼或极夜四、地球运动地球运动绕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旳自然现象五、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只要日期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 则北半球(如我国或福州)是昼长夜短;2、在我国, 物体影子长, 阐明太阳直射点离我们远;影子短, 阐明直射点里我们近。
六、等高线地形图(坡度陡缓、山顶海拔、山顶气温、瀑布等)1.五种地形部位: 山顶(中高周低)、山脊(凸低为脊)、山谷(凸高为谷)、鞍部(两山之低)、陡崖(线重必崖)。
2.五种地形类型: 平原(低于200米)、丘陵(200-500米)、山地(不小于500米)、高原(不小于500米)、盆地(四面高, 中间低)。
七、七大洲四大洋与重要海峡、运河八、中国地形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时差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旳变化、四季、五带七大洲: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 四大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④黄土高原,⑦内蒙古高原,⑩云贵高原四大盆地:①准噶尔盆地,②塔里木盆地,③柴达木盆地,⑤四川盆地长白山脉A大兴安岭太行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巫山武夷山脉秦岭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福建省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浙)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赣)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粤)相连。
航拍中国福建地理知识点总结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被称为“鱼米之乡”,因其环境温和、气温适宜,遍布植被,海滨风光独特而受景区观光者和旅行者的欢迎。
全省约有一百三十个县(市、区),其中
三十三个县(市)和六个县(市)辖区组成福建省,总面积约两万七千公里。
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距离上海市仅470海里,从大理市的北端可以看见台湾海
峡的开口,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全长2300多公里,是中国东海最长的一条沿岸线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岛省,有3600个岛屿,其中有许多小岛都是乐游热门景点。
福建省的山景宏伟壮观,海景秀丽秀美,西江景色特别优美,鼓浪屿的烟波万丈,海
上威利的活跃气势;江头小岛�庆的美景,湘山小土雕刻的千姿百态;九眼洞的秀美山水,天伦洞的典雅建筑;琅南台湾水族馆的海景奢华,新罗岛码头的海滨风光;九龙宫的壮丽
祠堂,新寨滩海滩的自然美景;清源山灵峰清澈、伶仃洋游客涌动,四海榕酒店荣耀芳华。
福建虽是小省,但在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有着许多难得一见的文化遗产,如龙缸的龙缸、龙楼的文明门馆、莆仙的芒缘文物、鼓浪屿的芝兰赠礼、南安普敦的
熊猫山梵天宫等。
福建带给游客异域风情,错综复杂的景色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素有“千橥
拾桂”之称。
每年宣传月来临,福建更是人山人海,海峡两岸的风情也绝不输其他省区。
福建以她罗撒,宏舜,根植九州,厚重中华文化,也秉持着对人杰文静,和游天下的
梦想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在蓝色海岸,在太平洋上传播蓝色梦时,期盼通过观赏震撼人
心的福建地貌,尤其是无数大型岛屿和海岸,感受福建的美好,体验福建的魅力。
福建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福建地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沪闽台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省份。
福建地理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本文将从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归纳。
福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西连江西,北靠浙江。
地理位置优越,地理条件丰富多样。
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福建的区位优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福建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
福建的主要地形是由长江三角洲的中央山脉和闽江台地组成的。
福建山多水多,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
福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月至九月是夏季,气温高,雨量充沛;十月至来年二月是冬季,气温较低,降雨较少。
福建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其成为茶叶和水果的主要生产区,如福建铁观音、福建红茶、厦门芒果等,享有盛誉于世。
福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
福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煤炭、花岗岩等。
尤其是福建石材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方大石库”。
此外,福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
福建的资源丰富度,为福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福建港口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如福州、厦门、泉州等。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尤其是电子、纺织、化工、机械和旅游等行业发达。
福建的旅游资源独特,尤其是丰富的海滨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福建地理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此外,深入了解福建地理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福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福建地理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学科,涵盖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和发展等方面。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福建高二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模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福建高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对我们理解地理现象非常重要。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稍微扁球状。
- 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等多个层次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地理现象。
3. 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 大气层是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不同层次。
-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的总称,包括海洋、陆地水和冰雪等形式。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包括气候、生态系统、地貌等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受经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等因素影响。
- 气象是研究天气现象和变化的科学,包括天气预报、气象要素等内容。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类型。
-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 地貌与水文-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不同地形类型。
- 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的科学,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地理等内容。
1.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居住的总人数,其数量和分布对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
-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等。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的过程,对土地利用和环境都带来影响。
福建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科学,通过对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福建高一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第一册教材,主要学习地理的基本概念、地貌、水资源、气象与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福建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地理概念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它研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还研究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要素。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地图分析和统计研究等。
二、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以及各种地表特征的总称。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壳运动、地表风化、水体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球上具有不同地貌特征的地区有山地、高原、平原、台地、盆地等。
三、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梅列川和闽南山区是该省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需求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四、气象与气候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气候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表现。
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全年时间上分为冬季、夏季、秋季和春季。
该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台风是福建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对该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知识点外,福建高一地理必修一还包括人口与聚居、交通与通信、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福建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涉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貌、水资源、气象与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为地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培养对地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八大行星以及太阳辐射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天体是指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它是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表面有大量的水和气体,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周期11年),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随黑子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整体性)。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三大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在地球高纬地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转。
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是恒星日。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导致的,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昼夜现象的成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是昼夜分界线,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但可以进行小幅度改写。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体现是黄赤交角,即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
高一上地理知识点福建高一上地理知识点——福建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西靠福州市,北接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本文将介绍福建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系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
它与浙江、江西、广东以及台湾相邻。
福建总面积121,4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17个省级行政区。
二、地貌福建地势多山,高低起伏。
以闽江和平潭岛之间的东北部为界,分为闽北山地、闽中丘陵、闽南山地、福州平原和沿海平原五个区域。
1. 闽北山地:位于福建北部,为闽江的上游。
这里山岳陡峭,溪流纵横,气候凉爽,适合发展林木资源。
2. 闽中丘陵:位于福建中部,依山而建,丘陵起伏。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
3. 闽南山地:位于福建南部,地势较高,山脉纵横交错。
这里山高林密,风景秀丽,适合发展旅游业。
4. 福州平原:位于福建东北部,是全省最大的平原。
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5. 沿海平原:位于福建东南部,是福建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
这里的海岸线长,自然条件适宜渔业发展。
三、气候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1. 冬季(11月至次年2月)较为凉爽,气温一般在10°C左右。
2. 春季(3月至5月)温暖多雨,气温逐渐升高。
3. 夏季(6月至8月)炎热多雨,气温可达30°C以上。
4. 秋季(9月至10月)凉爽少雨,气温开始下降。
四、水系福建水系十分发达,主要有闽江、龙溪、北大港、东翅水、漳江等。
1. 闽江是福建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长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闽北山地,穿越福州平原最终注入福建海域。
2. 龙溪位于福建中部,是闽江的支流之一。
它发源于闽中丘陵,流经福州市。
3. 北大港是福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南平市,最终注入长汀河。
福建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是东南沿海承“长”长三角接“珠”珠三角,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二、福建的政区全省总面积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省会福州市.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主要在沿海地区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两列大山带西部:武夷山脉,中部: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扩展: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多源于武夷山脉或戴云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河流流向大多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流入台湾海峡.闽江:福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整个流域成一扇形,干支流垂直相交.扩展:福建地形、河流与城镇的关系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生活、生产水源充足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①多处河流的下游,河流、海洋交通便利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五、福建的气温和降水福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多台风.1、气温变化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16—22℃之间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③山地气温较低.扩展: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①气温分布: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有增温作用.ABC低温中心的原因:地势高2、降水变化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扩展:福建的降水类型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锋面雨六、福建的民族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七、福建的交通扩展: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方面简要评价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1.有利条件:⑴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部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区.⑵自然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大,森林丰富,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平原集中沿海,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区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可发展航运;沿海多滩涂,渔业资源丰富.⑶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利.2.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不足.扩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⑴山区: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的道路,B进行粮、林、牧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灌溉,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⑵沿海:发展海洋事业。
福建地理知识点
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以下是一些关于福建地理的知识点:
1. 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西南与广东相邻,北部与江西接壤。
福建东临大海,拥有丰富的海岸线长度,是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
2. 地形地貌:福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岛。
福建的西部和北部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区,东部和南部则是平原和沿海地带。
福建境内还拥有众多的海岛,如金门、马祖等,这些海岛为福建的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干燥。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福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4. 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省的山地地貌使得福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是茶树、樟树、松树等树种。
福建还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闻名于世的是福建茶,如武夷岩茶、铁观音等。
此外,福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钨、铅、锌等。
5. 交通运输:福建交通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省。
福建还拥有多个港口,如福州港、厦门港等,是中国重要的沿海交通枢纽之一。
此外,福建还拥有多个机场,其中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福建的两个主要国际机场。
这些是关于福建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福建的地理特点使其在旅游、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