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和生产系统

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人、材、资、设、能.

投入——转换过程—-产出

直接投入:主要材料、直接消耗、辅助材料

投入

间接投入:技术和管理的投入、技术和管理者的投入

直接产出:有形产出、无形产出

产出

间接产出:工资、税收、环境、技术进步

产品效用:所有产出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为用户提供价值即效用

形体转换:钢铁—-汽车、冰箱;

位置转换:运输-—公路、铁路、航空;

信息转换:提供管理咨询和市场调查报告等.

转换过程是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生产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就是对生产转换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的有机的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

制造企业组织流图P4

制造企业的组织机构有以下三项基本职能:营销、生产和财务,三者功能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生产管理者负责企业生产系统高效、低成本地运行;

营销管理者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需求,顺畅销售;

财务管理者负责达到企业的财务目标,获取利润。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P5

制造业:产品有形——可存储——产出有提前期——产品质量标准客观

服务业:产品无形—不能存储——没有提前期——服务质量标准偏重主观

制造业投入的主体是物料,而服务业投入的主体是人力

制造业:属资本密集型生产过程,易建立标准化;

服务业:属劳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较难建立标准化;

制造业:在生产转换过程完成以后才提供产品;

服务业:在生产转换过程中就为客户提供服务.

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1800,Whitney ——倡导零件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

1881,Taylor——“科学管理”——时间研究和动作分析

1913,福特——“流水生产线”——装配底盘12.5小时-——93分钟;

1920s,吉尔布雷斯夫妇--效率原则,应用于家庭12个孩子中;

1930s,霍桑实验——职工是社会人、倡导员工激励;

1940s,运筹学研究小组、决策理论,运筹学方法;

1970s~1980s,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生产(MRP、JIT、CIMS)

1990s,TQC全面质量管理、BPR企业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

工业企业生产系统的构成

运作层

1.营销部门两项职能:营销,分析客户需求,促销,开发新产品;销售,向客户出售订单。2。产品开发部门: 依据营销部门输入的信息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

3.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组织实施生产过程

制造部门履行职责-——供应:材料、零部件支持:技术、管理、人员

4.配送部门:将产品发往客户市场.

决策层:位于运作层之上

1 制订战略目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职能,它指导所有决策.

2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分析自身优势:价格、时间、质量、柔性、服务、位置

掌握竞争对手策略:知己知彼,采取对策

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找出有利、不利因素

3.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最重要的是生产策略要提出竞争优势重点。

生产过程规划的层次

生产计划的种类P13 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四种思路

(1)水池式:生产控制着眼于保持库存量以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生产者不知道客户所需产品的时间和数量,原材料库提供足够储备供零部件制造。水池式系统属于存货生产.特点:这种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显得不够敏捷;应用:企业在产品需求信息缺乏和需求随机的情况下才应用。

(2)推动式:着眼于提前期信息,用以管理和控制物流.

推动式是提前准备好材料和零件,按需求发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或仓库,按计划来推动生产过程的物流方式。

推动式系统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成效取决于计划的精确性,而计划的精确性又取决于客户需求信息和提前期的精确性。

特点:降低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提高人员生产率和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3)拉动式:着眼于降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储备量.

推动式系统:关注上游生产环节送来的在制品或库存量并决定本环节生产什么。

拉动式系统:各个生产环节则关注下游环节的需求,并且只是按此需求来确定本环节的生产数量和时间。产品直接从上游环节流向下游环节,各环节之间很少有库存。这种方式也称为“准时制生产”(JIT)。应用:产品种类和数量稳定、重复生产标准产品的生产线上。(4)同步制造:同步制造的理论基础是哥德纳特提出的约束理论。

首先识别约束环节即瓶颈和瓶颈作业;

接着消除约束,继而识别新的约束,周而复始地改进系统绩效。

同步制造旨在不断改进整个系统而不是局部作业的绩效。生产绩效的运行评价指标,包括产销率(售出产品获取资金的速率)、库存量和运作费用.

企业制造战略定义:

战略——重大的、带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计谋

企业制造战略--企业为自己所确定的长远的目的与任务,以及为完成此目的而选择的主要方法。

企业制造战略特征:

(1)全局性--关系到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及行动方针;

(2)长远性—-是对未来较长时间生存发展的筹划;

(3)适应性——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

企业制造战略的作用:

(1)企业制造战略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行动目标;

(2)企业制造战略是企业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3)企业制造战略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

(4)企业制造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扬长避短.

企业制造战略的制订与步骤

1.制造战略的制订方法:

(1)过程选择—-包括技术类型、工厂规模和能力配置、生产线设计等硬件方面的决策; (2)基础设施抉择—-质量保证、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信息技术等软件方面的支持.

2.制造战略制定的步骤:

(1)确定公司目标:规定出经营方向,体现企业宗旨,如:持续增长、存活、利润、投资回收…

(2)确定营销战略:

产品细分归类——产品组——产品市场分析(数量、竞争对手)——创新手段——营销措施;如:农夫山泉系列产品:纯净水、维生素片、果汁、朵尔胶囊

(3)确定产品赢取订单的方式:

赢取订单要素:价格、质量、交货期、设计领先、售后服务…

(4)过程选择:

设备技术特点、柔性程度、投资方式等硬件做出选择.

(5)基础设施选择:

组织结构、薪酬系统、人员素质等做出选择

赢取订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