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职业病防治制度汇编2017年
- 格式:doc
- 大小:376.28 KB
- 文档页数:106
煤矿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目标和原则:明确煤矿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原则,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管理、科学技术支撑、保障工人健康安全。
2. 组织管理:明确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确保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够按照制度要求有序进行。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规定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定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确保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管理。
5. 职业病检查和诊断:明确煤矿工人职业病定期检查的方法和要求,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防控。
6. 职业病防治培训:规定煤矿工人职业病防治培训的内容、方式和要求,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技能。
7. 职业病事故的报告和处理:规定职业病事故的报告程序和要求,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防止病患扩散。
8. 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规定煤矿职业病防治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方式,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9. 监督检查:明确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方式和要求,加强对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煤矿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水平。
煤矿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2)1目的1.1为了控制、预防和消灭我矿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各单位。
2术语和定义2.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2职业禁忌症:是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x县x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编制:x县x煤矿技术科目录一、安全生产办公制度┄┄┄┄┄┄┄┄┄┄┄┄┄┄┄┄┄┄┄┄1二、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2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4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0五、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15六、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17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9八、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8九、劳动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33十、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36十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40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44十三、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度┄┄┄┄┄┄┄┄┄┄┄48十四、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50十五、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56十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59十七、职业病防治宣教育培训制度┄┄┄┄┄┄┄┄┄┄┄┄┄┄61十八、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4十九、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66二十、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68二十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73二十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75二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鼾与报告制度┄┄┄┄┄┄┄┄┄┄┄┄78二十四、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79二十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84二十六、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95一、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为及时研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和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通知,特制定本制度。
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编制单位:XXXX 煤矿编制时间:2017年1月目录目录 (1)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6)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8)四、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10)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2)六、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4)七、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15)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7)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19)十、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23)十一、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24)十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25)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27)十四、职业病危害防治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提高矿井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规定了从矿井领导到各职能科室以及生产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生产单位,将以本制度追究其责任。
二、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人事、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三、各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一)领导小组的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职业安全,煤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是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及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汇编一、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煤矿作为一种充满危险的行业,职业危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下面是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汇编。
二、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此制度旨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矿工的健康,并规定矿方和矿工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职业病检测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备的配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报告等。
2.粉尘防治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煤矿工作场所粉尘超标和污染环境,保护矿工的健康,并规定了煤矿粉尘防护措施、粉尘监测和控制、粉尘作业操作规范等内容。
3.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此制度的目的是控制和消除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确保矿工在无害气体环境中工作。
制度内容包括:有害气体防护措施和装备的配置、有害气体监测和报警、有害气体事故应急处理等。
4.噪声防控管理制度该制度的目标是保护矿工免受噪声对健康的危害,并规定了煤矿噪声的监测和评估、噪声环境治理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等内容。
5.劳动安全管理制度此制度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制度内容包括:劳动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置等。
6.个人防护管理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有效预防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制度内容包括:个人防护设备的选配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个人防护设备的检查和更新等。
7.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此制度的任务是对煤矿内各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制度内容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方法和要求、监测频率和标准、监测报告和数据保管等。
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以及事故责任的追究和事故救援预案。
2017煤矿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煤矿管理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煤矿管理应该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督查”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依规负责,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条煤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煤矿生产管理第六条煤矿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业职务,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七条煤矿应当依法申请颁发生产许可证,并不断更新生产许可证信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法有效。
第八条煤矿应当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安全技术资料档案,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第九条煤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条煤矿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台账和相关档案,及时、准确地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安全生产会议记录,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信息。
第十一条煤矿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把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信息和文件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煤矿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流程。
第三章煤矿安全生产第十三条煤矿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工艺、材料、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十四条煤矿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环境、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控制。
第十五条煤矿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流程。
矿业分公司2017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矿业分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XX年X月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第八条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矿业分公司2017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求。
2.针对职业病危害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3.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要求。
4.职工的合理要求。
二、目标及指标(一)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指标1、在岗职工新发尘肺病病例(壹期尘肺)年均增长率控制到1%以内,杜绝贰期尘肺的发生。
2、杜绝重大急性职业中毒危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3、煤矿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8%以上。
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率达到100%以上,粉尘、毒物、噪声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7、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率达到100%,职业卫生设计专篇100%、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
8、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包括农民工)上岗前、在岗期间以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
9、各单位职业病防治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督覆盖率100%。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为对生产过程中职工职业健康的控制、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保证该瑞土公司所有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劳动法中规定的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和保护,特制定本制度。
1、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该矿山各级负责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地方职业病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职工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档案管理(1)各部门负责人应建立健全该部门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档案,对该部门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
(2)职业健康体检档案由专人负责,并做好分类、登记、查阅、保管工作。
(3)矿山负责人每年对各部门职业健康档案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3、职业病防治(1)该矿山各级负责人负责对该部门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矿山安全科组织该矿山所有职工进行岗前的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
(3)矿山各负责人实行职业健康安全负责制,配备相应的卫生管理组织和专(兼)职人员,具体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
(4)矿山负责人协同地方职业病防治机构按规定做好职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实施质量控制,并进行抽查测定。
(5)该矿山对有职业禁忌的职工调离其所禁忌的工作岗位;对职业病人调离原有害工作岗位。
(6)该矿山对职业病人应及时进行防治、康复和定期复查;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要及时组织复查和治疗。
4、职业病防治监督检查(1)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国家的卫生标准,检测技术应科学、规范,结果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2)按照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者强度的检测结果及时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向职工公布。
(3)该矿山应协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职业病情况。
5、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和保护劳动管理部门应依据劳动法对女职工在“四期”和因生理特点所承担的社会特殊责任而规定的应享有的权益给以保护。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汇编1. 引言煤矿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档将对常见的煤矿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的防治制度。
2. 煤尘危害防治制度2.1 煤尘危害分析煤矿作业过程中,煤炭的破碎、输送和堆放都会产生大量的煤尘。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煤尘环境中,会导致职工患上煤尘肺病等职业病。
2.2 煤尘危害防治措施煤矿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煤尘危害:•定期清扫工作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煤尘积聚;•制定煤尘防治技术措施,包括使用封闭式设备、湿式作业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煤尘危害的职工;•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3. 煤炭气体危害防治制度3.1 煤炭气体的种类和危害煤矿作业中常见的煤炭气体有瓦斯、二氧化碳等。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臭的可燃气体,如果积聚到一定浓度,会造成爆炸和中毒事故。
二氧化碳则会导致窒息。
3.2 煤炭气体危害防治措施煤矿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煤炭气体危害:•定期进行气体监测,及时发现瓦斯超标等情况;•安装瓦斯检测报警装置,一旦发现瓦斯积聚超标,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制定瓦斯抽放和通风计划,保持矿井空气的安全;•加强消防宣传和演习,提高职工应对煤矿气体事故的能力。
4. 物理因素危害防治制度4.1 物理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煤矿作业中存在着噪声、振动、高温等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在这些物理因素下,会导致职工出现耳聋、震颤病和中暑等职业病。
4.2 物理因素危害防治措施煤矿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物理因素危害:•控制噪声和振动源,减少其对职工的影响;•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降低温度和湿度;•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噪声耳塞、防护手套等。
5. 化学因素危害防治制度5.1 化学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煤矿作业中存在着各类有害化学物质,如煤尘中的砷、铜等重金属,以及瓦斯中的硫化氢等。
这些物质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017年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汇编(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编制单位:XXXX煤矿编制时间:2017年1月目录目录 (1)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6)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8)四、职业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10)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3)六、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4)七、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16)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8)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20)十、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23)十一、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25)十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26)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27)十四、职业病危害防治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提高矿井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规定了从矿井领导到各职能科室以及生产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生产单位,将以本制度追究其责任。
二、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人事、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三、各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一)领导小组的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职业安全,煤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是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包括本单位员工和合作单位人员。
二、职业病防治3. 工作场所卫生3.1 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和通风良好。
3.2 定期清理工作场所,清除积尘,并保持工作场所的湿度适宜。
3.3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4.1 煤矿企业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进行监测。
4.2 如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清除、改造或调整工艺。
4.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全体员工公示。
5. 职业病防护设施5.1 煤矿企业应在必要的区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5.2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6.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6.2 员工应按时参加培训,参加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职业健康管理7. 健康监护7.1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对全体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并保密个人健康信息。
7.2 发现员工有职业病症状,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8. 职业病危害评价8.1 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评估工作岗位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8.2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9. 职业健康宣传9.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
9.2 宣传内容应紧密结合煤矿工作实际,针对职业病防治进行详细讲解。
10. 职业健康事故报告10.1 任何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按要求组织调查。
10.2 确定事故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工作责任11.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管理的责任制度。
安龙县安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编制:安龙县安泰煤矿技术科目录一、安全生产办公制度┄┄┄┄┄┄┄┄┄┄┄┄┄┄┄┄┄┄┄┄1二、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2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4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0五、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15六、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17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9八、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8九、劳动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33十、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36 十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40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44十三、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度┄┄┄┄┄┄┄┄┄┄┄48十四、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50十五、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56十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59十七、职业病防治宣教育培训制度┄┄┄┄┄┄┄┄┄┄┄┄┄┄61十八、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4十九、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66二十、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68二十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73二十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75二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鼾与报告制度┄┄┄┄┄┄┄┄┄┄┄┄78二十四、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79二十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84二十六、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95一、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为及时研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和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通知,特制定本制度。
1、每周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议。
2、法人亲自主持会议,矿长、技术负责人、生产矿长、安全矿长、财务科及安全、生产、机电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参加会议。
3、办公会议认真学习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活动。
4、对发生的重大事故和未遂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并研究对事故责任者及严重“三违”的处理意见。
5、认真听取各职能部门及安全部门关于执行煤矿“三大规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井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
6、检查上次办公会议确定解决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落实情况。
对落实不力,应采取强制措施,督促落实。
7、安全办公会议要有议有决,讲究实效,并建立专门完整的记录资料,以备领导检查。
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一、目的: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项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
三、职责: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
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
财务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支出。
安环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的审批、使用管理。
四、正文:4.1 安全费用包括A 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资金投入。
B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C 安全设施、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安全通讯设施、防触电、防雷设施、防噪声防尘设施等费用。
D 职业卫生改进、检测费用,员工休息、洗浴设施费用。
E 应急设备投入和人员组织费用及应急演练费用。
F 事故隐患整改费用。
G 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费用。
H 其它为提高安全状况所需费用。
4.2 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4.2.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对照企业行业类别中的相关条款提取。
4.3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4.3.1 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部门填写《安全费用审批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提取使用。
4.3.2 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
4.3.3 安全生产费用项目的使用主要部分应将发票(复印件)与安全费用汇总表一并存档。
4.4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4.4.1 安全生产费用由安环部按年度计划审批,年末编制汇总。
4.4.2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4.4.3 如较大的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
4.5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一、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为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增强其领导安全生产能力,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培训制度。
1.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实行内部培训及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2.我矿每年对管理人员每年集中培训两次,上半年1次,下半年一次,培训地点为会议室,分上下午进行,上午8︰30~12︰00,下午3︰30~17︰30,具体由安监科协调组织。
3.授课分为四个组,安全管理组由分管安全的副矿长负责,标准化、一通三防组由总工程师负责,机电运输组由机电工程师负责,经营、财务、基本专业组由分管经营的会计负责。
4.授课的内容由相应的负责人准备,要求全面、综合,符合实际。
5.各级管理人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培训,无故不到者,罚款50元/次。
不迟到、早退,否则扣20元/人。
6.参加培训的人员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培训后考试不及格者除补考外,另扣款50元/人,对年度学习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降职、免职的处理。
7.因工作或任职的需要外出学习、培训的人员由矿长确定,并依照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8.外出学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学习期间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矿后,按我矿的安排举办讲座等,传授所学知识。
9.派外培训的人员,若考试不合格,回矿后,所有费用自负,不给予报销。
返矿后,应将有关证书、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复印件交办公室,以便归档备查。
二、新工人培训制度1.新员工必须经体检合格后,通知组织培训。
2.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培训教育方可独立作业。
从事井下工作的员工第一级培训教育由安全监科负责组织,时间为7天。
第二级培训教育由用人单位(车间、部门)负责,时间为2天,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车间(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师徒合同等。
第三级培训教育由班组负责,时间为3个月,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和师徒帮、传、带。
3.从事地面工作的员工第一级培训由安全监科负责,时间为2天,培训内容为公司概况,劳动人事管理,治安防火管理,物业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第二级培训教育由用工车间或部门负责,时间为1天,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公司(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师徒合同等。
第三级培训教育由班组负责,时间为1个月,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和师徒帮、传、带。
4.授课人自行准备、编写教材,要求准备的教材要充分、适用,结合实际,交分管领导审查,征得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授课。
凡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没有保证培训质量的,处罚授课人20~50元/次。
5.授课必须按上午8︰30~12︰00,下午3︰00~6︰00上课,上、下午授课中可分别休息20分钟,凡无故压缩授课时间的,视具体情况处罚授课人20~50元/次。
6.授课前10分钟清点参培人数并考勤,授课人负责教室卫生、门窗开关、公共财物看管工作,并向下一授课人当场交接清楚,损坏公共设备、设施必须全额赔偿。
只考核有责任的授课人。
7.授课人应认真负责,确保培训质量,积极探索授课的方式、方法,切忌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不着边际。
8.参培的人员自带本子、笔,认真听讲,认真做记录,课堂上严禁随意走动、高声喧哗、影响他人。
否则,按《劳动纪律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9.参培人员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旷课,旷课一天及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凡考试不及格者,必须补考,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
三、转岗培训制度1.员工岗位发生了调换,必须进行转岗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地面岗位调换从事井下岗位。
第一级培训教育时间为4天,由安全监察科负责组织,培训的内容为:入井须知,入井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生产现场的指挥、调度、管理、安全用电等知识;三大规程,开采常识,“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工伤管理,灾害预防和处理,自救和互救常识,事故分析等。
第二级培训教育由用人单位负责,时间为1天,培训的内容为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签定责任书,师徒合同。
第三级教育由班组负责,时间为3个月,内容为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和师傅帮、带、传。
3.井下岗位调换从事地面岗位:第一级培训由安全监科负责组织,时间为1天,第二期培训由车间(部门)负责,时间为1天,第三期培训教育由班组负责,时间为1个月。
4.对从事特殊岗位的员工,其培训严格按特殊岗位的培训规定执行。
5.授课人必须认真负责,确保培训时间、培训质量。
6.授课期间按公司白班作息时间安排学习,凡无故压缩授课时间的,视具体情况处罚授课人20~50元/次。
7.参加培训的人员,认真听讲,作好记录,按时上下课,无故不得缺席,在培训期间旷课1天以上者,不得给予考试。
四、特殊工种培训管理制度1.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独立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考核成绩合格,由资质部门核发《特殊工种操作证》。
2.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理论培训时间不得低于7天,实际操作训练,师傅帮带时间不得低于1个月。
本工种有时间规定的,必须遵守规定。
3.煤矿视具体情况采取脱产和业余,内培和外送相结合的方式培训。
4.由安监科组织,每年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分工种系统培训一次,并进行相关的考试考核发证,考试不及格者不给予办证并取销特殊工种操作资格。
5.根据上级有资质部门的安排,结合我矿的实际,外送部分特殊工种进行培训,培训的人员认真做好记录,考试合格,若考试不合格,所有的一切费用自理,公司不给予报销。
6.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不持证上岗,一经查实,处罚20~100元/次。
7.特殊作业人员违章操作,造成后果或违章作业记录达3次以上者,由安监科收缴《特殊工种操作证》并调离岗位。
8.离开特殊工种作业达6月以上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返回特殊工种岗位时,必须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9.随意安排未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人员,指挥者按违章指挥论处,同时罚单位负责人100~200元/人.次,若由此造成事故,另按规定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