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婺源瑶里古镇景点介绍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祁门、休宁、婺源、浮梁四县交界处,距离景德镇市区和浮梁县城50千米。
瑶里古镇境内古建筑是典型的赣派建筑,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2001年4月2日,瑶里古镇被列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同年10月9日,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瑶里古镇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
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
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
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
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
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
她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安徽婺源篁岭古村简介(原创版)目录1.介绍安徽婺源篁岭古村2.篁岭古村的历史文化背景3.篁岭古村的特色建筑和景观4.篁岭古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正文【介绍安徽婺源篁岭古村】安徽婺源篁岭古村位于我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篁岭古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而闻名于世。
这里不仅被誉为“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
【篁岭古村的历史文化背景】篁岭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南宋时期达到鼎盛。
这里曾经是徽州地区著名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
在历史上,篁岭古村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和商人,他们的活动促进了篁岭古村的繁荣发展,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篁岭古村的特色建筑和景观】篁岭古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典型的徽派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致。
这里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除此之外,篁岭古村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千年古樟、五峰寺、篁岭晒秋等。
其中,篁岭晒秋是篁岭古村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每年秋收时节,村民们会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在窗台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篁岭古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篁岭古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逐渐减弱,但这里的古建筑和自然风光依然吸引着大量游客。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村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如:修复古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等。
在未来,篁岭古村将以更加美丽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国内外游客领略徽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之,安徽婺源篁岭古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自然风光,成为了我国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这里不仅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人们体验徽州文化、感受古村落韵味的绝佳去处。
婺源江口村落建筑显风水婺源江口村落建筑显风水婺源境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青绿山水间不时有村落、拱桥、亭阁、庙宇掠过,一派古典风范。
忽见路边高岗上,四个少年并肩坐在草地上,阳光在他们的全身勾画出一层淡金的光圈。
这一幕吸引了我,下车来到他们身后,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高高的崖下一条宽而浅的河碧波潺潺,正面遥遥的河对岸,一片村落在低缓开阔的岸丘铺陈开来,粉壁黛瓦马头墙式的徽派古民居建筑错落有致,黑白相间,与青山秀水构成了和谐相处的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美绝伦。
村庄上空风烟凝聚飘荡,丽日晴空下,整个村落仿佛在蒸腾的大气中波动,真是块云蒸霞蔚、气象不凡的风水宝地。
聊天中得知,四个少年是同村的玩伴,河对岸的那个村子叫“汪口”,他们的家就在那儿,从小时候起,他们就经常过河爬到这来玩。
原来,无意中邂逅的,就是婺源有名的风水村落。
关于风水有这样的解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以风水建构著称的汪口,我正好可以好好亲近一下这门有些玄妙的学问,这样的走访也平添了不少趣味。
俞氏宗族聚居的汪口村由宋正三品的朝议大夫俞杲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距今已有1100 余年的历史。
因村前这汪碧水,得了“汪口”之名。
历史上被称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 来户,绝大部分的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鲜明特色和风格。
自宋代以来,直至清代,村中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被称为“书乡”。
汪口村前的河流在村庄南面拐了个大弯,正好把整个村庄拱卫在自己的臂膀之中,一道低缓连绵的山脉在河的南岸与村庄隔岸相望相依,山上佳木葱茏。
从村落选址上看,这个村子极为讲究。
枕山面水,龙脉绵长,有着青山叠翠、河流清澈的村庄水口环境,正符合中国古代风水观念所认为的理想居住模式,即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和案山,后依来龙山,水口处有两山形为狮山、象山、龟山、蛇山夹峙把守,溪水从村基前流过,似金带环抱,山上林木葱郁。
上饶徽派建筑景点导语:位于我国东南部的上饶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胜地,特别是其独特的徽派建筑,更是彰显了千年传统文化的韵味。
本文将带您走进上饶,一起领略这片土地上徽派建筑的魅力。
一、上饶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上饶地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经贸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派建筑在上饶地区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融合了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灵秀,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有创新之处,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二、上饶徽派建筑的特色风貌1.布局严谨徽派建筑在布局上讲究严谨,注重对称之美。
住宅通常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分为正厅、东西厢房和后厨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用回廊相连,既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又体现了家族的和谐氛围。
2.装饰精美徽派建筑在设计上讲究对称,装饰上则注重精美。
例如,木雕、石雕、砖雕等精美的图案,展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尤其是木雕,其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堪称艺术珍品。
3.色彩搭配和谐徽派建筑在色彩搭配上讲究和谐统一。
一般来说,建筑的主体色调为青砖、黑瓦、白墙,呈现出朴素、典雅的氛围。
同时,配以绿树、花草、红漆木门等点缀,使整体色彩更加丰富,却又和谐统一。
4.融入自然环境徽派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选址、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均充分考虑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三、上饶徽派建筑的代表景点1.婺源篁岭婺源篁岭是上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徽派建筑群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装饰精美。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可以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体验传统手工艺等。
2.宏村古镇宏村古镇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古镇。
这里的古建筑群布局合理,风格古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回明清时期。
3.晓起村晓起村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江西省婺源攻略婺源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为您介绍婺源的旅游景点、特色美食以及交通和住宿建议,为计划前往婺源的游客提供实用的攻略。
一、旅游景点1. 宏村:位于婺源县,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游览宏村,您将感受到浓郁的南方水乡风情,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
2. 彩虹桥:坐落在婺源县城内的彩虹桥,是当地著名的古建筑。
这座桥长约70米,拱形独特,桥下流水潺潺,非常适合拍摄精美的照片。
3. 三清山:位于婺源县东南部的三清山是道教的圣地,也是一个以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闻名的旅游胜地。
您可以参观三清宫、南天门、仙城等著名景点,感受神秘的道教文化氛围。
4. 婺源乌石:乌石是指由黑色砂岩和黑色硅铁石组成的奇特山石。
婺源的乌石山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堪称中国的瑰宝。
5. 安阳楼:位于婺源县城的安阳楼是清代的一座古建筑,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登上楼顶,您可以俯瞰整个县城的美景。
二、特色美食1. 婺源鳜鱼:婺源以产鳜鱼而闻名,鳜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您可以品尝鳜鱼红烧、鳜鱼汤等丰盛的鳜鱼美食。
2. 宏村茶:婺源宏村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宏村茶的故乡。
品尝宏村茶,您可以感受到其丰富的香气和独特的滋味。
3. 烤鸭蛋:婺源的烤鸭蛋被誉为江西的特色名吃,鸭蛋在旺火上烤制而成,外酥里嫩,口感十分独特。
三、交通婺源交通便利,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前往:1. 飞机:乘坐飞机到达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然后乘坐机场大巴或出租车到南昌火车站,再转乘火车到达婺源县;2. 火车:乘坐火车到达婺源火车站,再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景区;3. 自驾车:可从南昌或其他附近城市自驾前往婺源,途中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风景。
四、住宿建议婺源有多种住宿选择,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住宿方式:1. 酒店:婺源县城和景区周边有多家星级酒店可供选择,这些酒店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可以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2. 民宿:宏村和乌石山周边有很多精美的民宿供游客选择,入住其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婺源上坦村风景区介绍
婺源上坦村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古村落,以下是该风景区的详细介绍:
1. 古朴的建筑:上坦村现存各种古建筑34处,以民居为主,兼有店铺、桥梁、古井等。
民居建筑以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多,装饰精致,在梁、枋、楣等显眼处雕有人物、花草、瑞禽、祥兽等,门窗雕刻也十分精美。
2. 美丽的自然景观:上坦村被清清的小河环绕,山野田园飘逸着油菜花的淡淡幽香。
村口的千年古樟树见证了上坦村的历史变迁,是拍照打卡的绝佳背景。
3. 电影取景地:上坦村因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而闻名,影片中女主人公的“雪莲牛骨头汤馆”就是在此地取景的。
4. “零门票”景区:上坦村古巷深远、溪流明澈、古树苍天,是一个未被过度开发的古村落,是一个“零门票”景区,游客可以自由进出,感受古村的宁静与美丽。
5. 体验江南水乡:在这里,你可以泛舟碧水之上,穿过长长的古朴的板凳桥。
当你在古镇行走累了时,可以在民宿内住上一晚,坐在古樟树下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惬意。
总的来说,婺源上坦村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历史人文的江南水乡。
无论是想要欣赏古建筑、品味历史,还是想要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宁静生活,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婺源篁村景点介绍
婺源篁村是婺源县著名的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篁村镇。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是旅游者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篁村的主要景点:
1.篁村古街
篁村古街是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长约1公里,一旁是黑瓦青砖的民居建筑,道路两旁则是各色商铺,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时候。
这里的古街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生活的气息。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购买到各种特产,还能够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2.篁村古桥
篁村古桥建于明代,是古代交通枢纽之一,也是篁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古桥由花岗岩石块砌成,长约30米,宽约5米。
桥面上有两个石狮子,四个石头栏杆,整座桥显得非常古朴典雅。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溪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篁村茶山
篁村茶山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这里的茶山错落有致,一眼望去,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的茶叶,了解到茶叶的制作流程,还能够参与到采茶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的农耕生活。
4.篁村神仙洞
篁村神仙洞位于篁村古街的西南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
这
里的洞穴十分幽深,周围的景色也很优美。
在这里,你可以燃香祈愿,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宗教文化。
以上是婺源篁村的主要景点介绍,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结合得非常完美,是旅游者们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特征
:本文以婺源地区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婺源传统徽派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等方面,更进一步的阐述在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下的婺源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设计特征。
关键词: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特征
1引言
婺源作为深受儒学思想所影响的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及环境,使之成为一个徽派建筑保存较好的城镇,婺源的徽派建筑虽然是晚清后期才发扬起来,但是其建筑的独特文化色彩也是如今在现代建筑中有所体现。
2婺源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
现在的所谓传统民居建筑,是指居民在结合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建造技艺等因素而建立的房屋,这种住所建筑大多以聚落形式而发展成乡村、城镇,且经过一代代的继承下来。
婺源在徽文化的长久影响下,传统建筑都是徽式特征。
婺源早期以来都是隶属徽州,是徽州一府六县(唐宋时期,歙州管辖安徽的歙县、绩溪、祁门、黟县、休宁和如今的婺源六县,州府设立在歙县)的重要成员。
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隶属歙州管辖以后与其他各县的联系频繁、密切,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形成如今的徽州文化。
比如日常习俗、思想文化、建筑技艺等。
纵观婺源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婺源的发展大致可以看成以下阶段:唐开元二十四年,置婺源县,隶歙州;1923年九月,划属江西第五行政区;1952年十月,属江西上饶至今。
在早期的文化影响下,建筑无论从选址还是功能布局或是建筑形式无一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婺源篁岭附近的景点有以下几个:
1. 晓起村:位于风景如画的江湾山丘河谷地带,是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原生态古村落。
2. 大鄣山卧龙谷:峡谷两侧山体陡峭,风光旖旎,号称“江南第一峡谷”。
沿谷而建的栈道蜿蜒曲折,可尽享山水之乐。
3. 严田古樟园:古樟园内有一株樟树王,已有四百多岁,树冠如云,遮天蔽日。
园内还有形态各异的古树名木,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等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4. 彩虹桥:彩虹桥横跨于晓起溪流之上,是一座极具艺术美感的古桥。
桥上廊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桥下碧水清澈,游鱼可数。
5. 熹园:位于婺源县西北部,是一座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古典园林。
熹园内有假山、池塘、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景观,还有各种花卉植物和历史文化展览。
篁岭景区的附近还有不少其他景点,如汪口、思溪延村、严田古宅等古村落和古建筑,可以结合您的行程安排进行选择。
建议您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能够游览到所有景点并充分享受婺源的美丽风光。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婺源建筑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
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
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
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
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
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
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
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休宁县
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一说浮梁县的游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
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开始,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
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归属于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管辖的。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
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
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祠堂为古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
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即是祠堂的典范,见证了徽州文化的精华。千年古
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
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
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
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
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
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
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
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婺源则是这个传统建筑流派的代表。
婺源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
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
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
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
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
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
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婺源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三雕”的历史源于宋
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
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
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
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
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这些雕刻装点了民居的角落,使得这
灰白建筑显得更加古朴典雅。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
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
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
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
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
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
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
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
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
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说完远的,就得说说近的了。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
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
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
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
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 大鄣山卧龙谷景区 文公山
景区 鸳鸯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
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
在“中国最美乡村”的头衔下,婺源旅游业迅速发展。来自中外各地的旅客纷至沓来,
给这个古老的地方引入了很多新的东西。婺源的徽州建筑是一大特色,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式
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
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
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
窗外闻鸟啼。许多古村落被影视导演看中,成了影视拍摄的镜头。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
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
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可是时代终究在发展,有的古建筑功能有限且年岁已久,对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来说毕竟
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现代化楼盘的修葺过程中,开发商还是会结合婺源徽派建
筑的格调。它们大多采用白墙黑瓦,增高了楼层,室内进行现代化的装修。在商业用途的建
筑中,还沿用了古窗,以显示了古香古色。同时还有一些小区内,则引进了很多外来的建筑
风格,完全脱离了古徽州文化的束缚。
现在婺源的建筑正在朝多元化发展,但始终保持着古徽州的特色,一直结合着当代建筑
科学在前进。
现在农村建筑中有很多80年代的建筑,是古建筑的延伸。外壳以青砖为材料,在用白
石灰进行简单粉刷,年岁一久,并落上了斑斓的历史感;屋内是木质结构,框出各个房间的
布局;地板也一般采用木质材料,但会出现木板腐烂而不得不铺上水泥的情况。不过已很少
出现有天井砖雕这样的装饰,但会在外面的白墙大门之上写字或画图,用以驱邪祈福。还有
些现代化建筑。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农村人始终保持着那黑瓦白墙的习惯,建设着自己的土
地,守护着这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