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及各提供商技术特点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5
地震预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自然灾害是人们时刻面临的威胁,其中地震是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预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地震预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地震预警技术的概念地震预警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来检测地震活动的运动规律,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破坏程度、震中位置等信息,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其做好应对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二、地震预警技术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地震预警技术被广泛运用,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传统地震监测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基于观测地震波,通过地震仪、地震台等设备来获取地震信号,并分析解读相关数据,从而对地震的发生进行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分析处理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以实现实时地震预警和灾害评估。
GNSS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的测量和分析,实现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高精度、高时效性、高可靠性的优点。
微震观测技术。
这种技术是对较小的微震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微震间距、夹角、振幅等因素,推测大地震的发生,并提供预警信息。
三、地震预警技术的未来发展虽然地震预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识别预警信号的可靠性、预警时效的准确性、预警传递的广泛性等。
因此,未来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监测网络。
增加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构建完善的地震预警监测网络,以提高对地震活动的感知能力和准确性。
提高预报精度。
采用高分辨率的模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准确性分析和有效处理,以提高预报精度。
加强信息传递。
地震预警的时效性对减轻地震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公众教育以及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是必要的。
总之,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具有重要作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摘要微地震监测工艺包括近震硏究的定位与地壳构架成像,微地震监测各类定位手段需创建不同II标函数,地震定位悄况的实质为求得II标函数的极小值。
NA拥有不依靠于模型初始值选用,不会收敛与部分极小值,比以往线性近似手段有更大的精度与稳定性。
经过地震信息的震相硏究,走时拾取反演能够得到地震干扰区的地震波速度系统,当前已推行使用在石油、气田勘察开发和页岩开发领域;矿山开挖中矿震、岩爆,煤和瓦斯突出,承压水突水检测;水利项H 施工坝址、边坡可靠性以及天然滑坡检测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方法;运用;研究1微地震具体定位手段微震监测方法是在地震监测方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其在原理上和地震监测、声发射监测方法一样,是依靠岩体受力损坏阶段破裂的声、能原理。
近震3D空间微地震定位忽视深度后能视为平面微地震定位情况,使用三点定位儿何手段,在已知三个测量点坐标与地层介质传递速度基础上,经过三点到时就能够明确震源部位[1]。
00是坐标原点,以R, R+AR1, R+AR2分别是半径作圆,三圆交点就是震源,如图1所示。
天然微地震出现频率相对偏低,地震震相容易区别,常体现出单事件特点。
精确的定位手段均是创建在3D空间前提下,常见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基本手段包括Geiger法、网格检索手段等线性优化途径;还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以及邻近算法等非线性优化手段[2]。
2微地震监测运用2」矿山安全开挖微地震监测伴随开挖深度增大,地压、瓦斯以及地下承压水等安全情况突出,微地震监测技术起到关键的作用。
冲击地压属于矿山内损坏行最大的地压问题,出现时大小不同的煤块以较大的速度飞向巷道,对矿山设备以及人员生命的威胁较大,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3]。
统计结构显示,大概50%的矿震是因为沙砾岩等重点层损害造成的,僅有少数矿震造成了冲击地圧情况,表示矿震和冲击地压的差异。
冲击地压与地震一样均是和地球中物理损坏相关联的岩体可黑性现象,其出现时均表现为较短时间内散发大量的应变能。
微地震监测技术矿山微地震监测技术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矿井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矿震,特点是监测大震级破裂事件,定位精度500米左右,主要采用地震行业的技术和设备;第二类是分布式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小型矿震,特点是可监测小震级破裂事件,定位精度50-100米左右。
一般适合采区尺度的震动监测。
第三类是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小震级冲击地压和岩层破裂,定位精度达到10米以内,适合采掘工程尺度。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
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Cook,1976)。
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Cook,1976;Ortlepp,1984),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
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
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
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第一个监测地震活动的台网,20年代末期建在上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煤盆的德国一侧,现属于波兰)。
台网由四个子台组成,其中一个子台放在Rozbark煤矿的井下,装有Mainka水平向地震仪。
这个台网不断改进,坚持运转直到二战以后(Gibowicz,1963),直到60年代中期,被安装在地表和地下的现代化地震台站代替。
在南非,于1939年设计并布设了五个机械式地震仪,在地面组成台阵,主要为矿震定位(Gane等,1946)。
岩体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北 京 优 赛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北 京 达 汉 新 柯 仪 器 有 限 公 司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微震监测技术概要 微震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岩体在变形和断裂破坏过程中以微弱地震(里氏三级以下)波的形式发 生的微震事件,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讯技术,GPS 授时精确定位技术,在三维空间中实时地确定 岩体中微震事件发生的位置和量级,从而对岩体的变形活动范围及其稳定性做出安全评价. 自 1990 年中期以来,微震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矿山,石油工业,土木工程,环境地 质,核废料,废气储存,战略石油储备等公共安全领域中岩体稳定性的短期和长期监测.微震监测 技术在边坡滑动的时间和空间预警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环境与公共安全 地震 火山 滑坡,泥石流 水库 核废料储存设施 地热工程 土木工程 隧道和隧道开挖 岩爆 边坡稳定 地下洞室,结构响应 大坝监测 石油工业 断层活动定向 油,气井稳定性 油,气层监护管理 水压致裂监测评估 地下石油储备 矿山工程 地下洞室开挖稳定性 岩爆 崩落采矿 采空区管理 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 爆破微震监测技术可以从岩体变形的最初始阶段开始,跟踪监测岩体内部从单元岩块的断裂到整个 岩体失稳的渐进性破坏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同时提高了工程与地质灾害预报 的准确性和超前性.与传统岩体稳定监测技术相比,微震监测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精确给出岩体 失稳的空间位置并使灾害预报提前约 30-45 天.因此,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采取 应急措施,避免或极大限度地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的安全. ISS 微震监测技术系统构成 南非微震监测系统国际有限公司的 ISS 微震监测系统具有下述优良特性: 三维实时监测边坡整体; GPS 授时精确定位; 小直径钻孔安装,兼容各种传感器; 专业化的处理软件; 全波形,全数字,高速信号采集; 高分辨率,多通道,宽频率,灵活的有线无线通讯等; 同时在空间和时间的预警方面有突出优势. ISS 微震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微震拾震器(检波器) ,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通讯,GPS 计时; 软件部分包括:微震数据可视化与数据分析软件. 拾震器(Geophone) 拾震器用于感应微震地震波信号并将其传送至信号采集记录中心,拾震器分单向和三向两类, 如图 1 所示,可根据具体监测要求选用.ISS 拾震器的技术指标如下: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1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ISS 拾震器产品种类 固有频率 (Hz) G4.5 G14 4.5 14 去噪响应 (Hz) 150 190 无阻尼灵敏 度 (v/m/s) 28 80 2 180 4 0.5 倾斜角 (o) 极限位移 (mm) 近似的可用 频率范围 (Hz) 4-2000 12-2000图 1,拾震器 拾震器有表面式和钻孔埋入式,后者可以埋入到φ76mm 的钻孔之中,用以获取深部岩体的微 震信号.每只拾震器配带按工程要求选定长度的电缆. 微震数据采集 检震数据采集器用于获取由拾震器感应到的地震波信号,可将信号传送至实时处理中心(图 2 中 a, c)或存入本地记录硬盘(定期更换硬盘,人工带回进行数据处理,图 2 中 b) .图 2 为 ISS 公 司第四代微震数字采集产品.采集器除支持微震拾震器外,还支持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固态加速 度式传感器,以及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压在-5V 与 +5V 之间,或电流在 4mA 与 20mA 之间 的传感器,都可应用于 ISS 微震监测系统.应变计,流变计,倾斜计,地应力计,温度计都已经有 先例.(a) QS 自动采集通道控制器. (b) SAQS 自记型采集控制器. (c) QSi 防爆型采集控制器. 图 2 震数据采集单元 ISS 检震数据采集器的技术指标如下:通道数采样率(Hz) 带宽 (Hz) 50 sps 时动态范围(dB)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6通过软件选择 :50, 100, 125, 200, 250,400, 500, 1000, 2000,3000,6000, 2000,16000, 24000,48000 最高到10 000 > 1102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SAQS,QSi 技术特点: 24 位数字化,3 通道或 6 通道两种型号; 采样率:50 Hz - 24000 Hz; 适用于微震拾震器以及力平衡,宽带或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连续记录或触发记录 多逻辑通道 一对电缆上最多布置 10 个 远程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RS485, RS232 或 FSK 端口) 手持 LCD 显示状态信息——可选 内置校准功能(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除外) 通讯,网络及 GPS 时间协调系统 通过调制解调器,同步通讯电缆,把每个微震检震与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中心连成一体.图 3,RS485 调制解调器 微震数据控制器是系统设备,用于连续地采集,处理及分析微震或非微震监测数据,并把这些数据 储存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上.图 4,微震系统控制器 GPS 授时单元使整个系统同步于 GPS 时间,大大提高了微震事件定位精度图 5,GPS 授时单元 ISS 软件系统 ISS 软件系统包括:实时控制系统(RTS),JMTS 微震数据处理软件,以及 JDI 数据显示软件. RTS 实时控制系统软件安装于微震控制器上或者手提电脑上. 包含多个管理逻辑联系软件模块, 以控制通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GPS 时间控制器用于将整个系统协调到统一的 GPS 时间系统. RTS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 3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起到系统的接口作用,执行数据采集功能并进行在线错误诊断.系统状态监视器为用户提供系统运 行状态报告,当系统运行超出正常状态时,软件具有向操作人员提供报警并生成报告. JMTS 微震数据处理软件可在微软视窗或 Linux 操作系统下对微震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处理由拾震器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单参量或三参量波形谱. 自动处理高质量微震事件,事件定位以及确定微震频谱参数. 软件具备相位,震源定位,震级计算,频谱参数估计等多参数的相互作用分析功能. 软件可图示波形,旋转分量,极坐标图,信号能量,P 波和 S 波波谱以及修正后的位 移谱图. 解释软件包.从微震图中提取微震事件参数,包括微震能量,微震矩,幅度,微震时 间等等,用符号,大小和颜色进行显示.以等值线形式描述微震事件的各种参数,很 容易确定出微震活动强的区域.图 6,JMTS 微震数据处理系统 JDI 数据显示软件 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微震数据可视化和分析软件包,其主要功能特性包 括: 完全三维空间显示; 全面的微震事件滤波处理和显示; 空间等值面或等值线显示,时间历史数据显示; 数字化,曲线图,事件的动漫显示; 里氏震级显示.图 7,微震事件实时显示系统图 8,微震活动的可视化及解释系统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 4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应用实例 --- 岩体边坡工程 微震监测系统布置:四只拾震器布置成三棱锥形,两只位于半坡腰,两只位于岩体中 150m 深 的钻孔中(如例图 1) ,拾震器间距约为 120 米.从 2002 年 7 月到 12 月间监测到的微震事件如例图 2 所示.例图 1,拾震器布置图例图 2, 微震监测事件分布图边坡上同时进行传统地表位移监测,结果与微震监测结果进行了历时对比.例图 3 所示为叠加 后的微震监测区域和表面观测区域,阴影区为微震监测控制区域,图中离散点为传统外观监测点, 红线包含区域为位移发生区域.例图 4 为两种技术监测到的累计边坡位移时程线,微震监测技术获 取的位移发生时间明显先于外观监测结果给出的时间, 微震监测数据提前约 45 天预报了边坡有失稳 的可能.例图 3,微震与地表位移监测系统.例图 4,边坡累计位移时程记录.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5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微震监测技术例图 5 给出了边坡内变形随时间发展的等值线图,以视图的形式清楚,直观地反映了岩体内损 伤破坏开展的渐进过程,是当今唯一能够在时,空域内展示岩体破坏力学机理的岩体安全监测技术.图例 5,微震监测技术获取的边坡内岩体变形渐进性破坏过程. 此边坡应用案例成功显示了微震监测系统在岩体边坡稳定监测和灾害预警功能方面的突出优 势.地址:北京车公庄西路 19 号华通大厦 A 座 505.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 6065,010-6848 3334.传真:010-6848 3335.6。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开始被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优势迅速成为了施工市场的热门选择,但其施工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监测和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微震情况,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概述1.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定义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测的一种技术。
2. 技术原理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通过在关键位置安放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记录并分析由于地基下沉、挤压等因素引起的微小地震波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判断施工质量和地基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1. 施工质量监测借助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监理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挖掘基坑或现浇楼板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微震信号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判断地基是否承受压力合理,并进一步优化施工设计。
2. 地基稳定性评估装配式建筑依赖于地基承载能力来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
传统上,地基稳定性评估主要依靠直接观察以及经验判断。
而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估,则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地基是否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对微震信号强度、频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基下沉、变形等问题,为施工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3. 安全隐患识别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安全隐患,例如结构失稳、地基下沉等。
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识别。
一旦检测到异常的微震信号,监测人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意义和前景1. 提高施工质量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
地震监测与技术研究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预警和应对地震灾害,地震监测与技术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围绕地震监测的现状和技术研究的进展展开讨论。
一、地震监测技术1.1 地震仪地震仪是地震监测中最为常见的仪器,其主要作用是感知和记录地震发生时的地面震动。
根据固定原理的不同,地震仪可以分为机械地震仪、电子地震仪和数字地震仪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仪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和变化。
1.2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震监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个GPS站点记录地震前后地表的变形情况,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出地震发生时的应变和变形情况,进而预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信号,为地震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1.3 微震监测技术微震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地震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微震是指地震活动中震级较小、能量释放相对较弱的地震事件。
通过对微震事件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的细节和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预警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二、地震监测的挑战与展望2.1 数据处理与分析由于地震监测涉及的数据庞大且复杂,科学家们面临着巨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挑战。
如何高效地提取有用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是地震监测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2.2 多学科融合地震监测与技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
只有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地震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预测与预警地震预测和预警始终是地震监测与技术研究的重要目标。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地震前兆信号和构建模型,试图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然而,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仍然存在挑战。
2.4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地震监测与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微地震技术研究油气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而其勘探与开发工作是保障能源供给的基石。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微地震技术成为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微地震技术的简介微地震技术,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对微小地震事件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来推断地下储层分布与特征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下岩石在承受外界负荷时的微小位移引发微震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推断相应地下储层结构和参数信息。
微地震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人工激发地下微震,利用接收器对其进行监测;二是自然发生的地震事件,利用接收器对其进行监测。
微地震技术相对于传统勘探方法,优点在于信息量大,精度高,对储层特征更加细致,有助于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成果。
二、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层定位:微地震技术能够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储层的位置和形态,同时也能够分析储层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这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能够避免投资方向的偏离,提升采收率。
2.储量评估:通过微地震技术,可以确定储层的成因类型、构造形态及其上下部与岩性特征,从而帮助评估储量,并制定出相应的开发计划。
微地震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投入成本,提高产量效率,有助于提高油气田的产出。
3.地下流体运移分析:微地震技术能够对地下水文地质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判定对应的烃流体状态和运移路径,重点是它可以通过对埋藏地层的微动态响应识别孔隙和裂隙,解决了常规采样和封井检测时的一些难题。
三、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发展与挑战正如任何一种技术,微地震技术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与挑战。
首先,高质量的微地震数据需要保证高密度接收器的安装和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微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此外,微地震技术受到地震活动频率和灾害风险的限制,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需求。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微震监测技术分析摘要: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消耗量大,随着浅层煤炭资源的减少,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强度提高,煤炭开采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矿山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等动力灾害发生次数增多,这些灾害都是因为采场应力扰动或地质构造引起的空间微破裂萌生、发展、贯通等煤岩体破裂过程失稳的结果。
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对煤岩体破裂过程中释放的微地震信号、位置和能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及处理分析,研究煤矿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煤岩层破裂演化规律等,对煤矿内出现的动力灾害进行监测和预防,为安全开采提供保障。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微震监测;技术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微震监测技术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监测预警手段之一。
微震监测技术具体指的是在煤矿内的各个方位通过设置具有特定功能的传感器,对矿井内的振动情况进行记录,从而推断出岩石结构的应力变化以及破坏情况。
通过及时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传统技术相比,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远距离、动态、三维和实时监测的特点,还可以根据震源情况确定破裂尺度和性质,从而为确定煤岩体的破坏程度提供依据。
一、微震监测技术原理煤岩体受到采掘或温度等扰动影响会产生变形,其内部积聚的弹性应变能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的现象称为微地震(MS) ,高灵敏检波器可以自动采集煤岩体破裂过程的微震信号及其他信息,通过软件记录、处理和分析微震信息,以推断和分析微震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能量等震源特征的技术称为微震监测技术。
还可通过软件对监测的信息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结合地震学原理对煤岩体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煤岩层的破坏程度及其他性质,对监测对象的破坏和安全状况做出评价。
二、微震监测技术特点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单轴或三轴传感器,以排列的方式安装固定在煤矿监测区域中,可以将煤岩体内部产生的微震信号实时传递到井下数据转换中心,最终到达地面监测站终端监控计算机,通过对微震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分析的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煤矿实时监测数据的三维立体呈现和高精度定位。
地震灾害监测及应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各地,地震是自然灾害中非常普遍的一种。
由于地壳移动或地震波的传播,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地震监测及应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地震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仪器仪表,对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地面运动、地震波传播和地下结构变化等进行实时或近实时观测、记录、分析和预测的技术手段。
地震应对技术是指在地震发生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应急救援、生命救护、群众疏散、抗震设防、地震灾害评估、灾后重建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人类行动。
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最早的地震观测是人工记录地震波传播数据,但这种方法很不精确,记录也非常困难。
20世纪初期,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池、信号放大器和监听器等设备记录地震波,这一方法被称为电报法。
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短周期地震仪,这种仪器能够记录地震波频率范围更广的数据。
40年代初期,发明了布鲁克斯重力仪,它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记录地面质量加速度变化,这一方法被称为倾斜计和重力测量法。
50年代,发明了半导体材料,为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0年代,发明了敏感度更高的短周期地震仪和长周期地震仪,可以更加精确地记录地震波传播数据。
70年代,发明了数字地震仪,可以直接将地震波数据数字化存储,缩短了数据记录的时间。
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地震监测网络的建立,地震应对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共享,实现国际地震联合监测。
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监测和应对技术用于地震预警和减灾。
主要包括地震仪器网络监测、地震灾害预警、地震模拟和预测等技术。
地震仪器网络监测系统实现了地震时空分布的长期监测,能够及时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指标数据,帮助科学家分析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
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及各提供商技术特点简介
周乐 2
1. 题引:微震技术简介 ........................................................................ 3 2. 国际微震监测技术主要提供商 ........................................................ 4 3. 各大公司软硬技术特点及其主要业务领域 ..................................... 5 3.1. 矿震研究院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IMS) ............... 5 3.2. 加拿大ESG Solutions 公司 (ESG) ............................................ 6 3.3. 美国MicroSeismic公司 ........................................................... 7 3.4. 英国Semore Seismic公司 ........................................................ 8 3.5. 加拿大Microseismic Industry Consortium (mu-SIC) ................. 9 3.6.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 10 3.7. Schlumberger 公司 ................................................................ 11 3.8. 英国Applied Seismology Consultants公司 ............................ 12 4. 各大提供商硬件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 13 5. 各大主要厂商用户群区域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 14 6. 主要信息来源 ................................................................................. 15 3 / 15
3 1. 题引:微震技术简介 微震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岩体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裂纹产生、扩展、摩擦时内部积聚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释放,产生微震事件。1990年代以来,由于引入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GPS 授时定位技术、地震学相关知识,该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借助专业化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现在三维空间中实时准确地确定岩体中微震事件发生的位置、量级,从而对岩体的变形破坏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 做出定性、定量评价。
微震监测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矿山微震监测,监测并定位不稳定岩体,做出预警,还可以预测岩体对工程开展的反应,进行灾害等级评估等。在石油开采领域,通过监测水制压裂过程中储油或储气层产生的微震信号,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得到压裂过程信息,以指导并优化工程参数设置。在土木工程领域,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还可以进行隧道稳定性监测、边坡稳定性和大坝稳定性监测等。
微震监测技术相比其他工程力学监测技术有着某些优势: 三维实时监测岩体整体; GPS 授时准确定位; 小直径钻孔安装、兼容各种传感器,实现多参数综合监测; 专业化的数据处理软件; 全波形、全数字、高速信号采集; 高分辨率、多通道、宽频率、灵活的有线、无线通讯,可建遥测站等; 同时在空间和时间的预测方面有突出优势; 特别适合长期观测。 4 / 15
4 2. 国际微震监测技术主要提供商
随着微震监测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此领域,开发出自己的微震监测软硬件,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设备、技术比较成熟,所提供服务比较完善,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量的公司有如下几家:
南非的矿震研究院,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IMS) 加拿大的ESG Solutions 公司,简称ESG 美国的MicroSeismic公司 其他还有一些公司,如: 英国的Semore Seismic公司 加拿大的Microseismic Industry Consortium (mu-SIC) 公司 澳大利亚的CSIRO公司 Schlumberger公司 英国的Applied Seismology Consultants公司,简称ASC 5 / 15
5 3. 各大公司软硬技术特点及其主要业务领域
3.1. 矿震研究院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IMS) 南非的矿震研究院,在业界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在为世界200多家矿山企业的微震监测服务。公司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注重新技术开发和基础性研究,使得公司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提升其硬件软件制造开发水平。
业务的主要领域集中在矿山企业的微震监测,并提供一整套完善的服务方案。从硬件选型,硬件布置和安装,软件实时监控采集数据,软件后期处理数据,到提供微震监测报告,协助矿山企业完成对由于作业造成的岩体失稳预警、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其硬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数采可调的采样率高,动态范围大;组网灵活;适应多种通用的通信方式,并研发出特有的通讯协议和通讯硬件;方便耐用。
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分工明确,具有四种不同功能的软件;软件功能强大,分析处理微震数据方便;可视化功能强大,基于用户设计。
服务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用户既可以选择自己应用软件进行微震监测,也可以由IMS提供人工微震数据处理分析、大地震事件预警和定期提供岩体灾害管理报告等服务。公司也提供特殊地震事件调查和静态应力模型建立等其他服务。
数采:netADC 6 / 15
6 3.2. 加拿大ESG Solutions 公司 (ESG) ESG公司在微震监测领域具有25年的经验,服务涉及能源,矿山和岩土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水制压裂监测,储气储油层长期监测,废气废物存储监测,矿山监测和在岩土工程的应用。
公司具有完整的软硬件体系。其硬件方面的特点为:数采仪灵活,可独立或组网运行,并有便携式型号的设备;数采设备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实耐用的特点;数采仪不但可以连接地震传感器,也可以连接其他类型传感器,如斜度计,温度计和压力计等;地震传感器类型众多,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软件方面:公司开发出特有的微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设有软件开发组,可以不断提升软件功能;软件开发组能够客户的需要对软件进行特殊化处理设置。
服务方面:公司提供从可信性研究、系统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支持一整套解决方案。提供高级微震数据分析服务;致力于不断提升微震应用技术,开发软件算法和分析方法;提供咨询和科研服务。
数采:Paladin 7 / 15
7 3.3. 美国MicroSeismic公司 成立于2003年,位于美国德克萨斯休斯顿,其微震监测系统主要监听水制压裂产生的低能量微震噪声。系统能够获取微震数据,产生实时三维结构图像。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液体运动模式,裂缝发展动向,改善压裂过程管理。通过更好地理解压裂反应,结合裂缝几何形状,方位,连续性,密度和长度,操作者能够实时调整压裂参数,如泵压,泵速,支撑剂,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回收率。
硬件特点: BURIEDARRAY™ SERVICE技术,放置在地表,范围广泛,可达40到1300平方公里,并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质图像数据;FRACSTAR® SERVICE技术,安置在地表,为辐射状的检波器链组矩阵,安装方便,定位精确。
特有的被动地震波发射层照技术,Passive Seismic Emission Tomography (PSET®) technology,采用波速控制概念,采集并处理来自FRACSTAR® SERVICE和BURIEDARRAY™ services的结果。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所得结果有助于理解储层的非均匀性和地质条件。
通过PSET®技术,微震监测服务主要包括: 水制压裂导致的断层测绘 描述储层大规模断层或不连续性性 油藏压实区域识别 注射液作业面监测 连续储层监测。
BURIEDARRAY™ SERVICE 8 / 15
8 3.4. 英国Semore Seismic公司 公司提供的微震监测服务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领域: 压裂监测 整场监测 生产监控 钻井诱发地震/钻孔稳定性监测 废物再注射监测 岩爆监测
硬件方面,公司开发出系列微震钻孔传感器,包括检波器和加速度计。分别有低温型号,高温型号,及极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型号。
Semore Seismic主动地震成像和被动地震(微震)处理软件Divine是一个集成的二维和三维封装软件包,其主要功能包括: 跟踪显示和互动解释 走时层析成像和误差分析 衍射堆栈深度偏移 多的跟踪/多分量处理 光线追踪和地震模拟 微震数据实时采集 自动微震事件定位 微震网络解决分析 交互式三维事件和图像显示 Divine的应用包括微震数据采集,处理和井间,VSP,表面反射,单井和关键折射的调查处理和光线跟踪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