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评估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483.34 KB
- 文档页数:7
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供应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而配电网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的供应质量。
如何分析供电可靠性并进行配电网规划成为了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分析供电可靠性的方法及其实践出发,探讨配电网规划的关键问题。
一、供电可靠性的分析方法1.数据分析分析供电可靠性的第一步是对配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电缆故障率、断路器开关的寿命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配电网的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配电网规划提供依据。
2.模拟仿真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配电网进行仿真模拟,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电网运行状态,例如负载变化、故障发生等。
通过模拟仿真可以评估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风险评估通过对配电网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因素等,分析这些风险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划。
二、配电网规划的实践1.设备更新配电网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旧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通过替换老化设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整体可靠性。
2.网络优化针对配电网的布局和结构进行优化,包括增加备用回路、降低负载密度、提高网络的鲁棒性等,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通过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网运行中的问题,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应急预案制定配电网的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流程,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和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对配电网的影响,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5.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入新的设备和技术,例如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结语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和配电网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确保配电网的可靠供电。
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稳定地向用户提供电能的能力。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
配电网规划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分析用户的用电需求,包括负荷量、负荷类型、负荷变化趋势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配电设备的规格和容量。
2. 网络拓扑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分布和用电需求确定配电网的结构和布局。
主要包括线路的布设、变电站的选择和布置等。
3. 可靠性评估:通过进行可靠性评估,可以评估供电系统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
这包括故障率分析、恢复时间分析、电压稳定性分析等。
4. 设备选择和布局:根据可靠性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设备,并确定其布局和连接方式。
这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等。
5. 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在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配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这包括保证供电系统的过载能力、短路能力,并对成本进行综合考虑。
实践中,以上方法可以结合运用。
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用户的用电需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用电负荷监测等方式,获取用户的负荷变化趋势、负荷类型等信息。
然后,根据用户分布和用电需求,确定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布局。
在确定拓扑结构后,需要进行可靠性评估,使用可靠性计算软件对供电系统进行故障率分析和电压稳定性分析等,评估供电系统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布局方式,并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进行工程实施,包括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线路的敷设等。
需要注意的是,供电可靠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配电网规划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网络拓扑设计、可靠性评估、设备选择和布局、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等步骤。
通过合理地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供电系统稳定地向用户提供电能。
基于综合考虑可靠性因素的电网规划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规划和设计对于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综合考虑可靠性因素的电网规划。
一、可靠性概念电网的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可用性:即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
可用性高表示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 系统容错能力:即电网在部分组件失效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系统容错能力强意味着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故障恢复能力:即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回复正常运行的能力。
故障恢复能力高表示系统对故障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二、可靠性评估方法为了对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故障树分析(FTA):FTA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断裂路径分析来评估系统故障概率,并确定主要故障源。
2. 事件树分析(ETA):ETA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来评估系统可靠性。
ETA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可行操作和决策。
3. 可靠性块图(RBD):RBD是一种逻辑图,用于描述系统组件之间的关系,并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RBD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弱点和改进措施。
1. 独立性原则:系统各部分应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能力,以避免单点失效引发整个系统的故障。
3. 可拓展性原则: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即在需求增长时能够扩展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四、可靠性评估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可靠性评估在电网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确定系统的弱点和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电网规划中,可以通过分析故障树和事件树来评估系统的故障概率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某个组件的故障概率较高,就可以考虑采用更可靠的备用组件或改进设计。
可靠性评估还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最佳配置和拓扑结构。
通过分析可靠性块图,可以确定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和连接,从而优化系统的配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电能需求的能力,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后一级的电能传递和分配系统,其规划对于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入手,探讨配电网规划方法以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电能需求能够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对于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供电可靠性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停电损失,提高用户满意度,还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配电网规划方法1. 可靠性评估为了分析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首先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评估。
通过对系统的各种故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故障率等参数。
还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模拟,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故障频发点,为后续的规划优化提供依据。
2. 需求预测配电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用电需求情况。
通过对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用电负荷。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可以确定未来配电网的负荷分布情况,并据此进行线路和设备的规划布局。
3. 技术方案设计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传统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设备的应用。
在城市新建区域和现有配电网升级改造中,可以考虑使用智能配电设备、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备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技术方案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供电可靠性指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确保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 规划实施配电网规划需要与城市规划、建设工程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配电网规划方案。
还需要做好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确保规划方案能够有效落实。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分析冯金帅 刘 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摘 要:电力相关企业正在逐渐把建设重点放到建设配电网方面,而配电网规划对于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作为评估程序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并且可行性较高的评估指标系统,配电网规划成效分析则可以为其提供依据。
并且,它的真实性与数据有效性对配电系统评估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可靠性0 引言配电网络规划也就是在完善的规划下对于目标区域组织负荷预测和当前阶段网络架构的研究,在符合负荷标准和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目标区域电力网络在目前架构前提下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进而使其满足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
完善的电网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满足公司竞争需求,同样有助于减少财政基建投资压力,为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1]。
配电网的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和落实程度都会对日后配电服务网络体系的负荷程度、经济发展度发挥关键性影响,配电网络的超前或滞后建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整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
对于配电网络规划方案而言,首要评估其是否满足发展需求,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这对于配电网络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关键的[3]。
1 配电网的规划可靠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方法配电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销售、分配电力能源给目标客户,和目标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电力网络的波动会对终端客户的经济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精确的分析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对于保障民生质量、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是电网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条件。
当前阶段,配电网络体系的稳定性评估重点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蒙特卡洛抽样法和解析法两类[4-5]。
(2)配电网评价方法1)鱼骨图分析法也叫作因果研究法,这一研究法的主要原理是寻求问题自身的特征和相关作用要素,此后利用专项的逻辑研究来建立层级明确、调理明细的程序图。
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用电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配电网规划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之一。
配电网规划不仅涉及到供电可靠性,而且也涉及到电网的安全、高效和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
一、配电网规划的目标配电网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确保供电可靠性,即保证用电客户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稳定的供电。
2.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利用率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减少能源浪费。
3. 满足当地用电客户的需求,包括产业、居民和其他用电客户。
4. 支持可持续发展,即提高配电网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网络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线路、节点、负载等参数,通过可靠性评估确定电网可靠性,并对现有配电网进行检修、创新、改善、维护和重构。
该方法具有强大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能力,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通过电网参数分析和评估,获得关键性能和最佳方案,将新配电网和现有系统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进行比较。
2. 系统总体规划法系统总体规划法基于高效、稳定和强健的配电网架构设计,利用各种现代技术,为实现完整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而规划电网。
通过电网模拟、优化和现场验证等一系列手段,解决现有配电网面临的各种挑战,提高电网结构的优化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3. 现场勘探法现场勘探法是一种基于配电网现场实际情况勘察和分析的方法,通常涵盖对线路、变电站、终端点和其他电路特定参数分析,以确保计划和设计基于现有和实际的挑战与贡献。
现场勘探使得规划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现有电网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补充遗漏的信息,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实现消除现场问题的目标。
4. 确定负载需求在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电网所要承载的负载需求。
这可以通过市场需求的分析、方便性和管道布局分析得出。
负载需求通常包括产业用电、住宅用电、商业用电等各类用电需求。
确定负载需求后,规划者可以更好的考虑电网的覆盖面积、设备和资源的需求等因素。
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目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渴求程度是非常高的,10kV的配电网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网类型,本文将对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进行阐述,并且还会对10kV配电网规划工作发展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后续还会根据10kV配电网规划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一定的提升供电可靠性措施。
标签:10kV配电网;配电网规划;供电可靠性1 10kV配电网的供电工作发展现状就目前来说,10kV配电网的实际供电工作方面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分布不是十分均匀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实际供电工作发展之前没有设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地规划工作,导致10kV配电网外在表现就是电源分布不合理,供电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压变化现象,这会严重的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
除此之外,网络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会对10kV配电网的供电造成负面的影响,目前10kV配电网结构当出现故障情况下比较难以进行有效的维修工作,这使得供电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由此会衍生出电力系统超负荷运转或者是电力故障的问题,使得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1]。
2.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效评估方式2.1模拟法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使用模拟法对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其实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计算机系统,进而对配电网络当中的不同元件进行概率参数的计算工作,后续工作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观察工作之后,就能够得出相应的可靠性评估指标了。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利用模拟法进行评估的优点是比较明显的,其不会受到来自配电网结构系统复杂程度的影响,而且最终得到的衡量指标是比较准确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点。
但是需要注重的是,这一方式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计算,因此在短期且需要结果快速产出的供电可靠性評估工作当中是不适用的[2]。
2.2人工智能算法一般情况之下,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过程中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是模糊可靠性评估方式,这一方式是在模糊集合理论逐渐演变而来的,需要通过模糊数来进行不同的配电网元件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显示,这些不同的指标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点,但是并不影响其准确性,依旧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可靠性指标;其次就是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可靠性方式了,经过相关的研究和调查能够发现,这一方式其实并不经常性的进行使用,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节点选取工作,提供出来的指标的可靠程度并不是很高[3]。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实践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电力工程越来越多,对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配网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其工作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就容易导致供电质量事故的发生,这对配网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实践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网;规划实践1前言在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各种电力工程越来越多,对供电的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供电局自身的角度来看,供电是否可靠对供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配电网的规划是电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电力配网运行稳定性,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需要认真做好配电网的规划工作。
2保证供电稳定性的电网规划方式在当前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其主要包括了解配电网现状、分析建议、方案实施等。
为了认真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就需要我们更加及时掌握各地区的电力需求,综合考虑企业供电需求和可靠性等供电指标要求,结合当前供电结构的现状,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并做好相关的运行维护工作,将方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
对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电网结构划分是否合理、电网设备水平、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为后期的电网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电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如果电网结构设计越合理,对其划分越清晰,就越方便相关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大大减少在故障排查中所消耗的时间,进一步保证工作效益。
在一般的情况下,会用接电模式来衡量电网的接线水平。
对电网结构划分越合理,故障发生遭受影响的区域也就越小,更加有利于不同线路之间的转供,将停电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电网水平对配网运行可靠性,也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这些电网设备主要包括线路和设备。
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供电可靠性是一个关键的电力系统指标,对于配电网的规划来说,可靠性应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配电网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负荷需求来确定网架结构、设备类型和容量、线路走向等主要问题,以满足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配电网规划方法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指标在规划配电网时,可靠性指标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1)电力中断的概率和持续时间(2)电力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3)故障恢复的速度和可靠性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对象有一般负载、关键负载、军用负载、应急负载等不同的类别,需要根据不同负载定制相应的可靠性指标。
2. 线路布置合理的线路布置方案可以降低电力中断率和电力质量的不良影响。
其中,主要考虑线路的分布、接口类型、电流负载等因素。
线路的分布应该尽可能避开高危部位,如短路、污染、密集负载等区域。
接口类型的选择与设备的选择、链接方式、可靠性、经济性有关,应根据电力网络的特征确定。
电流负载应不超过总容量的一定比例,以保证电路的稳定运行。
3. 设备选型设备的可靠性、应用范围、适应性是选择一个设备的主要考虑因素。
设备的选型应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全面规划,确定不同设备的用途、承载能力、容量、效率等方面。
同时,应考虑设备的成本、维护费用、寿命、技术性能等方面,以实现设备在整个系统中的经济效益。
4. 运维管理配电网在实现可靠性的前提下,做好运维管理是必要的。
运维管理涉及到设备的检查、维修、替换、升级等活动,也包括系统的修订、保护调整、人员培训等方面。
运维管理须严格控制,以确保系统持续平稳运行。
实践证明,可靠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配电网规划因素,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
针对各种负荷需求,确定可靠性指标,重视线路布置和设备选型,严格控制运维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分析摘要: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逐步大规模开发利用。
配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供电产业的用电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此产业对于电量的合理规划以及配电网附属设备的运行状况。
供电单位想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质量,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目标和设计实施方案,清晰合理的对配电网络进行规划,是有效的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质量的方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强化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做论述。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引言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接入配电网造成了配电网严重的弃光和切负荷现象,其实质是由于配电网的DG出力与负荷的时序不匹配造成的配电网灵活性不足所致。
而储能系统(ESS)具有充放电状态和功率大小灵活调节和变化能力,是一种高效的灵活性资源,在配电网中进行ESS优化配置并综合考虑配电网灵活性是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并网的重要方案。
配电网中ESS的优化配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综合考虑上层ESS的配置方案和下层配电网的运行策略的双层迭代求解问题。
1传统配电网网架规划模型传统配电网的规划主要考虑以经济性为指标,最优方案为投建费用最小方案,目标函数一般包括网架优化方案的线路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
(1)投资费用在实际的配电网网架规划中,投资成本一般包括购地成本、杆塔、导线、分段开关、联络开关以及其他设备购买与安装成本,在规划模型中,一般将其归纳为单位长度线路投资成本,故投资成本计算公式为式中,n为系统中发电机的数量;gi_lim、gi分别为有无线路约束下的发电机出力;ai为发电机出力成本。
2基于渗透率的配电网灵活性分析在含高渗透率DG的配电网中,系统通过优化调度配电网的各类灵活性资源,在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配电网实时的源-荷的匹配,即保证了配电网的灵活性充足。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实践 赵长伟 摘要:输电可靠性作为电力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供电体系对客户的输电水平和服务水平,另外该表现了输电公司的管控能力与技术设施状况。因此我们在建设配电网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希望能给大家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方法;实践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和国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都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对输电稳定性的要求逐渐增高。从某个层面而言,供电稳定性事关电力公司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配电网谋划是电力网络运行与工作效能设计的根基,其谋划能力对于电力网络的运行质效有重大影响。为此,配电网规划一定要构建在供电稳定性的前提下。作为电力网络公司,深入探究提升输电稳定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 1.1配电网网络接线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网络接线质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电网故障修复效率。高水平及高质量的电网网络接线可以使故障检修的时间大大缩短,通常情况下,配电网网络接线水平由接线模式的典型化率来评价。电网网络线路的分段直接影响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一般情况下,一个线路分段中出现电路故障会影响整个分段线路电力的正常供给,因此,缩小电网接线分段的范围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范围,但过小的电网接线分段范围会增加电网运行管理的成本,因此,在配电网接线分段时要经过综合的考量,选择适中的分段范围,以在电网运行管理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减小故障的影响范围。此外,电网各分段线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电站具备的备用主变性能对故障发生后各电网分段之间负载的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配电网设施的性能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的设施主要包括线缆与主要的供电机械设备。配电网线缆是电网运行与配电工作的重要设施,配电网线缆主要分为电缆与架空线缆两部分。架空线缆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中,线缆会长期受到自然环境中各种因子的侵蚀,且影响架空电缆质量的不定因素较多,架空电缆的质量控制十分困难,再加之配电网线缆数量、长度十分众多,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线缆的维护与检修工作量十分之大,配电网线缆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供电机械设备的质量主要玉器本身性能有关,其次,机械设备的防雷工作与接地工作也十分重要。此外,各个机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联系及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1.3供电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技术中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有带电作业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故障监控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带电作业技术水平越高,在配电网故障检修过程中对电网用户产生的影响就更小,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就越高。配电网自动检测技术与故障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监控与管理,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配电网中的问题及故障,并能够实时监管与控制配电网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及运转数据,其对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提升十分重要。而信息通信技术水平及通信系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配电网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效率与质量,其也是保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2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实践研究 2.1电网运行设备的改进 在配电网中,任何一个电力设施及线路的故障都可能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网线路上面,配电网单位应该定期对电缆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线缆。在大风大雨等较为恶劣的天气之后,配电单位要进行临时的线路检修工作,从而降低线路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而对于配电设施,配电单位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时更新设备的数据与信息,对老化的设备要减小维护周期,对于损坏、性能较低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此外,配电单位还要降低各配电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的影响范围,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2改进配电技术 电力网络平常进行维修工作时,应当大力运用带电作业方式,如此可以避免由于配电网检修而造成的无法正常供电的问题,为提高带电作业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必须积极改进带电作业技术。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改进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远程监控以及故障监控等现代化先进技术能够正常运行,有效实现其监控目标则需要确保信息通信技术的合理运用。故障发生时其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设备运行时的相关数据的传输速率都会受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速度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就必须要重视信息传递的技术与水平。为此,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信息传递及时的抗干扰水平,确保电网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及准确性。最后,配电网单位还应积极利用自动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而建立一个健全的智能化配电管控平台,从而提升配电网的输电稳定性,提高配电网的现代化程度。 2.3改善电网结构 结合电网用户的现实状况来设计配电网架构。分段设计配电网架构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分段范围内客户有关信息,大概估测顾客的用电状况与用电负载,依此为基础合理设计电网分段。针对用户密集,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我们应该适当缩小电网分段的范围,同时,有关的配电设施也应当联系现实状况适度增添。而客户数量少并且用电负荷比较小的地方则可适当增加电网分段的范围,确保电网线路分段更加科学合理,继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4制定可靠性的提高方案,提升电力网络运行管控能力 结合供电地区的总体规划与电能供给地区的负荷类型,依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对于各个负荷地区输电稳定性的规定,从而确立此输电地区的输电稳定性的目标。在分析配电网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所述的方法来制定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计划。①配电单位应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位;②引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与管理形式,依托发达的配电网自动化管控技术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平台,成立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电网信息的共享;③电力企业应加强人才管理,聘请和引入整体素养较高的电力网络运维人才,注重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以有效提升电力网络运维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水平,继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 结语 总之,供电企业要将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作为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基于可靠性的规划理念,统筹开展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配电网基础管理水平,实现配电网精益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思谋,蔡秀雯,王海亮,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实践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26(6):70~75. [2]余文辉,王凯琳,高松川.供电可靠性关键指标分析方法及应用[J].广东电力,2017(07)
基于GIS的配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报告旨在阐述一种基于GIS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
GIS技术是一种整合空间分析和数量分析的概念,
可以有效地支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而保证配电网得到有效评估。
首先,GIS技术可以支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包括
配电网的空间分布和运行分析。
通过分析配电网的物理布局、配电系统相关设备、子系统和历史数据,可以更好地设计出可靠的配电网络。
GIS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配电网络中的空间分析,如电网可用性和可靠性分析、线路容量分析、发电厂运行分析等。
其次,GIS技术也可以支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实施,例
如能够实施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的监控、跟踪和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配电网络拓扑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其对配电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同时,GIS技术也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运行状态的即
时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或调整,以提高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评估和管理水平。
最后,GIS技术还可以实现多源数据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更好
地支持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因此GIS技术
对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而言,GIS技术对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具
有重要作用。
GIS技术可以支持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系统的设
计,帮助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系统实施,并实现多源数据的有效整合,以期达到更高的可靠性评估水平。
第28卷第1期 2013年3月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J0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8 NO.1
Mmr.2O13
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评估体系 陈光华 ,杜 栋。,庞庆华 ,饶 强 (1.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07;2.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江苏常州213022) 摘 要:从配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外现代配电网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出一套全新的配电网 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该方法参考“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的导则和 准则,可靠性经济性评估公式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理论,可有效应用于规划中的多方案评价,也可以用 于不同阶段的规划方案评价. 关 键 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40(2013)01—0063—06
Reliability 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CHEN Guang—hua ,DU Dong。,PANG Qing—hua。,RAO Qiang (1.Beijing Mur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07,China 2.Changzhou Campus,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which digged out the main prob— lems still exist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a no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s proposed.Referring with the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of“distribution system planning reference manual”and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LCC)theory,the method is able to evaluate different planning programs for different stages. Key words:electricity supply reliability;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evaluation index system
配电网规划评价分为规划方案评价和项目后评 价[¨.前者是对规划电网的可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的全面综合考核与评价,以抉择出最优规划方案;后
者是对已完成的项目质量进行分析,为以后工作积 累经验,提高后续项Et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规划方案评价又分为单项评估(单属性规划)和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GWKJ201204) 通讯作者:杜栋(1964一),男,教授,主要从事系统工程和综合评价的研究;E—mail;dud@hhuc.edu.cn 64 电 力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2013年3月 综合评价(多属性规划).传统的配电网络评估工作 主要包括可靠性、安全性、供电质量等单项评估.这 些工作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评价了配电网的 技术水平,但缺乏整体性评价,对电网建设的直接指 导性不强.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明确综合评价的目 的;确定可能的规划方案;分析影响规划方案优劣的 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建立 综合评价模型;对方案进行排序,分析结果并提出推 荐方案. 综合决策理论为规划方案的决策提供了一种新 的思路和方法.文献Ez-]提出了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决 策方法,但主要侧重于对现状电网进行评价,缺乏对 规划电网和规划方案的评估,仍不能有效解决电网 近期规划与建设项目的实际问题;文献[3]运用层次 分析法(AHP)建立了配电网规划后评估指标体系, 目的在于为日后的配电网规划后评估工作提供科学 合理和定量的分析依据;文献E4-1展开了配电网规划 后评估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这项工作对于信息 化时代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献Es-I基于节约的理 念,构建了新形势下的综合评价配电网规划方案的 指标体系,分别从配电网规划的安全性、效益、资金 投入、资源消耗等4个方面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方法 的输入、输出指标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和产 出指标;文献I-6-]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实现针对配 电网建设改造方案的“后评估”和“预评估”2种评价 方法,其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仅涉及技术合理性、安 全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经济性,而且对电能质量经济 性的指标明显考虑不足;文献E7-]基于层次分析法构 建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定义配电网可靠 性供电的4个特征:负荷供应充足、供电连续不问 断、停电影响范围控制合理和恢复供电及时,在此基 础上,建立基层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确定同级指标权 重;文献E8-1考虑到配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判指标之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建立了配电网规划综合评判模型,不过,目 前采用此方法的研究文献不多;文献EI-1分别基于模 糊函数建立了配电网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和项目后完 成质量评价方法,其中,配电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 系考虑了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社会性、适应性和技 术性5个一级指标,该指标体系中,经济性只考虑到 费用,而且将安全性和可靠性合并为安全可靠性,虽 增加了社会性,但不完整,并附加了技术性.其实,技 术性指标决策者对此不需要过分关注,因为现在的 电网设计理论与实际技术都比较成熟.文献E9-1提出 了计及抗灾能力和地区特点的配电网规划方案综合 评估方法,增加了与配电网抗灾能力相关的指标,分 析了地区特点对指标权重的影响,其经济性指标可 只考虑成本,采用的方法也是已经在电力系统得到 广泛应用的AHP方法. 由上可见,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 评价指标体系,但有些体系仍不完整,而有些体系又 显得累赘,有的具体指标不具有共性,且界定也不很 清晰.目前,在配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中用的方法 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数据包络分 析法等,也有学者基于系统动力学对配电网规划评 价展开研究,但该方法不能给出一个最后的整体得 分和量化的对比与评价Elo].不同的方法突出的重点 信息不同,其中,AHP法以其具有的实用性、系统性 和简洁性的特点,成为综合决策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 配电网规划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 仅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还需要对发展现状进行深 入的分析,更需要对未来发展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 解.一直以来,由于规划基础数据的不足、规划技术 手段缺乏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规划成 为一个复杂困难的事情.但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首 先是理念和指导思想的问题,也就是配电网规划的 导则和准则问题.其次,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规划还 是采用现代方式进行规划的问题.该文旨在形成基 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评估方法,故首先要求对这 种现代方法进行深刻的认识,明确其与传统方法的 区别和联系. 传统规划方案评价首先是基于技术上的考虑, 把可靠性等技术指标作为必须要满足的检验条件, 在此基础上再选取投资费用最少者作为最优方案. 这种传统的评价思路没有对可靠性等技术指标进行 量化,并且较少考虑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因此,无 法实现规划方案的经济和可靠性的协调.、 文献El1:]指出:中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传统配电 第28卷第1期 陈光华,等: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评估体系 65 网规划方法主要靠既定的技术标准/准则和经验来 定性地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的供 电可靠性,必须充分了解当前世界上先进的现代配 电网规划理念.因此,以美国H.Lee.Wills所著的 《配电系统规划参考手册》为范本,系统地展示了现 代配电网规划的理念和技术,论述了“基于可靠性的 配电网规划”的思路和方法.该系列讲座重点讲述了 2个问题:①如何在投资尽可能低或在给定投资额 的条件下,在规划阶段获得尽可能高可靠性;②如何 在给定的可靠性目标下,尽可能减少投资.所以,可 靠性条件下的配电网规划不仅要求供电部门使电网 达到一定的供电可靠性水平,还必须进行相应的成 本——效益分析. 现代可靠性导则和准则之一是以客户的供电可 靠性为依据.现代可靠性导则和准则还必须考虑的 另一个重要事项是费用,在这里,设定可靠性目标是 关键,实际上是对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提出更 高的要求.另外,可靠性和经济性必须同时考虑,而 且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回答了规 划评估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评估的问题.笔 者即研究在“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导则和准则 下的规划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评估,应该考虑规划的 特征——适应性(从长远角度考虑)和协调性(从整 体角度考虑),还应该考虑规划的自动化专项程度 (从智能电网的角度考虑)和社会可行性(从用户的 角度考虑). 2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涉及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评估方 法、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等,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概 念 引.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 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节能环保政策,遵循电网发展 规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为目标,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率和供电质量,坚持配 电网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推动建成结 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技术先进的现代化配 电网,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用电的需求.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和出发 点.在建立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时,各指标的选取尽 可能全面地反映配电网实际情况,不能遗漏任何一 个重要指标,但也不要重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数 据采集的难度、计算量等实际情况.配电网规划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满足以上原则外,还要有其 自身的特点: 1)要有先进的规划理念支撑,或者说要有明确 的导则和准则; 2)相对于现状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复杂、层 次较多、底层指标设置较多的特点而言,规划电网评 价指标体系更注重于从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从整 体上对电网进行评价,指标的设置要简洁; 3)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与不同层级 特点及负荷特性相适应. 2.2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理论基础 1)基于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在传统方式中,虽然可靠性是一项重要因素,但 其本身并不是明确针对可靠性的.例如,“N_1”准则 可以使电力系统的设计达到很高的供电可靠性,以 至于大多数供电企业和电力系统规划人员都认为 “N_1”准则是必要和充分的,即按此准则设计的电 力系统在定义上是可靠的.但当设备负载率较高时, 虽然“N_1”准则仍然是必要的,但其单独使用已不 足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供电质量,其原因是设备 负载率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们传统上对它的 理解和认识要复杂的多.所以需要一种直接针对可 靠性问题的现代设计方法,即“基于可靠性的设计方 法’’[ . 基于可靠性的规划,即明确要解决可靠性问题, 其中包括按具体的可靠性目标来设计电力系统,例 如预期的SAIFI(系统年平均停电频率)为1.5次, 预期的SAIDI(系统年平均停电时间)为120 min[1 .可靠性是直接设定馈线和节点的平均、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