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机交互(对话)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35
第1章绪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围绕这些方面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人机交互研究的内容: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用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发展史语言命令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GUI)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第2章感知和认知基础*人的感知视觉视觉是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感觉通道。
外界8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视觉显示是人机交互系统中用的最多的人机界面。
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受到外部刺激接收信息阶段和解释信息阶段。
视觉感知特点:一方面,眼睛和视觉系统的物理特性决定了人类无法看到某些事物;另一方面,视觉系统进行解释处理信息时可对不完全信息发挥一定的想象力。
进行人机交互设计需要清楚这两个阶段及其影响,了解人类真正能够看到的信息。
听觉听觉感知传递的信息仅次于视觉,可人们一般都低估了这些信息。
人的听觉可以感知大量的信息,但被视觉关注掩盖了许多。
听觉所涉及的问题和视觉一样,即接受刺激,把它的特性转化为神经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然后传递到大脑。
人类听觉系统对声音的解释可帮助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中的语音界面。
触觉Touch 或者Haptic perception触觉在交互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对有能力缺陷的人,如盲人,是至关重要的触觉的感知机理与视觉和听觉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非局部性温度感受器-冷热伤害感受器-疼痛机械刺激感受器-压力实验表明,人的手指的触觉敏感度是前臂的触觉敏感度的10倍。
对人身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了解有助于基于触觉的交互设备的设计认知划分为两个模式:经验认知思维认知认知过程:感知和识别注意记忆问题解决语言处理影响认知的因素:情感人的个性差异*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种用户能够理解的系统描述,它使用一组集成的构思和概念,描述系统做什么、如何运作、外观如何等。
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Interaction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
主要组成1、多模态输入/输出:多模态输入包括键盘、鼠标、文字、语音、手势、表情、注视等多种输入方式;多模态输出包括文字、图形、语音、手势、表情等多种交互信息。
2、视觉合成:使人机交互能够在一个仿真或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仿佛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3、对话系统:主要由两种研究趋势,一种以语音为主,另一种从某一特定任务域入手,引入对话管理概念,建立类似于人人对话的人机对话。
可通过该系统,轻松把握状态信息。
4、知识处理:自动地提取有组织的,可为人们利用的知识。
5、智能接口代理:智能接口代理为实现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媒介。
主要特点多媒体系统的交互特点:基于语音的智能人机交互是当前人机交互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语音人机交互过程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交互、语音处理、语义分析、智能逻辑处理以及知识和内容的整合。
与传统用户界面相比,引入了视频和音频之后的多媒体用户界面,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界面不再是一个静态界面,而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时变媒体界面。
人类使用语言和其它时变媒体(如姿势)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其它媒体。
从向用户呈现的信息来讲,时变媒体主要是顺序呈现的,而我们通常熟悉的视觉媒体(文本和图形)通常是同时呈现的。
在传统的静止界面中,用户或是从一系列选项中进行选择(明确的界面通信成分),或是用可再认的方式进行交互(隐含的界面通信成分)。
在时变媒体的用户界面中,所有选项和文件必须顺序呈现。
由于媒体带宽和人的注意力的限制,在时变媒体中,用户不仅要控制呈现信息的内容,也必须控制何时呈现和如何呈现。
结合语音人机交互过程,可以看出智能语音人机交互关键技术主要如下:1.自然语音处理技术: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实体识别、句法分析、自动文本分类等技术。
2.语义分析和理解:包括知识表示、本体理论、分领域的语义网络、机器推理等。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第五章PPT概述本教程是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的第五章节,介绍了关于PPT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
通过学习本章节,您将了解到如何使用PPT来制作有效的演示文稿,提升您的展示技巧和表达能力。
PPT简介PPT,全称为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幻灯片演示软件。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制作、展示和分享演示文稿的方式。
通过使用多种多样的视觉效果、动画和文字处理等功能,PPT可以帮助用户创建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从而更好地向观众传递信息。
PPT的设计原则在制作PPT时,有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您的演示文稿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 简洁明了PPT应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信息,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图表。
每页内容应该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并通过简短的文字和关键图像来概括和支持主题。
2. 一致性PPT的整体风格应该保持一致,统一的字体、颜色和布局可以增加演示文稿的专业性。
同时,每页的设计也应该遵循相同的模式,以确保整个演示流畅自然。
3. 强调重点通过使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方式,可以突出演示文稿中的重要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关键内容。
4. 图片和图表PPT中的图片和图表可以帮助更形象地表达信息。
选择高质量的图片和简明扼要的图表可以提升演示文稿的可视化效果,并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内容。
5. 让动画为辅动画效果可以提升演示文稿的视觉吸引力,但过多的动画效果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动画效果,并确保其与演示文稿的主题相匹配。
PPT使用技巧除了以上的设计原则,以下的使用技巧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制作和展示PPT。
1. 使用幻灯片模板幻灯片模板是预先设计好的PPT布局,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模板。
模板可以帮助您快速建立一个具有一致性和专业性的演示文稿。
2. 使用主题配色方案选择适当的主题配色方案可以提升整个演示文稿的视觉效果。
您可以选择与内容和目标观众相匹配的配色方案,以增强演示的吸引力。
电子科技大学人机交互复习总结人机交互概念: 人机交互是研究人、计算机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的技术。
狭义的讲, 主要是研究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 它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人机界面: 计算机与人之间通信和对话的接口, 它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人类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它是人机双向信息交换的支持软件和硬件。
人机交互VS人机界面:人际交互是指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 “交互”定义为一种通信, 即双向的信息交换。
人机界面指人类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媒体或手段。
是人机双向信息交换的支持软件和硬件, “界面”定义为通信的媒体或手段, 物化体现是有关的支持软件和硬件。
人机界面也称为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通过一定的人机界面来实现, 在界面开发过程中, 有时把他们作为同义词使用。
发展历程: 命令行界面(CLI) 图形用户界面(GUI) ,也称WIMP界面多通道人机界面(MMI)发展趋势: 强调“以人为本”, “自然、和谐”的交互方式, 交互技术围绕集成化(多样化、多通道)、网络化(在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不同平台之间的无缝过度和扩展, 在任何地方用多种简单的自然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智能化(非精确的信息交流, 使人机之间的交互像人与人交互一样自然、方便)、标准化(制定国际标准)展开。
人机交互的范畴: 2-指导哲学3-相互交叉和渗透1-实现技术【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主要是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的观点研究人机交互的原理。
人机工程学: 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研究人、机器、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 保证人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 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学科。
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虚拟现实: 真实感、沉浸感和交互性。
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是虚拟现实的一个研究内容。
多媒体:输入-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集成在一起, 多模态多通道输入。
输出-引入动画、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 丰富表现信息的形式, 提高用户接收信息的效率。
人机对话原理人机对话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对话交互。
人机对话系统通常是一个软件程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理解人类提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人机对话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其主要目的是让人类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人机对话系统通常涉及多种技术领域,包括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智能推理等,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涉及文本处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多个方面。
在人机对话中,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类提出的自然语言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计算机语言问题。
这通常涉及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过程。
人机对话系统还需要应用智能推理技术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智能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规则,通过推理运算得出一些新的知识或结论的一种技术。
在人机对话中,智能推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人类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规则,得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人机对话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
人机交互是指人类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交流方式。
在人机对话中,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可以让用户更加方便、自然地进行对话。
这通常需要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图形化交互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最后,人机对话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系统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不断优化自身的性能和能力。
在人机对话中,学习能力可以使系统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其对人类提出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能力。
总的来说,人机对话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理、人机交互和学习能力等,以达到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目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对话系统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人机交互系统概述随着国家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而且体现在质量要求的提高上,培养具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成为许多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这些,足以说明人机交互在我们的发展中开始占据一定的地位了,我们应该开始逐渐重视人机交互带给我们的影响。
以往对计算机软件的研究,较少关心人的因索问题。
重点就在如何最有效地使用两种宝贵的资源一一计算速度和存储空间。
程序的效率是最高目标。
现在,由于硬件价格急剧下降,越来越强的适用于图形的个人计算环境的出现,我们可以首要考虑如何使用户的使用效率最高,而不是着重于计算机的效率。
许多功能相似的图形交互式系统已经走入市场。
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该系统使用起来是否方便。
如何使系统在使用时变得方便已经成为设计中越来越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用户与计算机接口的实际计算机科学。
感性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且人的因素对一个成功的设计者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
建立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目的就是使系统对它的用户来说既易于理解又易于使用。
但是,什么是人机交互呢?所谓人机交互就是指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狭义的讲,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它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刀刃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对于前者,人们可以借助键盘、鼠标、操纵杆、数据服装、眼动跟踪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压力笔等设备,用手、脚、声音、姿势、或身体的动作、视线甚至脑电波等向计算机传递信息;对于后者,计算机通过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头盔式显示器、音箱等输出或显示设备向人们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人机交互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密切相关。
其中,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人机交互是相互交叉渗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