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4.83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本文以某市一所中学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对其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挑战进行点评。
一、案例背景某市一所中学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0亩,现有师生近5000人。
为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学校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个性化、智能化。
二、信息技术应用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投入资金,建设了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
2. 云计算平台搭建学校搭建了云计算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云端存储、共享和协同,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引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互动课件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引入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5. 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学校开发了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6. 智能教室建设学校建设了智能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互动白板、智能教学系统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智能化、互动化。
三、挑战与对策1. 信息技术应用不均衡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均衡。
对策: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2. 资源共享困难由于信息孤岛现象,教育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对策: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
3.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增加,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对策: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4. 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能导致学生视力下降、沉迷网络等问题。
对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领域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学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从制度完善、政策引导、关注度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优化教学管理流程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教学管理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倡推动数字化服务,加强数据的开放共享,深化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创新。
一、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流程固化。 教学管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性、事务性工作,比如教学任务的落实、课程的安排、考务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囊括了大量琐碎的工作,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只能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和积极性。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也停留在传统型、事务型的管理层次,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不足。 虽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了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但现实中,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系统间整合不足、数据共享困难等。同时,多数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辅助服务阶段,未利用现代信息化对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从本质上进行改革与重构。 另一方面,高校师生作为教育的关键主体,其数字化思维不足也是制约高校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需要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更新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这一转变并不容易实现。部分教师可能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缺乏充分理解,担心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
(三)师生对教学管理相关信息关注度低。 1、部分教师平常对教学信息缺乏关注,往往会忽视重要信息。加上政策敏感性不高,对自身教学业绩规划、积累意识不强,在需要办理相关事务或涉及教学业绩评价、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自身利益问题时才会想到咨询,而此时往往已经错过时机。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最近炒得很热,但是教育信息化一开始就简单化、程式化没有从学校教育的根本-培养人、教育人出发,所以“起步、应用、融合、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走到“融合”这一步似乎走不下去了,专家学者们很不解、没有了方向又一时找不到问题之所在;目前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壁垒需要克服;教育信息化不是要给教育一次革命而是技术手段的充实和补充。
一、教育信息化风声水起今年去,教育信息化传得很热,不仅商家卖力气忙得如火如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些领导也看不下去了,他们怕自己滞后使别人占到了头筹,也到处参观、实地考察,跃跃欲试;专家们则忙著到处演讲展开大力推广乐此不疲,宣传和研究本来也就是专家们的事,可是专家们都研究不好了,研究皱了吗?在我看来,专家们并没研究皱,通俗点说道就是还没找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率办法。
既然办法都没就到处叫卖,甚至必须给教育一次革命,那么,我们何不冷静下来分析分析,谈谈个人对教育信息化的思索和观点。
二、教育信息化目前的主要观点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广泛用一个所谓的“建构主义”理论去指导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实验和应用领域推展,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教育信息化分割为“起步、应用领域、融合、发展(或叫做技术创新)”四个阶段,并指出目前已经至第三阶段,即为融合阶段。
此阶段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心智观点不外乎下面几种(叫卖的主要方向),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未来教育就是学生个人独立自主自学的天堂;3、教育信息化相对于整个社会信息化,相对于银行、电信、税务、医疗等各个行业,是严重滞后的,大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4、学生自学一定必须同时实现个性化自学,即为自由选择自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偏好展开自学;5、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对教育要进行一次革命。
三、本人对目前观点的心智态度分析(一)、前二个观点大家都是认同的。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因为,一是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教育手段不可能停留在原始状态,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教育最少要受点影响吧。
2260 概述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演进,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对信息需求爆发式的增长,引发高校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的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正由教育信息化进程渗透式地推动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该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代国家教育创新和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更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而且还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为国家竞争优势带来了新的机遇[1]。
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将校园网络学习、科研、校务治理、校园文化及生活等各项资源和服务流程数字化,凭借信息系统使现实的物理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智能设备、网络学习平台以及便携的移动终端在高校广泛应用,师生也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随设备的进行学习、办公、生活。
“移动校园”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重构的一套开放的移动校园信息生态体系,它通过信息交互平台使校园用户可随时随地的开放性学习和办公,帮助学校各业务部门简化流程、优化体验、盘活校内资源,满足学校管理效率改进和个体用户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体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1 基本概念1.1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整个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全面深入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高校智慧校园存储解决方案2013年7月第1章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1.1 智慧校园概念在20世纪末提出“智慧校园”概念以来的十几年中,智慧校园经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摸索,逐渐的发展起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不断暴露出很多新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导致业务流程不通畅、用户使用不方便、系统应用推广难等等.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经常需要牵扯到其它应用和流程的改造,以便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
这就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
目前,国内智慧校园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次性。
发达地区的教育机构智慧校园建设程度好于欠发达地区。
高教、普教、职教、幼教、成教等各种教育层次,由于业务特性、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对智慧校园的需求和体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从差异中总结共性,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校园建设方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保证了学校的投资最大化、业务个性化、管理职能整合化、老师学生便利化。
智慧校园是一个广范围概念,它包括了现实校园及数字化空间,也包含了当前流行的虚拟大学。
现实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智慧校园是现实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它包含了现实校园及其所衍生出来的数字空间,虚拟大学是智慧校园的远程教育功能部分,是智慧校园的对外服务的部分职能,它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智慧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大学。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智慧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传统校园效率,扩展传统校园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1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和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2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3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1.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1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1.1传统PC机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1.2传统桌面应用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2云计算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2.1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带来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2.2.2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3.1平台部署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直通部署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分布部署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 “多网合一”部署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3.2 数字化管理和量化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二、久远教育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1解决方案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2解决方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解决方案功能模块组成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1基础设施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1.1久远多媒体教育云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系统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二)网络拓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产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3.2通用服务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3.2.1统一云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3.2.2统一资源云存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3.2.3统一门户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3.2.4统一身份认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3.2.5目录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3.3教学业务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3.3.1 基于数据的量化管理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3.3.2 数字化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3.3.3数字化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3.3.4数字化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三、久远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3.1云平台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一)云平台建设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二)云平台整体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三)方案组件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3.2统一云桌面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现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方案组件和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解决方案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二)远程办公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三)电脑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电脑教室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电脑教室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四)多媒体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多媒体教室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五)电子阅览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电子阅览室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电子阅览室建设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3.3统一云存储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3.3.1什么是云存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3.3.2 久远统一云存储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3.4多屏移动互动教学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3.4.1新的教学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3.4.2新的教学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3.5 数字化资源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3.6 数字化教学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3.7 数字化管理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3.8 量化管理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四、久远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4.1云平台硬件环境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4.1.1管理服务器配置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4.1.2节点服务器配置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4.1.2.1容量规划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4.1.3云终端配置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1.4 存储服务器配置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2云平台网络环境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2.1云服务应用的网络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2.2云桌面应用的网络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4.3云软件环境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五、久远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六、公司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6.1公司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6.2.1服务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6.2.2服务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特点1.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1.1.1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和背景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是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最早出现。
Industry Observation产业观察DCW0 引言高校校园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扩大了校园的“时”“空”范围,扩展了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日常消费、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整合成统一的体系,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趋势。
1 现阶段高职类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面临的问题当前,校园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处在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时期,其目标是整合校园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拓展更多的服务应用软件功能,构建一体化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
但结合笔者相关经验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已逐步完成了校园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表现在教学及办公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也实现了信息化。
而对于大多数高职类院校,只是完成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仍停留在基础建设阶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访问局限性。
目前,很多校园的信息化系统是基于校园网建设的,用户登录空间局限性大,尽管有些学校已经开通了外网登录入口,但由于服务器带宽制约导致用户掉线、数据传输慢的问题频繁发生,用户体验较差,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出现以来,由于网络视频授课的刚性需求,外网用户登录量激增,对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下降,这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建设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数据信息不统一。
校园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较多,提供的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学校内各个部门基于各自的业务需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仍然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识别信息一体化程度较高以外,各系统的其他业务数据信息格式不尽相同,仍然没有完全互通互联。
在管理上未能形成统一平台,这对于数据挖掘来说还需要打通各系统间的信息壁垒。
(3)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1. 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
造纸术让知识有了方便携带的良好载体,人类突破口语的束缚,用文字将信息加以广泛传播;印刷术极大提高了书面信息的复制效率并降低成本,扩大了信息交流传递的容量和范围,让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同时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人类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和容量限制,还突破了语言文字种类的限制,知识的传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 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及利用方式,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及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频率不断加快,传统的图书传播载体和阅读记忆获取模式已经不能够应对当前知识激增的状况,必须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知识生成、传播、呈现和利用的方式。
随着云计算及大数据管理、移动互联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应用,知识就在手头成为现实,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外部海量存储的知识随需可得,关键是要掌握获取及利用的方式。
3. 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个人知识的自组织模式,引发了团体知识的社会组织模式的变革。
随着知识载体从以往的单一书本形式转化为多媒体知识包,知识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个人知识的存储也由单一的内存(大脑)扩展到外存(在线知识库),传统的知识构建模式和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如此巨大的变革。
充分发挥人类的联想机制, 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构建方式,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社交网络,通过学习者积极参及知识建构、交流及共享,推动社会化的知识组织及共享模式,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及集体智慧的增长。
4. 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信息时代需要“数字公民”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技能,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