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话语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27
俞敏洪励志演讲的积极话语态度评价一场激情洋溢的演讲,一次触动人心的启示,俞敏洪的励志演讲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生动的事实、精彩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积极话语的强大力量,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俞敏洪的演讲中,积极话语俯拾皆是。
他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热情。
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精神力量感染了无数听众。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受俞敏洪演讲中的积极话语影响,他的每一次演讲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爱和期待。
在俞敏洪的演讲中,他以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他的观点。
他提到,根据最新的研究,那些保持积极心态的人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这一观点与我个人的经历不谋而合。
在我面对困境时,我总是选择积极面对,这种心态使我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也使我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俞敏洪的演讲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名言。
他经常引用亨利·福特的话:“无论大家认为大家行还是不行,大家都是对的。
”这句话表明了态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行动,也决定了我们的结果。
这句话提醒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俞敏洪的励志演讲充满了积极的话语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他的勇气、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激励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对俞敏洪的演讲深感赞赏,他的积极话语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我期待他在未来能更多地将他的智慧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受到俞敏洪的鼓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的重要时刻,标志着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在这个特殊时刻,校长的致辞无疑是学生们最值得期待和的焦点之一。
在毕业典礼上,校长将会对毕业生们发表致辞,回顾他们过去的努力和成就,并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发展送上祝福和期望。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on drunk-driving 作者: 刘茵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版物刊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7-10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醉驾”新闻 积极话语分析 介入 借言
摘要:Martin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为话语分析研究拓展了一个新视角。
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对《海峡都市报》为期2个月的"醉驾"报道话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闻报道中借言的否定、反驳、同意、支持、内言、承认和疏远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新闻话语的积极因素。
评价理论框架下网络流行语的积极话语分析张瑜珂;杨盼【摘要】利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国内从2012年到2015年排名前十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和含有消极因素的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希望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幸福的社会的愿望.【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国内网络流行语;评价理论【作者】张瑜珂;杨盼【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23计算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将网络流行语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变成了一种时尚与流行。
因此,网络流行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与研究人员的关注。
但是总的来看,最近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流行语的语言特征,以及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上。
但很少有学者从积极话语分析(PDA)的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
积极话语分析是马丁教授在1999年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批评话语分析(CDA)是一种补充与完善。
因此用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流行语,是一个创新型研究。
本文将采用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从2012年到2015年的最热网络流行语。
现今,在人们的意识中,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都具有消极的意义,甚至有些人把网络流行语视为不礼貌用语。
本文旨在使人们对网络流行语有一个客观深入的认识,了解到网络流行语所带来的积极涵义,以此建立一个传统语言和网络流行语和谐共存的语言环境,促进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本文所采取的理论框架是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也称为评价系统,是由马丁和怀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理论。
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作者:任万利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4期[摘要]作为语篇分析方法之一的积极话语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习者们的青睐。
近年来,通过对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各类演讲语篇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及其分布数据的研究,积极话语分析在文本语篇中的研究与应用已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本文试图突破积极话语分析目前只关注文本语篇的瓶颈,力求对多模态语篇《爸爸,去哪儿》进行分析。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多模态语篇分析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56-02作为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积极话语分析因为其积极的、建构的分析目的,使得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越来越被关注和需要。
基于积极话语分析这样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积极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笔者发现,语篇分析者们大多是对政治语篇、新闻报道语篇等有政治敏感问题以及一些有社会冲突问题的文本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
这些分析虽然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行数据的分布研究,但是这种对文本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析忽略了实际交往中会伴随的图像、声音、手势等非言语交际手段等模式。
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阐释语篇中的图文是如何协作以达到积极的建构目的。
一、研究背景积极话语分析于1999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马丁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批评话语分析过多地关注语篇中的权利因素和霸权进而进行解构与反抗,然而在话语分析中仅是揭露批判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该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解决问题,因此他倡导积极话语分析的分析视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仅仅语言已经不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全面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无法理解各种语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因此多模态语篇应运而生。
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视觉符号以及其他传统习惯中被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越来越多地突显出来,甚至处于优势和中心地位。
对卡梅伦中英关系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张芸菲【摘要】本文以积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为具体语料,用语境理论和评价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积极因素,以建构的视角促进社会和谐,并有利于中英关系的发展.【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语境;评价理论;政治演讲【作者】张芸菲【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1. 引言话语这一社会现象与实践形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外在表现,既能促进社会再生,也能促进社会的转型。
目前话语分析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一种是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积极话语分析是Martin 提出来的,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补充,他强调以“解构”走向“建构”,主张采取积极地态度来解决社会冲突,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引导人民和谐的生活并积极改善社会生活。
在我国对于政治演讲语篇,国内大多数学者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更强调了解构社会的目的,视角过于偏激,忽视了政治演讲语篇的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在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通过评价理论和语境理论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其中评价理论是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语境理论起补充作用,共同探讨政治演讲语篇对推动社会和谐所做出的作用,发挥积极话语分析的建构作用。
2.理论框架到目前为止,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还不够成熟,理论和分析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其中评价理论是其主要分析方法,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法框架,主要以分析语篇中的词汇为主。
因此需要语境理论作补充,分析语篇产生的大背景,来进一步提高评价理论分析的精确性,并把握其分析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