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提取
- 格式:doc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9
姜黄素性质及生产方法化学性质橙黄色结晶性粉末。
有特殊臭。
熔点179~182℃。
不溶于水和乙醚,溶于乙醇、冰醋酸、丙二醇。
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酸性则呈浅黄色。
与氢氧化镁形成色淀,呈黄红色。
与金属离子,尤其是铁离子,形成螯合物,导致变色。
约5mg/kg铁离子就开始影响色素,10mg/kg 以上时变为红褐色,染色能力降低,因此需选用适当容器。
最好与螯合剂六偏磷酸钠、酸式焦磷酸钠共同使用。
耐光性、耐铁离子性较差,耐热性较好。
染着力强(特别是对蛋白质)。
每个分子结构中均有两个活性酚结构,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用途酸碱指示剂,pH7,8(黄)-9.2(红棕)用途广泛用于食品、菜肴、糕点、糖果、饮料罐头以及化妆品、医药的着色。
用途:食用黄色色素。
我国用于萝卜干、咖喱粉等已有很久历史。
日本用于咸菜、火腿、香肠以及苹果、菠萝、栗子的糖渍品。
广泛用于:食品、菜肴、糕点、糖果、饮料罐头以及化妆品、医药的着色。
可作为饲料着色剂,我国规定可用于糖果、果冻、冰淇淋和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01g/kg。
作食品着色剂,我国规定可用于糖果、果冻、冰淇淋和碳酸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01g/kg。
生产方法(1)水做溶剂提取。
70-80℃下先用8倍量的1%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提0.175-.036mm的姜黄粉60-75min,过滤后滤渣再浸提两次,溶剂用量和时间可依次酌减;合并3次滤液,加入液量0.8%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经浓缩后用盐酸调PH为3-4;静置分层后弃上层清液,下层沉淀经抽滤得半固体状的姜黄素、姜黄油和姜黄树脂混合物;在70℃下以70%的乙醇溶解混合物,趁热过滤而除去不溶于乙醇的姜黄树脂,滤液再用石油醚萃取分离姜黄油,石油醚相经减压蒸馏回收石油醚后得姜黄油,萃余乙醇相经减压蒸馏得姜黄素,收率可达0.5%-1.5%.(2)有机溶剂提取。
姜黄素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或二氯甲烷等多种溶剂,可选用其中一种从0.16-0.32mm的姜黄粉中浸提姜黄素和姜黄油,经分离浓缩后用石油醚萃取分离姜黄油,萃余相经减压蒸馏得姜黄素,收率一般为0.55%-1.5%。
植物中色素的提取摘要:脂溶性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
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
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
这类色素不溶于水。
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
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需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
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
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
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杂质去除。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一、引言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为“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吸收,这一种绿色的有机化合物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组密切相关的绿色色素,它的功能是吸收太阳的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共有a、b、c和d4种。
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
(1)叶绿素a 有四个甲基与卟吩核连接(R=—CH3)。
蜡状蓝黑色微小晶体。
熔点117~120℃。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苯。
不溶于石油醚。
乙醇溶液是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
(2)叶绿素b 有三个甲基和一个醛基与卟吩核连接(R=—CHO)。
蜡状蓝黑色微小晶体。
熔点120~130℃。
溶于乙醇和乙醚,难溶于石油醚。
乙醚溶液有亮绿色。
其他有机溶剂的溶液通常是绿色至黄绿色,并有红色荧光。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绿叶中色素的类型和组成;
2.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3.学习使用色谱技术进行色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绿叶中主要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2.色素的提取可采用溶剂浸提法,利用极性溶剂可溶解色素并使其析出;
3.色素的分离可采用色谱技术,利用相互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三、实验步骤:
1.将新鲜的绿叶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酒精,用搅拌棒搅拌植物材料,使其溶解均匀;
2.将混合溶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3.将收集的过滤液分成两部分,分别用超离心机分离沉淀和上清液;
4.取上清液,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
1.在溶剂浸提法下,绿叶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并分为沉淀和上清
液两部分;
2.通过超离心机的处理,将色素沉淀进行分离;
3.使用色谱技术后,可得到单一的色素组分,通过比色计测定其最大
吸收波长。
五、实验讨论:
1.色素的提取效果可能受到植物材料浸提时间和酒精浓度的影响;
2.色素的相互溶解度差异是进行色谱分离的关键;
3.使用色谱技术可对色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可靠。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溶剂浸提法和色谱技术,成功提取和分离了绿叶中的色素。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绿叶中色素的类型和组成,并学习了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方法。
同时,通过色谱技术的应用,我们还能对色素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
这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植物色素具有重
要意义。
提取光合色素的试剂
提取光合色素的方法有很多,使用这些试剂来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提取光合色素的常用试剂:
1. 溶剂:包括环己酮、乙醇和乙酸乙酯等非极性溶剂,也可以使用醇性溶剂,如乙醇-水混合物,以及石油醚。
2. 含水配制药: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酒精进行萃取是提取光合色素的普遍方法,但是已经推出了除酒精之外的替代含水配制药,如邻苯二甲酸盐和磺酰亚胺。
3. 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柱也可以用于提取光合色素,这一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加精确,更加可靠,主要是利用不同类型离子电位分离RGB (红绿蓝)色素。
4. 过氧化物:使用过氧化物来与光合色素结合,进而再进行抽提,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氢二铵和活性炭,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过氧化物,特别是氯仿。
5. 蛋白酶:有些会降解膜蛋白的蛋白酶可以用来将色素释放出来,以便更好的提取和分离。
例如,酶苯二甲醚酶和淀粉酶都可以被用于此用途。
6. 膜分离处理:膜分离处理也可以作为从植物细胞膜中提取光合色素
的一种有效技术,可以使用一种称为渗透压的技术,来利用透过植物膜的流动,从而将色素分离出来。
7. 沉淀法:这种方法通常是利用一种称为沉淀的技术,把溶液冷却,将一些分子因缩聚而沉淀在一起,再将沉淀物从溶液中抽收出来,即可得到光合色素。
总之,提取光合色素是一种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使用正确的试剂和正确的操作技术,这项任务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希望上面介绍的这些试剂能够帮助您提取光合色素。
辣椒色素提取精制工艺概述河南省亚临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然植物色素作为着色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业。
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天然色素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天然β-胡萝卜素在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明显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辣椒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含有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色素,包括辣椒红素(Capsanthin)、辣椒玉红素(Capsorubiu)、隐黄素(Crgtoxabthin)等红色系色素和紫黄质、黄灵等黄色系色素。
目前的辣椒色素产品主要是辣椒红色素,它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烯酮类,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它安全无毒,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辣椒红色素外观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可任意溶于植物油、丙酮、己醚、三氯甲烷、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对酸对碱稳定(在偏酸性环境中稳定性更好),在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并且具有较强的着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但耐光性、耐氧化性较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使其褪色,添加L-抗坏血酸可提高其光稳定性,添加类黄酮和多元酚等物质可作为抗氧化剂。
辣椒红色泽鲜艳,色价高,其显色强度为其它色素的10倍。
基于辣椒色素的上述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提取、分离方法。
笔者对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单介绍,同时展望未来辣椒色素的研究动向。
1 几种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方法1.1 有机溶剂萃取法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
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准备:-安全注意:实验室内应佩戴实验手套和实验眼镜,避免操作过程中接触到有毒或有害物质。
-材料准备:请准备新鲜的绿叶样品,最好选择颜色鲜艳的绿叶,以确保提取色素的效果较好。
-工具准备:需要准备玻璃仪器,如研钵、显微镜玻片和转移管等。
此外,还需要一些化学试剂,如酒精、二氧化碳和酸碱溶液等。
2.光合作用前处理:-择叶:选取绿叶时,应挑选表面光滑、没有病斑和虫害的健康叶片。
-清洗:将绿叶用自来水洗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注意不要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化学物质进行清洗,以免污染样品。
3.色素的提取:-分离色素:将绿叶样品切碎并置于研钵中,使用石灰研钵并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进行研磨。
在研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范围的挥发酒精溶液。
-过滤:将研磨好的样品用滤纸滤除悬浮的颗粒物,获得色素溶液。
注意滤纸要先用酒精润湿,以防止颜料的吸附损失。
4.色素的分离:-色谱纸的制备:将滤纸切成条状,再将其端部浸泡于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滤纸的一定高度后取出晾干,制备好的色谱纸要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进行色谱:将制备好的色谱纸放入适当的溶剂中,让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将绿叶提取液加在色谱纸的一端,用转移管进行提取。
-观察分离结果:等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将色谱纸取出晾干,并用适当的显影溶液喷洒或直接在紫外灯下观察分离出的色素带。
5.结果分析:-测量吸光度:对分离得到的色素带进行吸光度测定,以了解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
注意测量时应校正背景吸光度。
-结果统计:将测得的吸光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绿叶样品中色素组成和浓度的差异。
6.清理实验设备:-清洗玻璃仪器:清洗使用过的玻璃仪器时,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清洗剂或酸碱溶液进行处理。
注意不同实验仪器有不同的清洗要求。
-处理废弃物: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如颜料溶液和使用过的滤纸等,防止污染环境。
总结:。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了解色素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绿叶中含有丰富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本实验将通过醇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分别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1. 醇提取法:利用醇类溶剂对绿叶中的色素进行提取,醇类溶剂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
2. 硅胶柱层析法:利用硅胶柱对提取得到的混合色素进行分离,通过不同色素在硅胶柱上的吸附和洗脱特性,实现色素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醇提取法:(1)取适量鲜绿叶切碎,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浸泡搅拌片刻。
(2)用过滤纸过滤提取液,得到含有色素的提取液。
2. 硅胶柱层析法:(1)将提取液注入硅胶柱,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洗脱。
(2)收集不同色素洗脱液,得到分离后的色素溶液。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1. 鲜绿叶2. 无水乙醇3. 硅胶柱4. 洗脱溶剂:如乙酸乙酯、正己烷等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
2. 实验操作需细心,避免溶剂挥发和飞溅。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从绿叶中提取和分离得到的不同色素溶液,了解不同色素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对比不同洗脱液的颜色、吸光度等数据,学生可以进一步分析色素的含量和纯度情况。
七、拓展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本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色素性质鉴定实验,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进一步了解色素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提取与分离色素的相关操作技巧。
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技巧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样品准备:准备待分离的样品,例如植物、细胞、食物等。
将样品切碎或研磨,以增加其与溶剂的接触面积。
2. 溶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提取色素。
常用的溶剂包括酒精、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
不同的色素可能对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溶解度,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剂。
3. 提取过程:将样品与选择的溶剂混合,用适当的方式搅拌或摇晃,以促进色素的释放和溶解。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加热溶剂或使用超声波以增加提取效果。
4. 过滤:将提取液过滤,以去除固体残渣和杂质。
可以使用滤纸、滤膜或过滤器等过滤设备。
5. 色素分离:使用色谱、层析等技术来将提取液中的色素分离开。
可以根据色素的极性、分子量等特性选择适合的分离方法。
6. 检测和分析:使用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和方法来检测和分析提取和分离得到的色素。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例如,在操作有毒或易燃溶剂时,要保证通风良好;在使
用一些强酸碱等试剂时,要佩戴防护服和护目镜等。
另外,不同的样品和色素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实验前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
菠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材料:
1.菠菜叶:新鲜的菠菜叶作为原料。
2.无水乙醇:用于菠菜色素的提取。
3.正己烷:用于菠菜色素的分离。
实验步骤:
1.准备新鲜的菠菜叶,将其洗净并切碎成小段。
2.将切碎的菠菜叶放入一个绞肉机或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
搅拌均匀,使菠菜叶完全浸泡在乙醇中。
3.将浸泡好的菠菜浆放入玻璃烧杯中,放置在室温下浸泡一段时间
(通常为2-3小时),以充分提取菠菜色素。
4.将浸泡好的菠菜浆过滤,将提取得到的菠菜色素溶液收集起来,并
将其保存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5.取一定量的菠菜色素溶液,并用正己烷进行萃取。
将菠菜色素溶液
与正己烷按照1:1的比例混合,充分摇匀。
6.静置一段时间后,菠菜色素会分为两层,上层是正己烷层,下层是
菠菜色素层。
分离这两层,可以使用分液漏斗或者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来
完成。
7.分离得到的菠菜色素层即为所需的产品。
可以将其保存在一个干净
的容器中,或者对菠菜色素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乙醇和正己烷的接触和吸入。
2.密闭容器中的溶剂切勿满溢,以免发生外溢和溅出。
3.实验前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4.菠菜叶应该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叶片,并保持充分的洗净。
5.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从装置的出口处向连接装置的玻璃瓶中逸出瓶道
的紫外光辐射。
6.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容器,避免菠菜色素的残留和污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篇一: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名称]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教学难点]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教学方法]陈述法,讲演法[教学过程][讲述]【实验目的】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2.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讲述]【背景知识】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
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
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分离产物结构式】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讲述]【色谱法原理】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酒精的作用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作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因此,通过加入无水酒精(或丙酮)可以有效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出来。
具体步骤和作用如下:
1.研磨:首先将叶绿体与适量的无水酒精混合,在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被破坏释放出色素。
2.过滤:将研磨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出叶绿体碎片和色素溶液。
3.收集色素:收集滤液,其中含有溶解的叶绿体色素。
酒精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使得它们从固态的叶绿体中释放出来,并形成可以被收集的溶液。
此外,使用无水酒精可以减少水分的影响,避免色素的降解,从而提高色素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酒精作为溶剂时,应当确保实验操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因为酒精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时间暴露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实验结束后,应当妥善处理酒精,避免火灾和安全事故。
液氮提取叶片色素的原理
液氮提取叶片中色素的原理是利用液氮的极低温度使叶片中的细胞和细胞壁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色素分子。
液氮的温度可以达到-196,足以在极短时间内冷冻和破裂生物细胞,使得细胞中的成分迅速释放,便于后续提取和分离。
在此过程中,叶片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会被破坏,使得色素分子能够顺利地进入溶剂中,方便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快速、高效、简单和高质量的提取,适用于多种形态和类型的植物。
提取色素用二氧化硅的原理使用二氧化硅提取色素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色素的结构与分类色素是一类含有色团的有机化合物,能选择性吸收可见光的某些波长,给人以色彩感觉。
色素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常见类型有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色素多含有碳环结构和长碳链,因此大部分难溶于水。
二、二氧化硅的结构与Adsorption作用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无机固体粒子,具有潜在的大比表面积、分子间力强的吸附作用。
其可用于各种颜色的提取,原理是静电作用及Van der Waals力作用将色素分子物理吸附。
三、二氧化硅提取色素的步骤1. 预处理植物组织样品,制成色素溶液。
2. 准备二氧化硅吸附剂,活化处理,增加表面积。
3. 将二氧化硅和色素溶液混合,控制条件进行吸附。
4. 离心分离固液两相,收集沉淀物。
5. 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色素脱附,取得色素提取液。
6. 浓缩提纯色素产品,必要时进行结晶分离。
四、提取机理与影响因素1. SiO2具大比表面积,可物理吸附色素分子。
2. 静电作用是主要的吸附作用力。
3. 溶液pH值会影响色素与SiO2的静电相互作用。
4. 温度升高会减弱吸附力,降低提取效果。
五、二氧化硅提取色素的优势1. SiO2成本低,可大量获取。
2. 操作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3. SiO2可循环使用,提取结束后可再生。
4. 过程温和,保护色素的化学结构及活性。
5. 提取效果好,可降低色素产品成本。
6. 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六、提取色素的应用价值1. 食品添加剂,提供天然着色效果。
2. 医药保健品,具有生理活性。
3. 工业染料,应用于纺织和皮革等领域。
4. 化妆品、化工中间体,增加产品附加值。
5. 分析化学研究,探究色素结构与功能关系。
综上所述,二氧化硅提取色素具有操作简便、环保高效的优点,可实现天然食用色素的规模化生产,拓宽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空间,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文献检索与利用考查方案 班 级:09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姓 名: 潘 武 兵 学 号: P092013695 指导老师: 康 淑 荷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 学院(部)期末考试
文献检索与利用考查方案 方案( A) 专业:09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课程代码: 19020027 学号: P092013695 姓 名: 潘武兵
每位学生自选题目,查阅文献,写一篇综述性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要求: 1.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keyword,参考文献写全;2.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并附引用外文文献的Abstract及出处)。
一.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keyword(40分 )
二.正文部分(40分)
三.参考文献(20分)
总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核分人 题分 40 40 20 复查人 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潘武兵 P092013695 (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市 甘肃省 730124) 摘要:主要从有机溶剂法、碱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微波技术辅助萃取法、酶法提取法、膜分离法等方面综述了色素提取的方法及其特点。 关键词:色素; 提取方法; 进展
Study on Extraction Methods of Pigment Class2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Pan Wubing,P092013695.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GanShu province,730124) Abstract:Gave much emphasis on the method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pigment extraction primarilyfrom organic solvents,alkaline extraction,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microwave extraction,enzymaticextraction,membrane separation. Key words:pigment;extraction methods;progress. 目前随着各种行业的发展,对色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传统的色素提取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色素的发展及应用。针对不同性质的色素,选用适当的提取方法以及对色素的提取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提高提取率及产物纯度,对色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色素的分类及性能简介 1.1 色素的分类色素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而其中按结构,人工合成色素又可分为偶氮类、氧蒽类和二苯甲烷类等; 天然色素又可分为吡咯类、多烯类、酮类、醌类和多酚类等。按色素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1.2 色素的性能简介 色素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贡献。食用色素使食品具有悦目的色泽。而天然色素营养价值高,除色泽鲜艳外,有的兼具一定的药理作用。如将一定量的叶黄素添加到食品中可防止人体因器官衰老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并有保护视觉,预防白内障、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叶绿素也具有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抗突变等生理功能。
2 色素的提取方法 2.1 有机溶剂提取法 对于水溶性较差、甚至不溶于水的脂溶性色素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等浸提。如提取橡子壳色素提取剂可用40% 乙醇[1]。提取银杏叶黄色素可用乙酸乙酯对石油醚的体积分数为70%的混合溶剂[2]。相对而言,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剂便宜,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行,提取率较高。但由于通过该法提取的某些产品存在纯度较低及溶剂残留等缺点,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2.2 碱提取法 碱提取法主要是应用碱对多种生物物质的影响作用来进行提取[3]。畅功民等[4] 以15% ~ 40% 的NaOH 水溶液可提取辣椒油树脂中的辣椒红色素。王学增
等[5]利用碱溶酸沉法可提取黑米天然色素。碱提法由于提取过程需消耗大量酸碱,且废液较难回收,因此近几年来对碱提法的研究报道较少。 2.3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6]。李敏等就超临界CO2技术在天然色素提取中的应用专门做了综述[7]。罗金岳等[8]以超临界CO2从箬竹叶中提取叶绿素。时海香等[9]以超临界CO2从常山胡柚外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所得产品无毒性、无溶剂残留、价廉易得,对人与环境无害,保证了被提取物的纯天然特性与自然风味[10]。近年来,该方法在色素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 微波技术辅助萃取法 微波萃取通过微波能加热与样品相接触的溶剂,将所需化合物从样品基体中分离出来并进入溶剂[11]。微波萃取由于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等优点,在色素提取中的应用发展迅速。许正虹等[12]以紫甘薯粉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萃取其色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张卫强等[13]研究了微波法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志英等[14]利用微波萃取技术对花生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目前微波萃取基本上还停留在实验室小样品的提取及分析,一旦应用于大生产,必将大大促进色素提取的工业化革命[15]。
2.5 超声波技术辅助萃取法 超声提取法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向洪平等[16]近期专门就超声波辅助萃取功能性天然色素作了综述。黄丹等[17]对红曲霉液态发酵的菌体内红曲色素采用超声波辅助法进行了提取,得到了较好的提取效果。薛敏敏等[18]研究了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法对野生毛葡萄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微波- 超声波协同提取的效果优于传统水浴提取法,提取时间由70 min 缩短为2 min,总花色苷含量提高了41%。 2.6 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 液分离技术,可以在高真空度下进行连续操作。该技术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成本,极好地保护热敏性物料的品质,真正保持了纯天然的特性。分子蒸馏技术适合于把粗产品中高附加值的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纯,并且这种分离是其它常用分离手段难以完成的。曾凡坤等[19]采用分子蒸馏法,以冷榨甜橙油为原料,提取其中的类胡萝卜素。王芳芳等[20]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辣椒红色素的提纯进行研究。分子蒸馏技术在制备天然色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制得的色素产品质量、外观、得率都高于真空蒸馏的产品,克服了传统分离提取法的种种缺陷,必将在天然色素的制备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7 双水相萃取技术 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该技术所形成的两相大部分为水,不会影响色素的生物活性,且操作方便、分离时间短,易于工程放大和连续操作。刘晶晶等[21]采用酸性水溶液从甜菜块根中浸泡提取甜菜红色素,得到色素粗提液,然后调整pH 值,加入聚乙二醇和硫酸铵形成双水相系统,进行充分的混合萃取,静置后形成两相,甜菜红色素进入聚乙二醇上相,糖类杂质进入硫酸铵下相。上相采用超滤膜法将甜菜红色素和聚乙二醇分离开,甜菜红色素采用反渗透或纳滤膜进行浓缩,然后再真空浓缩至固含量20%以上,最后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得到甜菜红色素产品。 2.8 酶法提取法 对于一些被细胞壁包围不易提取的原料可用酶法提取。如薛伟明等[22]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提取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与传统水浸提取工艺相比,提取率大大提高。孙晓侠等[23]研究了黑豆皮色素的酶法提取工艺。与未加纤维素酶的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了8.2%。赵玉红等[24]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榛子壳色素,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能更好地提取榛子壳色素。 2.9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崛起的一项新技术,近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分离操作相比,具有能耗低、分离效果高、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的特点。刘志强等[25]以花生衣的原花色素提取液为原料,研究不同孔径的膜组件纯化原花色素提取液的效果。张小曼等[26]以山竺果皮为原料,对山竺红色素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应用膜分离技术对山竺红色素提取液进行除杂纯化,超滤液经蒸发、干燥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山竺红色素,其色价达22.15,为未经超滤提取色素色价的3.5 倍。
3 结束语 由于近年来不断出现合成色素的食品安全问题,色素的提取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天然色素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大自然产生的各种天然色素种类繁多,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如何提取并加以应用,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随着各种提取方法的有效应用,各种天然色素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张志健,李新生.橡子壳色素提取技术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0, 99( 2): 105 - 110. [2] 文赤夫,向小奇,刘旋,等.银杏叶黄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10, 31( 8):43 - 45. [3] A.K.Mukher jee A study on the teratogenic an cytotoxic effects of safflower extract[J].Journal of Ethno Pharmacology,2000,73(3):453-459. [4] 畅功民,陕方,刘森,等.天然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 2001,29( 2):70 - 73. [5] 王学增,王景晟,王亚蕾,等. 碱溶酸沉法提取黑米天然色素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5,8( 4):392 -395. [6] M.I.Minguer,etal[J].Agric Food Chem,1992,40:2384-2388. [7] 李敏,余小林,辛修锋,等.天然色素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 2006, 22( 2):275 - 281. [8] 罗金岳,陈芳,朱春雷,等.超临界CO2从箬竹叶中提取叶绿素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 25( 3):81 -84. [9] 时海香,仲山民,吴峰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常山胡柚外果皮中天然色素的工艺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 25( 5):639 - 643. [10] Capriel P,Haisch A,Khan SV .Supercritical Methanol:An efticacious technique for the extraction of bound pesticide resdues form solid and plant samples[J].Agric Food Chem,1986,(34):70-73. [11] CHEN Hui,SHEN Shi-Hual,WANG Guang-Ce.Isolation of Main 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protein Complex form Thylakoid Membranes of Marine Alga,Bryopsis corticulans by a Direct Method[J].Acta Botanica Sinica,2004,(8):915-920. [12] 许正虹,高彦祥,石素兰,等.微波辅助萃取紫甘薯色素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5, 26( 9):234 - 238. [13] 张卫强,邓宇.微波辐射萃取番茄红素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2, 23( 5):36 - 37. [14] 温志英,姜如意.花生壳黄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9):91 - 96. [15] Jorge A.Garc’a Agudo,Mar’a Teresa Garc’a Cubero,Gerardo onza’lez Benito,Mar Pen-a Miranda,Removal of coloured compounds from sugar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anionic resins equilibrium an kinetic study[J].Separation a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2,29:199-205 [16] 向洪平,葛建芳,张蓝月,等.超声波辅助萃取功能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3):360 - 362. [17] 黄丹,方春玉,周健,等。 超声波辅助法在红曲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0, 35( 4):65 - 68. [18] 薛敏敏,邓学良,李忠海,等.微波- 超声波协同提取野生毛葡萄皮色素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 2010, 26( 6):141 - 143. [19] 曾凡坤,钟耕,吴永娴,等.分子蒸馏法分离甜橙油中的类胡萝卜素对其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程, 1996( 4):62 - 64. [20] 王芳芳,江英,苏丽娜.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提纯辣椒红色素[J].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