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5
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改善对策作者:李文平瞿明康林叶倩赵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也迅猛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著。
相对于大城市健全的道路网络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其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在充分分析道路交通拥堵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其路网、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为中小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拥堵,中小城市,改善对策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ffic jam in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taking Changshu, Jiangsu as exampleLI Wenpin1,QU Mingkang1,LIN Yeqian2,ZHAO Yi3(1. Changshu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Group, Changshu 215500, China;2.Fuzhou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Fuzhou,350003,China,3.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Jiang Su Provinc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Abstract: As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proceeds, population and traffic streams in small- and mid-sized cities rise rapidly, resulting in serious traffic jams. And, there are also some gaps in road network and traffic management between metropolises and small- and mid-sized cities. Taking Changshu, Jiangsu as exampl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road network, road design and traffic management based on cause analysis. These countermeasures are of greater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manage traffic jams.Keywords: traffic jam, small and mid-sized cities,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 A1.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导致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普遍,并逐渐由大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蔓延。
交通保持方案与措施交通保持方案和措施通常是指为确保城市或地区的交通系统正常运行、交通秩序良好、交通安全有序,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划、管理和执行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通保持方案和措施:交通规划与管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布局、公共交通网络、停车设施等。
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如交叉口优化、交通信号调控、道路标线标牌设置等。
公共交通发展: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包括增加线路、提高运力、优化站点设置等。
推动新型城市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等。
鼓励非机动交通:建设和改善自行车道、人行道,提升步行和骑行的便捷性。
推广和发展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
交通信息化建设: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提供交通信息。
推广使用交通导航App,引导驾驶员和行人选择最优路径。
停车管理:建设多层次停车场,提高停车位供给。
实施差异化停车费用政策,鼓励短时停车、限制长时停车。
交通安全管理:定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危险路段的交通环境。
路网维护和改建:定期检修和维护道路,确保路况良好。
进行交叉口改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管制:针对特殊情况实施交通管制,如大型活动、紧急救援等。
制定交通限行政策,减少车辆拥堵。
环保交通措施:推动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应用。
实施低碳交通政策,鼓励绿色出行。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避免大范围单一功能区,促使居住、工作、娱乐地点相对集中。
这些方案和措施需要结合具体城市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
综合运用上述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优化交通环境、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交通组织方案及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成为了城市管理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组织,必须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交通组织方案及措施:1.建设更多公共交通设施:加大对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使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缓解交通拥堵。
2.制定差别化交通限行政策:根据车辆尾号、车辆排放标准等因素,对不同车辆实行差别化限行政策,引导人们采取合理出行方式。
例如,限制一些高排放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域,限制一些尾号车辆在特定时间段内上路等。
3.发展共享出行模式:倡导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出行模式,减少私家车拥有率,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对共享出行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4.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机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效能。
尤其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果。
5.圈定交通管控范围:在城市重点路段设置交通管控点,根据实时交通情况,采取灵活的管控措施,及时疏导交通。
例如,在高峰时段采取交通限行、分时段通行等措施,引导交通流动。
6.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完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系统,提高交通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
通过交通信息化,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总的来说,要想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组织水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一系列综合性的方案及措施。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顺畅有序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优化治理建议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优化治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十个小节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市道路、地铁、公交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布局,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行能力。
第二部分: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应加大对公交、轨道交通等形式的投资力度。
建议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频次,以便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第三部分: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提供实时道路信息,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掌握交通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应加快推广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依靠科技手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与协调。
第四部分: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非机动交通(如步行、自行车)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还能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环境质量。
因此,应建设更多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并鼓励居民选择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第五部分:引导停车管理城市停车难成为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引导停车政策,合理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加强停车场管理,提高车位利用率,避免停车资源浪费。
第六部分:推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城市交通一体化是优化交通治理的重要举措,可通过整合城市各类交通资源,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推动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第七部分:完善交通法规城市交通法规建设是优化交通治理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道路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法规的执法力度,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
第八部分:加强公众参与交通问题事关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应鼓励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和治理。
可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和意见建议,并将其纳入交通规划和决策的考虑范围。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与规划策略初探摘要: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注城市的交通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市民的义务。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上都要认真贯彻落实。
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交通要注意到弱势群体, 要注意到社会和谐, 更要注意到为社会、为周围人提供什么样的设施, 这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问题。
城市交通规划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值得更加深入思考的战略思想问题。
一、我国城市交通现状1、小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建设部近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大大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私人小汽车比例的逐年增加,反映了一些城市的交通结构出现了由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化的趋势。
小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加快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但同时过量的小汽车行驶在城市中,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在我国城市中公共交通数量较少,人均车辆拥有率比较低。
据统计,在国外平均不足1000人拥有一辆公交车,而在我国,每千人平均拥有不足0. 6 辆公交车。
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时,客流量的集中使得公交车的运行十分艰难。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
至2009 年年底,中国大陆地铁建设总里程仅933 km,而东京仅地铁就有230 km。
目前北京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只有100 km 左右,仅承担了5% 的客运量,而东京和伦敦的轨道交通分别承担了86%和71%的客运量,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3、城市道路建设力度不够近几年,我国城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平均在15%以上,而城市道路网密度增长率仅5%左右。
城市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不断增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交通优先公共交通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1. 建立完善的公交站台体系,提高公交站台的数量和质量,加快公交车辆的上下客速度,减少公交车辆的停留时间,提高公交出行效率。
2. 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路和公交车道,减少公交车辆在拥堵道路上停留的时间,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3. 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在城市中,非机动车出行是另一个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它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成本等优势,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1. 建设通畅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立完善的自行车停车场设施,提高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鼓励居民通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出行,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减少个人汽车出行,降低城市交通压力。
三、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一种新型交通管理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1. 建设交通信息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手段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交通拥堵。
2. 推广智能导航技术,为驾车者提供最优出行方案,减少车辆拥堵和运行时间。
3. 采用智能交通信号灯和路口监管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自适应调节和交通拥堵的快速解决。
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实施方式包括:1.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优化方案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车辆的普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实现交通出行的优化。
一、交通规划优化1.公共交通优先城市交通规划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发展快速公交和地铁等。
2.道路网络优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新建和扩建道路,优化道路交叉口设计,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同时,加强城市路网的互联互通,提高车辆行驶效率。
3.交通换乘便捷化优化公共交通换乘设施,提高换乘便捷性。
例如,在公交车站、地铁站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鼓励市民“一公里”绿色出行;在交通枢纽地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和候车设施,方便市民换乘。
4.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分析和预测。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交通出行效率。
二、交通管理优化1.交通信号优化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周期和绿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拥堵。
2.停车管理优化加强城市停车管理,合理设置停车设施,提高停车位供给。
对于违法停车行为,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提高违法停车成本,规范停车市场秩序。
3.交通拥堵收费在拥堵严重的区域实行交通拥堵收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市民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收费收入可用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4.绿色出行推广加大对绿色出行方式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设立无车日、鼓励骑行等措施,引导市民减少汽车出行,改为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我国中小城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刘燕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了避免中小城市重蹈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覆辙,在对中小城市现状出行特征及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中小城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几点措施和建议,例如尽快制定老城区综合交通改善规划、优化交通管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优化慢性系统等。
关键词:中小城市;低碳交通;出行特征;建议对策中图分类号:F572.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本文从低碳城市的建设分析入手,对中小城市的交通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低碳交通模式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以期对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1低碳交通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1.1 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国家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不仅表现为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还表现出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交通运输是公认的三大主要“碳源”之一,仅汽车co2排放量即占全球co2总排放量的25%。
2008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研究报告称,过去1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增长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增长率高达25%;预计2050年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量将再增长30-50%[2],所以转变交通运输方式,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推行低碳模式的城市交通是势在必行。
1.2 城镇化及城市发展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4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这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我国大城市的主体结构基本已经确定,基本没有了扩张的潜力,中小城市逐渐成为了城镇化大军的主要方向,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转型,进而要求发展城市交通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前提下,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理念,促进城镇布局有效集聚,城乡集约发展,实现节约资源和能源、节省时间和投资,提高效率,中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资金、资源、环境的制约,不可能大面积投入巨资建设,如何应对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只有发展低碳交通,提倡公交优先,转变交通出行方式才是出路。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策略。
城市交通规划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
短期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现有的交通环境,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进行合理调整。
同时,短期规划应该确定交通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交通预测的方法。
长期规划则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点。
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交通规划更应该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以满足人民对交通便利和安全的需求。
长期规划的重点包括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公共交通网络和交通系统的提高效率和质量等。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被视为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停车场、地铁和轻轨交通等。
这些工程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还可以提高城市质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减少环境污染。
各大城市可以根据其需求和特点来评估其地下交通系统的可行性,并制定相关规划和管理策略。
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合理地组织、管理、监督和运营城市交通系统,同时保障市民出行的安全和便利。
城市交通管理应该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灵活性,并且应根据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定制化管理。
通常,城市交通管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应该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制定公共交通价格和政策,并提供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二,道路和街道的维护,包括路面的硬化、路标的规划和维护、交通信号的规划和运营等。
道路和街道是城市交通运行的基础设施,需保障道路和街道的高效运营。
第三,交通运输的安全和保护。
城市应该制定交通安全规范和制度,加强交通执法和警告,切实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
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建议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一、优化道路设计1、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对城市的道路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主次分明、功能清晰的道路网络。
主干道应保证宽敞、通畅,承担主要的交通流量;次干道和支路则应与主干道相互配合,形成微循环,分担部分交通压力。
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道路连接,减少断头路和瓶颈路段,提高道路的可达性。
2、拓宽道路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道路拓宽。
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的容纳能力。
在拓宽道路时,要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的通行需求,设置合理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3、优化路口设计合理设置路口的形状和尺寸,采用大半径的转弯曲线,减少车辆在路口的行驶阻力。
优化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的实时变化,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推广建设立体交叉路口,如立交桥、地下通道等,减少平面交叉带来的交通冲突。
二、加强交通管理1、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安装智能交通监控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车速、拥堵情况等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控制,实现交通的动态优化。
2、严格交通执法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如闯红灯、超速、违规停车等,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加强对货车、客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规范其行驶路线和时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3、实施交通限行措施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在特定时间段或区域内实施交通限行,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等,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
限制大型货车在市区内的通行,引导其在夜间或指定路线行驶。
三、发展公共交通1、优化公交线路对公交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增加线路的覆盖范围,减少公交线路的重叠和空白。
优化公交站点的设置,使其更加贴近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交的吸引力。
2、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增加公交车辆的投放数量,缩短发车间隔,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
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
1. 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频率扩大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将其延伸至城市的郊区和偏远地区。
此外,加强公共交通的运营频率,缩短车辆的发车间隔,使乘客能够更快捷地抵达目的地。
通过增加公交线路和提高运营频率,能够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
2.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智能红绿灯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间,优化交通的流畅性。
此外,利用智能导航系统,可为乘客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最佳路线,帮助他们选择最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3. 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比之下,轨道交通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和更高的速度,能够快速运送大量乘客。
鼓励政府加大对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的投资,增加线路数量和覆盖面积,提高该类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
4. 优化公共交通票价和支付方式公共交通票价的合理设定可以提高市民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政府可以考虑制定差异化的票价政策,如根据行程距离设定票价标准,以鼓励短途出行。
此外,采用无现金支付方式,如公交卡、手机支付等,能够提高乘客的乘车便利性和支付便捷性。
5. 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城市中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应得到充分重视。
营造友好的交通环境,包括良好的公交站点、便捷的站点布局和合理的换乘设施。
此外,增设无障碍设施,为身体有障碍的乘客提供便利。
同时,提供舒适的候车区域和车厢座椅,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体验。
6. 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为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角色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健全的交通规划机制,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
此外,加强交通管理,包括交通流量控制、车辆运营监管和驾驶员培训等,以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业改善方案和整改措施一、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压力和挑战。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优化出行体验、促进经济发展,相应的改善方案和整改措施迫在眉睫。
本文将围绕交通运输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性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1. 交通拥堵问题:随着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面临日益加剧的拥堵现象。
这既给出行带来了巨大不便,也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污染。
2. 公共交通不完善:公共交通作为缓解城市道路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却面临着停靠点不够、车辆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很多市民在选择出行方式时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
3. 缺乏智慧交通系统支持: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智慧交通系统的缺失导致了交通拥堵等问题的难以解决。
三、改善方案1. 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如骑行、步行等。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补贴等方式鼓励购买电动自行车,并在城市中建设更多的自行车专用道。
2.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增加公共交通投资,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和频次,并优化站点规划。
同时,提高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水平,确保他们能够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加大对智慧交通系统的投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道路管理效率。
引入智能信号灯和智能交通导航系统,通过实时调控来优化车流量和道路状况。
4. 鼓励拼车出行: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拼车平台,鼓励私家车主与同一目的地方向的乘客分享出行。
这有利于减少汽车数量和减轻城市道路压力。
5. 建设多式联运体系: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不同交通工具的高效衔接。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注重建设集公交站、地铁站和火车站为一体的辐射区域,方便乘客快速换乘各种交通工具。
四、整改措施1. 提升道路建设质量:加强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把关,确保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并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出入口设置。
关于改善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的研究与探索[摘要]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的窗口。
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为广大市民出行创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条件是当前众多中小城市的共同话题。
本文基于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人、车、路三要素不协调的问题,从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合理规划与管理、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几个方面,研究探索改善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改善策略在我国500多个规划城市中,中小城市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少数大城市相比,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规划不合理、市民现代交通意识落后等问题。
要改变这一落后现状,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条件,我们必须强化改善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以富有创新性的策略开拓具有中小城市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改善之路。
1.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城市为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以及市民现代交通意识的落后,城区道路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人、车、路三要素的矛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中小城市城区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大都只有不到二十几年的历史,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表现在:①城区道路狭窄,路网密度不足,人均道路面积低,道路功能不健全。
②近年来各类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区道路建成速度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造成行车难、停车难。
③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还不高。
④城区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低,道路交通多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交通管理过程中的系统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1.2道路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由于客观和历史的原因,中小城市城区道路规划设计大都以原有道路为基础。
交通治理UrbanTransport
ofChina
Vol.17No.4July2019
城市交通
二○
一九年
第十七卷
第四期
摘要:提升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是推进中小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首先,分析中小城市交通供需特征,以及交通运行中存在的秩序乱点、拥堵点和事故黑点。其次,构建中小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以公平公正、高效畅达、安全可靠和绿色健康为目标提出交通综合治理能力的测算和评估指标。最后,针对城市群、市域、中心城区等空间层次,分别提出区域交通服务协同发展、全域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中心城区道路交叉口群优化的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策略。关键词:中小城市交通;交通综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StrategiesforImprovingUrbanTransportationComprehensiveGovernanceCapabilitiesinSmall-MediumCitiesZhangYibang1,GuoXiucheng1,ZhangXiaohui2,ZhuZhenjun1,LyuFang1
(1.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1189,China;2.JiangsuInstituteofUrbanPlanningandDesign,NanjingJiangsu210036,China)Abstract:Improvingcomprehensivegovernancecapabilitiesofurbantransportationisthekeytopromot-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ransportationinsmall-mediumcities.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trafficsupplyanddemandinsmall-mediumcitiesandtheproblemsoftrafficoperationincludingdisorder,congestionandaccidentblackspots.Aimingatdevelopingacomprehensivegovernancesystemforsmall-mediumcities,thepaperproposesamethodologyandevaluationindicatorsoftrafficmanage-mentcapabilityinordertoachievethegoalofjusticeandfairness,efficiencyandaccessibility,safetyandreliability,greenandhealthy.Finally,thepaperprovidessuggestiononhowtoimprovethegovernanceca-pabilitiesatdifferentspatiallevelssuchasurbanclusters,metropolitanandurbancentralareainseveralas-pects:.coordinateddevelopmentofregionaltransportationservice,publictransportationpriority,improve-mentofroadwayintersectiongroupsinurbancentralarea.Keywords:urbantransportationinsmall-mediumcities;transportationcomprehensivegovernancesystem;governancecapabilities
收稿日期:2019-01-14作者简介:张益邦(1991—),男,广东深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城市交通治理。E-mail:zhangyibang625@hotmail.com
0引言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国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行政区域面积达93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97.3%;总人口达11.7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67%;经济总量达70.24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92%[1]。中小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国家新型城
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中小城市及县域发展必须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要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围绕现代化社会经济体系的要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交通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有利于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
张益邦1,过秀成1,张小辉2,朱震军1,吕方1(1.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1189;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
中小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策略文章编号:1672-5328(2019)04-0080-05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DOI:10.13813/j.cn11-5141/u.2019.0412
80张益邦过秀成张小辉朱震军吕方中小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机制、政策法规、治理标准、设施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和能力评估等体系。对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认知须从根本上转变。在规划思路上从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转向协商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研究对象上从单一的机动车交通系统转向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网络;在空间层次上从以往单一的城市空间转向思考市域、都市圈、城市群等多空间层次;在供需关系上从需求导向转向双向动态调控供给与需求;在技术手段上从工程可行性为主转向应用多元融合技术等[4-6]。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特征,厘清制约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构建适应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综合治理体系,提出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1中小城市交通供需特征1.1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障在中小城市交通结构中,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方式占主导地位,出行分担率约为65%~85%(见图1)。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规模小,职住分布较为集中,居民活动半径较小,选择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方式出行的居民较多。但是,城市规模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机动化出行需求增加,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在路权分配中往往偏向机动车,使得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路权得不到保障。
1.2公共交通发展定位不准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7]。中国大多数城市也一直坚持公交优先以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道路资源有效利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但是由于城市尺度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制约,中小城市不应盲目地追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通常情况下,公共交通出行的优势距离为3~10km,而中小城市居民出行距离短使得公共交通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出行优势,加之近年来小汽车、电动自行车(助力车)等交通方式对公共交通的冲击,公共交通出行一直在中小城市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中占较小比例。盲目地追求公交优先,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小汽车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容易占用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的空间资源,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结构。
1.3新老城区道路级配存在差异新老城区道路级配的差异反映交通组成的差异性。中小城市老城区建设时间较早,支路网、街巷道路丰富,其长度约占道路系统的40%~45%,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较短;新城区建设较之老城区往往空间尺度大,主、次干路网发达,居民出行方式中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比例上升,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较长(图2)。
1.4停车设施和管理水平滞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得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导致停车与行车的矛盾日益突出,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中小城市建成较早的建筑配建停车场不足,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相对滞后,很多道路受宽度限制不具备路内停车条件,造成市区停车难,停车秩序混乱。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停车成本几乎可以忽略,过小的停车成本助长了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的增长。同时,中小城市停车管理较为分散,收费标准、路内停车、人行道违法停车归不同行政部门管理,缺乏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强,导致违停现象严重。
2交通运行存在的问题中小城市交通运行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交通运行不稳定点:交通运行秩序乱点、交通运行拥堵点和交通事故黑点。交通秩序是交通系统运行的基础,无序的交通引发交通拥堵点的产生,交通拥堵进一步扰乱交通秩
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含出租汽车)摩托车和轻骑摩托车小客车其他
丹阳(2007)湖州(2004)沭阳(2014)高平(2017)中山(2016)泰州(2011)马鞍山(2011)
020406080100出行分担率/%
宿迁(2013)
城市(年份)
图1中小城市交通结构Fig.1Travelmodeshareinsmall-mediumcities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