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自然科学知识:电磁波和电磁场的理论和实践电磁波和电磁场是现代科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对我们生活中的通讯、娱乐和医疗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章将从电磁波和电磁场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它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磁波的理论电磁波是由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一种波动现象。
放置在电场中的电荷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从而形成一个变化的电流,而这个变化的电流就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随着电场和磁场的反复变化,产生的能量就会向外辐射,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无线电波,包括AM波和FM波。
无线电波的频率一般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之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
电视信号、手机信号、卫星通讯等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的。
二、电磁场的理论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一种场,它可以传递电磁波,影响物质的运动和形态。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围绕它们周围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是一个有方向有大小的物理量,以矢量形式存在。
电场的单位是伏/米,磁场的单位是特斯拉。
电磁场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还是工业、航空、通讯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MRI技术就是基于电磁场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它可以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来捕捉人体内部的图像,既无创又准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
三、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众多问题,创造历史性的进展。
一些车辆和厂房需要进行金属探伤,以检测出金属内部的结构缺陷,这就需要应用到电磁波的原理。
在通讯领域中,无线电波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在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科技领域中,电磁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静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就是一种基于电磁场的诊断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诊断出人类身体各个部分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精准诊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现代科技与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基础展开讨论,并探索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电磁场的理论基础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周围的电荷所形成的一种物理场。
根据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四个方程式,分别是:高斯定律、高斯磁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这些方程式描述了电荷的分布、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形成,从而揭示了电磁场的本质。
2. 电磁波的理论基础电磁波是指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有关电磁波的方程式,即麦克斯韦方程的波动解。
其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300,000km/s。
根据频率和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射线、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类型。
3.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的生活与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1 通信领域电磁波在通信领域起着关键作用。
无线电通信、手机通讯、卫星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波的传输和接收。
通过合理的调制和解调信号,我们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
3.2 医学领域医学成像技术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等都利用了电磁波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特性。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3.3 物理学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物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研究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揭示光的性质;通过电磁场的分析,可以研究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和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能源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在能源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太阳能板利用光的电磁辐射转化为电能,而微波炉则是利用微波的电磁波来产生加热效果。
这些应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为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做出了贡献。
看见无形的力量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与原理看见无形的力量——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与原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当今科学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不可见的电磁场和电磁波,正是支撑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技术。
本文将就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什么是电磁场电磁场是由带电物体或变化的电流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电磁场中,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力被称为电磁力。
电磁场可以分为静电场和磁场。
静电场是由带电粒子产生的场,而磁场则由电流所产生。
2. 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当电荷或电流产生时,它们会形成电场和磁场。
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而磁场是由电流引起的。
电磁场的变化会导致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这是电磁场与电磁波之间密切关联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电磁场的数学描述电磁场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方程。
它们包括四个方程,即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两个高斯定律和两个法拉第定律。
通过这些方程,我们可以描述电磁场的起源和性质。
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是由电磁场的变化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在介质中。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构成,其传播速度为光速。
2.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很多特性,包括振幅、波长、频率、传播速度等。
振幅决定了电磁波的强度,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波的性质和种类。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即约为300,000 km/s。
3.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些电磁波在科学研究、通信、医疗、遥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技术电磁场和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波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手机和无线网络等通信领域。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电磁理论如今已经拥有十分完备的体系,并且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并不是某一位科学家的功劳,而是靠着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发展的结果。
公元前6,7世纪,人们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以及摩擦生电现象,从此人们对“磁"有了概念,但是也仅仅停留于经验阶段,并没有理论研究。
并且,19世纪以前,人们还是认为,“电"与“磁"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18实际末期,德国科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由活力的,而不是僵死的。
他认为电就是宇宙的活力,是宇宙的灵魂,磁、光、热是相互联系的。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明了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的扭秤,利用扭秤可以算出磁力或者静电力的大小。
1785年,库仑利用自己的扭秤建立了库仑定理,即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库伦定理是电学史上第一个定量规律,他使电学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到了定量阶段,在电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1789年,生物学家迦伐尼发现了动物电。
1800年,迦伐尼的好朋友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产生了电流,这个装置后来称为伏打电堆,他还把锌片和铜片放在盛有盐水或稀酸的杯中,放多这样的小杯子中联起来,组成电池。
他指出这种电池"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电”,“不预先充电也能给出电击"。
伏打电堆(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化学电源,使人们有可能从各个方面研究电流的各种效应。
从此,电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电流和电磁效应的新时期。
直到现在,我们用的干电池就是经过改时后的伏打电池。
干电池中用氯化铵的糊状物代替了盐水,用石墨棒代替了铜板作为电池的正极,而外壳仍然用锌皮作为电池的负极。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就把这种电池称为伽伐尼电池或伏打电池,并把电压的单位用"伏特"来命名。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历史与发展一、历史的前奏静磁现象和静电现象:公元前6、7世纪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以及摩擦生电等现象。
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磁体和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磁体》的论文。
使磁学从经验转变为科学。
书中他也记载了电学方面的研究。
静电现象的研究要困难得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稳定的静电和对静电进行测量。
只有等到发明了摩擦起电机,才有可能对电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时人类才开始对电有初步认识。
1785年库仑公布了用扭秤实验得到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使电学和磁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
1780年,伽伐尼发现动物电,1800年伏打发明电堆,使稳恒电流的产生有了可能,电学由静电走向动电,导致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于是,电学与磁学彼此隔绝的情况有了突破,开始了电磁学的新阶段。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首先对电磁作用力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科学家安培,他在得知奥斯特发现之后,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提出了右手定则,并用电流绕地球内部流动解释地磁的起因。
接着他研究了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与此同时,比奥 沙伐定律也得到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统一性。
法拉第坚信电磁的近距作用,认为物质之间的电力和磁力都需要由媒介传递,媒介就是电场和磁场。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使电流的测量成为可能。
1826年欧姆(Georg Simon Ohm,1784—1854)因而确定了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
及至1865年,麦克斯韦把法拉第的电磁近距作用思想和安培开创的电动力学规律结合在一起,用一套方程组概括电磁规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测了光的电磁性质,终于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二次理论大综合。
爱因斯坦在纪念麦克斯韦100周年的文集中写道:“自从牛顿奠定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的变革,是由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电子通信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电、磁现象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物理现象,也是最早被科学家们关心和研究的物理现象。
19世纪以前,电、磁现象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理现象,没有发现电与磁的联系,但是这些研究为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有活力的,而不是僵死的。
他认为电就是宇宙的活力,是宇宙的灵魂,电、磁、光、热是相互联系的。
法拉第在谢林的影响下,相信电、磁、光、热是相互联系的。
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以力作用于磁针后,法拉第敏锐地意识到,电可以对磁产生作用,磁也一定能够对电产生影响。
1821年他开始探索磁生电的实验。
1831年他发现,当磁捧插入导体线圈时,导体线圈中就产生电流。
这表明电与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麦克斯韦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发展了场的概念。
他在法拉第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引进位移电流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与变化着的磁场产生电场相对应。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组表达电磁现象基本规律的偏微分方程,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电磁场作为无线电技术的理论基础,集中于三大类应用问题的研究。
电磁场(或电磁波)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其研究领域涉及能量的产生、储存、变换、传输和综合利用;电磁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布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的产生、获取、交换、传输、储存、处理、再现和综合利用;电磁波作为探测未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特性、目标特征的获取与重建、探测新技术等。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用火花隙激励一个环状天线,用另一个带隙的环状天线接收,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预言,这一重要的实验导致了后来无线电报的发明。
从此开始了电磁场理论应用与发展的时代,并且发展成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
电磁学的发展趋势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学也在不断演进和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电磁学的发展趋势。
一、电磁波的应用日益广泛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以波动形式传播的能量。
它具有诸多优点,如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等,因此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卫星导航等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电磁波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
二、电磁场的仿真与优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场的仿真与优化技术在电磁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值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和有限差分法,可以对电磁场进行模拟和优化设计。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行为,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优化设计。
未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电磁场的仿真与优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纳米电磁学的兴起纳米电磁学是电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研究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电磁现象和纳米结构的电磁特性。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电磁学在光电子器件、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纳米电磁学将成为电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四、电磁学与量子力学的结合电磁学和量子力学是两大重要的物理学分支,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近年来,电磁学与量子力学的结合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量子电动力学(QED)是电磁学与量子力学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它描述了电磁场与电荷的相互作用。
未来,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的结合将在更深层次上揭示电磁现象的本质。
五、电磁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电磁学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电场、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电磁学在能源转换和存储方面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未来,电磁学将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电磁学与生物医学的结合电磁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电磁场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技术。
电磁波与电磁场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电磁波与电磁场的相关理论和应用。
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接着,讨论了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描述,包括电场和磁场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磁波与电磁场在通信、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引言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电磁波与电磁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在自然界中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3.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描述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而磁场则是由电流产生的。
电场和磁场之间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描述。
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四个方程,分别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
4. 电磁波与电磁场的应用电磁波与电磁场在通信、医学、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电磁波被用于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技术中,使信息能够快速传输和广泛传播。
在医学领域,电磁波被用于医学成像和治疗,如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在能源领域,电磁波被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收集和利用。
5. 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电磁波与电磁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电磁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的调控和控制、电磁场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型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以及电磁波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结论:电磁波与电磁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是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及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应用广泛而深远,涵盖了通信、能源、医学、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电磁场理论是电子与电气工程的基础,它描述了电荷和电流在空间中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和变化规律。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由电场和磁场组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力场,它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通过电场强度来衡量。
磁场则是由电流所产生的力场,它描述了电流对磁性物质和电荷的影响,可以通过磁感应强度来衡量。
电场和磁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这些方程集成了电磁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电场和磁场的产生、传播和相互转化等。
电磁波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延伸,它研究电磁场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析解,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它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相互耦合地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它具有能量传递、动量传递和信息传递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
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些电磁波在不同频段和不同波长下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红外线热成像、医学影像等。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通信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被用于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中,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在能源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被用于电能的传输和转换,如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机等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在医学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被用于医学影像、磁共振成像、放射治疗等技术中,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航空航天领域,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被用于雷达、导航、遥感等技术中,实现了航空航天的导航和监测。
总之,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是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及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础与应用电磁场是描述电荷引起的电场和电流引起的磁场的物理现象,并且用数学方程来表示的,可以说是电学和磁学的一个统一体系。
电磁波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是由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的,并传播于真空和介质中。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两个物理概念,虽然都和电磁现象有关,但是内容和范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重点探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础与应用。
一、电磁场的基础1. 电场和磁场电场是指任何电荷周围存在的物理场,可以用电场强度$\vecE$来描述。
磁场是指任何电流周围存在的物理场,可以用磁感应强度$\vec B$来描述。
电场和磁场是互相绑定的,电场变化会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也会引起电场变化。
2.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组方程,用于揭示电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包含四个方程式: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麦克斯韦定律。
通过这四个方程式,我们可以以数学形式精确地描述电磁现象的规律。
3. 电磁场的应用电磁场在现代科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几乎所有电子技术都离不开电磁场的基础理论。
例如,电磁场的波动理论是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电磁波辐射和信号控制理论是雷达、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基础。
二、电磁波的基础1. 电磁波的起源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而形成的,是一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纵波和横波。
电磁波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中期首次发现的,他基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得出了电磁波的存在,成为了电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2.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具有多种性质,如波长、频率、速度、传播方向、极化等。
其中,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例关系,波长短的电磁波频率高,波长长的电磁波频率低。
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方向,横波的传播方向则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
电磁波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都是光速,即299792458m/s。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0 引言电磁场与电磁波简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没有发现电磁波,现在的社会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多项应用,其中,将主要研究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
1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建立在电磁学发展的早期,人们认识到带电体之间以及磁极之间存在作用力,而作为描述这种作用力的一种手段而引入的"场"的概念,并未普遍地被人们接受为一种客观的存在。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清楚,电磁场是物质在一种形态,它可以和一切带电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出各种电磁现象。
电磁场本身的运动服从波动的规律。
这种以波动形式运动变化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库仑定律揭示了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安培等人又发现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也符合平方反比关系,提出了安培环路定律。
基于这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十分类似,泊松、高斯等人仿照引力理论,对电磁现象也引入了各种场矢量,如电场强度、电通量密度(电位移矢量)、磁场强度、磁通密度等,并将这些量表示为空间坐标的函数。
但是当时对这些量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提出的数学手段,实际上认为电荷之间或电流之间的物理作用是超距作用。
直到法拉第, 他认为场是真实的物理存在, 电力或磁力是经过场中的力线逐步传递的,最终才作用到电荷或电流上。
他在1831 年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用磁力线的模型对定律成功地进行了阐述。
1846 年, 法拉第还提出了光波是力线振动的设想。
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表明,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
.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电磁理论如今已经拥有十分完备的体系,并且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并不是某一位科学家的功劳,而是靠着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发展的结果。
公元前6,7世纪,人们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以及摩擦生电现象,从此人们对“磁”有了概念,但是也仅仅停留于经验阶段,并没有理论研究。
并且,19世纪以前,人们还是认为,“电”与“磁”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18实际末期,德国科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由活力的,而不是僵死的。
他认为电就是宇宙的活力,是宇宙的灵魂,磁、光、热是相互联系的。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明了能够以非常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的扭秤,利用扭秤可以算出磁力或者静电力的大小。
1785年,库仑利用自己的扭秤建立了库仑定理,即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库伦定理是电学史上第一个定量规律,他使电学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到了定量阶段,在电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1789年,生物学家迦伐尼发现了动物电。
1800年,迦伐尼的好朋友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产生了电流,这个装置后来称为伏打电堆,他还把锌片和铜片放在盛有盐水或稀酸的杯中,放多这样的小杯子中联起来,组成电池。
他指出这种电池“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电”,“不预先充电也能给出电击”。
伏打电堆(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化学电源,使人们有可能从各个方面研究电流的各种效应。
从此,电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电流和电磁效应的新时期。
直到现在,我们用的干电池就是经过改时后的伏打电池。
干电池中用氯化铵的糊状物代替了盐水,用石墨棒代替了铜板作为电池的正极,而外壳仍然用锌皮作为电池的负极。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就把这种电池称为伽伐尼电池或伏打电池,并把电压的单位用“伏特”来命名。
奥斯特是谢林的信徒,他从1807年开始研究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1820年,他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长期以来认为性质不同的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电磁学立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奥斯特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著名物理学家安培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加以发展,安培在这个实验中发现磁针转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定则,即是后人称它为“安培右手定则”。
接着他研究了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与此同时,比奥——萨伐定律也得到发现。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是电流的测量成为了可能,1826年,欧姆发现的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即R U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