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以乐安油田草128块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56.05 KB
- 文档页数:3
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砂砾岩薄层特稠油袁明琦;邱国清;李迎春;肖刚【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02(009)001【摘要】热采水平井技术是科学有效开发稠油油藏的重要手段.以胜利油田草13块为例,系统论述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边底水的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的开发程序和研究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热采筛选、产能评价、直井和水平井数值模拟、开发方式优化及指标预测等油藏工程研究技术方法,综合论证了利用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草13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油藏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在生产实践中见到明显效果,为胜利油田其它区块和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总页数】5页(P30-33,38)【作者】袁明琦;邱国清;李迎春;肖刚【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TE357.44【相关文献】1.水平井技术高效开发草20馆陶西北部薄层特稠油油藏 [J], 朱桂平2.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以乐安油田草128块为例 [J], 牛丽娟3.深薄层砂砾岩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驱试验评价 [J], 郭洪金;孙冬梅;姚凯;喻高明4.草20块西区Ng1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设计 [J], 张林凤;徐兵;周燕;边振宇;丛国林5.利用水平井热采技术成功实现薄层特稠油油藏的产能突破 [J], 代艳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一种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层中储存稠密原油的油藏类型,其开发难度较大,采收率低,给油田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进行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油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围绕薄层稠油油藏的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展开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期为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支持和指导。
一、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与开发难题薄层稠油油藏由于其地质条件的较差,通常地层产能较低,含油量较高,黏度较大,渗透率较低,开发难度较大。
在实际开发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难题:1.井网密度低,控制采收不均匀:由于油藏薄层,井网密度低,难以对地层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开采,导致采收不均匀。
2.工程开发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由于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开发投入,但由于产能低,经济效益往往不好。
3.油藏渗流规律复杂,难以预测:薄层稠油油藏的渗流规律较为复杂,受地质条件和地层构造的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测油藏的分布和渗流规律。
以上这些问题使得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针对这些难题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探讨1.多井注水技术:考虑到薄层稠油油藏的渗透率较低,采用多井注水技术是一种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在油田中布设多口注水井,注入高压清洁水进行压制,提高地层渗透率,减小油藏黏度,改善采油条件,从而提高油田产能。
2.协调注采井网布置:对于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井网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布置需要协调合理,使得油藏内部的压力、温度、油水比等参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采油效果。
3.提高采油率的降粘剂技术:薄层稠油油藏的黏度较高,采油困难,因此可以采用降粘剂技术进行改善。
通过注入降粘剂,可以降低油藏的黏度,提高采油率。
4.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技术: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需要实时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调整开发参数。
水平井在薄层稠油油藏中的应用作者:许佩勇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0期许佩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853)摘要:江37稠油试验区作为采油九厂第一个稠油开发试验区,其原油在油层温度下的粘度为18600.0mPa·s,属于典型的稠油。
由于原油粘度高,通常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采原油。
由于区块地质储量低,油层厚度薄,直井开采效果较差。
为改善开发效果,试验区开展了水平井蒸汽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水平井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039-011 区块概况江37区块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江桥、泰来构造带富拉尔基-大兴阶地中段,整体上为东倾的单斜,倾角1.5°左右。
其地质储量为19.85×104t,含油面积0.22km2,主要目的层为萨尔图和高台子油层,平均砂岩厚度6.4m,平均有效厚度4.5m,平均有效孔隙度33.1%,平均空气渗透率783×10-3um2,属于高孔、中高渗透稠油油层[1]。
2 直井蒸汽吞吐开发现状目前试验区18口直井中,普遍存在着蒸汽吞吐有效期短,产量递减速度快的问题。
直井蒸汽吞吐平均有效期为163天,周期内日产液、日产油符合指数规律递减,分别由初期的3.7t和2.2t下降到周期结束时的0.9t和0.5t,周期内产油量平均月递减为11.0%,单井平均周期产油量仅255t,开发效果较差。
3 水平井蒸汽吞吐现场试验试验区于2009年8月投产江37-平1井,该井水平段砂岩厚度1.8m,有效厚度0.7m,水平段长度217m,有效长度195m。
从投产以来的首轮蒸汽吞吐效果分析,水平井蒸汽吞吐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好的原因分析水平井吸汽条件好,可以提高注汽速度,减少地面和井筒热损失率,提高热利用率。
水平井的水平段长,与油层接触面积大,蒸汽的加热面积大。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薄层稠油油藏是指储层厚度相对较薄且粘度较高的油藏,由于油层的薄度和粘度的限制,传统的采油方法在薄层稠油油藏中效果不佳,导致开发效果较差。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薄层稠油油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加之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质和复杂开发技术,使得如何提高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探讨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并研究水驱技术、油藏压裂技术以及CO2驱技术在薄层稠油油藏中的应用,旨在为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对策,促进我国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意义工程师们通过对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薄层稠油油藏的开采特点和挑战,为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开采成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传统油气资源逐渐枯竭,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已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补充国内外石油资源储备。
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平井布局难度大、油藏流动性差等,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来解决。
开展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有助于完善相关技术方法,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推动我国石油工业技术进步,增强我国在石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行业内相关领域制定政策和规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分析薄层稠油油藏是指油层储量较小、厚度较薄而油质黏稠的油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薄层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造成油藏开发困难。
薄层稠油油藏油粘度高,流动性差,使得油藏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增加。
薄层稠油油藏地质储层条件多变,岩石性质不均匀,存在砂岩、泥岩等不同层状结构,导致开发难度增大。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薄层稠油油藏中的推广应用杨新华【摘要】2007年以来,面对孤东采油厂化学驱单元投入不足、水驱单元稳产难度大、稠油油藏特别是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差的问题,结合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现状及特点,推广应用了"六位一体"的水平井开发技术,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节点,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率、采收率的提高以及后续产能接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现实依据.【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1页(P112)【关键词】水平井;薄层稠油油藏;应用;地层对比;沉积微相【作者】杨新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稠油产量占采油厂的产量比重是逐年递增,目前如何确保稠油产量的相对稳定对于采油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以来,在孤东油田九区和新滩油田KD18块、KD32块等单元实施以水平井加密为主的老区井网加密调整方案,同时在新区产能建设中也突出水平井技术的应用,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实施“三化一控”的水平井动态管理理念为支撑,推广应用“六位一体”的水平井开发技术,实现了水平井技术应用观念上的转变即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转变,为稠油油藏的开发及后续产能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现实依据,并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
(1)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井震联作,为水平井钻遇有效储层提供依据。
首先是精细构造解释,利用地震剖面这一反应储层最直接的资料,并充分利用工程测井等其他资料,做到地震与地层对比的有机结合;二是精细地层对比,应用“相控旋回”对比方法,按“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技术流程[1],在研究区开展高精度成因地层等时对比;三是研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沉积微相的研究能够指导一定区域特别是井控程度较差区域的储层预测,同时为水平井地质设计、轨迹跟踪调整及后续开发管理提供指导。
乐安油田草13块稠油油藏分层差异化开发技术研究摘要:乐安油田草13断块是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典型代表,经过20多年的开发,由于受储层物性、原油物性、构造、底边水内侵、汽窜等因素影响开发难度逐渐增大。
近年来,一系列调剖堵水技术、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等在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差异化氮气泡沫调剖凝胶注采两难1、油藏基本概况乐安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与滨州市博兴县之间,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处于牛庄、博兴和牛头镇洼陷的交汇处。
草13(图1-1)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与遮挡的继承性反向屋脊构造。
地层北倾,东、西、南三面被石村断层遮挡的继承性屋脊构造,倾角3-4°,平面上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小断块,中部为草31主力断块。
纵向上发现馆陶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六套含油气层系,含油面积,地质储量2041×104t。
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沙四段,储量比重占70.8%。
综合分析认为草13断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
2、开发历程及现状草西油区1961年开始地震勘探,1965年进行钻探,1971年钻探通30井发现沙四段油层。
并于1986年12月投入开发,2000年10月实施层系细分井网重组综合调整,按照开发方式和注采井网调整可分为四个开发阶段:产能建设阶段(1986.6-1987.6)——沙四段注水全面开发阶段(1987.7—1996.12)——低速开发阶段(1997.1-1999.12)——分层系调整、产量全面上升阶段(2000.1-目前)3、主要做法及效果评价通过提高对草13块稠油油藏储量控制与动用情况分析论证,不断强化油藏精细分析、查找层系潜力,并通过各项工艺措施攻关,实施分层差异化开发管理,改善油井生产效果,实现了区域的有效开发。
3.1积极探索高含水井治理最优措施,加强堵水技术的攻关草13区块自2007年各开发单元水平井投产后,随着开发年限增加、受油藏构造、边水内侵、汽窜等因素影响,高含水井比重明显增加。
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薄互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张炎忠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4(35)4
【摘要】1区块油藏特征乐安油田草13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一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
沙四段地层倾角3°~4°,顶面埋深12s0~1360m。
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夹层多.分选性差,
【总页数】2页(P60-60)
【关键词】乐安油田;沙四段;开发效果;稠油油藏;断块;评价;断鼻构造;油藏特征【作者】张炎忠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薄互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张炎忠
2.乐安油田革13断块沙四段簿互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J], 张炎忠
3.普通稠油油藏大井距蒸汽驱技术界限研究——以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4砂层组为例 [J], 邱国清
4.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孙联中;王友净;刘浪;
王庆胜
5.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集层微观特征及其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J], 王夕宾;刘玉忠;钟建华;黄金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指地层中的稠油储层厚度较薄,通常小于10米的油藏。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采出程度低,开发难度大,传统的开发方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已成为石油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技术和对策两个方面,对薄层稠油油藏的改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技术方面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油藏开发技术,对于薄层稠油油藏而言尤为适用。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油层的渗透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地表范围内开采更多的储量,减少井网密度,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2. 增产技术对于薄层稠油油藏而言,采用增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增产技术包括对注水井进行增产改造、改善注采匹配、提高采油率等方法。
通过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产能,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3. 薄层稠油油藏储层改造技术薄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性质较差,储集空间小,导致油藏开采难度大。
开展储层改造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开发效果的方法。
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注水、酸化、压裂等方法,通过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渗透率,加快原油的产出速度,提高开采效果。
二、对策方面1. 地质勘探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地质勘探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薄层稠油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油藏的地质构造、油藏分布规律、储量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重要的资源依据。
2. 优化生产管理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中,优化生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通过优化生产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油井的开发风险,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3. 提高技术水平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提高技术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对策。
石油行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油藏开发的技术水平,为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乐安油田稠油增产措施综述李清萍【摘要】乐安油田稠油具有含油层系多、储层薄、油质稠、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严重、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为提高储量的动用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乐安油田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层系、不同油藏的特点,实施了深化地质研究、转换开发方式、水平井整体部署、分层热采、优化注采参数、发展配套开发技术等一系列的增产措施,实现了乐安油田稠油的高效稳产开发.本文针对这些独具特色的稠油增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评价.【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乐安油田;薄层超稠油;开发方式;注采参数;采收率【作者】李清萍【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1 概况乐安油田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缘,是一盆地边缘构造带上的鼻状构造,油田内部被石村基底大断层切割成上下两盘,上升盘为东区和西区,下降盘为南区,本区自下而上总共发现了奥陶系、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馆陶组七套含油层系[1]。
整体上,乐安油田构造简单,油藏类型以单斜背景下的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根据构造及油水系统可将乐安油田分为东、西、南三个区,南区、东区为馆陶组特稠油油藏,西区为沙河街组常规稠油油藏,草古1、草古125地区为潜山特-超稠油油藏。
乐安油田含油层系多,岩性复杂,物性特征也十分复杂。
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含油储层埋藏较浅,集中在1500米内,馆陶组储层以砾岩、砂岩为主,孔隙度10~50%,渗透率3000~6000×10-3平方微米,储层非均质严重。
沙河街储层以疏松砂岩为主,奥陶潜山以裂缝、溶洞为主。
乐安油田原油粘度高,粘温敏感性强。
以草20井为例,馆陶组储层岩性复杂,由疏松砂砾岩组成,脱气原油密度0.97-1.00g/cm2,原油粘度高达10000-43000mPa.s,属砂砾岩特稠油油藏,温度每升高8~10℃,原油粘度下降一半[2]。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薄互层稠油油藏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曙一区薄互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重构地质模型、充分认识油藏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就该类油藏水平井井位部署、井网井距选择、钻井轨迹及其它参数设计等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薄互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水平井技术;薄互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中图分类号:te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015-01曙光油田曙一区薄互层稠油油藏含油面积19.8km2,地质储量9145×104t。
经过近3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高达82.9%。
我们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数值模拟等技术,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再评价,提出了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掘井间剩余油的工作思路。
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达到10t,薄互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取得初步成功,拓展了油藏剩余油挖潜的技术手段,对薄互层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油田的持续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况曙光油田薄互层稠油油藏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断,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四段上部杜家台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
油藏埋深800~1300m,含油井段130~170m,油层层数平均单井30~40层,单层厚度平均只有2.5m。
油层纵向上划分为杜ⅰ、杜ⅱ、杜ⅲ共三个油层组,平均有效厚度20~42m,平均渗透率0.7~1.0μm2,平均有效孔隙度25%,原油粘度500~2000mpa·s。
为典型的薄互层状稠油油藏。
1985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主要表现为:(1)吞吐轮次高,油藏平均吞吐已达11.8周期。
(2)采出程度高,油藏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4.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2.9%。
(3)层压力水平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系数0.15。
(4)采油速度低,平均采油速度仅为0.43%。
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是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具有储量大、采收难、开发技术难度大等特点。
在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薄层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开发难点薄层稠油油藏的主要特点是砂岩储层薄,粘度大,储层裂缝较少,孔隙度低等。
这些特点使得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常见的开发难点主要包括:1. 产量低:由于储层薄,导致油井产量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2. 采收率低:由于油井产能低,导致采收率低,不能有效地开发出油田的潜力。
3. 高采收成本:由于粘度大,采收难度大,使得开发成本较高。
4. 技术难度大:薄层稠油油藏的特殊性质使得开发技术难度非常大,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和操作能力。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的技术对策进行改善开发效果:1. 高效开采技术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特点是粘度大,储层薄,采收难度大,因此需要开展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可以通过增加注汽量、改进增稠剂配方、提高采油压力等手段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可以利用先进的油藏地质调查技术和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增加储层产能,提高油田的产量。
2. 精细化管理和调控技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调控。
采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生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生产情况,对油井进行精细调控,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利用先进的注水压裂技术和注水调控技术,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产能。
3. 新技术应用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油藏的开发经验,引入新技术应用。
可以利用薄层开采横向生产多井组合技术,完善地面采油设施,提高注水效率等手段来改善开发效果。
4. 绿色环保技术研究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
可以开展绿色环保技术研究,如利用生物降解剂、原位燃烧技术等手段,减少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
草20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研究与实践摘要:乐安油田草20区块馆陶组砂砾岩油藏属具有边水的岩性构造稠油油藏,具有油层薄、原油粘度高等特点,油藏开发物性条件处于稠油热采下限标准,具备较大开采难度。
本文结合区块开发实际和现状,对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草20块;薄层超稠油;水平井技术:CA20区块馆陶组储层埋深大多在900m左右,呈薄层分布。
纵向上主要分为三个沉积砂体:NG1、NG2和NG3。
油层厚度多在15-25m之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多在10-40%之间。
总体上属于常压边水浅埋薄层砂砾岩构造稠油油藏。
常规垂直井开发技术开发效果差。
采用水平井热采技术,优化开发设计,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曹20薄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生产特征在草20区块油藏开发中,ngl区块比较具有代表性,西部含油面积接近2kmz,地质储量在1.6×106t以上,埋深大于900m,呈现平缓的南东-北西倾没单斜,平均孔隙度约为35%,砂岩下砂砾填充厚度在2-4m范围内,在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1-2×104mpa.s,原油密度约为0.97-0.99g/cm3。
从开采特征来看,首先,地层水从两侧向中间推进进,动用区块已经水淹,北部边水与草32区块边水相接,断层封闭性不佳,使边水较快推进到草20区块的南部构造高部位,开发实践表明,位于构造中部的油井水淹较晚,含水推进线表面两侧比中间部位水淹更早、更严重。
二是高和特高含水期产油较多,边水的活跃性造成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产油较多,水平井产油量50%以上是在含水超过80%后采出的,而油藏未动用区和动用区属于同一油藏和层系,开发特征相似,为热采水平井井网部署提供了依据。
在草20薄层超稠油开发中,水平井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是已开发区块成功表明水平井热采可以获取产能。
该区块油藏物性条件与稠油热采开发标准对照如表1所示。
已动用区块已经投产运行较长时间,累计油汽比为0.5、产能超过4×105t,说明稠油热采较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