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城》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7 KB
- 文档页数:2
《红楼梦》“行走中的阅读”“北京大观园”研学主题练习及答案《红楼梦》中许多处所与人物特点、人物关系、典型情节等内容紧密联系。
学校开展“行走中的阅读”系列活动,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北京大观园”游学。
请从以下景点中选择三个,确定一个研学主题,为自己的学习小组设计一条研学路线,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写出研学主题和研学路线任务二:围绕研学主题,结合《红楼梦》中相关内容,阐释研学路线的设计理由。
要求:符合原著,合情合理,条理清晰。
150字左右。
(6分)任务三:从研学路线的三个景点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这一景点。
要求:符合原著,体现所确定的研学主题,语言有感染力,可写诗歌。
100字左右。
(4分)阅读答案:【答案示例一】任务一:研学主题“寻踪感诗才——访林黛玉吟诗之所理解其性格和命运”;路线:花冢—潇湘馆—凹晶溪馆。
任务二:《红楼梦》中除诗社赛诗外,还多次写到黛玉吟诗,这些诗词展现了她的性格,暗示其命运。
来到花冢,会令人想到黛玉的《葬花吟》,这首因见落英而自伤身世的长诗,同时道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孤傲和不流于世俗的高洁;行至潇湘馆,会令人想到宝玉赠帕后,黛玉帕上题诗,亦会念起“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所表达的对命运的慨叹;走近黛玉和湘云曾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冷月葬花魂”自会回响耳畔,一语成谶,暗示了黛玉如花凋残的命运。
沿此路线吟诗读黛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咏絮之才”的性格和命运。
任务三: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碧纱窗下,愁思密密。
此地,便是黛玉的潇湘馆。
日日清读,她在那磊架诗书下酿造性灵与眼泪;宝玉赠帕,她以一帕诗语初袒心意;宝钗探病,真诚暖语金兰互契……到如今,窗虚椅空,笔犹淋漓。
持才却终未如意,情深难敌千年律。
颦颦在梦,万人悲啼。
【答案示例二】任务一:研学主题“凹晶月下心相惜——黛玉和湘云的友情”;路线:潇湘馆—芍药裀—凹晶溪馆任务二:黛玉和湘云同是父母双亡,才华超卓,却个性迥异。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阅读附答案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
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
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
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
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14. 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
东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5一、基础·运用(共14分)非选题题部分:(共9分)1.答案:jì评分:1分。
3.示例:选乙。
乙项用篆书书写。
所列字体中,篆书诞生最早,该字体圆润修长,古朴典雅,与我国农耕文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贴合。
评分:3分。
结合该部分文字内容、字体主要特点阐述理由2分,表达1分。
6.示例: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前后两个并列关系分句的停顿。
方框前后说的是中举与否给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二者为并列关系。
评分:3分。
标点1分,理由2分。
7.答案:①记承天寺夜游②老舍评分:2分。
每空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默写(4分)8.答案:⑴晓驾炭车辗冰辙⑵羌管悠悠霜满地⑶其中往来种作⑷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评分:4分。
第⑴~⑶题,每题1分;第⑷题2分。
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该题分为止。
(二)古诗理解与欣赏(5分)9.答案:①弯弓征战(作男儿)②女儿情怀/对美的追求……评分:2分。
每空1分。
10.示例:⑴人物志趣有不同。
《木兰诗》中写木兰不要天子的巨额赏赐,一心思归,见其对家园的眷恋、名利的淡泊。
《题木兰庙》写木兰把酒思乡,想到汉朝和亲的明妃,意指两人都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大责任。
此诗凸显木兰为国家远赴战场的担当。
⑵两首诗都有思归内容,但人物志趣没有太大不同。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战争结束后胜利归来,虽然初衷是替父从军,但也达成了保家卫国的结果。
《题木兰庙》中的木兰,思归时联想到明妃,更凸显她对国家、民族的担当。
评分:3分。
结合诗歌内容1分,人物志趣2分。
(三)文言文阅读(7分)11.答案:①增长②在腰间佩戴评分:2分。
北京市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地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喑哑纪传体鸦鹊无声怒不可遏B.扶掖舶来品满目疮痍涕洒横流C.阴霾催泪弹日月如梭引颈受戮D.藩篱普洱茶腐化堕落美不盛收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自前年在市文化交流会上认识您的令尊..后,我深深地折服于他的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
B.这本书是我今年出版的第四本书,送您一本,请惠存..。
C.张教授殷殷送别美院院长一行,当时他的内人..——曹教授也与他站在一起。
D.他是个十分节俭的人,对靴袜毛巾等日用品,即使已经半旧不新,他也总是敝帚自珍....,舍不得扔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C.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外相比是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
2022北京密云初三二模语文2022.5 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开展“故宫六百年”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编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请你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将它补充完整。
(2分)“宫”是会意字,甲骨文外形像围墙,内部的两个“口”像围墙内的若干房屋。
金文、小篆继承了甲骨文,隶变后楷书写作“宫”。
故宫本叫紫禁城,共住过24位皇帝.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故宫再无皇帝居住。
由此可知。
故宫意为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买了本《故宫日历》,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自故宫出版社以1937年旧版为蓝本推出2010年《故宫日历》以来,新版《故宫日历》已经走过了13年历程。
《故宫日历》是集日历和记事本于一体的图书。
日期页正面印有公历和农历日期、二十四节气等信息。
背面是故宫院藏书画、器物等珍贵文物的精美图片,以生肖作为每年的出版主题,2022年收录的便是与虎相关的文物图片。
日期页还特意留有充足的空白,便于读者记事。
《故宫日历》【甲】是一本日历,【乙】承载着故宫厚重的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故宫日历》也在不断的创新。
内容与时代勾连,呼应冬奥会等时事热点;形式上,封面在保留碑拓.集字的同时设计得更加生动活泼。
【丙】色彩于传统中散发着国潮的味道;装帧由铁圈打孔变为布面精装,可以日常使用而不丢弃,体现出故宫零废弃的环保理念《故宫日历》正不断换发新的生机。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废弃”应写为“费弃”B.“髓”应读为“suǐ”C.“换发”应写为“焕发”D.“拓”应读为“tà”(2)有同学不能确定【甲】【乙】两处应使用什么关联词语,对【丙】处使用的标点符号也有疑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甲】不仅【乙】还【丙】;B.【甲】虽然【乙】但是【丙】;C.【甲】不仅【乙】还【丙】,D.【甲】虽然【乙】但是【丙】,(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 分)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美术课上,同学们观看了《国家宝藏》节目,被故宫藏品李白的《上阳台帖》深深吸引。
北京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保温训练试卷考查目标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字形;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在语境中辨识句子表达的问题并修改;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积累古诗词,把握诗意,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阅读文学类作品,整体感知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能根据要求写出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文从字顺的文章。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共18页;试卷12页,答题卡6页。
全卷共五大题,27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在试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一曲骊歌,一季别离。
在即将离别母校、踏上新征程之际,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制作一本青春纪念册。
请你对其中的文字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第一部分师恩·铭记老师,是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感恩有您,教会了我们知识;感恩有您,塑造了我们灵魂!今天的我们【甲】风华正貌,即将踏上锦绣前程,您为我们簪花正冠。
追溯历史,师长以花簪于学子冠发,古已有之【乙】,唐代,同榜最年少的两名进士在长安街坊上遍游名园,采折名花簪戴以表示荣登金榜、【丙】炙手可热;宋代,闻喜宴上赐花簪戴已成为一项隆重的仪式;清代沿袭古制,删繁就简,进士中举后前往国子监行拜谒簪花礼。
今天,您为我们簪花正冠。
________。
朝阳一般的少年啊,让我们不负师恩,秉持理想,乘着希望之翼,【丁】朝阳而生!1.请依次对活动文案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字形、标点、字音、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其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处“风华正貌”的“貌”错误,此成语意为“风采、才华正盛”,应写作“茂”。
2024年北京顺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
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
手记一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
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
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
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
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
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
如今,作....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
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
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振聋发聩B.雨后春笋C.波澜壮阔D.车水马龙手记三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
你知道行走有多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你知道行走有多美》阅读材料
行走是生命对世界探求的一股心灵律动。
它是有力的,也是永恒的。
行走的人,不被红尘世事所困,超然物外追赶人生。
行走者所留下的足迹,最终会凝聚成一段生命的壮美音符,一种自信,一股勇气,一种精神的仰望。
《你知道行走有多美》阅读题题目
1.作者认为行走之美表现在哪里?请在通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2.请分别概括2,3,4段的内容。
3.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联系自己的行走实际,用不少60字的文字来表述一下自己对行走的认识。
《你知道行走有多美》阅读题答案
1.行走的美表现在可以满足强烈的欲望,冲破观念的束缚,是冒险与斗胆的结合。
收获人生的坦然和从容;丰富人生的阅历,给人生留下至深的记忆。
2.三毛带着希望,冲破观念的束缚完成成年行走;毕淑敏用行走收获人生的坦然和从容;以为乡下80岁的老太太,暮年的行走给她的人生刻下至深的记忆。
3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行走比喻成心灵的律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在行走过程中的,心灵获得的一次次震撼、收获、感动等。
B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而有气势的突出了行走的美与收获的丰硕。
让读者产生的冲动。
4.行走,不分年龄,不分时间,只有你有欲望,迈开双腿就能行走天下,行走之后,必定都会有收获。
想起假日里,用车轮丈量行走的距离,不知不觉一路行走,饱览沿途风景,心灵收获着快乐,满足,感觉自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劳累辛苦都成了快乐。
“你知道行走有多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紫禁城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紫禁城》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紫禁城》说明文阅读原文①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⑥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紫禁城》说明文阅读题目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④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④⑤段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外部景观和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的情况。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初三语文参考答案2024.5一、基础·运用(共13分)1.略(1分)2.答案:C(2分)3.答案示例:花园城市的规划积极回应了人民群向往美好生态环境的愿望。
(2分)4.答案:B(2分)5.答案:D(2分)6.答案:B(2分)7.答案示例一:花园城市建设,不仅要“大地植绿”,而且还要“心中播绿”。
答案示例二:因为城市处处如花园,所以生活时时散芬芳。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 (共4分)8.答案:黄发垂髫(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9.答案: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10.答案示例一:①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示例二:①持节云中②何日遣冯唐(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使用试卷中出现的句子不得分)(二)(共5分)11.答案示例:①留②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12.答案示例:诗人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眺望前方,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艰难地寻找着去山西村的道路;又走过一排排浓密的柳树,望见一丛丛明艳的鲜花,眼前猝不及防地出现了一个小山村,于是脚步变得轻快,笑意也在脸上洋溢起来。
(共3分。
内容,1分;想象,1分;表达,1分)(三)(共8分)13.答案:B(2分)14.答案:D(2分)15.答案示例:①车如果没有车辕和车衡衔接处的销子就不能行走②王之不王(4分)三、名著阅读 (5分)16.答案示例一:名著的主题影响深远。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表现了他们为民族解放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追求幸福、实现理想和报效国家而不懈奋斗。
答案示例二:名著塑造的形象是不朽的。
《水浒传》塑造的宋江、吴用、林冲等108位梁山英雄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成为“侠肝义胆”的不朽代表;《西游记》塑造的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回真经,成为“执着追求理想”的不朽代表。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行走白浪街梅洁①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
②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据传可以“一脚踏三省”的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贾平凹就在他的寻根散文《商州初录》里写到了白浪街。
应该说,从《商州初录》里,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在那条“鸡鸣三省”的街上,挤满了刚刚承包上土地的农民。
他们用三省不同的方言,吆喝着从各自承包的土地里种出的瓜果、蔬菜、粮食,出售着自家侍弄的鸡鸭鱼肉蛋;三省树上的喇叭,用不同口音吆喊着或下地、或收麦的通知;三省人家共用的戏楼上,秦腔、楚剧、豫剧颇受欢迎;三省的儿女互相嫁娶,一家举办婚礼,三省人按习俗来送“汤”;一棵树下,三省人端着碗吃饭,豫人吃白馍,鄂人吃白米,秦人吃凉皮。
③当时我就在想,这么有意思的白浪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年里,我就这样模模糊糊地想象着那个地方。
④机会终于来了。
1993年5月,河北电视台拍摄我的两部作品《女人河》和《母亲的山梁》,摄制组要在湖北郧阳选择拍摄外景地。
家乡的宣传部部长建议去白浪街。
⑤白浪街?我心里一动。
⑥毫不迟疑,摄制组一行风驰电掣,到了我向往多年的白浪街。
那时去白浪街,走的是秦岭南麓山里的蜿蜒土路,绿色吉普车后尾尘土飞扬,不像现在一路高速。
⑦荆紫关古街与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郧阳老城很像,除规模小、没有巍峨的城墙外,长得几乎一个模样。
那一街的明清建筑,一间挨一间的白墙黑瓦房屋,马头墙接马头墙、铺板门接铺板门、石板路接石板路……我们选了一处铺板门齐整、黑漆大门油亮、门前石狮子威凛的古宅,开始拍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祖母在“郧阳府做女佣人”的情景……⑧与白浪街的这一次相遇,使我三十多年里总是隐隐怀念着那个地方。
任时光怎样磨砺,那条明清建筑小街的模样,那座大门黑漆油亮的老宅,总在我眼前若现若隐。
⑨2024年春季的一天,故乡十堰的朋友约我去五峰乡看油菜花,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复:“能否带我去一趟白浪街?”⑩几天后,愿望得偿,朋友真带着我去了白浪街。
《行走在语文世界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行走在语文世界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语文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世界。
[2]这个世界,虽然仅由横、竖、撇、捺、折五个兄弟姐妹友爱地组合而成,但它却有几千年的积淀,传承着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血脉。
[3]有人告诉我:这个世界是一座芬芳四溢的百花园。
字词句,如同那园中柔柔的草,嫩嫩的叶,尖尖的芽;段篇章,就是那园中曲径通幽的小道,含苞待放的蓓蕾,烂漫绽放的鲜花。
语法犹如带刺的玫瑰,花中也有刺,刺中亦有花;修辞就像和煦的春风,花开春风软,风中花亦香。
记叙描写,徜徉在百花园里寻寻觅觅,争鲜吐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议论抒情,陶醉于鲜花丛中指江山,激扬文字,品头论足,使人流连忘返。
阅读,正在用灵魂的摄影机不停地拍摄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写作,此时已扛起文字的锄头勤恳地种下一大片翠绿的新苗。
文言文刚在老梅树的枝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鲜嫩欲滴的奇葩,现代文已经在白玉兰的花蕊里洒满了一枝枝争奇斗艳的芬芳。
[4]有人告诉我:这个世界如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曲。
朱自清的深情中无法包容王勃、李白的洒脱,文天祥的正气里分明就有辛弃疾、杜甫的忧伤;王安石改革创新的音符辉映着杜牧阿房宫的废墟焦土,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辐射出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苏东坡在大江东去的浪花里把酒问青天,而伟人毛泽东却站在万里雪飘的长城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代代文人墨客用文字唱响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一批批语文教师用彩笔勾画出亿万名炎黄子孙中的美好蓝图。
文学史深沉含蓄丰富细腻的情感让人心动、让人折服,爱国情昂扬豪迈澎湃激越的旋律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5]有人告诉我:这个世界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等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诗词歌赋,展示的美丽景色在我们眼前闪现;听说读写,构思的宏伟蓝图在我们笔下生花。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5分)行走京城彭程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
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
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
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
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
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
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
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
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
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
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
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
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
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
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
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
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
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
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有删改)小题1: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
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5分)行走时间行走方式行走区域①步行②参加工作十余年间③④新世纪⑤京城周边的景点小题2: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5分)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
(不超过120字)(5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大学四年②学校及周边的书店③骑车④南城的名胜古迹⑤驾车小题2:①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
②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
③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小题3: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
(共5分。
对未来北京的理解3分,情感2分)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
阅读第①-④段,可以知道大学四年,行走方式为步行,步行区域是学校及周边的书店。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行走方式为骑车,行走区域为南城的名胜古迹。
新世纪时期,行走方式是驾车,行走区域是京城周边的景点。
小题2:试题分析: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它们都是恢弘
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对第⑧-⑩段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
在这里,如果考生答到对未来北京的理解和情感,答案就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