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打印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5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复习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

2.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3.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4.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5.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6.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7.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8.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总产量绝对减少)

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 。

1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 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

1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12.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13.福利的特征:1.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 法定性

3.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14.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15.总供给=消费+储蓄=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16.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季节性失业

17.非正常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18.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19.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

2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3.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24.影响货币工资的因素: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二、劳动法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所调整地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2.劳动法律基本原则的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

3.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4.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5.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还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尝性。

6.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7.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8.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9.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36小时。

10.劳动体系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11.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其一,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其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12.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其条件

13.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14.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15.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16.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17.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18.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19.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0.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1.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22.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23,。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

三、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和抗争性的特征。

3.企业外部环境调研的方法: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

4.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5.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

6.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7.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

8.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O机会,W劣势,T威胁,S优势)WO:扭转战略(第二象限) SO:增长战略(第一象限)

WT:防御战略(第三象限) ST:多种经营战略(第四象限)

9.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10.一般竞争战略有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

11.差异化战略制定的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

12.企业主要的撤退方式有: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13.成熟行业的特点: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成本和服务成为竞争的中心内容;行业利润水平下降;行业生产能力增长缓慢

14.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1。领导地位战略;2。合适定位战略;3。收获战略;4。迅速退出战略

15.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

16.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决策观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