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30
6.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中,像大小的调节课前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引导孩子带着以下几点预习新课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2、照相机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3、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二、知识讲解: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所示。
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
最好每人一套。
一、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也可用幻灯机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以下图所示的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投影片〕离镜头比较近,屏离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二、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分清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并使学生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材中分析了一些常用的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投影仪是教师上课以及一些报告常用的辅助设备,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常识。
通过分析一些常用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使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能力,并建立这种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并使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观察、勤于思考。
照相机的原理是教学中较重要的内容。
有了上一节课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
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做些知识的扩展。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照相机,可结合生活中的照片,对照片的景色范围,大小选取等提出问题,教学中还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制照相机,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思考和学习。
关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太多接触幻灯机和投影仪,对其了解也不多,所以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图片、学生边学边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光学器件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模型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
通过亲手制作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模型,体验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