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25.16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一、引言痴呆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行为、语言等方面的退化。
痴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其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化传承。
本文在这个背景下,探讨中医药研究老年期痴呆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二、人体精神病理学的研究状态目前,研究痴呆的最具代表性的人体精神病学研究是美国-南加州大学阿兹海默病研究中心(ADRC)创始人Braak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其中针对该疾病的简单过程模型已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所普遍运用。
此外,随着神经生物学及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痴呆)的研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对产生病理学变化的神经元亚群进行定向研究,如皮质、内侧颞叶、本质外侧区尤其是鳞状细胞、海马等。
同时,还能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出现神经元纤维丛缩、神经元数目减少和阿尔茨海默氏斑发生等。
三、中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典型方药中医对于痴呆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养血生津、益气健脾、燥湿清热、祛风定志四类。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典型方药。
1. 复元汤复元汤是中医治疗痴呆的经典方剂。
该方药涌现于李时中《医阳堂实验方》、《修治妙方》和《丹溪心法》等医学著作中,并在随后的医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其完整的临床应用模式。
复元汤的骨干组成部分是人參、枸杞子、当歸、鎖陽、菟絲子、淮山、山茱萸、白朮、香豉及茯苓等中药。
其中,人参为此方主药之一,用来增强体质和恢复体力,防止病情加重。
鎖陽和白朮同为主要的调理奇效中药,以改善心情、调整大脑功能为其核心作用和目标。
同时,枸杞子和山茱萸调理肝肾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生命活力和机能。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痴呆(Dementia)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普遍的智能低下,有不同程度的记忆、思维、判断力障碍,常伴有失行、失语、人格和情感的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在老年期痴呆中,以Aizheimer氏病和血管性痴呆为最常见的两大类。
由于老年期痴呆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目前国际国内老年医学研究单位都把痴呆治疗的研究作为重点。
各式各样的促智药物不断出现,使治疗痴呆的药物有一定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地根治及预防痴呆的药物。
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对痴呆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从医学角度出发,痴呆的形成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肾、脾、肝、心四脏尤为重要。
清代王清任说:“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肾生脑髓通脑,人至老年,肾精衰枯,脑海空虚则出现世事茫然,精神恍然,神明无主而发为此病。
另有脾气虚弱、痰饮内生、蒙蔽心窍、渐变呆傻、语言错乱。
或思虑伤脾、水谷气化不行、气血两虚,而见心悸怔忡,寡言痴笑。
再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心肾不交、肾阳上扰、神明不敛,呆症遂生。
总之,老年痴呆根据症状不同,可分为虚证及实证,或虚实夹杂。
自明、清代起,对痴呆的治疗已有一定认识,提出益肾、补益气血,化痰开窍、清热泻火等。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进展、我国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在痴呆原因、病机、分型、及治疗的研究上有一定发展。
认为痴呆临床分型大致分成:髓海不足、脾肾两虚、肾虚亏损、心肝火盛、痰湿阻窍、淤血内阻及气郁血瘀型。
治疗上应用黄连解毒汤、血府逐瘀汤、礞石滚痰丸、治疗老年痴呆,使患者认知功能、情感障碍方面有一定提高。
另外有用清宫长春丸、清宫寿桃丸以及调心方、调肾方治疗痴呆,致力改善有效率为74%,记忆力改善率为67.5%。
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疗效。
还有报道,应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痴呆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近年来治疗中多以补肾填精、化痰清热、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
补肾填精法多采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猪脊髓;以益脑填精,配合山萸肉、山药、狗脊、枸杞子、川断、五味子、天冬等。
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专业:学号:姓名: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目前,对于老年痴呆的研究,已广泛涉及病因、发病机制、动物模型、治疗药物等方面。
西医学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
因此,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求防治老年痴呆的有效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国皇家内科学会对痴呆的定义是:“痴呆是不伴有明显意识障碍的皮层高级功能的获得性的全面障碍,它包括记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已获得的技能、正确的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绪反应能力的障碍,通常是进行性的”。
根据这一定义,痴呆在理论上应该是: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记忆、理解、判断、计算、定向、自我控制等能力的进行性障碍,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能力。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它痴呆。
其中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
中医学虽无老年痴呆病名,但早在《内经》中即对脑髓的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组织的联系有较全面的论述。
《内经》将现代医学脑的功能和记忆、思维、情志活动等,归属于五脏系统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脑理论五神脏理论,后世将其加以发展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八十年代末,国内外开始进行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整理、研究中医有关脑髓的生理、病理,尤其是对脑衰老、老年痴呆的有关认识和实践,并对其中的有效方药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症的诊治呈现三低现象:一是诊断率低,欧洲对老年性痴呆的正确诊断率不足1/3,我国为23%;二是治疗率低,与低诊断率相比,治疗率更加惨淡,在我国仅为1%;三是治疗天数低,即便在美国,医疗费用能报销,人均治疗时间也仅为200天左右。
因此,普及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老年痴呆应以预防为主,根据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工作和生活规律,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限制烟酒,调节情绪,避免心理刺激,多吃营养丰富的饮食,培养多种兴趣,丰富晚年生活,以强化大脑思维,加快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年痴呆。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进展研究
叶长瑞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22)0z1
【摘要】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与治疗经验颇多,具有整体调护的功效,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分析了中医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病归纳总结了中医药对老年痴呆的研究与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佐证.
【总页数】2页(P190-191)
【作者】叶长瑞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茅桥中心医院医务科广西南宁5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痛风最新进展研究 [J], 刘宗起
2.青光眼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J], 王志兵
3.感觉刺激疗法干预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进展研究 [J], 周广明
4.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J], 高晓娟;刘一尘
5.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进展研究——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何小艳;马存贞;伊凡;曾韦苹;陈彦竹;孙婉卿;乔治园;曾斌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的研究概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它是一种进行性退化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力等方面的逐渐损害。
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是由于肝肾不足,血脉不畅,气血亏虚所致。
因此,中医学在老年痴呆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的治疗思路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的治疗应注重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
在治疗老年痴呆病时,中医学一般采用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治疗方法,来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等,以达到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学也会注重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的调理,加强营养补充,增加氧气供应,改善睡眠习惯等,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抑制痴呆的发展的效果。
二、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应用1、复方中药治疗老年痴呆在中药治疗方面,中医学提出了多种针对老年痴呆的复方方剂,如益智安神丸、黄芪精等。
复方中药可以综合调节患者的整体状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老年痴呆的目的。
例如,益智安神丸主要由人参、黄芪、远志、元胡等草药组成,具有益气安神、滋肾益精等功效。
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痴呆另外,中医学也提出了一种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经络的作用,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
主要是选取肝、肾、脾等穴位,通过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达到改善老年痴呆症状的效果。
三、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治疗老年痴呆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针灸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之气、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等,从而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
在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病时,常常采用悬灸、耳穴针灸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在中医学治疗老年痴呆病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能盲目治疗。
其次,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饮食等问题,例如要按时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0.09%氯化钠注射液250nd加丹红注射液40m1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川芎嗪注射液320mg加入0.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所有患者出院后随防半年。
治疗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针刺治疗王玲等¨纠选择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选取双侧阴经腧穴。
上肢:极泉、尺泽、内关。
下肢: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
诸穴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缓慢出针,出针后紧按针孔。
1次/d,连续治疗30d。
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汤药。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l%,对照组为55.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表明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方惠等¨41采用中药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组在用药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半身不遂上肢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加阳陵泉、委中;语言不利加廉泉;吞咽困难加完骨;尿失禁加中极、关元。
电针用疏密波15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综合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尸<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05)。
5讨论与展望综上说述,中医药治疗消渴兼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有显著性作用。
随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的增长,利用中医药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优势防治本病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论文范文题目:三七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研究进展编辑:司马小【摘要】目的综述三七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结果三七具有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损伤、抗氧化及脑保护作用。
结论三七可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病;三七;三七总皂苷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to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Panax Notoginseng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one kind of neurodegeneration disorders, which is a main cause to the dementia. Panax notoginseng,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able to activate blood transforming stasis andenrich blood,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AD treatmentin clinic and at laboratory.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d recent alien and native papers and reviewed the mechanisms of Parax notoginseng in AD treatment including improving ability of memory and cognition, inhibiting the toxicity of β-amyloid peptide, anti-oxidation, protecting the brain and so on.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Panax notoginseng;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AD多发于老年人群,其临床特征是记忆力减退,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志失常等。
临床进展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第13期(第10卷总第190期)9中西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邱 燕130061长春市朝阳区重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多种多样,因此提出了不同途径的药物治疗。
改善胆碱系统功能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有2种,第1代的他克林(1993年),80m g /日,3个月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增加烟碱受体结合率,>120mg /日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但是存在明显的肝毒性和胃肠不良反应。
1997年上市的第2代产品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与他克林相比,其作用时间长,每日只需1次,药效强于他克林3倍,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未显示肝毒性。
同类药还有ENA713、加兰他明等,其中ENA 713选择性作用于中枢胆碱酯酶,对皮质和海马区作用更强,使其乙酰胆碱浓度升高,6m g /日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
!多奈哌齐(donepezil):1996年由美国FDA 批准上市,1999年在中国上市。
是以哌啶环为基础的、有选择性的、非竞争性的、可逆的第二代AChE 抑制药,其作用时间长,每日只需口服1次,药效强,疗效高,安全性高,药物不良反应小,几乎没有肝毒性,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以及服药时间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多奈哌齐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有很强的选择性。
抑制酶活性的持续时间长且没有外周作用,能够改善认知功能。
口服多奈哌齐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脑AChE ,而对心脏和小肠的A ChE 活性无明显影响。
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此外,多奈哌齐还能减轻淀粉样蛋白(A )的神经毒性作用,减轻自由基导致的神经变性,增加患者血小板中淀粉样前质蛋白(APP)的比例。
多奈哌齐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大部分作用都是轻微的、一过性的。
∀雌激素:雌激素有胆碱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能阻止切除卵巢引起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降低。
雌激素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毒素的危害,阻抗细胞的凋亡,提高脑细胞的思维功能。
1古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的认识 1.1疾病名称“痴呆”一词最早见于《华佗神医秘传》,《针灸甲乙经》中称为“呆痴”。
《针灸大成》则分别以“呆痴”和“痴呆”命名。
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和《辨证录》中称之为“呆病”。
1.2专题论述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病谟》立“癫狂痴呆”专论。
认为该病由情志因素所致,“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
症状“千奇万怪”,脉象“变易不常”。
治疗,宜服蛮煎行气开郁;或七福饮或大补元煎速扶正气。
清·陈士铎在《辨证录》和《石室秘录》中设立了专门章节讨论呆病。
在病因病机上重视痰浊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本病“痰气独盛,呆气最深”。
因而在治疗上提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采用“开郁逐邪,健胃通气”之大法。
1.3相关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本病的部分病证及病机的论述。
《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认为本病是心脑功能衰退,脑髓不足所致。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老年呆病的病机责之于“肾精竭乏,阳气日衰”,所描述的症状特点与现代医学的老年痴呆有许多相似之处。
清代王清任则明确阐述本病应归结于脑,《医林改错·脑髓说》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同时,对血瘀阻窍而致神机病变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已有医家认识到中风与痴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杂病源流犀烛·中风》说:“中风后善忘”等。
2病因病机王永炎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心肝脾肾。
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
其发生是由于气、血、痰、郁、瘀、火等病邪造成老人精血亏损,脑髓空虚,元气不足,进而阴阳失调,神机失用出现呆傻愚笨诸症。
烈咳嗽咯白痰并气喘。
自诉饮食差,小便清长,大便稀,常有气短乏力怕冷出虚汗的表现。
查体:体温正常,血压微高,舌体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脉弱。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证属:气虚痰阻。
治以益气化痰平喘。
方用理中汤合小青龙汤加减。
药用党参20g,白术20g,干姜1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20g,旋覆花15g,桑白皮15g,甘草15g。
7剂,日1剂,水煎服。
12月17日复诊,自诉咳嗽咯痰症状减轻,查体舌体淡胖,微有齿痕,苔薄白,脉仍弱,上方去细辛加白术至30g,更进7剂。
24日三诊自诉咳嗽咯痰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可,二便常,气短乏力出虚汗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查体舌淡红微胖苔薄白,脉略滑。
改服参苓白术散10剂,以固护脾胃,运化水饮。
而后未来复诊,随诊2个月未复发,但仍偶尔咳嗽。
4体会理中丸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其中云:“…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理中丸主治脾肺俱虚,津液不化而泛溢,多唾,久不得愈之证,正符合慢支肺脾肾三脏虚,饮停肺中,时时上溢咳嗽咯痰之证。
方中人参补元气,干姜温阳,白术健脾躁湿,炙甘草温里合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凑补气温里,解表化湿之功效。
方中人参、炙甘草、干姜温阳效果显著,正符合《伤寒杂病论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清化痰饮原则。
小青龙汤同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外寒内饮证,慢支发作期常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患者因气虚常有畏寒的症状,且患者以咳嗽有痰为主要症状,故符合外寒内饮的病理机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为相对浊阴二便而言的痰液、汗液等,故排出痰液应以宣发为宜。
方中生姜、桂枝、麻黄、细辛解表宣散之力较强,麻黄与生姜配伍还有一定的利水祛湿功能;芍药活血化瘀,有利于疏通肺部瘀滞从而利于痰饮的祛除;半夏躁湿之力甚强,配伍生姜可解半夏之毒同时也可增强半夏躁湿之功;五味子酸甘敛肺,防麻桂发散之力太过而伤阴,同时补肾之力较强,可增强人体的元气。
两方合用既能补表里之气又能祛表里之湿,同时两方中不乏辛温之性的药物,起到了益气化痰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的症状,同时也可减短发作时间。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次数少,肺部未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病例,常取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11-02-21)2011年第25卷第6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刘兆崇,陈民(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从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其他疗法简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1)06-045-02Dementia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LIU Zhao-chong,CHEN M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senile dementia etiology,pathogenesis studi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other therapies outlined in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Dementia;TDS;TCM therapy老年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以记忆力、智力减退,乃至部分或全部丧失。
本病目前的治疗尚无能有效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主,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对痴呆类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学者们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54·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Jun.2011 Vol.25No.61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老年痴呆这一病名,痴呆症状可见于“健忘”“癫狂”“痴呆”等病。
中医学认为痴呆病机主要由于年高肾精亏虚或气血衰少,以至髓海失养,或因脾虚痰浊内生而蒙蔽清窍,神识不清,或气滞、瘀血内阻,脏腑化生之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海不充而形成。
现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也有着自己的认识,颜德馨认为痴呆是因瘀血内阻,使清灵之府不能与脏气相通所致;王永炎则提出浊毒理论,认为诸邪凝聚成毒损伤脑络,而发为痴呆症。
流行病学调查也为病因病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胡起超等通过对183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因子分析,发现老年性痴呆主要涉及脏腑为肝、脾、肾,证候要素为痰的占59.56%;血瘀占53.55%;气血虚占34.97%;气虚占33.33%;证候要素为火的占28.42%;为阴虚、火占28.96%;说明老年痴呆的发病是由多种病因作用的结果。
杨承芝等对认知障碍的中医证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横向观察,发现肾虚、痰浊、血瘀证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证候,出现比率分别为77.05%、44.26%、45.90%。
从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认知损害与肾虚、痰浊、血瘀有关。
2中药复方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中医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不离虚实两端,故治疗中应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先分清虚实主次、轻重缓急,应用时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1以补虚为主①肾精亏虚:季氏[1]以地黄饮子合七宝美髯丹,治疗老年痴呆症40例,效果满意。
②肝肾亏虚型:霍氏[2]以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化裁12例肝肾阴虚型患者,有效率91.67%。
③心肾不交型:杨氏[3]以珍珠母丸化裁补肾益精、养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型痴呆。
④脾肾亏虚型:姜氏[4]对脾肾两虚者以金匮肾气丸和当归芍药汤,或用地黄饮子和二至丸健脾补肾,效果显著。
2.2以驱邪为主许多学者认为,治从痰瘀入手,辅以益气健脾,安神益智。
①痰浊阻窍型:章氏[5]以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化痰理气治疗此型痴呆。
②血瘀阻络、元神失聪型:徐氏[6]以复元活血汤加减,均收到较好效果。
③痰瘀互结型:郑氏[7]用祛痰活血法论治老年痴呆2l例,收到满意效果。
2.3攻补兼施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本病治疗中采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李氏[8]以补肾健脑、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痴呆20例,连续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达90%。
黄氏[9]以补肾填精、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涤痰开窍为原则组方治疗AD患者49例,总有效率85.7%。
3其他疗法临床中除中药的辨证应用外,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有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提高神经元的细胞活力,从而起到恢复老年痴呆患者智能的作用。
姜氏[10]针刺百会或四神聪、风池、大椎、肾俞等穴位,治疗老年性痴呆44例,患者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高氏[11]采用醒脑通络针法治疗3l例,取四神聪、内关、人中、三阴交、丰隆穴。
同时配合艾条温灸法,总有效率80.6%。
另外,文献报道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单方治疗老年痴呆,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如在治疗中配合食疗及太极拳等综合治疗,可能对提高老年痴呆的疗效更有意义。
4展望综上所述,虽然中医药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但是由于老年痴呆的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其临床研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临床研究中对痴呆中医分型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及个人经验的总结,虽然经过辨证论治,但方剂组成及剂量差异导致疗效也有较大差异,很难进行统一的临床研究。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运用生化、病理等检测技术,甚至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来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1]季铁铮.地黄饮子加减合七宝美髯丹治疗老年痴呆症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4):50-51.[2]霍军,于俊丽,孔德荣,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痴呆90例[J].中医研究,2008,21(9):38-40.[3]杨学峰,韩兵,李秋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3):15-16.[4]姜坤.老年性痴呆从脾肾论治刍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1):14.[5]章继东.老年痴呆辨治初探[J].陕西中医,1994,15(10):450.[6]徐仕珍.24例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5):5.[7]郑功泽,周莺歌.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14.[8]李炳禄.补肾健脑、活血化瘀、升清降浊相结合治疗老年期痴呆20例[J].北京中医,2002,21(1):10-11.[9]黄冬度.中药治疗老年痴呆4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9):465.[10]姜国华,徐强,张洋.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神经行为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1-3.[11]高汉文.针灸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12):471.(收稿日期:2011-0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