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神经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7
法医解剖手部知识点总结手部解剖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在刑事案件中,手部的损伤能够为法医提供大量的线索和证据。
这是因为手部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复杂,功能众多,损伤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此,法医学者需要深入了解手部的解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司法鉴定工作。
本文将对手部的解剖知识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一、手部的结构手部结构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等多个组成部分,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 骨骼结构手部由多个骨骼组成,主要包括掌骨、掌指骨、掌腕骨等。
其中,掌骨共有5块,分别对应着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掌指骨共有14块,每个手指对应3根掌指骨,分别称为近端指骨、中间指骨和远端指骨。
此外,掌腕骨共有8块,它们与前臂的桡骨和尺骨形成关节,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2. 关节结构手部的关节主要包括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和腕关节。
指间关节是指每个手指内部的关节,共有3个。
指掌关节是指每个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节,也共有3个。
腕关节是指掌骨和掌腕骨的连接处,它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3. 肌肉结构手部的肌肉主要包括伸肌和屈肌。
伸肌主要分布在手背侧,用于伸展手指;屈肌主要分布在手掌侧,用于弯曲手指。
4. 血管和神经结构手部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包括动脉、静脉和神经。
它们在手部的运动和感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手部的损伤判定手部是日常生活中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其损伤类型多样,需要法医学者进行准确的判断。
下面将对手部的常见损伤进行介绍。
1. 指骨骨折手部的损伤中,指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特点是患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需要通过X射线等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对于骨折的类型、位置、程度等进行评估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损伤伤口手部的损伤伤口多种多样,包括切割伤、撕裂伤、擦伤等。
法医学者通过对伤口的形状、深度、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伤口产生的方式和损伤程度。
3. 软组织损伤手部的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
桡神经1.桡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为自腋后皱襞的下方经臂部后方至臂部外侧中、下1/3处,再从该处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
在前臂部位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桡神经浅支的投影;自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侧中线的中、下1/3交界处的连线,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
2.桡神经的走行与分布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
3.桡神经分布范围内涉及到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1)肱三头肌,该肌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与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
三个头向下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属关节后伸和内收。
(2)肱肌,该肌起于肱骨前内侧面与前外侧面下2/3、上端呈“V”形与三角肌的止端相接,止端与肘关节囊紧相贴连,附着于尺骨冠突之前。
作用:屈肘。
(3)肱桡肌,该肌起自肱骨外上踝的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
(4)旋后肌,该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
作用:前臂旋后。
4.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
桡骨颈骨折时,也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其主要症状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
5.上臂桡神经受压的常见有三个部位第一个部位是腋臂角处:在该部位桡神经正好位于肱骨颈和肱骨干上端的内侧。
休息时将腋部置椅子背上而容易发生,或不适当地应用拐杖行走,将体重全部经腋部压在拐杖的横杆上,很容易发生桡神经受压而损伤。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手部尺神经及小鱼际肌的解剖学研究JIN Rihao;JIN Yu;WANG Fuping【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in the hypothenar muscles and the arborization patterns of the ulnar nerv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pothenar muscles and the ulnar nerve. Methods We performed an anatomic study of 30 hands from embalmed cadavers (supplied by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bian). After dissecting the ulnar side of the hand. Recorded the number of hypothenar muscles and their variations, the site of the hiatus for the deep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 and the branching patterns of the ulnar nerve in each hand. We then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s in the hypothenar muscles and the arborization patterns of the ulnar nerve. Results The abductor digiti minimi (ADM) had 1 belly in 6 hands, 2 bellies in 28 hands, and 3bellies in 1 hand.The 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was absent in 8 hands, had 1 belly in 24 hands, and had 2 bellies in 3 hands. The opponens digiti minimi had 2 layers of origin and the deep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 passed between these 2 layers in all hands. We classified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the hiatus into 3 types, the arborization patterns of the ulnar nerve into 5 types, and the branching patterns of the motor branch to the ADM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 found variations of the arborization pattern in which the deep branch.Originated from the distal end of the ulnar nerve to its branches in 3 cases. There was a communicating branchbetween two sensory branches in 3 cases. The ulnar sensory branch branched into the assuctor digiti minimi in 2 cases. Conclusion We confirme that the anat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nar nerve and the hypothenar muscle is complex a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hiatus varies. This knowledge can assist the surge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ulnar aspect of the hand.%目的研究小鱼际肌变异及手部尺神经树枝状模式,观察小鱼际肌和尺神经的关系.方法对30例防腐尸体手(延边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在4倍放大镜下解剖手的尺侧,记录小鱼际肌肌腹的数量和它们的变异,尺神经深支裂隙处小鱼际肌腱弓的组成模式,尺神经在每一个手的分支.观察小鱼际肌的变异和树枝状尺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指展肌在4例手有一个肌腹,在25例手有2个肌腹,在1例手有3个肌腹.小指短屈肌在4例手缺如,在22例手有一个肌腹,在4例手有2个肌腹.所有小指对掌肌都有两层,尺神经深支通过两层之间,有3种尺神经深支的裂隙模式,5种尺神经树枝状分布模式,根据解剖形态特点把小指展肌的运动神经支配模式分为4种类型.3例手的尺神经深支起点有变异,起自于尺神经远端至分支处.3例手的两个感觉支之间有一个交通支.2例手的尺侧感觉支有分支进入小指展肌.结论尺神经和小鱼际肌之间的解剖学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些解剖知识可以为腕尺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33)002【总页数】4页(P220-222,254)【关键词】异常肌肉;小鱼际肌;尺神经【作者】JIN Rihao;JIN Yu;WANG Fuping【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Xiao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shan, Guangzhou, 528415,China;;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Xiao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shan, Guangzhou, 528415, China【正文语种】中文尺神经和小鱼际肌的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多[1-5],通过观察小鱼际肌的变异模式和尺神经树枝状分布模式,研究小鱼际肌和尺神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手外科医生对手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肿瘤、外伤、神经压迫、掌腱膜挛缩等,提供国人的这方面解剖学资料对腕尺侧区疾病的认识及手术操作均有意义。
1、正中神经:在臂部正中神经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臂内侧)下行,由外侧向内侧跨越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
从肘部向下穿旋前圆肌,继续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指深屈肌之间达腕部。
然后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正中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没有分支,即无支配。
(2)正中神经在肘部、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了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得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3)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得返支,向外进入鱼际,分布于拇收肌以外得鱼际肌。
(4)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到掌骨头附近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得相对缘到达指尖。
分布第1、2蚓状肌,掌心、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背得皮肤。
第一分支为旋前圆肌支;再发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肌支;最大得分支为骨间前神经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腕掌部得分支有返支及指掌侧总神经。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5:旋前圆肌;
C6:桡侧腕屈肌
C7、指浅屈肌,1~3指感觉
C8: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
T1:掌长肌、旋前方肌、大鱼际肌、第1~2蚓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受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得平坦,称为“猿手”。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与中指得远节最为显著。
(2)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在前臂与腕部。
在前臂,神经穿旋前圆肌与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迫,形成正中神经支配肌全部无力,手掌感觉受损,即所谓得“旋前圆肌综合症”。
在腕部内正中神经也易因周围结构炎症、肿胀或关节变化而受压迫,即形成“腕管综合症”表现为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3)臂丛上中干损伤(C5~7):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肌力减退与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4)臂丛下干损伤(C8~T1):掌长肌、旋前方肌与屈拇、示指DIP关节肌力减退,以及拇対掌功能受限。
2、尺神经:沿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份(即三角肌止点高度),
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下行至肱骨内上髁后方得尺神经沟,继
而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又转至前臂前内侧,继续在尺侧腕屈肌
与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到达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
手背支后,本干在豌豆骨桡侧,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分深、浅两支,经掌
腱膜深面进入手掌。
尺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尺神经在臂部未发出分支,即无支配。
(2)在前臂上部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尺侧半。
(3)手背支分布手背尺侧半,小指、环指与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
(4)浅终支(皮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与环指尺侧半掌面得皮肤。
(5)深终支(肌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与拇收肌。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7:尺侧腕屈肌
C8:指深屈肌尺侧半,手掌背尺侧与4~5指感觉
T1:小鱼际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尺神经干受损:易受损伤得部位为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处)及尺侧腕屈肌两起点之间,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能力下降,环指与小指得DIP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指MP关节过伸,第4、5指IP关节屈曲,出现“爪形手”;感觉障碍区域以手掌、手背尺侧缘为主。
●Frement试验阳性:拇指与示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形,而就是方形,即拇
指得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示指DIP关节过伸畸形。
●夹纸试验阳性:
①拇收肌检查:检查拇收肌就是观察拇指有无向示指靠紧能力。
检查时首先把拇指摆在其她4指同一平面上,把纸片夹在拇指、示指间,然后再令拇指得侧面与示指靠紧,检查者用力拉纸片,瞧能否夹住,正常情况下拇指呈伸直状夹住纸片,如拇收肌麻痹夹纸无力,故用屈曲拇指末节,用拇长屈肌得代偿力量才能夹住纸片,此为拇指夹纸试验阳性。
②骨间肌检查:把纸片夹在第2~5指得两指间,嘱受检者用力夹纸,然后检查者拉纸片,瞧能否夹住。
骨间肌麻痹者纸片很容易被拉出,即为夹纸试验阳性。
●Wartenberg试验阳性:小指不能内收为阳性,由于小指收肌(掌侧骨间肌)麻
痹及小指伸肌无对抗得外展活动,所以小指在MP处呈外展位。
(2)深支运动支损伤:易受损伤得部位为豌豆骨桡侧(常发生在以手击物或手握振荡物与旋转车轮把手,小鱼际仍呈悬空状态时,此时尺神经深部得运动支可受到豌豆骨与钩骨得压迫造成损伤;Guyon管内受压迫),运动障碍表现为尺神经支配得手内在肌功能受损;感觉不受影响。
3、桡神经: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上臂内侧),然后沿着桡神经沟绕肱
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
与肱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沿着桡动脉外侧下行,在前臂
中、下1/3交界处转向背面,并下行至手背。
深支经过桡骨颈外侧穿
过旋后肌(桡骨外侧面)至前臂背侧,在前臂伸肌群得浅、深层之间下
行,在拇短伸肌远侧逐渐变细,行于拇长伸肌深面即前臂骨间膜后面
至手腕背面。
(不同个体桡神经分支发自主干得水平存在差异,解剖学
上写“在肱骨外上髁得前方分为浅、深两支”)
桡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在臂部得分支:皮支为臂后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肘肌、桡侧腕长伸肌与肱桡肌。
(2)浅终支(指背神经,皮支):手背桡侧半与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得皮肤。
(3)深终支(骨间后神经,肌支):分布在前臂伸肌群,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与掌骨间关节。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5:肱三头肌外侧头、肱桡肌,上臂外侧感觉
C6:肱三头肌长头、旋后肌、桡侧腕长伸肌,腕背桡侧感觉
C7:肱三头肌内侧头、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
C8: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拇长展肌
T1:示指、小指固有伸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桡神经干损伤:易损伤得部位为臂中段后部与贴肱骨桡神经沟处(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伸肌瘫痪,即抬前臂时出现“垂腕”状态;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得“虎口区”最明显。
(2)桡神经深支损伤:穿过旋后肌行于桡骨附近(桡骨颈骨折),主要症状为伸腕力弱(桡侧腕长伸肌功能就是好得),在伸腕时会腕部明显地向桡侧偏斜,伸指、伸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