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升初数学的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小升初数学的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下载全文。
小升初因数定理总结知识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如果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6能被3整除,所以3是6的因数。
另外,如果一个数能整除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3能整除6。
2. 因数定理的基本概念因数定理是指,如果一个数a能被b整除,那么a的因数一定能被b的因数整除。
这个定理在计算因数的时候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且可以根据一个数的因数来判断它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 因数定理的具体应用因数定理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计算数的因数和倍数时。
通过因数定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从而便于我们进行数的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计算。
此外,因数定理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或合数,进而应用于简化分数、化简比例等问题的计算。
4. 因数定理的解题技巧在学习因数定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首先要熟练掌握因数的求法,了解如何列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且能够通过因数定理判断一个数的性质。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因数定理,将题目中的数转换为因数的形式,从而简化问题的计算。
最后,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因数定理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和速度。
5. 因数定理的拓展应用除了在求解因数和倍数的问题中,因数定理在数论和代数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数论中,因数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证明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从而有助于解决一些数论问题。
在代数中,因数定理可以应用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整式的化简运算,从而简化问题的计算。
通过以上对小升初因数定理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因数定理是一个基础但又重要的数学概念。
掌握因数定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答数学题目,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因数定理的学习,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加深对因数定理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和水平。
小升初的数学(shùxué)知识点总结小升初的数学(shùxué)知识点总结小升初的数学(shùxué)知识点总结1专题(zhuāntí)一:计算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
如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脱口而出。
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
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结果要能提笔就写。
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
9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jiùshì)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定只要看末n位。
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可以被4或25整除。
8和125就看末3位。
7,11,13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
前面局部减去末三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
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方法。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
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
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
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
到底用哪个呢首先根本的运算法那么必须很熟悉。
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
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
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c)=a-b+c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
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很熟悉。
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出公因数。
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
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
史上最全的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掌握良好的速算技巧,是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速算的关键之处,所以,善于引导发现和使用速算技巧,并且多多将这些技巧进行验证,让这些技巧好好为学生服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加减乘除除法的速算技巧吧。
加法的神奇速算法一、加大减差法1、口诀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1、口诀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2、例题47+74=121 计算方法:(4+7)×11=12168+86=154 计算方法:(6+8)×11=15458+85=143 计算方法:(5+8)×11=143三、一目三行加法1、口诀提前虚进一,中间弃9,末位弃102、例题365427158644785963+ 742334452———————1752547573方法:从左到右,提前虚进1;第1列:中间弃9(3和6)直接写7;第2列:6+4-9+4=5 以此类推...最后1列:末位弃10(8和2)直接写3注意:中间不够9的用分段法,直接相加,并要提前虚进1;中间数字和大于19的,弃19,前边多进1,末位数字和大于19的,弃20,前边多进 1减法的神奇速算法一、减大加差法1、例题321-98=223计算方法:减100,加28135-878=7257计算方法:减1000,加12291321-8987= 82334计算方法:减10000,加10132、总结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1、例题74-47=27计算方法:(7-4)×9=2783-38=45计算方法:(8-3)×9=4592-29=63计算方法:(9-2)×9=632、总结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等于差。
小升初数学比例知识点总结一、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等比例符号“:”表示。
比例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比的两个比较量与被比两个比较量的比相等,就称这两个比成比例。
比例常常用于描述同类事物的数量关系,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二、比例的性质1. 已知两个比等于一个比,可以得到一个比和其中一个已知的比等于另一个比。
2. 两个等比例的两个对应项的乘积相等。
3. 如果a:b=c:d,那么a+b:b=d+c:d。
4. 如果a:b=c:d,那么a/c=b/d。
5. 如果a:b=c:d,那么a+b:a-b=c+d:c-d。
三、比例的运算1.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求一个等比例中的未知项,可以通过已知项的关系用代数式去解决。
2. 比例的倍数、分数比例的倍数就是将比例中的每个项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比例的分数就是将比例中的每个项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3. 比例的倒数两个比例倒数的关系就是各项颠倒位置,然后再求分数。
四、比例的应用1. 图形的放大缩小通过比例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
2. 比例的等价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比例的等价关系,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更容易解决。
3. 求解实际问题比例常常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两个商品的单价比较、不同材料的成本比较、图形的伸缩比例等等。
五、小结比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掌握比例的概念、性质、运算和应用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和代数式。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重视比例知识的学习,多进行练习,加深对比例知识点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升初数学涂色技巧总结(实用3篇)小升初数学涂色技巧总结第1篇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图1 图2 图3 图4我来说吧!两面涂色的都在每条棱的中间,图1每条棱上只有顶点处的2个小正方体,所以没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图2每条棱上有3个小正方体,减去2个顶点,还有1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12条棱就有12个;图3每条棱上有2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2×12=24(个);图4两面涂色的共有3×12=36(个)。
通过观察,我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12×(棱长-2)这个方法非常好!把问题变得简单多了。
小升初数学涂色技巧总结第2篇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图1 图2 图3通过观察,我发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中心,也组成了一个正方体,只是每条棱上的个数比原来的少了2,原正方体每条棱上有n个,那没涂色的的正方体每条棱上就有(n-2)个,所以没涂色的个数=(n-2)³。
图1有(3-2)³=1(个),图2有(4-2)³=8(个),图3有(5-2)³=27(个),对吗?你们两个都非常善于动脑!通过观察发现了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将会发现很多数学的规律和奥秘!小升初数学涂色技巧总结第3篇最后,我们再看一个微视频。
来自:刘老师数学日记 > 《待分类》发表五年级:美妙数学之“表面涂色”(0428五)把一个长方体、正方体表面涂色后,切成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情况有几种?有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以及没涂色的四种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网小学数学教学网。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通过数学思维活动不断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应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同样重要。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用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测试卷(四)立体图形的涂色问题立体图形的涂色问题。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 -。
小升初科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学部分数学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包括了数学概念、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中,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1.1、整数的加减乘除小升初数学中,整数的加减乘除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1.2、分数和小数小升初考试中,分数和小数是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将分数和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1.3、平方根和立方根在数学中,平方根和立方根是常见的数学概念。
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4、比例和百分数比例和百分数是小升初数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以及进行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
1.5、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在数学中,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是重要的知识点。
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以及进行图形的计算和应用。
1.6、方程和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小升初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解方程和不等式,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数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重要的内容。
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熟练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1.8、统计和概率统计和概率是小升初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统计和概率的计算,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科学部分科学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包括了自然界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2.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科学中,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重要的内容。
小升初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2、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物质的变化和能量是小升初科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3、生物的基本知识在科学中,生物的基本知识是重要的内容。
1 / 13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点一:整数和小数的意义。 分类 分数的意义 举例
整数 自然数 正整数 像1、2、3……这样的数称为正整数。 3,98,708… 0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 像-1、-2、-3…这样的数称为负整数。 -83,-296…
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作有限小数。 2.85,40.05…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作无限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一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无限小数。
3.222,50.252525 801.103103…
不循环小数 3.1415926…
知识点二:整数、小数和正、负数的读、写法。 知识要点 具体内容 举例
整数读、写法
读法 读数前通常先把这个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开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注;读完每一级的时候还要读出这一级的单位
2003003005 读作:二十亿零三百万三千零五
写法 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三十亿五千零八十万 写作:3050800000
小数读、写法
读法 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正数部分按照正数的读法来读(正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起,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几个0,也要一次读出来。 12.00735 读作:十二点零零七三五
写法 写小数时,从左往右的顺序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起,一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二十二点三零五 写作:22.305
正、负数的读、写法
正数的读法
“+”读作“正”,“+”后面是几就读作几。 +20
小升初数学归纳总结-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
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一、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
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
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
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
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
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
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三、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
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
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
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
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
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
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
×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
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五、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