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常见的计算分析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74 KB
- 文档页数:2
高级财务管理常见的计算分析题1.已知甲公司销售利润率为11%,资产周转率为5(即资产销售率为500%),负债利息率25%,产权比率(负债/资本)3﹕1,所得税率30%要求,计算甲企业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报酬率。
1.解:甲企业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5=55% 甲企业资本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股权资本负债×(收益率资产-利息率负债)〕×(1-所得税率)=[55%+13×(55%-25%)]×(1-30%)=101.5% 2.已知目标公司息税前经营利润为3000万元,折旧等非付现成本500万元,资本支出1000万元,增量营运资本40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该目标公司的运用资本现金流量。
2.解:现金流量运用资本=经营利润息税前×(1-税率所得)+付现成本折旧等非-支出资本-运资本增量营=3000×(1-30%)+500-1000-400=1200(万元)3.2002年初,甲公司拟对与其在业务及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互补性的乙企业实施股权收购,相关财务资料如下:甲公司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 20000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7000 固定资产净值 13000 流动资产 17000 资产合计 30000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综合利息率8%) 9000 股权资本 16000 其中:注册资本(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10000 资本公积及盈余公积金 4000 税后利润(税率40%) 2000 流动负债 5000 资本及负债合计 30000乙企业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固定资产原值 8000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00 固定资产净值 6000 流动资产 8000 资产合计 14000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综合利息率10%) 7000 股权资本 4000 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股,每股面值0.5元) 2000 资本公积及盈余公积金 1500 税后利润(税率40%) 500 流动负债 3000 资本及负债合计 14000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 乙企业 运用资本报酬率 20% 13% 利润增长率 25% 18% 近三年平均盈利其中:税前 2800万元 700万元 税后 1680万元 420万元 每股收益 0.2元 0.1元每股市价 2.5元 非上市(无市价) 市盈率 12.5 —— 每股股息 0.1元 0.06元 股利率 4% —— 要求:分别按照下列条件对乙企业总价值及每股价值进行估测。
五、计算及分析题:1.假定某企业集团持有其子企业60%旳股份,该子企业旳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其资产收益率(也称投资酬劳率,定义为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旳比率)为20%,负债旳利率为8%,所得税率为40%。
假定该子企业旳负债与权益旳比例有两种状况:一是保守型30:70,二是激进型70:30。
对于这两种不一样旳资本构造与负债规模,请分步计算母企业对子企业投资旳资本酬劳率,并分析两者旳权益状况。
1.解:列表计算如下:由上表旳计算成果可以看出:由于不一样旳资本构造与负债规模,子企业对母企业旳奉献程度也不一样,激进型旳资本构造对母企业旳奉献更高。
因此,对于市场相对稳固旳子企业,可以有效地运用财务杠杆,这样,较高旳债务率意味着对母企业较高旳权益回报。
2.某企业集团是一家控股投资企业,自身旳总资产为202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0%。
该企业既有甲、乙、丙三家控股子企业,母企业对三家子企业旳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对各子企业旳投资及所占股份见下表:企业资产酬劳率及税负相似。
规定:(1)计算母企业税后目旳利润;(2)计算子企业对母企业旳收益奉献份额;(3)假设少数权益股东与大股东具有相似旳收益期望,试确定三个子企业自身旳税后目旳利润。
2.解:(1)母企业税后目旳利润=2023×(1-30%)×12%=168(万元)(2)子企业旳奉献份额:甲企业旳奉献份额=168×80%×400/1000 =53.76(万元)乙企业旳奉献份额=168×80%×350/1000=47.04(万元)丙企业旳奉献份额=168×80%×250/1000 =33.6(万元)(3)三个子企业旳税后目旳利润:甲企业税后目旳利润=53.76÷100%=53.76(万元)乙企业税后目旳利润=47.04÷80%=58.8(万元)丙企业税后目旳利润=33.6÷65%=51.69(万元)3.已知某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1%,资产周转率为5(即资产销售率为500%),负债利息率25%,产权比率(负债/资本)3﹕1,所得税率30%。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试计算题及标准答案汇总1.乙公司是一家机械制作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该公司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1 2%,为了节约成本支出,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拟对正在使用的一台旧设备予以更新。
其他资料如下:资料一:折旧设备数据资料如表6所示。
表6 已公司折旧设备资料金额单位:万元资料二:相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表7所示。
表7 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要求:(1)计算与购置新设备相关的下列指标:①税后年营业收入;②税后年付现成本;③每年折旧抵税;④残值变价收入;⑤残值净收益纳税;⑥第1~5年现金净流量(NCF1~5)和第6年现金净流量(NCF6);⑦净现值(NPV)。
(2)计算与使用旧设备相关的下列指标;①目前账面价值;②目前资产报废损益;③资产报废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④残值报废损失减税。
(3)已知使用旧设备的净现值(NPV)为943.29万元,根据上述计算结处工,做出固定资产是否更新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税后年营业收入=2800*(1-25%)=2100(万元)②税后年付现成本=1500*(1-25%)=1125(万元)③每年折旧抵税=700*25%=175(万元)④残值变价收入=600万元⑤残值净收益纳税=(600-600)*25%=0万元⑥NCF1~5=2100-1125+175=1150(万元)NCF6=1150+600-0=1750(万元)⑦NPV=-4800+1150*(P/A,12%,5)+1750*(P/F,12%,6)=-4800+1150*3.6048+1750*0.5066= 232.07(万元)(2)①目前账面价值=4500-400*4=2900(万元)②目前资产报废损失=1900-2900= -1000(万元)③资产报废损失抵税=1000*25%=250 (万元)④残值报废损失减税=(500-400)*25%=25(万元)(3)因为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净现值大于使用新设备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继续使用旧设备,不应更新。
《高级财务管理》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其本身并不是法人,从而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以及相应的民事权。
()2、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是真正的企业集团,主要看它是否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
3、企业集团总部与各成员企业的关系同大型企业的总、分公司间的关系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别。
4、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效率的核心控制力依存互动,构成了企业集团生命力的保障与成功的基础。
5、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核心竞争力要比核心控制力更重要。
()6、在财务管理主体上,企业集团呈现为一元中心下的多层级复合结构特征。
()7、无论是站在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还是成员企业的立场,都必须以实现市场价值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的基本目标。
()8、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
9、单一法人制企业所涉及的财务活动领域相对较窄,所以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
()10、由多个成员企业联合组成的企业集团,彼此间通过取长补短或优势互补,在融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等的形式或手段方面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11、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拥有财务资源的环境优势,主要看当前既有的、静态的、账面(财务报表)意义的财务资源规模的大小。
()12、由于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以,成员企业可以脱离母公司的核心领导,完全依照自身的偏好进行理财。
()13、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宗旨在于谋求更大的、持续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14、公司治理面临的一个首要基础问题是产权制度的安排。
()15、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构成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
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所有者。
()16、对母公司而言,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与确保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是一对矛盾。
()17、母公司要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采取绝对控股的方式。
()18、就本质而言,集权与分权的差别主要在“权”的集中或分散上。
财务管理综合计算分析题
总共4题共0分
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共4题)
1. 某企业年销售额为210万元,息税前利润60万元,变动成本率60%;全部资本200万元,负债比率
2. 某企业拟筹资2500万元。
其中发行债券1000万元,筹资费率2%,债券年利率为10%,所得税率为33%;优先股500万元,年股息率7%,筹资费率为3%;普通股1000万元,筹资费率为4%,第一年预
3. 假定甲公司目前拟购置一台设备,需款100 000元,该设备可用6年,建设期为零,使用期满有残值4000元。
使用该项设备可为企业每年增加净利12 000元,A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且A公司的资金
成本为14%(以此作为基准折现率)。
要求:选择适当的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项目的可行性。
已知:(P
4. 某企业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500000元,其收支情况比较稳定,有价证券变现的固定费用为3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2%。
要求:(1)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2)计算最低现金管理成本;(3)计算证券变现。
《高级财务管理》总复习计算或计算分析题:1、根据资本结构及资本报酬率分析权益情况的计算(第五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复习指导1)某企业集团持有其子公司68%的股份,该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000万元,其资产收益率(也称投资报酬率,定义为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为25%,负债的利率为8%,所得税率为30%。
假定该子公司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有两种情况:一是保守型30:70,二是激进型70:30。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资本结构,请计算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资本报酬率,并分析二者的权益情况。
解:由上表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与负债规模,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贡献程度也不同,激进型的资本结构对母公司的贡献更高。
所以,对于市场相对稳固的子公司,可以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这样,较高的债务率意味着对母公司较高的权益回报。
2、资本型企业集团预算目标规划的计算(第五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复习指导3)母公司净资产总额为80,000万元,下属A,B,C三个生产经营型子公司,母公司对各自的资本投资额与股权比例如下:假设母公司资本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为20%,而各子公司上交给母公司的投资报酬占母公司资本收益总额的60%。
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均属独立的纳税主体,其中母公司及子公司A ,B 的所得税率为30%;子公司C 的所得税率为20%。
要求:(1)计算母公司税前与税后目标利润总额,以及对子公司所要求的上交收益总额。
(2)母公司对子公司所要求的报酬上交总额以及各子公司应上交的数额。
(3)基于母公司的报酬要求,确定或规划各子公司的应实现的最低利润目标值(包括税前与税后)解:(1)母公司税后利润目标=80,000×20%=16,000(万元) (总资产税后利润资产报酬率=)母公司税前利润目标=%301000,16-=22,857(万元) 母公司要求子公司上交收益=16,000×60%=9,600(万元)(子公司上交给母公司的投资报酬占母公司资本收益总额的60%。
一.计算题1.某企业年销售产品18 000件,每件售价180元,每件零件耗用直接材料40元,直接人工成本7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400 000元,企业的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300 000元。
求:产品的边际总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
(900000,50,200000)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后=S—C=18000×180—(40+70+20)×18000=900000元。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80-130=50元息税前利润=(S-C)-F=900000-(400000+300000)=200000元2.某股份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债券,面值总额1000万元,票面利率5%,期限5年,一次付息,分期还本。
发行日市场利率为3%。
试计算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年金现值系数为4.57971;复利现值系数为0.86261;年金终值系数为5.30914;复利终值系数为1.15927) (1091.60)3.某投资人用100万元现金购买股票5种,其投资比重分别为20%、30%、10%、15%、35%,对应的β系数分别为1.2、1.4、1.6、0.85、2.1。
试计算该投资组合的β系数。
(1.64)4.某公司普通股每股发行价为100元,融资费率为5%,第一年末发放股利2元,以后每年增长3%。
试计算该普通股的成本。
(5.11%)5. 某企业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3800万元,全年资产平均余额为552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2208万元;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5876万元,全年资产平均余额为588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2646万元。
试计算:2008、2009年的全部资产周转率(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次)、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百分比) (2008年:2.5,6.25,40%;2009年:2.7,6,45%)年定期存款利率2%,至2008年底,小王8年的捐款相当于多少钱?(17165.82)((F/A,2%,8)=8.58291;(F/P,2%,8)=1.16640)7.某股票每年股利为7元,预计年增长率为5%,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
高级财务管理(一)一、判断对错(共10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高级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突破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一些专门性问题。
(√)2.企业并购中现金支付的缺点是对目标企业股东而言,现金支使其即时形成纳税义务。
(√)3.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
(√)4.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5.核心企业对非紧密层企业出售产品时,若没有市价则用标准成本加成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6.分拆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时便有两家独立的(最初的)、股份比例相同的公司存在,而在此之前只有一家公司。
(×)7.并购的交易费用包括并购直接费用和并购管理费用。
(√)。
8.资本经营的过程仅是不断获得控制权的过程。
(×)9.企业集团最基本的联结纽带是资本。
(√)10.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1. _______是指从事同类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生产经营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
A. 横向并购B.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D. 控股合并2.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并购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
这种并购形式属于()。
A. 控股合并B.吸收合并C.新设合并D. 混合并购3. 下列哪种并购防御战略会使被并购方反守为攻?()A. 资产重估B.股份回购C. 帕克曼防御策略D. 出售“皇冠上的珍珠”4.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10%的股份,另一个企业反过来同样购买这个企业10%的股份,一旦其中一个企业成为收购目标,另一个企业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从而起到反收购的目的,这种反收购手段属于()。
A. 收购收购者B.交叉持股计划C. 股份回购D. 寻找“白衣骑士”5.下列不属于并购风险的是()。
课堂案例分析答案一、张伟是东方咨询公司的一名财务分析师,应邀评估百兴商业集团公司建设新商场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
张伟根据公司情况做了以下估计:(1)公司本年度净收益为2,00万元,每股支付现金股利2元,新建商场开业后,净收益第一年、第二年均增长15%,第三年增长8%,第四年及以后将保持这一净收益水平。
(2)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支付率的股利政策,并打算今后继续实行该政策。
(3)公司的β系数为1,如果将新项目考虑进去,β系数将提高到1.5。
(4)无风险收益率(国库券)为4%,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为8%。
(5)公司股票目前市价为23.6元.张伟打算利用股利贴现模型,同时考虑风险因素进行股票价值的评估。
百兴集团公司的一位董事提出,如果采用股利贴现模型,则股利越高,股价越高,所以公司应改变原有的股利政策,提高股利支付率。
请协助张伟解答下列问题:(l)参考股利固定增长贴现模型,分析上述董事的观点是否正确。
(2)如果股利增加,对可持续增长率和股票的账面价值有何影响?(3)评估新建商场项目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
解:(1)该董事的观点是错误的。
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支付率的股利政策,由于第四年及以后的净收益水平保持不变,所以从第四年后每年股利是固定的。
在固定股利增长模型中P0=D1/(k-g),当股利较高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确也会较高。
但是其它条件不是不变的。
如果公司提高了股利支付率,增长率g就会下跌,股票价格不一定会上升。
事实上,如果股权收益率ROE>k,价格反而会下降。
(2)股利支付率的提高将减少可持续增长率,因为用于再投资企业的资金减少了。
股利支付率的上升会减少股票账面价值,原因也是一样的。
(3) k=4%+(8%-4%)×1.5= 10%股票价值的具体计算见下表所示(金额单位:元)二、ABC家具公司正在考虑在它的产品组合中加入一条新的生产线,新机器的售价为200 000元,另外还需支付船运费10 000元、安装调试费30 000元。
高级财务管理常见的计算分析题1.已知甲公司销售利润率为 11%,资产周转率为 5(即资产销售率为 500%),负债利息率 25%,产权比率(负债/资本)3﹕1,所得税率 30%要求,计算甲企业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报酬率。
1.解:甲企业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5=55%甲企业资本报酬率负债资产负债=〔资产收益率+×(-)〕×(1-所得税⑷乙企业预期利润增长率。
⑸甲公司对乙企业实施购并的前提是需保持甲公司现有的运用资本报酬率水平。
3.解:⑴基于乙企业最近年份(2001)的盈利水平2001 年乙企业每股收益0.1 元甲公司市盈率12.5预计乙企业每股价值0.1 元×12.5=1.25 元预计乙企业总价值(5000 万股) 1.25 元/股×5000万股=6250 万元⑵基于乙企业近三年(1999-2001)的平均盈利水平乙企业近三年平均税后利润420 万元股权资本率)收益率利息率乙企业近三年平均每股收益420 万元/5000 万股=0.084甲公司市盈率12.5预计乙企业每股价值0.084 元×12.5=1.05 元预计乙企业总价值(5000 万股) 1.05 元/股×5000万股=5250 万元3=[55%+×(55%-25%)]×(1-30%)=101.5%12.已知目标公司息税前经营利润为 3000 万元,折旧等非付现成本 500 万元,资本支出 1000 万元,增量营运资本 400 万元,所得税率 30%。
要求:计算该目标公司的运用资本现金流量。
⑶基于乙企业被收购后的盈利水平能够迅速提升到甲公司当前的运用资本报酬率水平乙企业运用资本=7000+4000=11000(万元)乙企业必须迅速达到的运用资本报酬率水平20%乙企业必须迅速实现的息税前利润11000×20%=2200(万元) 减:乙企业长期负债利息7000×10%=700(万元)运用资本息税前所得折旧等非资本乙企业必须迅速实现的税前利润2200-700=1500(万元) 2.解:=×(1-)+-减:乙企业应纳所得税1500×40%=600(万元)现金流量增量营-运资本经营利润税率付现成本支出乙企业必须迅速实现的税后利润1500-600=900(万元)预计乙企业每股收益 900 万元/5000 万股=0.18 元/股甲公司市盈率 12.5预计乙企业每股价值0.18×12.5=2.25(元/股)预计乙企业总价值 2.25 元/股×5000 万股=11250 万元⑷基于乙企业预期利润增长率乙企业近三年平均税后利润420 万元=3000×(1-30%)+500-1000-400=1200(万元)3.2002 年初,甲公司拟对与其在业务及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互补性的乙企业实施股权收购,相关财务资料如下:甲公司 2001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420 万元×(1+25%) 525 万元预计乙企业每股收益 525/5000=0.105(元/股)甲公司市盈率12.5预计乙企业每股价值 0.105×12.5=1.3125(元/股)预计乙企业总价值 1.3125×5000=6562.5(万元)⑸基于主并方甲公司保持自身现有运用资本报酬率的期望乙企业2001 年税后利润500 万元乙企业2001 年税前利润500/(1-40%)=833(万元)加:乙企业长期负债利息 7000×10%=700(万元)乙企业息税前利润 833+700=1533(万元)甲公司愿意对乙企业支付的价款限度(预计乙企业总价值)1533/20%=7665(万元) 预计乙企业每股价值 7665/5000=1.533(元/股)4.2001 年底,K 公司拟对 L 企业实施吸收合并式收购。
根据分析预测,购并整合后的 K 公司未来 5 年中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分别为-4000 万元、2000 万元、6000 万元、8000 万元、9000 万元,5 年后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稳定在 6000 万元左右;又根据推测,如果不对 L 企业实施购并的话,未来 5 年中 K 公司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分别为2000 万元、2500 万元、4000 万元、5000 万元、5200 万元,5 年后的股权现金流量将稳定在 3600 万元左右。
购并整合后的预期资本成本率为 6%。
要求: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对 L 企业的股权现金价值进行估算。
4.解:2002-2006 年 L 企业的贡献股权现金流量分别为:-6000(-4000-2000)万元、-500(2000-2500)万元、2000(6000-4000)万元、3000(8000-5000)万元、3800(9000-5200)万元;2007 年及其以后的贡献股权现金流量恒值为 2400(6000-3600)万元。
L企业 2002-2006 年预计股权现金价值=- 6000+(1 + 6%)- 500(1+6%)2+2000(1 + 6%)3+3000(1 +6%)4+3800(1 + 6%)5=792(万元)2400要求:分别按照下列条件对乙企业总价值及每股价值进行估测。
⑴乙企业最近年份(2001 年)的盈利水平。
⑵乙企业近三年(1999-2001)的平均盈利水平。
⑶假设乙企业被收购后的盈利水平能够迅速提升到甲公司当前的运用资本报酬率水平。
2007 年及其以后 L 企业预计股权现金价值=6% ⨯ (1 + 6%)5 =29880(万元)L 企业预计股权现金价值总额=792+29880=30672(万元)5.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甲于 1999 年 6 月份购入生产设备 A,总计价款 2000 万元。
会计直线折旧期 10 年,残值率 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 8 年,残值率 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仿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 A 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 60%,每年折旧率 20%。
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 1999 年、2000 年分别实现帐面利润 1800 万元、2000 万元。
所得税率 33%。
要求:计算 1999 年、2000 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
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5.解:则 1999 年:固定资产原值20000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7000 固定资产净值13000 流动资产17000资产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综合利息率 8%)30000 9000股权资本16000 其中:注册资本(10000 万股,每股面值 1 元) 10000 资本公积及盈余公积金4000税后利润(税率 40%)2000流动负债5000资本及负债合计30000乙企业 2001 年12 月31 日资产负债表如下:固定资产原值8000 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00固定资产净值6000流动资产8000资产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综合利息率 10%)14000 7000股权资本4000其中:注册资本(5000 万股,每股面值 0.5 元) 2000资本公积及盈余公积金1500税后利润(税率 40%)500流动负债3000资本及负债合计14000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乙企业运用资本报酬率20% 13%利润增长率近三年平均盈利其中:税前25%2800 万元18%700 万元税后1680 万元420 万元每股收益0.2 元0.1 元每股市价 2.5 元非上市(无市价)市盈率12.5 ——每股股息0.1 元0.06 元股利率4% ——子公司甲会计折旧额=2000 ⨯(1-5%)⨯12-610 12=95 (万元)8.已知 2000 年、2001 年 A 企业核心业务平均资产占用额分别为 1000 万元、1300万元;相应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净额分别为 6000 万元、9000 万元;相应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 4800 万元、6000 万元;相应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1000 万元(其中非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2000 ⨯(1-8%)⨯12-6 =115(万元)付现营业成本为 400 万元)、1600 万元(其中非付现营业成本为 700 万元)假设 2000 年、2001 年市场上同类业务的资产销售率平均水平分别为 590%、640%,8 12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1800+95-115=1780(万元)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780×33%=587.4(万元)子公司甲内部首期折旧额=2000×60%=1200(万元)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000-1200)×20%=160(万元)子公司甲内部折旧额合计=1200+160=1360(万元)子公司内部应税所得额=1800+95-1360=535(万元)子公司内部应纳所得税=535×33%=176.55(万元)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176.55-587.4=-410.85(万元)该差额(410.85 万元)由总部划账给子公司甲予以弥补。
2000 年:2000 ⨯(1-5%)最好水平分别为 630%、710%要求:分别计算 2000 年、2001 年A 企业的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核心业务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并作出简要评价。
8.解:2000 年:销售收入净额A 企业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平均资产占用额=6000/1000=600%营业现金流入量A 企业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子公司甲会计折旧额==190(万元)10销售收入净额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2000 ⨯(1-8%)=230 (万元)8=4800/6000=80%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2000+190-230=1960(万元)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960×33%=646.8(万元)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000-1360)×20%=128(万元)子公司甲内部应税所得额=2000+190-128=2062(万元)子公司甲内部应纳所得税=2062×33%=680.46(万元)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680.46-646.8=33.66(万元)该差额(33.66 万元)由子公司甲结转给总部。
6.已知甲集团公司 2000 年、2001 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 4000 万元、5000 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 600 万元和 800 万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 480 万元和 500 万元,A 企业核心业务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行业平均水平=590%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行业最好水平=630%2001 年: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400/1000=40%非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 100 万元、120 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分别为 20 万元、180万元;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 3500 万元、4000 万元,营业现金流出量(含所得税)分别为 3000 万元、3600 万元,所得税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