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现代文百篇阅读材料 解放战争启示录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东南”与“西北”是古代中国频繁对举的两个方位概念。
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句话凝聚了古人丰富的地理经验。
很多历史文献也描述中国的地理大势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不惟地形,“东南”与“西北”在经济、文化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地理差异。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东南之人,食水之产;西北之人,食六畜产。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
”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南宋即已形成。
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东南人满,西北土满”来形容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变化。
至清康熙时,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来,朱奇龄明确主张“以东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
进入近代,西北移民殖边之论成为潮流,“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一语,为近代中国社会各界人士耳熟能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也早已是知识界表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口头禅。
胡焕庸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
“胡线”是依靠较高精度的人口数据,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化约和展现“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传统认识的产物。
可以说,学理上的“胡线”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实上的“胡线”已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胡线”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出的人口地理分界。
近代中国的领土空间是随着清代疆域观念变化和国际条约体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为主体逐步确立下来的。
然而,身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精英尚未建立起现代中国疆域的意识,或者执拗于传统天下观主导下的华夷秩序,或者不自觉地受日本舆论话语影响,接受了中国“本部—边疆”截然二分的对立论,个别人甚而因西方殖民话语的刺激,沾沾自喜地将中国“本部”之外的边疆之域也视为中国的“殖民地”。
百年江山如你所愿引言:1921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从打破旧世界到建设新中国,从开启新纪元到走进新时代,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百年奋斗历程:今日中国如你愿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此文的编者按语说,“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当时的人们,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么强烈,但前途又是多么渺茫!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总结近代以来历史时所言:“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市场商品严重匮乏,物价暴涨,很多人还处于未解决温饱状态。
一组数字可见当时国力之贫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9元。
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这样的新兴独立国家。
当年毛泽东同志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六)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5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医药产业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科研、教育、生产、流通及各项相关领域相配套的完整体系,能够自主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及制药机械等一系列产品。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交流和医药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较早的可以追溯到汉朝,特别是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对中国的医药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中国在整个世界医药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其规模还是相当小的,产品结构也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使中国的医药对外贸易取得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任务还很艰巨。
国际医药研发向中国的转移,将提升中国医药的研发能力。
中国在承接研发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明显。
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部化学原料药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且多个药物品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
随着国际医药产业生产逐步转移到中国,中国医药生产能力和工艺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突破国外市场准入限制的能力将得到加强。
从中长期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加工能力,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
据医保商会介绍,在这种预期下,中国医药外贸有望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复杂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加。
国际市场的各种不利因素,倒逼中国医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2019-2020学年栖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小说再版,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
“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某杂志为了纪念建党100周年,特开设“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确定了下列投稿主题:(1)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涵育人格品行。
(2)红色文化滋养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启迪指导未来。
(3)红色文化在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中走向新的繁荣。
请你从上述三个投稿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给“红色文化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高考名著阅读《红岩》第一篇:高考名著阅读《红岩》北工大附中语文一轮复习材料高三语文组高考名著阅读之《红岩》一、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
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年—)四川武胜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二、创作背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三、主要内容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
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
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
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
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2021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 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相关素材 抗美援朝的“精气神” | 名言金句
0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0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03.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04.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泽东 05.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 06. 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这种“气”,就是战斗精神。——毛泽东 07.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毛泽东 08.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0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10. 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光明网 11.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英雄赞歌》 12.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赞歌》
| 人物事例 01. 祖国不曾遗忘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以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共有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七十年来,祖国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克孜勒是俄联邦图瓦共和国的首都,人口只有几万人。
市中心是广场。
周围有列宁像、总统府和歌剧院。
中央立一幢亭子,赭红描金,置一个大转经桶,高过人,两米宽。
克孜勒的市民清早过来转转经桶,这是个全民信仰喇嘛教的国家。
人们说,转经桶里装粮食,有谷子、高粱、麦子、玉米和黑豆。
我到时,转经的人走了,该上班了。
一位老汉坐亭子台阶上,手拿马鬃小刷子和一个蓝布袋。
他拂扫经桶地上的浮土,归小堆,捧进袋里。
我看,亭子地面已经很干净。
过一会儿,老汉又去扫土。
他可能在这里保洁。
不过,这个刷子太小了,只有两个牙刷那么大,手柄好,象牙做的。
待我要走时,老汉先走了。
他把蓝布袋和小刷子揣怀里,背着手,身态蹒跚。
袋里的土也就二两多。
我上前,请教老汉在做什么。
老汉目光转过来,清澈,说婴儿的眼睛也可以,只是眼窝的皱纹证明他老了。
我们勉强对话,用蒙古语。
他懂一点蒙古语,会藏语。
我主要使用肢体语言。
一番交流得知,他不在这里搞卫生,把土收藏回家。
为什么收藏转经人鞋上的土呢?他比划:家不远。
明天在这里见面,邀我去他家。
他家里有什么?有花。
他比划高矮的花儿,花朵有鸡蛋那么大、香瓜那么大。
噢,他用这些土栽花儿。
四方人脚下的土栽出不平凡的花儿。
次日此时,我等老汉,没等到,欲归。
一个小孩从广场西边飞跑过来,拽我衣裳。
怎么回事?他手指我左胸的成吉思汗像。
这件T恤是纪念蒙古帝国(1206-2006)诞生800年的纪念,海中雄送。
我明白了,小孩是老汉派来的,成吉思汗像是标识。
我随小孩来到一处平房人家。
老汉门口迎接,他在家为我做酸奶。
院子里,我看到忍冬细长的红花、鸡矢藤、蓝色的桔梗花,还有层层叠叠的虞美人。
可是,这不会是用扫来的土栽的花吧?我意思说,这么大一个院子的土,扫不来。
扫来的土应该在盆里。
我比划——盆。
老汉——没有盆,只有土地。
我——花,长在盆里。
老汉——你喝酸奶。
我喝酸奶,不加蔗糖的酸奶开胃生津。
我忍不住起身模仿他扫土、转经桶、布袋子。
老汉恍然,领我进入一个小屋。
解放战争启示录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
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力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谈判的一个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
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
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
但最重要的还不是人数,而是武器。
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
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一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
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机反正。
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这是蒋介石的原话。
国民党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被我们的普通战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少将级别以上的就有260多人。
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将就这么被我们生俘了,包括杜聿明、黄维等人。
还有很多高级将领不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而是逃出了战场,已经走出一两百里地后,被我们的民兵抓住的。
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
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都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人。
我查了一下渡江战役的详细部队构成,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连队百分之七八十是“解放战士”。
什么叫解放战士?就是国民党俘虏,甚至有的连的干部、指挥员都是“解放战士”充当的。
最有意思的例子发生在辽沈战役。
第一战打廖耀湘,在野地里俘虏了国民党士兵17万人。
这是第一场大规模决战,第一次抓那么多人,共产党的政工干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按照政工条例,抓了俘虏是要甄别的。
但是17万人怎么甄别?最后没有办法,就在野地里拿松树条搭了一个门,上面贴了三个字“解放门”:愿意跟着共产党部队参军的,从这个门走过去,不愿意的从门边上走,给两块大洋的路费,让他回家种地去——家里分地了。
最后,有三分之二的国民党士兵从门里面走过来。
我们的政工干部就在门边握手欢迎。
二解放战争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土地改革。
我查到当时土改的一份文件,很惊讶。
其中有一个条款很有意思,是这样写的:“在分土地的时候,如果本村有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官兵家人,一视同仁,一样分地。
”当时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国民党军队被包围,包围圈里没吃没喝,共产党就拿大喇叭喊话。
他们的长官最害怕我们喊两个内容:第一是“赶紧过来吧,这边有肉包子”。
因为他们的食物只能靠空投,一围就是一个月,饿得慌。
而共产党这边确实有肉包子,是老百姓给的,这香味抵挡不了。
第二就是“兄弟赶紧过来吧,回家吧,你们家分地了”。
后者更不可抗拒,造成国民党军队成建制地往这边投诚。
信仰并不是抽象的词,它是很具体的。
坚信自己做的是正义的事业,坚信民族能够得到解放、繁荣,坚信自己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信仰。
尽管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以标榜自己什么都不信为时髦,但我还是想说,我没见过哪个真正成功的人,心里是没有信仰的!三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一股不可遏制的腐败浪潮迅速席卷了国民党全党。
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总结自己为什么失败,他还说:“我们失败就失败在‘接收’二字。
”当时全国上下约有2300多个接收委员会。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的军政大员大发“国难财”,打着“接收”的旗号,把土地、矿山等国家财产都拿来中饱私囊。
虽然国民党重新开始了作为执政党的统治,但是内部的腐败已经不可遏制。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时,海州的司令官是李延年。
国防部让李延年带着海州部队和野战军沿着陇海铁路赶紧向徐州收缩,但这一行动要冒极大的危险,因为陈粟大军就压在陇海铁路北边,所以决不能让对手事先知道。
因此,对这次行动,国民党内部的保密工作做得很严格。
严到什么程度?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头一天司令官还不知道。
出发前一天晚上,李延年正要睡觉,突然有一个老百姓敲门进来,对他说:“李司令啊,你千万不能走啊!你要走也不能自己走,要带着我啊!”李延年当时对他说:“校长让我们死守海州,我能上哪里去?”但事后觉得不对劲,他赶紧给南京方面打电话,才知道果然如此,命令天亮就到,赶紧行动。
李延年晚年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民党不败才奇怪了!”对此,李延年很愤怒。
他作为战区司令都不知道有军事变动,这个老百姓如何得知这么大的军事秘密?后来经过查证,那人并非普通老百姓,而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在海州的代理人,做的是海盐生意。
军队转移的秘密,必然是刘峙透露给他的。
刘峙清楚地知道这个军事行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还是宁肯不告知战区司令员,也要先通知自己的生意代理人,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四杜聿明认为,此事万万不可事先被陈粟知道,这事关生死存亡。
所以,第二天部队就要撤走,前一天晚上还在唱戏,假说是给杜聿明的母亲过寿,以此来迷惑敌军。
实际上,共产党早已侦知此事。
那天晚上,杜聿明只发了一道命令给徐州的警备司令,要求当晚查封在徐州银行和钱庄的金库,因为里面有一些黄金需要运走。
但是没过多久,警备司令就回来报告说:“别说金库,所有钱庄的经理和掌柜连家属,在三天前就已全部离开徐州。
”后来,杜聿明在回忆录里写道:“看来我们是已经没有希望了。
”实际上,只有一群人能事先通知徐州银行家撤走,就是南京的国防部高官。
他们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风声就从最高层泄露出去了。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后来,杜聿明率兵刚走了一天,就被共产党的军队包围了。
五不过再往深层次看,这样的腐败问题还只是表象,最大的问题是国民党党心的分裂,具体表现为派系斗争。
什么是派系?派系就是私利集团。
作为政治集团来说这是最大的腐败。
整天喊着党国利益高于一切,实际上是私利高于一切。
陈粟打孟良崮,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共产党军队围住了孟良崮,但是共产党的包围圈外围还有一个国民党的包围圈,至少有五个国军整编师在反包围。
共产党军队两面作战,久攻不下,如果再耽误下去,就必须立即撤出战场。
但撤出战场意味着什么?丧失山东解放区。
这必将严重影响到解放战争的进程。
打到最后,最内圈的张灵甫扛不住了。
他一直请求外部的国民党军队支援,但电报发了好几天都没有得到任何支援。
外围的国民党整编师近在咫尺,最近的黄伯韬的一个师离陈粟军队只有三华里,用重炮都可以交叉射击了。
但黄部就是不去支援,只说“打不动了”。
黄伯韬军队里人员很杂,川、贵、滇军都有,还有许多杂牌军。
当时他们就是抱着一个想法:“我们凭什么去救你们中央军?”而且黄伯韬当时说了一句话:“听说张(灵甫)的情况不妙。
不过,他不是挺有办法的吗?”于是黄伯韬谎报军情,不战反退。
性格倔强的张灵甫最后只好发了这样一封电报:“各位兄弟赶紧增援,我这边顶不住了!”结果他收到的回电竟然一律是:“我们请张军长增援!”张灵甫拿着电报就蒙了,到底是谁被包围了?谁增援谁?张灵甫临死前有一句名言:“我终于弄明白了我们军队内部的游戏规则,我没有掌握好。
”六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为老百姓做的最具体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土地问题。
这一举措使得大量普通百姓信任共产党,愿意跟党走。
解放战争中,我们不需要后勤部,后勤部就是老百姓;我们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大娘的炕头。
在国民党统治末期,他们彻底失去民心,被老百姓抛弃了。
当时,国民党的行军日志上永远有一句话:“不得进村宿营。
”这和共产党刚好相反。
共产党的部队离村还有好几里地,孩子们就来迎接了。
油灯点上,大娘将热水烧好。
百姓的炕头就是营房,很安全。
淮海战役时,常常是被围住的国民党集团军那边,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什么亮光也没有,而包围圈外围全是火把。
那是周边的数个省——江苏、河南、山东,约590万老百姓推着小车、担着担子从小路走,连夜支前。
如果从飞机上看,那是何等壮观的情景?世界上再没有一支军队可以享受那么强大的后勤支援。
我常常阅读过去的史料并采访一些老人家。
其中一位老人告诉我,他当时参加支前大军,推着小车,车上装着两发炮弹,从山东推到淮海战场,推了三四百里,半路上天一下雨,怕炮弹受潮打不响,他就把衣服脱下来盖在炮弹上。
运到淮海战场后,组织上给他发钱,让他赶紧回家,但他并不急着回去,一定要在旁边看着炮弹打出去了才放心。
而国民党军那边呢,士兵中有一句顺口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
”七解放战争中,我们俘虏的国民党高官,基本上后面都站着一个副官,这个副官是誓死不逃的,也不需要看押。
比如我们将杜聿明押到哪儿,副官就跟到哪儿。
副官永远提着一个小柳叶箱,里面统统只有一样东西,就是金条。
但如果是共产党的将领、干部在战场上牺牲了,整理他们的遗物最简单不过,没有私人财产,只有两个兜:一个兜里是笔记本,或者是一支钢笔;另一个兜里是烟叶和一支短杆的烟袋锅。
我为写作而采访过一些经历了淮海战役的老百姓,他们至今仍惦念着一位名叫鲁瑞的共产党干部。
鲁瑞是一位知识分子入伍的中级干部,能说会道,梳着分头,很有风度,大家都喜欢他。
他当军事干部的时候身先士卒,打仗勇敢,可是在淮海战役的最后一仗时牺牲了。
把他抬下来之后,整理遗物,除了发现笔记本、烟叶,还有一副扑克牌。
这副扑克牌现在还在博物馆里,是他自己用硬纸板做的,梅花、方块都是拿萝卜当模子抠出来印上的。
在其中的一张上有几行钢笔字:“我是淮海人,我要在淮海战役中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为郏县县委题词“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这其中也隐藏着一段艰苦的岁月。
当时西北战场非常艰苦,但是郏县是必须要打下来的,因为这是胡宗南深入解放区的一根“钉子”。
毛泽东亲自为西北野战军筹粮,他找到郏县当时的县长说:“我准备打三天仗,将郏县拿下来,但是你要给我想办法筹来三天的粮食。
”于是,县长把老百姓的口粮和所有坚壁清野找到的粮食拿出来,供军队吃了一天;第二天,又把田里的所有青苗都割了,供军队维持了一天;最后一天,把村里的羊和驴都杀了,又维持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