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学案-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44.55 KB
- 文档页数:4
学案编号 16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日期2017年5月课题名称:雷雨编制教师姓名高冉审定教师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学习重点】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学法指导】活动法、探讨法、启发法【知识链接】戏剧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分析人物形象③揣摩戏剧语言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
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中外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几易其稿,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雷雨》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端正地书写本课“雷、乌、黑、压、垂”5个生字,重点指导“黑、垂”。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说出雷雨前景色,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学习准备】
准备笔和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导入新课→预学反馈→共学课文→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端正地书写本课“户、新、迎、扑”4个生字,重点指导迎、扑。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挂”“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4.尝试背诵课文。
【学习准备】
准备笔和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复习生字→共学课文→指导书写→课后拓展。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雷雨》导学案参考答案:四、明确: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
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
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五、明确:“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六、明确1 、周朴园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3 、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
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雷雨》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能够准确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的批判精神以及揭示的社会矛盾。
2.能够通过分析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集中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生于天津,原籍湖北潜江。
中国现代剧作家。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
2.探寻背景课文选自剧本《雷雨》。
《雷雨》写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是旧中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这一场悲剧的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而且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
课文节选的是原剧第二幕,相关情节是:蘩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用人的鲁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情节便由此展开。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要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识记字词,把握全文,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一、自主学习【字词梳理】1.正音涟漪.( ) 缜.密( )报应.( ) 汗涔.涔( )佣.人( ) 创.伤( )樟.木( ) 弥.补( )咀嚼.( ) 潜.台词( ) 揣.摩( ) 演绎.( )忏.悔( ) 江堤.( )2.辨音伺.机( ) 应.届( ) 女佣.( )伺.候( ) 呼应.( ) 佣.金( )创.造( ) 咬文嚼.字( ) 核.心( )重创.( ) 咀嚼.( ) 杏核.儿( )敲(zhà)惭(zuò)【词语积累】意气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如“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指志趣和性格,如“他们两个意气相投”;还可以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这几天,他正在闹意气”。
《雷雨(节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戏剧知识,明晰结构布局。
难点:分析戏剧冲突。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雷雨》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曹禺在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二)作者简介:曹禺(1910一1996),原名,字小石,剧作家。
1933年创作的处女作四幕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刷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曹禺著作颇丰,代表作还有、、等。
三、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狭路相逢。
(家庭内部冲突)第二部分:与针锋相对。
(社会阶级斗争)四、文章理解1.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2.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五、课后练习1.对课文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B.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
雷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戏剧的根本知识,识记作者曹禺。
2.理清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
3.了解?雷雨?的知识,理清文章构造。
【学习进程】任务一自读课文,结合?红对勾?,完成以下填空。
1.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和;从时期来看,可以分为和;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和;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等。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演出、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3.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悦耳上口,浅显易懂。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路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4.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掉队、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富于戏剧性。
5.曹禺的代表作有、、等。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惊愕.〔〕伺.〔〕候伺.〔〕机袖襟.〔〕雪汗涔涔..茄.〔〕烟番茄.〔〕本分.〔〕谛.〔〕听窟.〔〕窿弥.〔〕补郁.〔〕热任务二请结合作品提要、课下注释和课文标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繁漪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周萍鲁大海周冲四凤任务三完成下表,概述?雷雨?课文节选局部情节。
【课下作业】思考:?雷雨?讲义节选局部有哪些矛盾冲突?【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任务一1.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多幕剧独幕剧历史剧现代剧悲剧喜剧正剧舞台剧播送剧电视剧2.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3.台词舞台说明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4.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5.?雷雨? ?日出? ?北京人?6.略任务二任务三课后作业课文中出现四个人物穿插的多重矛盾: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基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雷雨》导学案教学目标①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②了解戏剧冲突,分析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性格。
戏剧基础知识简介一、定义及其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不能像小说那样从容不迫地多方面展现生活的矛盾斗争。
戏剧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置人物于矛盾斗争漩涡之中,通过尖锐、激烈的冲突来现实人物性格。
戏剧不能完全按照生活中矛盾斗争的自然形态来表现,而应该使矛盾冲突的进程更加集中,提出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的进程必须在一小时或二、三小时之内完成。
因此,戏剧必须在生活的长河中选择那些矛盾冲突最尖锐、人物思想感情最激荡的部分,构成合情合理、层次分明而又真实可信、引人入胜的情节。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2《雷雨(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分析《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学法指导】解读、鉴赏、分析。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雷雨》简介: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天津。
年轻的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
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
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
雷雨之夜,准备与四凤一起出走的周萍,在父亲的威逼下认母,四凤方始明白她心爱的周萍竟是同母异父的哥哥,一场家庭悲剧终于发生了。
【预习案】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A级)伺.候(cì)虐.待(nuè)怜悯.(mǐn)仆.人(pú)谛.听(dì)惊愕.(è)雪茄.(jiā)汗涔.涔(cén)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B级)《雷雨(节选)》主要情节是什么?这场戏是围绕怎样的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点拨:梳理出文章结构。
)【合作探究案】一、人物分析。
(C级)1.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如何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点拨:找出周朴园的个性语言。
《雷雨》导学案(教师用)《雷雨》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到!)(一)、知识目标:简介曹禺和《雷雨》故事情节,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简介戏剧常识和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梳理情节脉络。
(三)、情感目标: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一、导入: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段导入。
导语: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母子不相和却相乱,兄弟不相亲却相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却取材于七十多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大学生的处女作。
这个大学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作品就是《雷雨》。
《雷雨》的诞生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
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一定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自学:(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一)、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18、雷雨学习目标: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习惯。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感情朗读学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新课文“雷雨”。
(板书课题)提问:雷雨,在天气预报时指是什么?(雷阵雨),你们谁见过雷雨?雷雨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雷雨时天气是怎样变化呢?先让我们看图。
(投影片或挂图)二、观察图。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找出下雨时和下雨后景色特点,并概括说出来。
2.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描写这一自然景象。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
②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字,迅速扫读音节。
③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和生词,多读几遍,读熟了再读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是描写第一幅图,哪段是描写第二幅图。
2.再读课文,画出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部分。
四、讨论:1.第3自然段是不是雷雨中景象?为什么?(雨并没有下)2.第7自然段是不是雷雨后景象?为什么?(雨还没有停)五、检查生字读音掌握情况。
3.用生字卡,只读生字词,(检查生字掌握程度)。
六、朗读课文,体会字、词在文中意思。
第二课时一、分段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
2.自由读1,2,3自然段。
(边读边画你认为用得好词、句,画出你读懂字、词、句。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哪个词,哪句话用好,为什么?3.再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课文里写雷雨前景色特点词语。
4.教师点拨下面问题,并板书。
(1)为什么说“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云多云厚,天色很暗,像压下来一样。
)(2)“叶子一动也不动”说明天气怎样?(一丝风也没有,天气很闷。
锦山蒙中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 1 第一单元 《雷雨》导学案(学生版)
时间 2012年5月 日- 月 日 课时 课时 授课班级 高2012级 班 主备 主审 审核意见
教学 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和戏剧艺术手法以及曹禺的创作。 二、能力目标 2.学习分析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3.学习赏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深刻体会人性的复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思考本剧悲剧的根源,认识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 设想
1.教学重点:分析戏剧冲突,赏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深刻体会人性的复杂性。 2.教学难点:全面分析人物,深刻体会人性的复杂性。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 4.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文本补白 第一部分:预习课(40分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曹禺以及有关《雷雨》的简介。C 2﹒识记与戏剧有关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重点)B 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概括剧情,疏理字词。A 一、结合课外知识,借助课外读物和网络,了解戏剧基本知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适合舞台表演、戏剧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作者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雷雨》采用的是易卜生式的传统戏剧模式,即“三一律”结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完整一致。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阅读课文,圈点批划,把握本剧的内容及情节,并理出你的疑问和学习建议。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1)字音字形 雪茄 ( ) 暂时( ) 半晌( ) 离间( ) 仆人 ( ) 本分( ) 江堤( ) (2)音形辨识 考虑班级实际情况,可进行课外或课内指导预习。 《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锦山蒙中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 2 伺 混 酒盅 委屈 蛊惑 委曲求全 (3)词语辨析 功夫·工夫
意气·义气 沉思·沉吟
惊愕·惊讶
(4)词语解释 [拜望] [谛听] [无赖] [郁热] [门当户对] [奄奄一息] [痛不欲生] 2.熟读课文,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 穿插” 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家庭矛盾、情感矛盾、主与仆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 你能看出本剧的人物之间以前曾发生过怎样的恩恩怨怨?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鲁贵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 ②根据情节发展,将课文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 ﹛过去的矛盾﹜ 第二场: ﹛现在的矛盾﹜ 3.阅读中的疑问和学习建议。 四、布置作业。 将学习小组分成两个大组,分别选出大组负责人。分别准备第一场戏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分角色朗读。并由两个大组长负责整合、优化资源,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分角色朗读。下节课开始就由两组选出的代表分别朗读,并评出优胜者。如果脱稿加2分。 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第二部分:课堂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戏剧语言。C 2、揣摩戏剧语言,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B 3、通过辩论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的复杂性。A 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可以进行眼神交流并配合适当动作。其他同学自己揣摩人物语言、情态和人物心理。(回顾戏剧鉴赏一般方法)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锦山蒙中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 3 ① ② ③ 二、揣摩戏剧语言,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 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到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 点拨:找出周朴园的个性语言。结合括号内的舞台说明,重点品读周朴园几次发问,深入人物内心)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你的生日,每年我总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周朴园心理变化: 2、通过矛盾冲突中,周朴园情态的种种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周朴园: 3、辩论: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各抒己见,要有依据) 正方: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三、总结得与失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鲁侍萍和鲁大海的性格特征。C 2.探究戏剧主题。B 3.总结戏剧语言的丰富精彩。A 一、研读品析,分析第二场 “父子冲突” 小组分角色朗读,可以进行眼神交流并配合适当动作。其他同学自己揣摩人物语言、情态和人物心理。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推动了下一个戏剧冲突的发展,即鲁大海的上场,第一个冲突尚未结束,新的冲突又展开了,请认真品读鲁大海上场后的这部分内容,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那些性格特征? 明确: 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什么是潜台词? 明确: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锦山蒙中2012届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四)
4 2、分析侍萍与大海的形象。 鲁侍萍:
鲁大海:
3.拓展提高——我思,我进步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明确:
三、丰富精彩的戏剧语言 1.意蕴丰富的舞台说明。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本课我的新认识、新体验、新观点、新方法以及缺憾。
附:作业与练习 1.根据剧本内容仿写句子。 在《雷雨》中,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 ;母子相见 ;兄弟相见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2.写一篇题为“走出雷雨式的人生困境”的短文,写在随笔本上,每篇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