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综合质检4月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51.07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一致的是( )。
(A)<u>怡</u>悦 <u>怠</u>工 <u>贻</u>笑大方百战不<u>殆</u>(B)<u>揣</u>度 <u>湍</u>急 <u>惴</u>惴不安气<u>喘</u>吁吁(C)<u>诋</u>毁 <u>抵</u>赖刨根问<u>底</u> 中流<u>砥</u>柱(D)奴<u>婢</u> <u>裨</u>益 <u>稗</u>官野史 <u>髀</u>肉复生2 下列作家、作品、作品人物搭配错误的是( )。
(A)巴金——《家》——高觉新(B)余华——《活着》——徐福贵(C)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冉.阿让(D)阿.托尔斯泰——《复活》——聂赫留朵夫3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加冠”是指男子十六岁(B)《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C)《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是指农历十六(D)《项羽本纪》鸿门宴中,项羽与项伯向东而坐,可见向东是指室内最尊贵的座位4 关于高中生45分钟内完成的语文作文字数,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字数应是( )左右。
(A)450(B)500(C)600(D)700文言文阅读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u>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精校版、详解版)福建省莆田市实验中学王伟安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②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
当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证实,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③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④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政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石狮市2016-2017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语文基础(35%)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6分)石狮,这座滨海城市,正日益成为hǎi xiá()西岸一颗yào yǎn()的明珠。
这座年轻时尚、有着“有街无处不经商,pū tiān ɡài dì()万式装”美誉的城市,在八闽大地上huàn fā()出青春活力,展现出迷人的mèi lì()。
石狮人用“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抒写着一座小城rì xīn yuè yì()的变化。
2.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1)“氤氲”的“氤”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音相近?()A.氡B.茵C.气D.恩(2)范仲淹《灵鸟赋》“灵鸟,灵鸟,尔之为禽兮何不高飞而远翥(zhù)?”这里“翥”的字义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关?()A.者B.煮C.羽D.翁(3)《郑人买履》一文中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吾忘持度.”中的“度”读音、意思都正确的哪一项?()A. ①度读音:dù意思:测量②度读音:duó意思:尺寸B. ①度读音:dù意思:尺寸②度读音:duó意思:测量C. ①度读音:duó意思:尺寸②度读音:dù意思:测量D. ①度读音:duó意思:测量②度读音:dù意思:尺寸3.下面几句话的横线上应该分别填入哪些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3分)(1)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_。
(2)种种事实说明:给病人盲目输液,不仅浪费金钱,而且风险大于_________。
(3)如果我们学习上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_________。
A.不言而喻治疗事半功倍B.不可思议疗效事倍功半C.不可思议治疗事半功倍D.不言而喻疗效事倍功半4.从说话要文明得体的角度看,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学校演讲比赛中,小华的竞争对手小明取得了第一名,小华对小明说:“_______”A.你侥幸获胜,不足为奇。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全国II 卷,2016.0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中考试题汇编之汉字(字音、字形)【2016 •北京卷】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 —5题。
(共16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 "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3分)加则妙11*|$体:________ 理由E _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2分)一隶书气势浑厚二楷书豪壮有力【2016 •重庆A卷】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宁静的山村,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轻盈飘四(选择一个即可〉2. 唯吾知足1.1.(3分)C (挟xi e)(3分)渺(mi ao )。
B. “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鸣是旷(ku mg)野最生动的音符。
C. 读能滋养灵魂,成熟心智,使我们不受繁华左右,不被潮流裹挟(xi d)庇(b i )护所和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D.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生息。
2.下列词语书写(3分)A. 暄闹B. 濒临C.慰藉被(gu o)▲挟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的便(ji e)▲,有时却未必看见真相。
我们只有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舆论所迷(hu o)▲。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讹诈愧怍收敛2.妄加揣测通宵达旦换然一及社交媒体(3分)B( A.暄一一喧C.换一一焕 D.嘎一一戛抑扬顿挫不卑不亢(ju e)▲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ji e)」1崛裹捷惑【2016 •浙江省金华卷】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
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z ao ___ ,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A.e B . w u)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高三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下载(zài) 颠簸(bǒ) 按捺(nài) 汗流浃背(jiā)B.惩罚(chéng) 躯壳(ké) 洼地(wā) 熏陶渐染(jiān)C.翘楚(qiáo) 祛寒(qū) 翩跹(xiān) 身陷囹圄(wú)D.押解(jiè) 与会(yù) 编辑(jí) 以儆效尤(j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卖单。
例如,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
B.天下奇观双乳峰下有连绵的肥田沃土,有呈玉带状的三岔河水浇灌,养育了这一方的百姓,繁演了这一方的后代,使双乳峰下的布依风情更具有神秘色彩。
C.丹霞山阳元石30万年来傲然直指苍穹,带着饱满的张力一柱擎天,笑看群山伫立天地,坦然接受日月的洗礼和信徒的膜拜,这样的景观让所有游客惊叹不已。
D.长期的文化积淀,笃实的心性沉潜,古典精华的守护,使他在喧嚣鼎沸的书坛赢得了认同;尤其是于经典处发韧,从自然中得法的行书更是获得行家的赞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仅凭自己武断的解释来判断自己国家的历史并满足于其中,不仅助长狭隘的国家主义的派生,于是增强从现实世界孤立出去的意识。
B.素有黄金通道之称的万里长江,挟裹着历史的沉淀,由此奔腾入海,水天相接,烟波茫茫,好一派蓝天辽阔、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C.面对高校校园内明显高估大学生信贷能力的网贷乱象,不能再等闲视之,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强化源头预防,扎紧网贷制度的篱笆。
福建省2023届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
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摘自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材料二:【原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古今贤文》)【释义】《古今贤文》是明代编写的启蒙读物,汇集了历代各种格言、谚语。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 页)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与古意的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式样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设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宋代士人之焚香,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霍香、郁金、麝香为多。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调和众香制作香饼,从两宋的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而宋人艳称的“龙涎香品”也是以水沉香为本,杂以脑麝香花而制成的合香。为宋人所喜者又有“蒸沉”,即用蒸馏香水的方法薰制水沉香,调配出个性化的香气。类似的办法宋人发明了不少。 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两宋已经完全本土化。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牡丹、梅、菊等各有专谱,“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不过寻常所用毕竟以线香为多,大众化的佛事活动更是如此。 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的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的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富贵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的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近年出现了“香文化”热,面对久违的香事,我们应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 (摘编自扬之水《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土久远的香事有祭祀的传统,即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祭飨祖先神灵,也有实用的传统,即焚香祛除秽气,获取芳馨。 B.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与霍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C.水沉香是制作“龙涎香品”的基础原料,也是宋代制作香饼的核心原料,从它的使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况。 D.宋代把一些园艺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创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这与当时园艺学空前发达密 切相关。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香具的变化是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之一,而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除了香具的用途之外,另一个就是香料。 B.香炉因用途不同,在式样和风格上有雅俗之别。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最后演变,新创的香炉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2 页)
C.焚香历史悠久,魏晋时期就已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断绝。宋代,焚香甚至成为士人的一种生活情趣。 D.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的香具是时尚,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只是被当作室内的陈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的外来香事并没有在中土自成体系,而是被吸收同化,融入到中土传统的香事习俗中。 B.宋代合香技术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样性,调和众香的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 C.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在人们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众化佛事活动中更是广泛使用,但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 D.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韵,但由于宋人焚香没有仪式化成分,这种清韵在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 陈 四 弊 谓 民 困 兵 弱 臣 工 委 顿 国 计 虚 耗 也 又 陈 贵 粟 之 策 令 天 下 赎 罪 者 尽 输 粟 盐 策 复 开 中 之 旧 令 输 粟 边 塞 充 军 食 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
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
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絰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
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B.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C.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D.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3 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②。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 8.词的上片“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用“ , ”这两句,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3)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范仲淹表达自己思念故乡,但因战争没有取胜而不能返回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新年康乃馨 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