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围产期保健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6.99 KB
- 文档页数:5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2014-05-19 06:21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25 [ 字号:大中小] Ilan Dagoni 以色列著名兽医专家韩超默沙东动物保健大客户经理一、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1.围产期的概念我们把奶牛的每一个胎次分成干奶期和泌乳期两部分,泌乳期和干奶期的节点就是分娩,分娩之前是干奶期,分娩之后是泌乳期。
围产期主要是产前及产后三周。
产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产后三周是新产牛阶段。
2.围产期的重要性成功的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下一胎次获得高产和高的繁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围产期饲养管理不当所犯下的错误,会持续影响到下一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
同时,干奶期有将近5~6周的时间,干奶早期定义为干奶前期。
我认为干奶前期非常重要,它对整个围产期的顺利过渡以及后续的成绩产生非常重要。
(1)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另外,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产奶量,也影响到牛的繁殖性能,表1是以色列牧场的一个报告,它展示了很多因素会造成奶量的损失,而且这些因素和管理有关系。
比如新产牛的阶段;产后疾病的高发;膘情控制的不合理;应激状态,包括天气热的时候分娩;干奶期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都会造成后续奶量的损失。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胎305天的产奶量能达到10吨多,这个阶段有262头犊牛出生,其中,87头奶牛是在夏季产犊。
夏季产犊牛的胎次奶量相对于平均10.2吨的水平要低将近五百多公斤。
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大于二胎牛数据,305天的产奶量达到13685公斤,而在这个阶段里总共有344头牛产犊,其中有93头牛是在夏季产犊,我们看到夏季产犊牛的奶量相对于平均的13吨,降低了将近1吨的水平,就是降低了982公斤。
所以随着胎次越高,夏季应激时,牛群胎次的产量会影响得更大。
所以,夏季的时候尽量减少牛的分娩,同时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让干奶期的牛也减少。
这样,可以顺利让奶牛度过干奶前期,围产后期包括产后三周新产牛阶段。
使奶牛在这些阶段少一些,否则会对胎次整个奶量影响非常大。
集约化奶牛场围产期的管理一、围产前期(产前半个月)的管理1.设施消毒母牛进入围产期后,应设专门的产犊车间,主要包括母牛的活动场所、母牛的乳房保健室及产床等设施。
这些设施在进牛前要进行全面的清理消毒,消毒时可用1%~2%的火碱溶液或200~300微升/升的有效氯溶液全面喷洒,包括地面及墙面。
冬季在产房设保温措施,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产房地面要平整,环境要安静,并做到通风、干燥。
2.母牛营养配料母牛转入产房后,可仍按干奶后期的饲养方法进行,即以优质干草适当搭配精料进行饲养,一般精料喂量可每天3~5千克,具体喂量因牛而定。
对乳房水肿明显的牛要少加一些精料对乳房变化不大、食欲较好、体型偏瘦的母牛可适当增加精料给量。
要注意降低日粮中钙和食盐的含量。
降低食盐的含量可避免母牛产前催奶过急,有利于母牛产后食欲恢复降低钙的含量可防止奶牛产生代谢障碍,降低代谢病的发病率。
产前食盐的喂量由原来的1.5%降至0.5%以下,钙的用量可降至原来的1/2~1/3。
母牛临产前2~3天内,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并有轻泄作用的麸皮,以防母牛发生便秘。
具体方法是:在每100千克料量中加入30~50千克麸皮。
有条件的牛场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阴离子盐,以降低奶牛尿样中pH值,从而有效地预防胎衣不下、产褥热和酮病等代谢病的发生。
3.围产期母牛的乳房保健在一些大型牛场,母牛乳房的保健按摩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在乳房按摩过程中可刺激乳房发育,提高产犊后母牛的产奶量另一方面,通过按摩,可掌握每一头怀孕母牛的乳房发育情况,在按摩的同时对乳房及乳头进行清洗、消毒,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发育,减少乳房炎、乳房肿胀的发生,具体做法是:让牛上保定架,先用毛巾沾50~55℃温水反复擦洗乳房,再用手托住热毛巾轻柔,按摩乳房的每一个乳区2~3分钟,每头牛每天两次。
4.建立值班制度产犊高峰24小时不离人,让即将分娩的母牛及时上产床,上产床前对每个产床进行严格消毒,并铺设干燥、柔软垫草,准备好消毒手套、工作服、产科器械及助产工具、消毒药液等,保证母牛安全分娩。
Ilan Dagoni 以色列著名兽医专家韩超默沙东动物保健大客户经理一、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1.围产期的概念我们把奶牛的每一个胎次分成干奶期和泌乳期两部分,泌乳期和干奶期的节点就是分娩,分娩之前是干奶期,分娩之后是泌乳期。
围产期主要是产前及产后三周。
产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产后三周是新产牛阶段。
2.围产期的重要性成功的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下一胎次获得高产和高的繁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围产期饲养管理不当所犯下的错误,会持续影响到下一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
同时,干奶期有将近5~6周的时间,干奶早期定义为干奶前期。
我认为干奶前期非常重要,它对整个围产期的顺利过渡以及后续的成绩产生非常重要。
(1)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另外,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产奶量,也影响到牛的繁殖性能,表1是以色列牧场的一个报告,它展示了很多因素会造成奶量的损失,而且这些因素和管理有关系。
比如新产牛的阶段;产后疾病的高发;膘情控制的不合理;应激状态,包括天气热的时候分娩;干奶期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都会造成后续奶量的损失。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胎305天的产奶量能达到10吨多,这个阶段有262头犊牛出生,其中,87头奶牛是在夏季产犊。
夏季产犊牛的胎次奶量相对于平均10.2吨的水平要低将近五百多公斤。
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大于二胎牛数据,305天的产奶量达到13685公斤,而在这个阶段里总共有344头牛产犊,其中有93头牛是在夏季产犊,我们看到夏季产犊牛的奶量相对于平均的13吨,降低了将近1吨的水平,就是降低了982公斤。
所以随着胎次越高,夏季应激时,牛群胎次的产量会影响得更大。
所以,夏季的时候尽量减少牛的分娩,同时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让干奶期的牛也减少。
这样,可以顺利让奶牛度过干奶前期,围产后期包括产后三周新产牛阶段。
使奶牛在这些阶段少一些,否则会对胎次整个奶量影响非常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二胎牛干奶期的长短会影响它们的产量。
我们发现大于二胎的344头牛,这些牛平均的奶量是13.6吨,其中105头牛,它们干奶期低于58天,也就是说,干奶期不够长,那么这105头牛的胎次奶量,每头牛每一胎次降低了760公斤。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指在母牛怀孕期间,从怀孕到分娩前的饲养管理。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因为它不仅影响到母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它的产奶量和质量。
因此,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母牛健康,产奶量和质量高。
首先,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应根据母牛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产奶量等因素来定制。
这些因素将影响母牛的营养需求,以确保它们能够满足营养需求。
其次,母牛的饲料应以质量优良的饲料为主,并且应根据它们的营养需求适当调整,以确保它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此外,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还应注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确保它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饲养。
此外,还应注意母牛的疫苗接种,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此外,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还应注重母牛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母牛的新陈代谢,维持母牛的健康。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母牛的健康状况,以及定期进行牛奶质量检测,以确保牛奶的质量达标。
总之,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影响到母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它们的产奶量和质量。
因此,应根据母牛的营养需求,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以确保母牛能够健康、高产。
现代奶牛围产期的健康管理北京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朝阳黄玉庆围产期是奶牛营养管理和现场监控的重要阶段。
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5天,其中前21天为围产前期,也称产前期;后15天为围产后期,也称产后期。
产前产后总计约5周时间。
在这个阶段,奶牛经历了很复杂的生理变化,如分娩产犊、开始泌乳等等,由于产后奶牛采食量不足,产生营养负平衡,同时环境、饲料、设备、人员等等方面的改变给奶牛造成应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产量状况,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
围产期饲养管理是整个泌乳期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基础。
加强围产期的饲养管理,目的是为了促使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设法尽早增加营养,为泌乳高峰的来临奠定基础。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其后来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与再繁殖。
饲喂方式上要在保持日粮平衡的同时,提高精料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
一、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一)围产前期,应保持体况(体况评分3.5-3.75)分。
做好临产前准备,进行产前检查和随时注意观察临产征候的出现。
(二)进入围产期的奶牛,体机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和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维持牛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催乳均有促进作用,即能够保证奶牛的较好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加大,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
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特别是可能出现适口性问题的饲料,如过瘤胃脂肪、过瘤胃蛋白等等一些添加剂的逐渐添加,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
一般情况下,调整日粮营养水平,NRC推荐围产前期成年奶牛与青年母牛日粮能量浓度为1.62McalNEL/kgDM。
在原干奶期的基础上按每日增加0.4~0.5公斤的渐进方法,达到每100公斤体重进食1~1.5公斤的精料水平,使精粗饲料比在30:70,钙磷1~1.5:1的水平。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奶牛现在在我国的养殖面积是比较大的,在养殖奶牛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来合理的调整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不同的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中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奶牛围产期该怎么管理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带来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调整饲喂方法奶牛在进入围产期之后,要注意控制好精饲与粗饲的平衡。
精饲的饲喂量要控制在4kg/天左右,不过也还是要根据奶牛的实际生长情况而定。
不可饲喂过多,思维过多不仅会提高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奶牛出现难产等各种不良现象。
然后在奶牛产前半个月左右时,要降低食盐的投喂量,保证尽快恢复奶牛产后的食欲。
并且我们还要注意降低钙元素的含量,促进奶牛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产后麻痹现象。
2、加强管理在围产期,有条件的养殖户要做好产房的建设工作,保证有一个干燥不潮湿、通透性强且安静的产房帮助奶牛生产。
在奶牛生产前要注意让奶牛适当运动,尽量让奶牛自然分娩,如果需要人工助产的话,那么在助产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在产后要对奶牛饲喂一些温热的红糖水,然后让奶牛多站立,排出奶牛产后出现的恶露。
3、产后饲喂奶牛在产后的两天时间内,要适当改变饲料,以玉米面等容易消化的精饲为主,配合适量的青草。
如果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现象的话,那么要对奶牛进行全身治疗,处理子宫,防止出现并发症,影响奶牛的生长。
然后我们要做好产后观察工作,避免奶牛出现消化道疾病,影响奶牛产奶。
并且要为奶牛在产后两个月的配种工作做好准备,提高繁殖率。
4、控制挤奶在奶牛产后的挤奶工作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体质恢复与产奶量。
因此一定要科学控制好挤奶量,通常在奶牛产仔后的第一天,挤奶量应在平常的1/3左右。
然后在第二天开始便可适当提高挤奶量,当奶牛的泌乳量与消化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正产挤奶量。
一般奶牛在产后4天左右,便可恢复正常。
控制好挤奶量能够减少乳热症的发病率,提高奶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方法的简单介绍了。
36·技术点击·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整微生物区系,以使奶牛产后可适应高精料的日粮。
对于体况过肥或有酮病史的奶牛,宜在日粮中添加6~12克的烟酸,从而降低酮病和脂肪肝的发病率。
此外,饲喂优质苜蓿干草和优质青贮饲料可增进奶牛食欲,逐渐转变其日粮结构,由干奶期向泌乳期过渡。
如在奶牛围产前期饲喂4.5~9.0千克的优质青贮玉米,有助于其产后更快适应泌乳期日粮;在高产奶牛围产前期日粮中添加100克脂肪酸钙,可使牛适应其味道;减少食盐量,以避免奶牛乳房过度水肿。
对有乳热症病史的牛场,日粮钙含量降为每天20~40克,磷每天30克,钙磷比1∶1,如已发生奶牛乳房过度水肿,则需酌减精料量。
除此之外,为防止奶牛产后血镁浓度的降低,应在奶牛日粮中增加镁含量;为使奶牛顺利度过孕期,一定要保证饲料喂量。
2.围产前期的管理措施 围产前期的奶牛应加强健康管护,多注意饮食、精神各方面的情况,并于临产前7天转入产房进行管理,尤其要做好母牛生殖器的消毒及护理。
产房可事先用2%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临产奶牛进产围产期奶牛是指分娩前后15天内的奶牛,该阶段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
若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轻则母牛发病率增加,容易出现消化、代谢紊乱,如酮病、胎衣滞留、乳房炎等,影响母牛下胎的产奶量,重则造成母牛死亡和胎儿夭折。
因此,做好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围产前期、分娩期、围产后期3个阶段。
一、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要求1.围产前期的营养需要 围产前期是母牛生产的重点环节,由于胎牛发育速度明显加快,需要为母牛的分娩、泌乳做生理准备,在此阶段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不仅要满足母牛的营养需求,还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这一时期可适当增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每天0.5千克),直至达到母牛体重的1%,同时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助力养殖效益上台阶。
2019年第3期(总第260期) 畜牧生产15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张演义 (山东省单县畜牧兽医局 274300) 李青霞 (山东省单县南城办事处)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3-0015-01奶牛围产期一般指产前15d 和产后15d 这一段时间,是奶牛养殖的一个关键时期。
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对母牛、犊牛的健康以及母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牛奶的质量及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产前管理(产前15d)这个阶段以保健为中心,作为过渡期,使奶牛瘤胃逐渐建立起适应消化大量饲料的微生物区系和内环境。
(1)首先要给围产期的奶牛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将不良环境对奶牛的刺激降到最低,保持机能较高的免疫能力,保证奶牛的健康和较高的生产性能。
要保证牛舍干净、干燥、松软、平整,要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污,要勤换垫草垫料,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舍内病原菌,防止疾病的发生。
保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温度,冬天的时候要做好保温,夏天的时候要做好防暑,做好通风。
(2)围产期奶牛的日粮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由高粗料日粮转变为高精料日粮,因此其瘤胃环境也发生着改变,因此如果饲喂不当极易影响着奶牛瘤胃的健康,因此,要做好奶牛围产期日粮的过渡。
进入围产期就需增加精料,可在产前15d 起每天逐渐增加,由原来的每天每头约4kg ,按.3kg/d ·头递增,但最大量不宜超过体重的1%,干草喂量应占体重的0.5%以上。
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为40:60,粗蛋白质为13%,粗纤维为20%左右。
(3)喂给优质干草,可选用东北羊草、秋白草或加部分苜蓿干草、谷草等。
喂量不低于体重的0.5%,且长度在5cm 以上的干草占一半以上。
在此期间注意尽量少喂糟渣类饲料和块根类饲料。
(4)对有乳热病历史的奶牛,应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3%~0.4%,总钙量为每天每头50~90g ,钙磷比为1:1。
奶牛围产期保健计划
日期:2014-03-28 13:37 作者: 来源:中国养殖网 点击:260
广义的围产期是指产前2个月至产后2个月这4个月,包括干奶期和泌乳前期的大部分时间。狭义的围产期包
括产前3周至产后3周这42天,是奶牛养殖的关键阶段。本保健计划在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围
产期总体管理目标入手,阐述达成良好目标所需要的管理措施,然后分析各种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案和管理措施。
一、围产期总体管理目标
1. 保持良好的体况,体况评分(BCS)在2.5~3.5分之间(5分制)。产前2个月进行体况评分,据此分群饲
养。
2.接产:超过95%的牛在产犊栏位内产犊,确保头胎牛助产率<20%,经产牛助产率<10%。降低产道拉伤的比例,
头胎牛<15%,经产牛<10%。犊牛出生后24h死淘率<5%。
3.新产牛疾病:保证经产牛产后瘫痪发病率<5%,产后12h,胎衣不下发病率<5%,新产牛子宫炎发病率<25%,
新产牛乳房炎发病率<5%,真胃变位发病率<5%,酮病发病率<5%。
二、围产期管理的原则
1.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围产期是奶牛养殖的关键阶段,又是最虚弱、最容易生病的阶段,必须精心饲养照料,创造舒适、安静、无应
激、能自由饮水和采食的饲养环境,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坚持预防高于治疗的观念。从分娩开始,做好预防和护理,减少继发性疾病;精心护理,做好围产后期的体温
检测和行为观察,这是产后护理的关键;对头胎牛、难产牛、助产牛、双胎牛、产道拉伤牛进行镇痛、退烧处理,
防治继发性疾病;对于经产牛、特别是高胎次的高产牛、有产后瘫痪发病史的牛,产后科学补钙,防治低血钙;精
心饲养,千方百计促进采食,提高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提高产奶量,保证泌乳曲线的持续上升。
2.科学选择药物
对炎症的治疗,通过实验室化验,确定致病菌,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同时配合使用抗炎药;鉴于糖皮质激
素的巨大副作用,必须禁止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用于抗炎治疗。
使用对环氧酶-2高选择性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无副作用;坚决禁止使用农业部规定的禁用
药物。
三、围产期保健方案
1.围产前期管理方案
精心饲养管理,保证牛舍卫生,清除危害奶牛健康的因素。每周进行体况评分,理想的体况评分(BCS)是3.5
分。
BCS<2.5分,导致胎儿营养不良,产力不足,不利于产后能量负平衡的恢复。特别是第一次怀孕的青年牛,一
定要加强营养,避免过瘦;
BCS>3.5分,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生率、酮病的发生率、真胃变位的发病率,增加配种、受胎的难度。BCS>3.5
分,降低能量浓度和精饲料饲喂量,控制体况;
观察瘤胃充盈度,增加干物质采食量;优化日粮配方,补充足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
E;观察牛的行为,对异常个体进行诊断和个体干预治疗;定期浴蹄,修蹄,保证肢蹄健康。
2.接产
(1)尽量让牛自然分娩,除非迫不得已。产道完全开张(四指宽)后,若产力不足,可注射催产素(缩宫素),
正常剂量,禁止超量。
(2)接产准备:保证产房干净、卫生,及时更换垫草,定时消毒。保证每头牛有9m2的卧床面积,防治应激。
保证自由采食和饮水,并加强通风。减少应激,创造一个安静的产犊环境。
(3)接产过程:准确把握接产时机,羊水破裂,露出牛蹄20分钟后仍无进展时,再适时助产。做好器械设备
的消毒工作,接产员戴长臂手套,严格消毒。对接产牛的后躯进行严格消毒。接产时,必须使用润滑剂,越多越好!
产后检测产道拉伤情况。对头胎牛,难产、助产、双胎牛、产道拉伤牛进行镇痛抗炎治疗(美达佳单针注射)。
另外,对产道拉伤牛,使用洁净的清水冲洗10分钟,采取镇痛抗炎治疗和/或外科手术处理。
3.产后护理
新产牛肢蹄软、负重能力差,虚弱,乳房肿胀,往往伴随炎症和发烧,必须精心护理。
监护10天,头胎牛可适当延长。以下为产后护理的重点。
(1)监测体温: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发烧由子宫炎引起,五分之一的发烧由乳房炎引起。第一周每天测定两
次,第2~3周每天测定一次。
2 ≥39.5℃判为发烧,需要进行治疗;
2 39.0~39.5℃,需要关注,重点是采食和反刍行为;
2 38.4~39.0℃,正常;
2 <38.4℃,需要关注,重点是采食和反刍行为。
(2)观察行为:眼神、耳朵;食欲:采食、饮水;瘤胃充盈度;反刍情况;粪便多少;运动步数;子宫排出物。
(3)检测血液离子钙水平,特别是经产牛,科学防治低血钙,特别是亚临床型低血钙。
(4)检测产奶量: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围产后期的产奶量,绘制和分析泌乳曲线,对异常个体,及时查找原因。
Tom
Overton博士(2001)提出了用来评估产后20天的产奶量的计划,目标是产后14天内成母牛日产奶量递增10%,
头胎牛日产奶递增8%;产后20天时,成母牛产奶量应达到45kg/d,头胎牛应达到32kg/d。
(5)定期检测酮病,围产后期测定3次。
(6)检测真胃变位:观察行为,利用听诊器听诊,及时诊断真胃变位。
(7)挤奶顺序:新产牛必须先挤奶。
4.防治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主要由低血钙引起,亚临床型产后瘫痪发病率更高,危害更大;检测血液离子钙水平,特别是经产牛,
科学防治低血钙,特别是亚临床型低血钙发病率更高,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更容易被忽视;投服2~3丸博威钙,可
有效防治产后低血钙,促进肌肉收缩和胎衣排出,提高产奶量(详见低血钙防治方案);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会导致
低钾型产后瘫痪,必须禁止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
5.防治胎衣不下
做好卫生,防止应激;定期观察,清除造成的应激的因素;精心饲养,防止太瘦(指体况<2.5);补充维生素
A、E和碘。科学研究表明,围产期每天补充1000IU维生素E,可显着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低血钙会影响子宫收缩,
对经产牛科学补钙,保证子宫正常收缩,促进胎衣排出;关注流产和死胎,这会大大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对于
胎衣不下的牛,科学使用生殖激素;产后2天内,肌注催产素(缩宫素),正常剂量多次注射,禁止超量,否则适
得其反;2天后注射前列腺素能促进胎衣和恶露排出。
6.防治子宫炎
(1)新产牛子宫炎:胎衣不下大大增加子宫炎发病率,推迟发情周期和首次配种时间。
判断标准:观察子宫分泌物,0~4分制(如图1)。
●0分:清凉、不排出,健康;●1分:有粘液和斑点壮脓,健康;
●2分:<50%脓,有异味,不发烧,中等;
●3分:>50%脓,有恶臭,发烧,中等;
●4分:流出红棕色分泌物,有恶臭,发烧,严重。
(2)子宫炎防治
①促进胎衣排出是预防子宫炎的第一步:科学补钙,促进肌肉,能促进胎衣排出;建议对经产牛投服两丸博威
钙。科学使用激素,产后2天内的胎衣不下,每天注射两次催产素(缩宫素),一定按照正常剂量使用,严禁超量,
否则导致严重后果。
②及时诊断,揭发子宫炎,甚至比治疗子宫炎本身更重要:监测体温,体温高于39.4℃为发烧,有50%~60%的
新产牛会在产后一周内发烧。有三分之二的发烧与子宫炎有关。通过监测体温,可以揭发子宫炎。但也有一些患子
宫炎的牛不发烧,需要通过观察子宫排出物来诊断(如上图所示)。
③子宫炎治疗的三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配伍治
疗的三原则进行治疗。
(3)产后一个月左右的子宫炎:产后一个月左右的子宫炎影响配种受胎,增加配种次数,增大产犊间隔。按时
检测子宫炎。产后4周时,利用窥器(speculum)采集子宫粘液,进行子宫炎诊断。
判断标准:观察子宫分泌物的颜色和气味(如图2)。
●患子宫炎:分泌物薄、有异味;粘液薄或透明;需要治疗;
●正在净化和自愈:分泌物厚、无异味;粘液透明且呈条带、粘性;
●健康牛:分泌物薄、无异味;粘液薄或透明。
图2 产后1个月左右子宫炎判断标准
(4)配种受胎
减少掉膘。促进采食,减少掉膘,体况评分减少低于1分。体况评分<2分,很难配上;加大采食栏位宽度。研
究表明,采食栏位宽度(30~60cm之间)与产后150天受胎率呈正相关,即采食栏位越宽,干物质采食量越大,受
胎率越高;没有配种受胎的三个主要原因:发情时没观察到、卵巢囊肿、子宫炎;要想配种并受胎,必须保证子宫
无炎症。子宫炎治疗,必须配合抗炎药(NSAIDs)进行;促进子宫复旧。产后4周子宫复旧,子宫容量从分娩时的
60L缩减到3L左右。试验表明,新产牛注射美达佳,可以显着降低产后20天和30天时的子宫角直径,促进子宫复
旧,恢复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