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校园风光
- 格式:ppt
- 大小:29.55 MB
- 文档页数:69
中央党校学习心得体会半个月的中央党校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尽管学习的时光并不是很长,但心中对这个宁静淡雅的校园有浓浓的不舍与眷恋。
曾经,这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而如今,亲自在这里学习提高,对个人而言是一件幸事,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高水平的学习。
可谓短暂时光,感悟颇多,终生难忘。
这里的风景怡人,环境优美。
当走在中央党校的校园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布于路旁、楼前、园林、湖畔、山冈上的树木,形成遮云蔽日之势,偶尔刮起送爽的凉风,踩着一地落叶使人颇感惬意,也为党校增添了几分自然儒雅之风,可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可使人增加热爱党校的拳拳之情。
这里的建筑庄严,气势雄伟。
主楼后面是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给中央党校的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一部分。
石碑后面是党校的大礼堂,是黄色的仿延安窑洞外观的建筑。
这是中央党校多数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发起地。
继续向北,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
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内敛,气势雄伟。
校园西部,是亭台楼榭,风光宜人的核心景区园林,不仅仅是园中景物之美,更在其儒雅大方,时时四溢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纯正的哲学和政治气息。
作为中央党校的同煤集团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名学员,我深深的感到这次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当做光荣使命来完成。
半个月的学习感触很深,收获颇多,而且把我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如实的记录下来,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思考和启发。
本次学习培训中央党校从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为知道,结合同煤集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我们精心设计和挑选了四大模块的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宏观视野的开拓,企业管理的能力,领导素养的要求;另外,还安排了参观国家博物馆,参观校史馆等丰富的教学内容。
中共义乌市委党校一、校况总览(一)学校概况(二)学校简介中共义乌市委党校是义乌市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全市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其前身是义乌县干部学校,始建于1952年9月,简称县学。
1960年5月,正式改名为中共义乌县委党校。
1988年7月,义乌撤县建市,更名为中共义乌市委党校。
1998年5月、2003年9月,义乌市行政学校、义乌市干部培训中心先后挂靠党校成立。
以市委党校为主体的“多校运行”办学模式正式形成。
中共义乌市委党校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缪永法同志任校长,义乌市行政学校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英豪同志任校长,常务副校长(兼任金华市委党校副校长)胡国富同志主持日常工作,毛新荣、朱雅君为副校长。
党校现位于义乌市区南部黎明湖路999号,占地195.3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超过40%。
综合培训楼配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大小教室、讨论室50多个,同时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和体育活动室。
有可容纳720人的学术报告厅。
学员宿舍可容纳240人住宿,餐厅、篮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并配有300个以上车位的停车场所,可以承办省部级以上大中型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业务。
校内设有5个科室:办公室、教研室、教务科、行政科、培训中心。
现有教职工32人,老、中、青三代师资结构合理。
其中教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人,占65.6%;具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10人,初级2人,另外,学校聘请了多位市级领导和工作在一线的各部门领导干部担任客座教授,并建立了由各级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校外师资库。
多年来,义乌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全市党政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始终坚持“党性、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正规化培训,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轮训班。
大范围多层次的干部培训轮训,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校优势、义乌名牌优势,积极向外拓展,成为中央党校教学基地,全国妇女培训基地,浙江省委组织部首批“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基地,金华地区唯一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2008年5月,义乌市委党校成为浙江省委党校分校。
记一次红色诗词实践活动作文400字左右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记一次红色诗词实践活动作文400字左右篇110月31日,天空下起了蒙蒙胧细雨,而我校却在杭州剧院举行了中华行朗诵揭幕会,四、五六年级全体同学在杭州剧院进行观看,大家兴高采烈地走进现场。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家长朋友们。
”一阵高昂的声音传来中华行朗诵揭幕会开始了!我们礼仪队的队员悄悄走出去,将手中鲜艳的红领巾挂给了领导。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诗中拉开了诗诵会的序幕。
同学们整齐的摆动着手中的扇子,手中拿着民间风情的雨伞,让人感觉在诗一般的境遇里。
尤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与小同学一起表演的这个篇章。
哟,那不是沈老师嘛!在舞台上,她迈着如同空中细雨飘然而至的脚步走上台。
一套得体的衣服,还有她那双黑亮的大眼睛闪出俏丽的目光都在美丽之中透着一股灵气。
老师说起话来娓娓动听,真挚、柔和、悦耳,听起来像蜜一样香甜、浓郁;像春天里的花香一样使人陶醉。
当同学们常情朗诵时,我陶醉的听着;当同学们坚定的朗诵时,我目不转睛的看着;当老师与同学一起表演时,我努力为他们喝彩、鼓掌。
总之我一直陶醉在其中。
在节目的尾声,全体同学是在《本字经》的诗朗诵中结束这场盛大活动的,大家陆续退场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我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一次成功的盛会,是大家努力的汗水换来的,这次盛会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相信只要吃苦耐劳,努力奋斗,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记一次红色诗词实践活动作文400字左右篇2记一次红色诗词实践活动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小学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红色诗词实践活动,让我终身难忘。
活动的第一站是到杨家坪看望当年革命战士的后代。
一路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杨家坪的革命历史。
原来,那里曾经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很多著名的革命家都在那里战斗过。
到了村子里,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一位老阿姨非常高兴地说:"你们是第一批来看望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好了!"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坪革命纪念馆。
今年考上了中央党校,导师名单如下:1、卓泽渊,原西南政法副校长,男,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副主任,法学理论专业包括法政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963年3月生于重庆市长寿县云台镇的农民家庭。
副部级2、石泰峰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比较法,近年来主要研究当代中国法治化问题.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依法治市顾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央党校组织局局长,五月陪同曾庆红副主席参加井冈山学院检查工作,正部级3、张恒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政法部副主任副部级4、林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部级这一新任省部级中中央党校出身占20%(2007-06-06 14:22:41)在读博士生中央党校博士确实难考,有人说是暗箱操作,其实根本没有,在我考试前根本没见过导师。
我考的**研究所第二名,在复试前一天我才见到导师,他与我聊了几分钟,叫我好好面试,复试结束后半个月我收到党校通知,正式录取并政审。
经验:第一。
如果你在档案中有任何不好的东东都不要考这个学校(包括你家人不好的),只要档案中有一点点不利的东西,那怕你考第一,都不会录你。
第二。
不要去做关系,最多去见下导师,千万不要把社会上那一套搞进去,只要有这些,你能否参加复试都难说。
做好功课,党校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比北大清华等中国任何一个大学差。
谈到就业,中央党校的研究生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进选调生行列,如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的分配肯定与其他学校有点不同,具体不好讲。
毕竟中央党校毕业的学位生是党的子弟中央党校一个被考生“遗忘”的名校!最近身边听到学生谈的最多的就是考研填报志愿的事情。
其中考生讨论的最为热烈的问题就是到底应不应报考名校?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答案是不能苛求的,大家可以参照自己的复习状态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共中央党校百科名片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坚持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要求干部提高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
从轮训省部级、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的进修班,到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主的省部级后备干部班,一旦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短则两个月,长则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党校为学员提供一个认真思考自己走过的历程的机会。
用学员的话说,就是给他们提供了在工作“热运行”当中“冷思考”的机会。
目录简介中央党校进修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教学与科研历任校长教学部门主要领导编辑本段简介中共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党中央直属的重要部门,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
1937年迁入延安,1942年后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
1947年,中央党校撤离延安。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刘少奇兼任院长。
北平解放后,马列学院即迁往北平。
1955年改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
1966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
1977年复校,定为现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胡耀邦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期间,中央党校推动了著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起了重大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1993至2002年期间担任中央党校校长。
现任校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兼任。
学校领导机构是校务委员会,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法、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文史等八个教研部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并设有教务、科研、组织人事、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
中共中央党校东区景观设计在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非常地方,营造一个寻常景观。
简洁的条带状肌理,显现场地上曾经寻常百姓人家的痕迹、生态化的水岸和下垫面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探寻技术解决途径,野草的大量使用彰显乡土与生态意识。
一、现状背景:一个非常的地方作为培养中国执政党高层官员的非常之地,中共中央党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之北侧。
现址校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目前总占地102余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布局基本为中轴对称。
主体建筑群从南门开始,一线展开,由此分隔东西两大园区.西部园区已建成,为仿古山水园林,湖石拱桥,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其间点缀;东部园区原为小学校区、家属区和营房区构成的平房区。
场地基本肌理为四合院落.这些平房在近年来的校园扩建和改建过程中被逐渐拆掉.东区的园林曲水已经延伸到西区,湖石和花岗岩水岸也随之而至,营造水景园林可谓不遗余力.针对这样的非常地方,委托方的期望也非常之高,“全国样板,国家典范,世界一流”被作为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并决心不惜代价,期待着“非常景观”的营建.所以,一个月后,当设计者将一个“寻常景观”的方案呈示给校方的时候,具体管理部门的人员都担心:“这样寻常的方案能被决策者接受吗?”——它既没有威严的轴线和奇特的构图,也没有金碧辉煌或精致玲珑的园林建筑;既没有大树和怪石,也没有花坛和浮雕;既没有奇花异卉的装点,也没有花岗岩汉自玉的铺陈,一切都是普通而价廉的。
令人庆幸的是,在一个由建设部、科技部领导和党校决策者组成的评审会上,这个以构图简洁、野草繁茂、造价低廉为特点的“寻常景观”,却被顺利地接纳了,并在一年之后变成了现实。
二、问题与挑战场地现状有众多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与机会:(1)场地毗邻学院宿舍区,是晨读和傍晚散步的好去处。
如何满足这一功能,是设计是否“有用”的评判标准。
(2)场地上有许多树木,包括毛自杨、刺槐、白蜡等,它们是原有景观的历史遗存。
如何保留场地林木,并有机地结合到新的设计中。
永康市委党校一、党校概况(一)党校沿革永康市委党校现任领导班子:党校校长:石骁敏(2007.7-现在)行政学校校长:施振强(2007.7-现在)常务副校长:吴华潭(2007.7-现在)学校副校长:吕健(2003.7-现在)学校副校长:周世勇(2008.9-现在)校委委员:陈永强(2008.9-现在)党校历史沿革党校前身为1951年4月创办的“永康县机关马列主义学校”。
校长:应飞(县长兼,1951.4——1952.10)校委成员:应飞、谢长吉、桑乐文、程兆玉1952年9月7日,中共浙江省委第六次宣传工作会议决定,由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厅联合发文,成立“浙江省永康县干部学校”,下设组织股、教育股、行政股。
同年10月17日,根据省委部署,我县干校开办整党建党民主建政农村干部训练班。
同时,县机关马列主义学校继续办完第二期机关干部训练班。
校长:李铁峰(县委书记兼,1952.10——1953.1)李云田(县委书记兼,1953.10——1956.5)第一副校长:谢长吉(主持工作,1952.10——1953.8)第二副校长:王政远(1952.10——1953.10)副校长:咸凤森(主持工作,1953.10——1956.5)1955年10月27日,“浙江省永康县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干部学校”,设组教股、行政股。
校党委书记:于云田(县委书记兼,1955.11——1958.5)副书记:孟范平(县委副书记兼,1955.11——1959.6)委员:李子坤、王炳功、王政远、耿成在、咸凤森校长:于云田(1956.5——1958.5)副校长:咸凤森(1956.5——1957.10)刘广义(1957.10——1958.10)李锦荣(1958.10——1959.12)张林(1959.6——1959.12)1953年10月,武义县委干校并入。
1960年11月,县党史办并入。
副校长:张林(主持工作,1959.12——1960.5)李锦荣(1959.12——1961.1)1961年2月,“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党校”。
省委党校新校区景观方案设计说明摘要:中标项目关键字:党校;新校区;校园;设计说明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
融风景在校园,融心景在山水。
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景观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类的历史与经验;景观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景观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
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去体味。
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的校园环境就应该是这样的,充满了精神的力量、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一、基地概况“一校两院”新校园位于杭州市仓前镇高教功能区块南侧,南临文一路,东至嘉泰学院(二期),西至良睦路,北至新桥港。
“一校两院” 新校区本次设计范围占地约270亩。
自然景色以田园湿地为主。
校园基地内地势平坦。
学校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杭州市土壤资源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1)党校是一个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课堂,也是培养情操、追求真理、交流思想的场所,环境设计应注重立意、着力体现校园精神。
在学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在丰富校园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闲环境。
(2)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
党校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
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
(3)尊重规划、因地制宜,文化导入、突出特色。
2.规划原则(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2)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3)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
三、规划布局特征1.营造一个景观化校园环境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党校校园空间规划与建筑空间设计浅析发表时间:2020-05-22T16:09:42.803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7期作者:张国军[导读] 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摘要】: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也是对党建理论进行研究的机构。
本文以岳西县委党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通过对党校教学特点以及其对规划建筑设计影响的分析,结合自然环境与当地历史人文,营造满足党校功能要求的,与环境共生、文化共融的秩序空间、交流空间、景观空间及自然空间。
【关键词】:党校特色空间规划设计一、建设背景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革命老区,境内有王步文故居、红军独立二师、红二十八军等大批革命旧址,为“安徽省红色旅游县”。
现党校用地局促,校舍陈旧。
新时期为学习与弘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建设美好岳西,拟重新选址建设新党校。
二、党校教学特点及对规划设计的影响党校是对党员或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也是对党建理论进行研究的机构。
其教育模式不同于社会高等院校,也有别于一般培训机构。
1.主体功能:党校既需培训教育的普通教室,又需设置一定数量办公、研究空间,以满足对党建理论研究的需要;2.培养对象:党校学员主要来自社会各行业的党员或行政管理者,具有一定层级性,且年龄一般较普通院校高,在各功能区模块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身份、年龄等因素的影响;3.教学模式:以体验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为主,注重讨论交流空间的营造,并需一定的时事报告及专题讲座空间;4.教学周期:既有短期的干部培训,又有较长时间的党员学历教育,居住生活模式也较一般院校不同。
党校的自身特点及教学规律,使得其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院校,虽然主体均为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功能,但在教学用房、学院宿舍,以致运动场馆等的设计中均需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党校特定需要。
三、基地现状解读基地位于岳西县城资福新区,由资福路、勤学路、清潭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地块。
与西侧的岳西中学,北侧的王步文故居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