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451.66 KB
- 文档页数:32
ICS 13.060.99Z 50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 0628.4—2015水务管理技术要求第 4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water treatment services—Part 4: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送审讨论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4)2015 - XX - XX 发布2015 - XX - XX 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4 人员与运行管理 (3)4.1 人员 (3)4.2 运行管理 (4)5 工艺技术 (4)5.1 工艺简介 (4)5.2 预处理 (5)5.3 二级处理 (5)5.4 深度处理 (7)5.5 污泥处理与处置 (10)5.6 异味治理 (10)5.7 工艺技术管理 (11)6 设备设施 (12)6.1 一般要求 (12)6.2 动设备 (12)6.3 静设备 (13)6.4 特种设备 (14)6.5 建(构)筑物 (14)6.6 电仪设备 (14)7 质量管理 (14)7.1 监测分析 (14)7.2 水质 (14)7.3 水处理剂 (15)8 HSE 要求 (15)8.1 一般要求 (15)8.2 隐患管理 (16)8.3 应急管理 (16)8.4 典型风险管理 (16)9 技术经济指标 (17)9.1 污水处理单位电耗 (17)9.2 外排污水达标率 (17)9.3 污水处理单位现金操作费用 (17)9.4 仪表完好率 (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Q/SH 0628《水务管理技术要求》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新鲜水;――第2部分循环水;――第3部分化学水;――第4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
本部分为第4部分。
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工艺规范一、前言污水处理设施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关键设施之一。
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能力,制定生产工艺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提供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工艺规范的参考,确保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工艺选择1. 分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分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包括污水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等工艺,用于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淀悬浮物。
二级处理采用曝气式生物膜工艺,通过生物滤池和好氧池等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三级处理采用混凝沉淀和消毒等工艺,去除残余悬浮物和细菌,确保出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 激活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激活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处理污水的工艺,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两个环节。
生物处理采用好氧条件下的活性污泥法,通过好氧池和二沉池等工艺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和干燥等工艺,将处理后的污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三、工艺设计与建设1. 设计原则(1)根据污水类型和水量确定适用的工艺类型;(2)结合设施用地和运营条件,合理确定工艺流程和结构布局;(3)考虑污水处理效果和设备投资、运行成本的平衡,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4)保证设施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设计时考虑冗余和备份机制。
2. 建设要求(1)建设过程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设备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3)建设期间应按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确保工艺流程的顺利实施;(4)进行设备调试和运行试验,确保设施达到设计要求并正常运行。
四、运营与维护1. 运营管理(1)制定详细的运营管理计划,包括设施检查、运行记录、设备维护等内容;(2)严格执行运营管理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运行中的问题;(3)建立运行数据监测机制,定期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2. 设备维护(1)建立设施设备台账,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记录;(2)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3)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大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AAO生化处理工艺AAO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通过厌氧过程使废水中的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得以降解去除,进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并为后续的缺氧段提供适合于反硝化过程的碳源,最终达到高效去除COD、BOD、N、P的目的。
优点:1、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类工艺;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发生污泥丝状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3、污泥含磷高,具有较高肥效;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轻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缺点:1、除磷效果难再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2、脱氮效果也难再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内循环范围为2Q-4Q)3、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循环混合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
AAO工艺流程图:泵房:主要是收集从污水管网进来的生活污水,利用潜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处理单元。
粗格栅:粗格栅是用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粗格栅是由一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细格栅:一种可连续清除流体中杂物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去除水中一些细小的颗粒及悬浮物。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环境污染,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4年06月10日批准.本标准自2014年09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和运行效果的性能评估.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城镇污水处理厂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plant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
3.2运行管理operationandmanagement指从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及其设施操作与维护的生产活动。
3.3污泥含水率themoisturecontentofsludge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百分比.3.4污泥处理率sludgetreatmentrate指经过浓缩、脱水等处理的污泥质量占污泥产生总质量的百分比。
3。
5污泥转移联单制度regulationsonsludgetransportationrecord指为防止二次污染,对污水厂的污泥转移行为及其相关责任者所实行的特别管控制度,要求污泥转移、运输和接收时按统一规定的格式、条件和要求,填报《污泥转移联单》并按程序和期限留存和备查。
3.6设施installations指城镇污水处理厂为实现污水、污泥和恶臭等污染治理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装置和建筑物与构筑物等的总称。
污水活性氧检测标准值
活性污泥的测试项目及标准
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可以形成复杂的食物链。
你知道活性污泥需要检测哪些项目吗?有哪些测试标准吗?接着往下看:
活性污泥的测试项目及标准
测试项目:
混合液悬浮固体,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污泥密度指数。
测试标准:
GB/T 21796-2008化学品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
GB/T 21817-2008化学品固有生物降解性改进的半连续活性污泥试验GB/T 21829-2008化学品污水好氧处理模拟试验活性污泥单法
HJ 576-2010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7-2010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8-2010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Y/T 168.1-2013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第1部分: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工艺规范1.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各种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规范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期准备、处理工程设计、运营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2.前期准备2.1 污水采样与监测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之前,需要对污水进行采样与监测。
采样要求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保采样水量充足,并遵循相关的采样操作规程。
2.2 污水性质分析对于所采集到的污水样品,应进行全面的性质分析,包括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同时还需对污水的温度、PH 值、悬浮物和沉淀物等进行监测。
3.处理工程设计3.1 初级处理工艺初级处理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固体沉淀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沉淀池等。
设计时要合理确定设备的尺寸和工作参数,确保污水能够充分接触固液分离。
3.2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其它有机物的过程。
主要工艺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设计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流量合理选择生物载体,如活性污泥、生物膜等。
3.3 气浮及过滤工艺气浮和过滤工艺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细小颗粒的工艺。
气浮工艺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悬浮物浮起,并由污泥去除。
过滤工艺则通过过滤介质将颗粒物截留。
设计时需注意气浮池和过滤器的尺寸和操作参数。
3.4 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等。
常用方法包括吸附、活性炭、臭氧氧化等。
设计时需要结合水质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4.运营维护4.1 设备运行管理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管理是保证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巡查、维护保养、设备清洗等,及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
4.2 污泥处理与处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应进行合理处理和处置。
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有污泥脱水、厌氧消化、焚烧等。
污泥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安全处理。
附件四:《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次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3)1.1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 (3)1.2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3)1.3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3)1.4法律和技术依据 (4)1.5编制原则 (5)2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及现状 (5)2.1氧化沟工艺的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5)2.2氧化沟工艺的主要特点 (6)2.3氧化沟的主要工艺形式 (7)2.4氧化沟工艺典型工程实例 (9)2.5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12)3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12)3.1氧化沟工艺类型 (12)3.2氧化沟工艺的适用性 (13)3.3氧化沟的适用处理规模 (13)3.4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13)3.5预处理的选择 (14)3.6普通氧化沟工艺设计参数 (14)3.7氧化沟工艺的曝气设备 (15)3.8检测和控制 (17)3.9施工与验收 (17)3.10运行与维护 (17)4 经济评估 (19)5 实施本规范的管理措施建议 (20)附件: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21)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1.1 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开题论证报告中规范名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程技术规范(氧化沟法),根据专家意见,变更为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2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指出,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化及管理水平。
到2008年,基本完成基础规范、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方法类规范的编制工作,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中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氧化沟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编制任务,参编单位还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湖南省建筑设计、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四:《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次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3)1.1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 (3)1.2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3)1.3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3)1.4法律和技术依据 (4)1.5编制原则 (5)2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及现状 (5)2.1氧化沟工艺的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5)2.2氧化沟工艺的主要特点 (6)2.3氧化沟的主要工艺形式 (7)2.4氧化沟工艺典型工程实例 (9)2.5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12)3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12)3.1氧化沟工艺类型 (12)3.2氧化沟工艺的适用性 (13)3.3氧化沟的适用处理规模 (13)3.4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13)3.5预处理的选择 (14)3.6普通氧化沟工艺设计参数 (14)3.7氧化沟工艺的曝气设备 (15)3.8检测和控制 (17)3.9施工与验收 (17)3.10运行与维护 (17)4 经济评估 (19)5 实施本规范的管理措施建议 (20)附件:全国部分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21)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1.1 规范名称的变更说明开题论证报告中规范名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程技术规范(氧化沟法),根据专家意见,变更为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2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指出,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化及管理水平。
到2008年,基本完成基础规范、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方法类规范的编制工作,到2015年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中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氧化沟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编制任务,参编单位还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湖南省建筑设计、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XX年版) 第1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 __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配合国家推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即将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编制本技术指南。
指南根据医院性质、规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并兼顾各地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供卫生、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参考。
1.2 适用范围1.2.1 本指南适用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包括结核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等)各类医院污水的处理。
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其它医疗机构和兽医院的污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1.2.2 本指南内容包括医院污水的收集、工艺选择、竣工验收、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等方面。
1.2.3 本指南适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1.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__主席令第十五号)《中华人民 __水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修正)《中华人民 __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7月12日 __批准 1989年7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号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__令第253号《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 15-88(1997年版)《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07:88GB3838-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正在制定的《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术语和定义1.4.1 医院性质分类本指南中将各类医院按性质分为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两类,与卫生系统对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划分方法有差别。
污水处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使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经处理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责任范围污水站全体员工。
三、设计原理及工艺流程3.1 设计原理3.1.1 A/O定义污水处理过程采用“A/O”方式处理,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3.1.2 A/O处理原理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3.1.2.1 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A段)经过物化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化池的兼氧段,同时还有一部分通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兼氧池,在兼氧池内进行反硝化。
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除去。
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将污水中NO3-N,还原为N2之过程,其生物化学反应式为:6NO3-十2CH3OH→6NO2-十2CO2十4H2O6NO2-十3CH3OH→3N2十3CO2十3H2O十6OH-N2难溶于水,经鼓气,得以吹脱。
3.1.2.2 好氧生物硝化过程(O段)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去除率较高。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2010)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77 -2010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12 发布 2011―01―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HJ 577-2010目次前言................................................................... ..................................................................... . (II)1 适用范围...................................................................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2)4 总体要求................................................................... ..................................................................... . (3)5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 (4)6 工艺设计................................................................... ..................................................................... . (6)7 主要工艺设备................................................................... ..................................................................... (16)8 检测与控制................................................................... ..................................................................... . (17)9 电气................................................................... ..................................................................... .. (18)10 施工与验收................................................................... ..................................................................... .. (18)11 运行与维护................................................................... ..................................................................... .. (22)附录A(资料性附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其它变形工艺 (25)IHJ 577-20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污水处理常用设计规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水质达标排放,制定一套科学的设计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常用的设计规范,包括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设备选型、设计参数等。
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1. 活性污泥法: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 厌氧消化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可有效降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
3. 植物湿地法: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具有景观效果,可同时净化水体。
4. 膜生物反应器法: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具有高效过滤和去除微污染物的能力。
三、设备选型1. 污水提升泵:选用耐腐蚀性能好、能耗低的泵,根据实际流量和扬程确定泵的型号和数量。
2. 曝气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机、曝气管等。
3. 污泥处理设备:根据污泥产生量和处理方式选择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如浓缩机、压滤机等。
4. 混凝剂投加设备:根据污水水质和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投加设备。
四、设计参数1. 污水流量:根据污水来源和使用人口确定设计流量,包括日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
2. 污水水质:根据污水的COD、BOD、SS等指标确定设计要求,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3. 污泥产生量: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确定污泥产生量,进而确定污泥处理设备的选型和容量。
4. 设备运行参数:根据设备性能和处理要求确定运行参数,如曝气量、混凝剂投加量等。
五、安全与环保要求1. 设计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设备选型应考虑能耗和维护成本,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
3. 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六、运维与维护1. 设计应考虑设备的易维护性,方便运维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2. 设计应提供相应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指导运维人员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
3. 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寿命和更新周期,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计划和更新计划。
2.2.5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2.2.5.1污水处理工艺a 工艺选择原则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且缺乏技术管理人员,应采用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工艺技术。
本工程进行工艺选择时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方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小城镇的特点进行工艺选择。
(2)与城镇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工艺技术可靠,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3)充分考虑各种污染物处理程度,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4)污水处理工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能够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5)严格执行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6)深入调研分析,考虑采用运用成熟的装备化、设备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同时针对将各工艺单元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
比如格栅渠、沉砂池和可以与调节池合建;生化处理设施,消毒渠以及深化处理单元合建。
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站只有两段,一方面能够降低工程投资、同时能够比较灵活的进行工艺调节和管理。
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能够早日实现污水防治要求。
b 工艺方案选择进水水质特点及分析:⑴进水特点及分析◆水成分及污染物浓度本工程城镇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染物成分简单,水质相对比较稳定,进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均较低。
◆水量特点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城镇污水,水量通常较小,本工程各污水处理厂规模近期分别为1000m3/d、1500m3/d、3000m3/d。
受居民生活规律的影响,污水量波动大,尤其是昼夜流量变化大。
通常在每天的早中晚出现三次水量高峰,其余时段水量很小。
◆水的可生化性本工程进水水质的可生化性分析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点根据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目标及预测的污水进、出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以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磷为主。
一般认为污水的BOD5/CODC>r 0.45 时,其可生化性较好;BOD5/TN ≥2.86 可进行生物脱氮;BOD5/TP≥20可进行生物除磷,且比值越大,生物除磷效果越明显。
污水处理操作规范一、概述污水处理操作规范是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本规范旨在规范污水处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后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
二、预处理1. 污水收集a) 确保污水收集系统畅通无阻,修复和清理堵塞的管道。
b) 定时检查排水口,避免漏水或溢流的情况发生。
2. 污水均匀调节a) 确保进入预处理系统的污水流量均匀,避免过载。
b) 合理设计污水流量平衡,避免大幅度的波动。
3. 污水筛选a) 定期清理固体废物,防止堵塞滤网。
b) 设定适当的滤网孔径,确保有效拦截固体废物,同时保留液态污水的顺畅流动。
三、主处理1. 活性污泥法处理a) 控制进水污水的COD和BOD浓度,避免损坏活性污泥。
b) 定期观察并记录活性污泥的颜色、气味和浓度,确保活性污泥处于正常状态。
2. 厌氧污泥消化处理a) 维护适当的温度和pH值,促进厌氧发酵过程。
b) 监测厌氧污泥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避免过量积聚导致爆炸风险。
3. 曝气处理a) 定期检查和清洁曝气装置,确保气体均匀分布。
b) 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调整曝气时间和气泡大小。
四、后处理1. 混凝沉淀a) 定期添加适量的混凝剂,加强污水中悬浮物的聚结作用。
b) 控制混凝沉淀池的污泥浓度,避免过高浓度导致污泥泥层脱落。
2. 残余污泥脱水a) 采用适当的脱水设备,降低残余污泥的水分含量。
b) 配置脱水剂,提高脱水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3. 水质监测a) 定期取样并分析处理后的水质,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b) 记录和报告水质监测结果,便于随时掌握处理效果。
五、操作安全1. 操作员培训a) 新操作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b)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操作员的意识和能力。
2. 个人防护a) 操作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靴等。
b) 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应急处理指南,以处理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