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466.15 KB
- 文档页数:53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含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中工艺设计、安全与环保、施工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油污染为主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T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CJJ60-94 污水处理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JB/T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合本标准。
3.1 油脂oil and grease指乙醇或甘油(丙三醇)与脂肪酸的化合物,称为脂肪酸甘油脂。
在常温下,液态脂肪酸甘油脂,称为油;固态脂肪酸甘油脂,称为脂。
3.2 含油污水oil wastewater指主要污染物为油的污水。
3.3 浮油floating oil指油珠粒径大于100μm,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
3.4 分散油dispersed oil指油珠粒径为10μm~100μm,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污水中,不稳定,静置后易形成浮油。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1)浮上油,油滴粒径大于10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微米,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100μm之间,恳浮于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储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
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
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
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毫克/升,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800毫克/升,煤气发生站排出的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3000毫克/升。
由于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中含油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mg∕1,焦化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800mg∕1z煤气发生站排出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3000mg∕1o因此,含油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处理效率为60%-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IOO-200mg∕1;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较难处理,故应防止或减轻乳化现象。
方法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轻废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
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气浮法和破乳法。
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会造成浪费;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首先考虑回收油类物质,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的水资源。
因此,含油废水的处理可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
隔油池适用于分离废水中颗粒较大的油品,处理效率为60~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200毫克/升。
汽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汽车工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标准可作为汽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工业生产中铸造、电镀工序的污染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952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4409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33372 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GB 34330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8508 清洗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7350 专用汽车和专用挂车术语、代号和编制方法GB/T 38597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GB/T 39198 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GB/T 50934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HJ1181—2021HJ/T 1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576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971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HJ 108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涂装HJ 1093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2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6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8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0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4 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0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7 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52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紫外线消毒装置AQ 427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WS/T 757—2016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方案1、含油污泥处理难点及现状1.1、含油污泥处理难点炼油企业含油污泥与其他企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有根本区别,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主要如下。
1)成分复杂。
含油污泥是由黏土、有机物、絮凝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无机盐类等组成,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等药剂,总体表现为组分种类多,成分复杂。
2)脱水困难。
含油污泥的性质十分稳定,属于多相体系的悬浮乳化物,黏度大;脱水难。
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含水率高,一般在80%以上;由于水合作用和颗粒的带电性,使其形成相对较稳定的分散体系,体系破稳十分困难。
3)臭味大。
含油污泥会产生氨、硫醇、硫化物、硫酸等恶臭物质,在储存、转运和处理过程中易无组织散发,在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设施的密闭性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4)安全隐患大。
含油污泥产生的挥发性烽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如果设计运行不当,有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防爆是项目工艺选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2.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溶剂萃取、机械分离、微波、填埋、焚烧、裂解、化学热洗、固化等处理方法,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适应性。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机械分离、焚烧、热裂解、化学热洗等。
1)机械分离。
其实质是通过调质、压滤、离心、冷冻等方法使含油污泥中的油、水、泥三相分离。
常见技术有调质-机械脱水、离心回收、压力驱动电脱水、冻融法等技术。
其中,应用较多的调质-机械脱水工艺简单、投资小,缺点是尚没有普遍适用的调质处理剂,针对不同的含油污泥,需要单独筛选合适的调质剂,筛选工作量较大。
2)焚烧。
焚烧工艺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减量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认为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过程难以控制,不同的含油污泥焚烧工艺参数要及时调整和修正。
且处理成本较高,主要体现在助燃和尾气净化两方面。
因此,大规模处理含油污泥还受到一定限制,已建焚烧设施存在闲置现象。
T 0017—2020 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及其废水(液)处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方法、处理处置利用过程污染控制及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及其废水(液)处理等活动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以及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运行后的环境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76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07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JT/T 617(所有部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DB 44/ 26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7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76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T 0017—2020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含油废弃物处理措施》管理措施一、机械设备油泄漏的防止措施1.机械设备用油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低含硫量,低污染,低毒性,低腐蚀性的产品。
2.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油系统中的动、静密封点应经常检查,有无泄漏。
3.若发现油品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密封件,拧紧松动螺栓等,使泄漏降到最低点,并将泄漏物及时清理干净。
4.根据所在地区温度及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合理选用油的品种及标号。
5.对易漏油的机械设备采取一定的防渗漏措施,如在机械设备下设置一铁托盘,防止油渗漏后直接污染地面。
6.对机械设备管理员及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二、废油及废弃物的处理办法1.项目部与合格消纳方签订危废处理协议。
2.施工现场要专门设置含油废弃物垃圾箱。
3.项目部从机械设备中换下来的油品,可重复使用的,经过处理后,再次使用。
不可重复使用的油品,在密闭容器中装存,做到不遗散,不泄漏,不混放,分类存放,并进行明确标识。
4.危废产生单位要及时进行废弃物的统计,并列出《危废清单》。
三、检查办法1.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每周检查一次,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2.公司每月例检一次,指出问题,项目部整改后,将回执单返回器材处。
四季青城项目部第二篇:含油废水处理教案含油废水处理教案水的污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污染源众多,污染程度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水处理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要解决水污染问题,首先就需要了解水体的各种污染源.就本文题目而言,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能给人类社会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国内外均特别重视对含油废水的处理.1含油废水来源、危害及分类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广,其中主要有石油工业的炼油厂含油废水、铁路机务段的洗油罐含油废水、拆船厂的油货轮含油废水、油轮压舱水、洗舱水、机械切削加工的乳化油废水、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洗车业排放的含油废水等.含油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能阻止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等因缺氧而死亡,也防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甚至使水质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鱼、虾、贝类长期在含油污水中生活将导致其肉内含有油味,而变味不宜食用,严重时由于油膜蒙在鱼鳃上而影响呼吸作用,导致窒息而死亡,而且在水体表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含油污水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排放.根据含油废水来源和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类:(1)浮油:以连续相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这种油的油滴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m.(2)分散油:以微小油滴悬浮于水中,不稳定,经静置一定时间后往往变成浮油,其油滴粒径为10〜100m.(3)乳化油:水中往往含有表面活性剂使油成为稳定的乳化液,油滴粒径极微小,一般小于10m,大部分为01〜2m.(4)溶解油:是一种以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粒直径比乳化油还要细,有时可小到几纳米.2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微细的油珠分散于水中形成水油乳化液.由于乳化液的油珠极细,其表面形成一层界膜带有电荷,油珠外围形成双电层,使油珠相互排斥极难接近.因此,要使油水分离,首先要破坏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并聚集成大滴油珠,从而浮于水面,这就叫做破乳.常用的破乳方法有高压电场法、药剂法、离心法、超滤法等.21破乳方法211高压电场法该方法是利用电场力对乳液颗粒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使微细油粒在运动中互相碰撞,从而破坏其水化膜及双电层结构,使微细油粒聚结成较大的油粒浮升于水面,达到油水分层的目的高压电可采用交流、直流或脉冲电源212药剂破乳法药剂破乳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破乳剂,破坏油珠的水化膜,压缩双电层,使油珠聚集变大与水分开.药剂破乳又分为盐析法、凝聚法、盐析凝聚混合法和酸化法等.(1)盐析法:盐析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盐类电解质,破坏油珠的水化膜,常用的电解质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镁等.(2)凝聚法:凝聚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利用絮凝物质的架桥作用,使微粒油珠结合成为聚合体.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聚合氯化铝、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三氯化铁、镁矾土等研究表明,当ph=80〜90时,用明矾处理溶解油是有效的,而ph=8〜10时,可采用硫酸亚铁.(3)酸化法:酸化法是向废水中投加硫酸、盐酸、醋酸或环烷酸等,破坏乳化液油珠的界膜,使脂肪酸皂变为脂肪酸分离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因降低了废品率水的ph值,故在油水分离后需要用碱剂调节ph值,使之达到排放标准.(4)盐析凝聚混合法:盐析凝聚混合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盐类电解质,使乳化液初步破乳,再加入凝聚剂使油粒凝聚分离.213离心法该法是指借助离心机械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水分离.离心机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相从离心机的外层排出,油相从离心机的中部排出.离心机结构比较复杂,故这种方法国内采用得不普遍.214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物理破乳法,它是使乳化油废水通过超滤膜过滤器,利用超滤膜孔径比油珠孔径小的特点,只允许水通过,而将比膜孔径大的油粒阻拦,从而达到乳化油水分离的目的.以上破乳方法,以药剂法最为常见,国内采用较普遍.高压电场法处于试验阶段,超滤法国内已有使用.22破乳除油后的再处理乳化液经破乳除油后,一般尚需进一步处理,其处理方法、处理设备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221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一种利用油水密度差进行分离的方法.此法可用于除60以上的油粒和废水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采用重力分离法最常用的设备是隔油池.它是利用油比水轻的特性,将油分离于水面并撇除.隔油池主要用于去除浮油或破乳后的乳化油.隔油池的形式较多,主要有平流式隔油池(api)、平行板式隔油池(ppi)、波纹斜板隔油池(cpi)和压力差自动撇油装置等.该方法适用于浮油、分散油,且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但设备占地面积大.222气浮法气浮法是使大量微细气泡吸附在欲去除的颗粒(油珠)上,利用气体本身的浮力将污染物带出水面,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这是因为空气微泡由非极性分子组成,能与疏水性的油结合在一起,带着油滴一起上升,上浮速度可提高近千倍,所以油水分离效率很高.气浮法按气泡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鼓气气浮、加压气浮和电解气浮等.鼓气气浮是利用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将空气注入水中,也可利用水泵吸水管、水射器将空气带入水中.电解气浮是用电解槽将水电解,利用电解形成的极微的氢气和氧气泡,将污染物带出水面.加压气浮是在加压条件下使空气溶于水中,然后再恢复到常压,利用释放的大量微气泡将污染物分离.气浮法中,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加压气浮法.这种方法是电耗少、设备简单、效果良好,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食品油生产废水等的处理.工艺较为成熟.223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亲油性材料吸附水中的油.最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它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可吸附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但吸附容量有限(对油一般为30~80mg/g),且活性炭价格较贵,再生也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只用作低浓度含油废水处理或深度处理.寻求新的吸油剂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吸附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机吸附材料,吸附性能良好,易于再生重复使用,有可能取代活性炭.此外,煤炭、吸油毡、陶粒、石英砂、木屑、稻草等也具有吸油性能,可用作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吸油饱和后,有的可再生重复使用,有的可直接用作燃料.224粗粒化法粗粒化法(亦叫聚结法)是使含油废水通过一种填有粗粒化材料的装置,使污水中的微细油珠聚结成大颗粒,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本法适用预处理分散油和乳化油.其技术关键是粗粒化材料,从材料的形状来看,可分为纤维状和颗粒状;从材料的性质来看,许多研究者认为材质表面的亲油疏水性能是主要的.而且亲油性材料与油的接触角小于70为好.当含油废水通过这种材料时,微细油粒便吸附在其表面上,经过不断碰撞,油珠逐渐聚结扩大而形成油膜.最后在重力和水流推力下,脱离材料表面而浮升于水面.粗粒化材料还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外形可做成粒状、纤维状、管状或胶结状.聚丙烯、无烟煤、陶粒、石英砂等均可作为粗粒化填料.粗粒化除油装置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结构简单、不需加药、投资省等优点.缺点是填料容易堵塞,因而降低除油效率.225膜过滤法膜过滤法除油是利用微孔膜拦截油粒,它主要用于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滤膜又可分为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混合滤膜.超滤膜的孔径一般为0005~001m,比乳化油粒要小的多.反渗透膜的孔径比超滤膜的还要小.因此,在受压情况下含油废水中的油粒无法通过滤膜而被截留下来.这两种膜常被制成空心纤维管过滤器,以增大膜的过滤面积.混合过滤膜的孔径在1m以上,是由亲水膜和亲油膜组成的.亲水膜是一种经化学处理的尼龙超细无纺布,它只允许水通过.亲油膜为聚丙烯超细无纺布,它只能让油粒通过.因此,利用混合膜过滤器便可达到水油分离的目的.膜过滤法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出水一般不带有油,但处理量较小,不太适于大规模废水处理,而且过滤器容易堵塞.226电磁吸附法将磁性颗粒与含油废水混合,油珠被磁性粒子吸附,然后用磁分离装置将含油磁粒分离,污水便可得到净化,含油磁粒再作进一步处理,此即为电磁吸附法,这种方法应用得比较少.227生物氧化法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可以利用微生物将其分解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含油污水生化处理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两种.前者是在曝气池内利用流动状态的絮凝体(活性污泥)作为净化微生物的载体,通过吸附、浓缩在絮凝体表面上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后者系在生物滤池内,使微生物附着在固定的载体(滤料)上,污水从上而下散布,在流经滤料表面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便被微生物吸附和分解破坏.第三篇:废弃物处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对实验室三废处理,根据国家环保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指标要求办理。
【丽景技术】餐饮含油污水处理技术餐饮含油污水的定义有几种说法:其一指餐饮含油污水即餐饮业和单位食堂产生的残渣和废料(亦称橱余垃圾);还有一种说法是指饭店、宾馆等饮食行业排放的含油泔水,泔水包括淘米水、米汤、洗锅水、锅汁水、剩饭菜、鱼刺、骨渣、瓜菜皮等。
据统计,仅全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餐饮业,每天产生的油污水量就接近300万/吨,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很大的污染。
一、餐饮含油污水中主要成分是剩余食物和水,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营养成分高、含水率高、油脂和盐分含量高、易腐发酵发臭等特点。
若将之与生活垃圾一道收集、运输和处置,将会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也会影响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效果。
此外,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营养既全面又丰富,只要通过合适的处理技术,就可以使餐饮含油污水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
二、据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州、上海、宁波等地餐饮含油污水检测结果表明:BOD为300-500mg/L,COD为1000mg/L左右,油脂为150-421 mg/L,PH平均值6-50 mg/L,SS为300-568 mg/L,这些指标均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排放浓度(见表1),其中油脂,BOD,COD,SS要远远高于三级标准,餐饮含油污水在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才能排入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管网。
表1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一般餐饮含油污水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生化法、膜法等。
物理法处理一般就是通过投加混凝剂,沉淀油污水中部分有机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去除有机物不彻底,并且产生化学污泥,还需要配套的污泥处理设施;化学法一般采用高级氧化法,该方法能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但是运行成本太高;电化学法也存在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并且极板被污染后需要更换;膜法组件价格太高,膜的清洗、恢复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根据餐饮含油污水的特点(BOD/COD>;0.3,可生化性好),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首先去除油污水中的油脂,然后再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附件三:《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项目名称: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14承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编制组主要成员:燕中凯、井鹏、张煜、李希明、杜春安、汪卫东、刘媛、徐闯、张怀香、张秀霞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技术处项目管理人:姜宏目 次1 任务来源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1)3 主要工作过程 (2)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6)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9)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9)8 标准实施建议 (20)1 任务来源2009年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 221号),提出了制定《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1414)标准的任务,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2.1必要性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出污水,其中大部分污水经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回注地层,用于采油。
但随着油田采出水量的增加,有的油田已超过了注水需求,有一部分富余污水作为废水外排。
采油废水由于含有石油烃类会环境污染,依照相关规定,需要进行达标处理。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均建设了采油废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许多废水治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并不稳定。
此外,有些废水治理工艺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存在着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导致现阶段采油行业废水处理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油行业废水治理领域标准规范的缺失,废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没有完善的标准规范、指导,情况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