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乳腺癌护理常规【概念】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多见。
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
【护理评估】1、乳房肿块部位、大小、活动度、生长速度和自觉症状。
2、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3、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的程度。
4、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手术切除不仅对形体有影响,而且心灵受到打击。
告诉病人,美容乳罩能弥补术后的不足,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
2、有乳头溢液或局部破溃者,应及时换药,保持局部清洁。
按手术范围做好皮肤准备。
3、妊娠或哺乳期的乳癌病人,应立即终止妊娠或断乳。
(二)术后护理1、体位和伤口护理:(1)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
(2)伤口用胸带或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贴紧,利于愈合,但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供情况,出现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提示有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但不能过松,防止皮下积液、皮瓣滑动影响伤口愈合。
2、引流管的护理:为了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术后常放置胸壁负压吸引,及时吸出创面积血、积液。
应每日更换引流瓶,保持有效负压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术后4—5天创腔无积液,创面皮肤贴紧可拔管。
3、患肢护理:术后3日内患肢制动,患侧肩部垫软枕,抬高外展位;术后3-5日鼓励病人活动肘关节;7日后活动患侧肩部,观察患肢血运、温度及有无肿胀。
【健康指导】1、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肢体负重,禁止在患侧测血压、输液、注射、抽血。
2、指导病人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3、定期复查。
4、根治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乳腺癌护理常规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经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临床表现】(1)病人多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呈无痛性、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2)乳房局部隆起,可有癌肿表面凹陷,呈“酒窝征”;乳头偏向癌肿侧:乳头内陷等;(3)晚期呈恶病质表现,另有乳房癌肿固定、表面呈“桔皮样”改变、出现卫星结节,皮肤溃破等。
【特殊检查】红外线扫描,活检等。
【治疗要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1、同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对癌症及预后的恐惧、对术后胸部形态的忧虑,对家庭支持的担心等,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3、术前备皮剃去患侧腋下的毛发。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感染的危险留置引流管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乳房外形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措施1、同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3、营养支持术后6h即可正常饮食。
4、伤口护理(1)皮瓣:胸带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2)引流管;①妥善固定,病人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④如有局部积液,皮下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护理(1)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指导病人平卧时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按摩患侧上肢,促进淋巴回流;肿胀严重者戴弹力袖;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气胸:病人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早检查。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摘要】根据调查发现,国内乳腺癌疾病作为女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以中国癌症,近几年此疾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年龄的分布也变得越发年轻化。
导致患病人群出现严重负面情绪,特别是对于青年患者来讲,负面情绪更为严重。
此次综述将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旨在改善患者心理质量。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心理护理乳腺癌疾病作为女性群体中好发和常见的一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直接危及到女性安全,虽然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进步,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包含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等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依旧有30.00%左右的患者疾病复发亦或是死亡,患者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和依从性[1]。
1针对性处理显性型、隐性型心理问题1.1显性型心理干预策略一方面,促使患者能够理解到和失去生命相比较,失去乳房代价会比较低。
另一方面,告知手术治疗方式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预后效果会更好,现阶段最佳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方式,手术之后患者出现转移、复发概率均较低,进而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对此,护士可运用聊天、交流方式降低其焦虑感,促使其可运用冥想、深呼吸以及移情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进而提升其痛阈,将其疼痛感有效减轻。
1.2隐性型心理干预策略护士需尽可能地运用沟通、倾听以及陪伴等方式,促使患者打开心结,确保其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为了能够规避其术后出现明显的担忧,需加强放化疗知识健康教育,包含:治疗所需时间、治疗方法、症状缓解方式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因素等等[2]。
例如,告知其化疗后脱发为暂时性的,待头发重新生长前可戴发套;引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以便于出现不良反应时能有效应对。
2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配合临床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和患者亦或是家属沟通,明确其心理感受,给予其正确的心理疏导和鼓励,获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对患者的基础资料加以评估,需经过交谈明确患者病情轻重和基本情况,了解患者需求和现存护理问题。
乳腺癌护理查房在乳腺癌护理查房中,关注病人的身心需求是关键。
咱们得知道,乳腺癌不仅仅是身体的疾病,它还深深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
我们会看到,许多患者在确诊后感到恐惧和无助。
面对这样的情况,护士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沟通是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1.1 要主动倾听患者的声音。
许多时候,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方案,还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问问她们的感受,给予她们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们表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1.2 提供情感支持。
在查房中,护士可以通过温暖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比如,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面对。
”接下来,咱们谈谈治疗方案的制定。
2.1 在制定方案时,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个人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2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很多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流程并不了解。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她们解释,比如,手术后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才能更好地恢复。
2.3 关注饮食和心理健康。
营养对恢复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减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同时,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适时引导患者参与一些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
再者,咱们得重视病房环境。
3.1 创造一个舒适的病房氛围,尽量减少噪音和不适的气味。
良好的环境能让患者感到放松,有利于她们的康复。
3.2 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服务。
比如,给患者提供一些小礼物,或者举办一些小型的活动,让她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这样的细节,往往能让患者倍感贴心。
最后,咱们来个总结。
乳腺癌护理查房不仅仅是医疗行为,它更是对患者心理和情感的呵护。
通过良好的沟通、精准的护理计划、舒适的环境,患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关爱,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毕竟,护理不仅是治病,更是温暖人心的艺术。
希望在今后的查房中,能够更好地支持每一位患者,让她们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75-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
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术后有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功能障碍。
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36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3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4岁,大多数在30-45岁之间,其中以恐惧焦虑心理为主的22人,以悲观绝望为主的8人,混合型6人。
2 典型病例患者杜某,女性,47岁,于2009年4月因左侧乳房肿块来院检查时,性格开朗乐观。
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乳腺癌,需住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
患者知情后表现出极度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萎糜、少言寡语、悲观等心理特征。
对此,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消除其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失眠、心理障碍等悲观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
一个月后病人情绪稳定,疾病好转出院。
3 心理状态分析3.1 恐惧癌症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或同病患者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3.2 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被确诊癌症的病人大都怀疑是否为误诊,心理矛盾重重,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乳腺癌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和愈后如何。
3.3 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乳腺癌诊断无疑时,常表现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3.4 自卑心理乳腺癌患者女性居多,她们怕因手术后乳房外观的改变会遭到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情绪的改变使她们常会对身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摘要:几年来乳腺癌病人逐年增加,病人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心理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她们人格、情绪、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反应各有不同,下面从缝隙对象与方法入手,考察结果进行分析、简要进行探讨。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沟通技巧有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比发达国家患者要低,这应该引起重视。
通过乳腺癌患者的观察,我们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有效排除她们的心里障碍,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发病率在逐年呈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其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心肿瘤之一,不但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者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患者基本都可早期诊断,但治疗手段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并根据情况辅以放化疗,然而术后会出现乳房缺如,上肢水肿,皮炎,疤痕等,此时患者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如悲观,恐惧,绝望,自卑等一系列的情绪反应,那么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术前均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年龄29~63岁,平均46岁。
已婚61例,未婚7例;行乳腺癌保乳术1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0例。
1.2心理特征及护理方法乳腺癌患者术后不仅会出现乳房缺如,上肢水肿,皮炎,疤痕等躯体上的不适,而且更会因女性特有器官的缺如而影响其形象,其社交活动受限,更甚者会影响到夫妻间的关系,此时患者在心理上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以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心理反应最大。
作为护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1.2.1悲观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所患疾病,从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认为自己从此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对此,应主动接近患者,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与患者交谈一些其感兴趣的人或事,鼓励其去参加一些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使其不过多的去想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护理摘要: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故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病人的生存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心里护理的干预,对于患者配合治疗消除其消极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值得推广。
资料表明,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期发现和早期施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而且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过着健康人的生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但是乳腺癌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在今天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对于乳腺癌,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充分而有效的治疗,是会治愈的。
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方法。
但是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大,造成术后病人胸廓明显畸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多虑等心理状态,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分析80例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自觉接受治疗,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收治患者80例,女性,年龄30岁-75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有改良根治术70例,单侧乳房切除10例。
2患者心理特征2.1绝望心理。
患者对病情的不正确认识导致悲观的情绪,对治疗措施报以冷漠的态度,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2.2焦虑心理。
担心自己的病情,并考虑到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出现坐卧不安,血压升高还会引发其他的疾病。
2.3自卑心理。
由于手术后,造成女性性征缺陷,自身形象发生改变怕遭丈夫的遗弃,担心性生活的和谐问题,特别是内向的女性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愁眉不展,失眠。
2.4恐惧心理。
患者的恐惧心理是认为得了癌症就是等于被“判了死刑而缓期执行”,有“癌症就等于死亡”的片面认识,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反复向医生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查房(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查房对于促进其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乳腺癌病人的护理查房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护士在照顾乳腺癌病人时应注意的关键要点。
正文:一、乳房疼痛的评估1.询问疼痛程度和位置,以便评估病情的变化。
2.观察乳房的外观和颜色变化,检查是否有红肿和溃疡。
3.了解疼痛的性质和时间,有利于确定疼痛的原因。
二、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1.注意术后患者是否有出血或渗液,及时予以处理。
2.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确保术后恢复正常。
3.指导患者正确佩戴乳罩和使用乳房假体。
三、放疗后的护理1.观察放疗部位的皮肤反应,及时处理红肿、烧灼和瘙痒等不良反应。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身体对放疗的耐受力。
3.加强对患者皮肤护理的指导,减轻放疗后皮肤副作用的发生。
四、化疗后的护理1.密切关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脱发等,并适时给予护理干预。
2.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3.提供营养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五、心理护理1.倾听患者的情感和焦虑,积极提供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小组和康复活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3.提供耐心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负面情绪。
总结:乳腺癌病人的护理查房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乳房疼痛的评估、乳腺癌手术后的护理、放疗后的护理、化疗后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查房,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给予病人温暖和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1 / 3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
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
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
碍。
一、心理诊断
1、恐惧癌症。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
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和患同种疾病的患者
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2、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被确诊癌症的病人大都怀疑是误诊,
心理矛盾,情绪紧张,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癌症的检查和诊
断方法。
3、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所患癌症无疑时,常表现
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
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4、自卑心理。患乳癌的女性患者居多,她们因乳房疾病或外观
的改变,怕遭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
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性格的改变使他们常会对身边亲
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情绪。
5、绝望期过后的强烈求生欲望。患者经过不同心理过程之后归
于平静、准备接受事实的心理状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持以积极的态
度。特别是术后正接受化疗的患者,对化疗药物盲目依赖,忽略自身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2 / 3
的免疫状况。
6、抗药心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常有严重的化疗
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毛发脱落、血管损伤等痛苦。
因为上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丧失与
疾病斗争的信心,对治疗极为不利。面对这样的病人,医护人员应采
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取得乳腺癌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
针对上述心理诊断,特制定一套心理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对于患者的真实病情,特殊情况应采取适度保密的措施,避
免患者过度恐惧、紧张,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对于已得知病情的患者,
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
者,使病人对乳腺癌有正确的认识。
2、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慎重、科学、耐心的解答,以沉着、冷
静的态度疏导病人的不安情绪,排除不利于乳腺癌治疗的心理因素及
社会因素。
3、对于极度悲观与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
时向病人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绍
患同种疾病并且治疗效果及心态较好的患者相互认识,促进患者之间
对抗疾病经验的交流,从而获取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听
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诉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发
现,早期治疗,效果很理想,使患者尽快摆脱癌症带来的精神折磨。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3 / 3
4、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
的言行去关心体贴病人。在病人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做到克制忍
让,以情感人,有意识地多接近病人,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痛苦。同
时,取得其周围病人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并帮助家属分析患者情绪
失控的原因,亲属与医护人员的鼓励支持是扭转患者自卑心理的关
键。
5、医护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史、治疗手段和心理变化,用自己娴
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使患
者对治疗方法得以理解和正确认识,帮助患者角色适应,通过医务人
员耐心、细心给与患者精神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6、有计划地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化疗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增强
责任心,慎重语言交流,防止意外发生,并向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正视自己出现的化疗反应,保护血管,给予饮食指导,培养
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
度,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
受治疗,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刺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