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乳腺癌护理常规【概念】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多见。
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
【护理评估】1、乳房肿块部位、大小、活动度、生长速度和自觉症状。
2、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3、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的程度。
4、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手术切除不仅对形体有影响,而且心灵受到打击。
告诉病人,美容乳罩能弥补术后的不足,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
2、有乳头溢液或局部破溃者,应及时换药,保持局部清洁。
按手术范围做好皮肤准备。
3、妊娠或哺乳期的乳癌病人,应立即终止妊娠或断乳。
(二)术后护理1、体位和伤口护理:(1)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
(2)伤口用胸带或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贴紧,利于愈合,但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供情况,出现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提示有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但不能过松,防止皮下积液、皮瓣滑动影响伤口愈合。
2、引流管的护理:为了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术后常放置胸壁负压吸引,及时吸出创面积血、积液。
应每日更换引流瓶,保持有效负压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术后4—5天创腔无积液,创面皮肤贴紧可拔管。
3、患肢护理:术后3日内患肢制动,患侧肩部垫软枕,抬高外展位;术后3-5日鼓励病人活动肘关节;7日后活动患侧肩部,观察患肢血运、温度及有无肿胀。
【健康指导】1、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肢体负重,禁止在患侧测血压、输液、注射、抽血。
2、指导病人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3、定期复查。
4、根治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乳腺癌护理常规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经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临床表现】(1)病人多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呈无痛性、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2)乳房局部隆起,可有癌肿表面凹陷,呈“酒窝征”;乳头偏向癌肿侧:乳头内陷等;(3)晚期呈恶病质表现,另有乳房癌肿固定、表面呈“桔皮样”改变、出现卫星结节,皮肤溃破等。
【特殊检查】红外线扫描,活检等。
【治疗要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1、同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对癌症及预后的恐惧、对术后胸部形态的忧虑,对家庭支持的担心等,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3、术前备皮剃去患侧腋下的毛发。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感染的危险留置引流管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乳房外形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措施1、同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3、营养支持术后6h即可正常饮食。
4、伤口护理(1)皮瓣:胸带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2)引流管;①妥善固定,病人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④如有局部积液,皮下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护理(1)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指导病人平卧时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按摩患侧上肢,促进淋巴回流;肿胀严重者戴弹力袖;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气胸:病人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早检查。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摘要】根据调查发现,国内乳腺癌疾病作为女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以中国癌症,近几年此疾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年龄的分布也变得越发年轻化。
导致患病人群出现严重负面情绪,特别是对于青年患者来讲,负面情绪更为严重。
此次综述将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旨在改善患者心理质量。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心理护理乳腺癌疾病作为女性群体中好发和常见的一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直接危及到女性安全,虽然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进步,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包含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等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依旧有30.00%左右的患者疾病复发亦或是死亡,患者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和依从性[1]。
1针对性处理显性型、隐性型心理问题1.1显性型心理干预策略一方面,促使患者能够理解到和失去生命相比较,失去乳房代价会比较低。
另一方面,告知手术治疗方式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预后效果会更好,现阶段最佳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方式,手术之后患者出现转移、复发概率均较低,进而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对此,护士可运用聊天、交流方式降低其焦虑感,促使其可运用冥想、深呼吸以及移情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进而提升其痛阈,将其疼痛感有效减轻。
1.2隐性型心理干预策略护士需尽可能地运用沟通、倾听以及陪伴等方式,促使患者打开心结,确保其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为了能够规避其术后出现明显的担忧,需加强放化疗知识健康教育,包含:治疗所需时间、治疗方法、症状缓解方式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因素等等[2]。
例如,告知其化疗后脱发为暂时性的,待头发重新生长前可戴发套;引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以便于出现不良反应时能有效应对。
2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配合临床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和患者亦或是家属沟通,明确其心理感受,给予其正确的心理疏导和鼓励,获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对患者的基础资料加以评估,需经过交谈明确患者病情轻重和基本情况,了解患者需求和现存护理问题。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1 / 3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
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
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
碍。
一、心理诊断
1、恐惧癌症。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
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和患同种疾病的患者
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2、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被确诊癌症的病人大都怀疑是误诊,
心理矛盾,情绪紧张,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癌症的检查和诊
断方法。
3、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所患癌症无疑时,常表现
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
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4、自卑心理。患乳癌的女性患者居多,她们因乳房疾病或外观
的改变,怕遭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
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性格的改变使他们常会对身边亲
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情绪。
5、绝望期过后的强烈求生欲望。患者经过不同心理过程之后归
于平静、准备接受事实的心理状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持以积极的态
度。特别是术后正接受化疗的患者,对化疗药物盲目依赖,忽略自身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2 / 3
的免疫状况。
6、抗药心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常有严重的化疗
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毛发脱落、血管损伤等痛苦。
因为上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丧失与
疾病斗争的信心,对治疗极为不利。面对这样的病人,医护人员应采
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取得乳腺癌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
针对上述心理诊断,特制定一套心理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对于患者的真实病情,特殊情况应采取适度保密的措施,避
免患者过度恐惧、紧张,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对于已得知病情的患者,
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
者,使病人对乳腺癌有正确的认识。
2、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慎重、科学、耐心的解答,以沉着、冷
静的态度疏导病人的不安情绪,排除不利于乳腺癌治疗的心理因素及
社会因素。
3、对于极度悲观与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
时向病人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绍
患同种疾病并且治疗效果及心态较好的患者相互认识,促进患者之间
对抗疾病经验的交流,从而获取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听
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诉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发
现,早期治疗,效果很理想,使患者尽快摆脱癌症带来的精神折磨。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3 / 3
4、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
的言行去关心体贴病人。在病人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做到克制忍
让,以情感人,有意识地多接近病人,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痛苦。同
时,取得其周围病人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并帮助家属分析患者情绪
失控的原因,亲属与医护人员的鼓励支持是扭转患者自卑心理的关
键。
5、医护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史、治疗手段和心理变化,用自己娴
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使患
者对治疗方法得以理解和正确认识,帮助患者角色适应,通过医务人
员耐心、细心给与患者精神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6、有计划地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化疗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增强
责任心,慎重语言交流,防止意外发生,并向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正视自己出现的化疗反应,保护血管,给予饮食指导,培养
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
度,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
受治疗,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刺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