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唐太宗李世民

  • 格式:docx
  • 大小:19.2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与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9 -649 ),为唐朝开国皇帝,史称“唐太宗”。

在旧史家笔下,他不仅善于“武功文治”,而且善于“讷谏”和“任人唯贤”等,故有所谓“英主”、“贤君”之誉。尢其所谓“贞观之治”,更为旧史家所传颂。“英主”或“贤君”等之美誉,其实如何?不易考实。在古代中国,帝王的个人爱好即是国家意志,国家意志与个人爱好分不开。而所谓个人爱好,通常又与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关系极其密切。以所谓“个人爱好”为幌子,运用行政权力,将书法拔高为国家级的文化科目和科举工具,李世民

是始作俑者,而虞世南则是大帮凶。[ 转自铁血社区

/ ] 据《唐朝叙书录》一文记称,贞观“

四年(640 年)四月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

臣。……并尝谓群臣曰: '书学小道,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不能精专耳。'”又贞观“十八年(644 年)二

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指经、史、子和文字等文科科目,其具体内容各朝有所不同。

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竞取。”“书学”一词,发端于隋朝,原泛

但李世民口中的“书学”一词,却泛指“书法”,与所谓“书”、“法书”或“书道”相同均,是“散卓”活动和“散卓”作品的概称这。里,既将手迹亲示于群臣,又将“书学”称之为“小道”又,谆谆善诱地训示臣下对“书学”要心力“精专”,才能“未有学而不得者”,可见李世民对书法的亲自“推销”,格外地卖劲。在中国,帝王手迹本来就“价值连城”,何况是所谓帝王“法书”呢!这里,李世民俨然已是一位“帝王书法家”,无怪乎后世将其称之为

“帝王书家第一人”了。这个称谓,其实也不无反映了以前的帝王都与“书法”毫无关系。一个身具“九五之尊”的帝王,竟然当着众臣面前,时而自我展示“草书”,时而又即席炮制所谓

“飞白书”,再示范,以身作则,既言传又身教,不遗余力,这就充分说明了李世民之对于书法,几乎到了“忽然”狂热的地步,决不是所谓“爱好”那么简单了。以上两则记载,不仅充分地说明唐朝初期,尢其贞观年间,朝廷上大多数官员对于所谓“书法”或“书学”的认识,几乎完全处于“陌生”的阶

段,而且说明了作为一个开国帝王,李世民如此狂热地鼓吹和宣扬书法,当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玄机。而将身教言传地宣扬“草书”和“飞白书”的地点,选在“金銮殿”上和“玄武门”上则不无蕴藏着另一种意味。即是说,金銮殿是王权象征,玄武门则是杀兄弟、逼父位夺父权之地,故意味深长。“书学

词原来泛指经、史、子、集等“文科”之学。李世民首将“书法”称之为“书学”意味着将“书法”升级为“国学”科目之一这就为稍后之“弘文馆”更名为“书学馆”,科举科目增加所谓“明书”科,同时“易笔”作业等,提供了思想依据。此外,据称李世民不仅下诏重金求购王羲之手迹,而且亲自为其撰写传记,遭致十八家旧《晋书》一并俱废。王羲之手迹是书法的乱字

经典之一。李世民如此赏识,可见已深知此中玄机。史料显 示,李世民在即帝位之前,与书法毫无联系,更谈不上所谓

爱好” 。据《旧唐书.高祖诸子》记载,唐高祖李渊生子计二

二人,仅其中二人与“书法”有些瓜葛,即第七子汉王李元

昌“少好学,善隶书”,与第十九子鲁王李灵夔“好学, 工草隶”。 关的任何记载。据此可知,李世民与“散卓”活动也即“书法” 活动扯上关系,当在即帝位之后,尢其有了所谓“书法老师” 虞世南并与之“略商”、“论书”了一个阶段之后,时间约在“贞 观”前期。李世民与虞世南彼此之间, 关系十分特殊。 既是“君 臣”关系,又是“师生”关系。据《唐朝叙书录》记称,贞观“ 年( 636 年),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

.《”旧又唐书 .虞世南传》记称:“太宗尝谓侍臣曰:

朕因暇日,与虞世南略商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 恨…….,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说明了虞世南不 仅是“书法老师”,而且是重要谏臣之一。继之又“手敕魏王泰 曰:‘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故虞世南一死,李世民竟“哭 之甚恸”。由此可见,李世民与虞世南的关系, 非同一般可比 虞世南既然如此重要,就值得一叙了。 [ 转自铁血社区

/ ] 虞世南( 558 -636 年),唐朝初职为 秘书监。隋朝末曾任窦建德政权的“伪黄门侍郎”,后投靠李 世民任“秦府参军”。其谋略远不如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 贞观之初为何能博得李世民如此敬重呢?这可能与其成为 李世民的“书法老师”和重要谏臣,不无关系。虞世南的书法 活动无可详考。相传隋朝间曾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的书法 活动,有过一些联系,既得二王之法,又深知书法之发生。

其所著《书旨述》一文,不仅可窥见书法的历史渊源、现实 功用等,而且折射了李唐王朝的基本的文字政策走向,简直 是一篇鼓吹和宣扬以书法统制汉字, 也即以书法立字的“唐字 宣言”。兹录全文于下。.唐•虞世南《书旨述》客有通玄先生 好求古迹,为余知书启之发源,审以臧否,曰予不敏,何足 以知之?今率以闻见,随纪年代,考究兴亡,其可为元龟者 举而叙之。 古者画卦立象, 造字设教, 爰阗(“门”作“宀“”置, 之异体字)形象,肇乎苍史仰观俯察鸟迹,垂文至于唐虞焕 乎文章,畅于夏殷, 备乎秦汉。洎思宣王史史籀循科斗之书, 采苍颉古文, 综其遗美,别署新意,号曰“籀而其余

子,包含秦王李世民在内,均不存在与“书法”相

与论书

文”或,谓“大篆”。

秦丞相李斯改省籀文,适时简要,号曰“小篆”,善而行之。

其苍颉象形,传诸典策,世绝其迹,无得其称。其籀文、小篆,自周、秦以来,犹或参用,未之废黜,或刻于符玺,或铭于鼎钟,或书之旌钺,往往人间时有见者。夫言:传也;书者,如也,述事契誓者也。字者,孳也,孳

乳寝(

作“

” ) 多者也。而根之所由,其来远矣。”先生曰:“古文籀篆,曲尽而知之,愧无隐焉,隶、草攸止,今则未闻,愿以发明,用去昏惑。”曰:“至若程邈隶体,因之罪隶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