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粘膜下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 格式:pdf
- 大小:263.21 KB
- 文档页数:1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双侧慢性鼻炎,鼻甲肥大术后诊断:双侧慢性鼻炎,鼻甲肥大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双侧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该手术是通过切除部分鼻甲,以改善鼻腔通气,减少鼻腔炎症反应,并减轻鼻部症状。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以方便手术进行。
手术经过:1.麻醉生效后,患者被放置在合适的体位,并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
2.手术开始,首先进行左侧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通过鼻镜的观察,使用切割器将左侧中下鼻甲部分切除。
切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
3.接着进行右侧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同样通过鼻镜的观察,使用切割器将右侧中下鼻甲部分切除。
切除过程中,保持操作精准、细致。
4.手术后对术腔进行适当的填塞,并给予抗生素滴液和鼻腔收缩剂,以预防感染和减轻鼻腔肿胀。
5.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进行观察和恢复。
术后注意事项:1.手术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以防止出血和肿胀加剧。
2.手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和鼻腔收缩剂,以预防感染和减轻鼻腔肿胀。
使用药物的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3.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术后第一周、第三周和第六周需要复查一次。
4.患者在术后需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风扇等电器设备,以防止鼻腔干燥和刺激。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灰尘等过敏原。
5.患者在术后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以减轻鼻腔肿胀和刺激。
6.患者在术后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抠鼻子等不良习惯,以防止感染和鼻腔粘连。
7.患者在术后如有发热、头痛、鼻腔异味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改良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经鼻内镜下行改良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103例。
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有效率为100%;随访6月~3年,无一例复发或空鼻表现。
结论:改良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简单易行.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窥镜慢性肥厚性鼻炎激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modified submucosal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Liuyi .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 .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 and The Affiliated Ganmei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 Kunming 650011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dified submucosal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Method :103 cases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were treated with endocopic surgery . Result:By the end of a following up period castedfor 0.5~3 years .all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and not any complication.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100%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submucosal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could afrord excellent view.facilitate precise tissue graft placement and better recover。
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价值作者:路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 107 例患者,下鼻甲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在鼻内镜下行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
结果107例患者,显效98例(9158%),有效9例(842%)。
结论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以下鼻甲最为明显,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改善鼻腔通气[1]。
慢性肥厚性鼻炎因其病程长,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佳,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性鼻内窥镜在耳鼻咽喉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固然,也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治疗方法有微波、激光、冷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以上治疗方法多不同程度损害了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相对并发症较多。
2010 年11 月至2012 年11 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采用经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07 例,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的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总结。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7 例(211 侧,3 例患者检查为单侧下鼻甲肥厚,要求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中男78 例,女29 例,年龄18 ~ 52 岁,(352±76)岁,平均病程(34±27)年。
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摘要】目的:探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方法:对5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
术后随访1年,鼻腔通气良好、无并发症。
结果:52例患者均随访1年,治愈4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能很好的改善鼻塞,且对鼻黏膜创伤小、恢复期短,无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等离子消融术;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149-02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表现为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性增生肥厚。
研究证实.中鼻甲以下区域接受50%以上的气流,下鼻甲作为该区域的最主要结构,对空气起到“阀门”作用[1],其黏膜肥厚、骨质增生是导致持续性鼻塞最主要的原因,下鼻甲手术主要是缩小下鼻甲的体积,扩大鼻腔的通气容积,同时尽可能地保留鼻腔黏膜纤毛功能。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52例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15~63岁,平均36岁,病程1~20年。
以上患者均有持续性鼻塞半年以上,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且鼻内镜下观察黏膜肥厚,对1%麻黄素不敏感,并术前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诊断为下鼻甲骨质肥大者,排除伴有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明显偏曲;无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1)在鼻内镜操作下用1%的丁卡因(含副肾素)棉片置于术侧的鼻腔与下鼻甲黏膜表面持续5分钟,连续3次。
表面麻醉完成后在下鼻甲黏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溶液(少量1‰副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
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与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黄朝平;朱力;罗伟【摘要】Objec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of two surgical methods. Mothods 138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patients who in our hospital ENT head and neck department Since August 2008 to August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two groups:group A were 72 cases of inferior turbinate sticky subperiosteal resection,and group B were 66 cases of plasma ablation. Follow-up more than 12 months,endoscope to review after 3months,observing turbin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wogroups,using VAS scale to two groups for subjective analysis of pre-operation,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through rhinomanoetry for objec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wo surgical methods can both improve symptoms, after 3 months the inferior turbinate volume shrinking,no matter VAS scale or morphologicalhave shown that short-term effectswere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the group A patients had better effect than the plasma ablation group for long-term (P<0.05). Conclusion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 of sticky subperiosteal and plasma ablation are all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The former can better keep the turbinate mucosa, glands,hair and avoid scar wound healing, which preservating of nasal function maximum,at the same time relieving nasal obstruction, and long-term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operation of inferior turbinate.%目的比较分析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 其中A组72例行下鼻甲骨黏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66例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随访12个月以上,术后3月进行鼻内镜复查,观察两组患者下鼻甲形态改变,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运用VAS量表对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进行主观分析,并行鼻阻力测定对两组间疗效进行客观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术后3月下鼻甲体积缩小;无论是VAS量表还是鼻阻力测定,结果均提示两组间近期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的患者远期效果要优于等离子消融(P<0.05);结论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术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者能更好的保留鼻甲黏膜、腺体、纤毛,避免创面的瘢痕愈合,最大程度上保留鼻功能同时解除鼻阻,远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逐步开展推广,可作为下鼻甲手术的首选.【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5(023)004【总页数】4页(P264-266,257)【关键词】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等离子;消融;鼻阻力检测【作者】黄朝平;朱力;罗伟【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系鼻科常见疾病,当前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如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法、微波、下鼻甲骨外移术及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下鼻甲整形术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
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患者,观察组应用鼻内窥镜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27%)明显大于对照组(7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应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
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并对铺巾和包头进行常规消毒,所有手术操作均在鼻内窥镜的电视监视系统下进行,麻醉方法应用1%丁卡因和1‰肾上腺素棉片对患者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2-3次,再应用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下鼻甲黏膜进行局部侵润麻醉。
具体手术操作过程:经下鼻甲前端游离缘纵形或下鼻甲内测横形切口,切开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用鼻中隔剥离器从切口处由前向后依次剥离骨膜和骨质,并依次从内侧面进行游离到外侧面,尽量将骨质剥离至后端,然后用直血管钳从切口的部位伸入,夹住骨质,并使其骨折、松动,然后取出前端的大部分骨质,酌情去除中、后部骨质,对下鼻甲创面进行仔细的对合复位或缝合,使之完全覆盖创面。
术后应用凡士林油纱条或者膨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以压迫止血,同时闭合下鼻甲术腔。
术后2-3d分次取出填塞物,并每隔4-7d对鼻腔进行一次清理,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每天3-4次,以防止鼻腔黏连的发生,用鼻用激素喷鼻以防止鼻粘膜水肿,同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的治疗。
122对照组应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麻醉方法同观察组相同,麻醉生效后,用下鼻甲剪或切割器切除下鼻甲前内1/3-1/2的范围,术毕同样应用凡士林油纱填塞,术后处理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征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创口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HRCT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应用hrct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中的体会,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合理方案。
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6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下鼻甲的病情病变范围,把慢性肥厚性鼻炎分为3类,选择相应3种手术方式。
结果62例中,随访2年治愈52例(83.9),有效9例(14.5),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根据副鼻窦hrct下鼻甲病变情况,选择相应术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hrct;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式选择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55-02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其病变以下鼻甲最明显,其前、后端和下缘可呈结节状、桑椹状或分叶状肥厚,或发生息肉样变。
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多发病、常见病。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下鼻甲微波治疗、下鼻甲激光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等等。
没合适的诊断依据来决定手术方式,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
疗效也不确定。
笔者通过ge16排螺旋ct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片下,下鼻甲的病情病变情况把本科室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入的6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3类:①下鼻甲粘膜下肥厚型。
②下鼻甲骨增生型。
③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混合增生型。
分别采用①鼻内镜下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②下鼻甲骨外移术。
③下鼻甲骨部分切除黏膜瓣保留鼻甲形成术。
通过该方法笔者认为通过hrct选择相应术式是理想的下鼻甲手术方法。
即解决鼻腔通气去除肥厚的下鼻甲粘膜下组织和/或肥厚的下鼻甲骨质,又完整保留鼻甲表面的粘膜,从而起到保护下鼻甲粘膜功能的作用。
它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又保留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符合鼻微创手术及功能性手术的原则,是一种较理想手术方法。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马晓军;李雪萍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4(000)027
【摘要】目的:比较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CST)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PIT)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CH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80例 CHR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ST 组与PIT 组各40例,并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术前、术后6个月鼻自洁功能、鼻通气功能水平
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T
组 SCT、MTR 及 MCA 水平均较术前及同期 PIT 组明显改善(P 均﹤0.05);CST 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PIT 组(P ﹤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时
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PIT 组(P 均﹤0.05)。
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损伤小、术后愈合快、鼻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3007-3008,3009)
【作者】马晓军;李雪萍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安康 7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21
【相关文献】
1.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
2.不同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的疗效对比
3.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4.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比较
5.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鼻甲粘膜下部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发表时间:2009-07-30T09:46:59.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海忠 (山东省荷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荷泽2740
[导读] 我们于2005年至2007年采用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我们于2005年至2007年采用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肥厚性鼻炎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1~5年。
均表现为:双侧持续性鼻塞,伴或不伴有粘液涕或粘脓涕;经常使用减充血剂;查体见鼻粘膜淡红色或暗红色,下鼻甲肥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贴或有小缝隙;用1%麻黄素收缩效果欠佳。
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冠位)检查,排除鼻息肉及鼻窦炎。
CT检查结果:下鼻甲软组织肥厚35例,下鼻甲骨质增生及内伸过度6例,下鼻甲骨气化1例;其中伴鼻中隔偏曲28例。
选择病例的原则为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
全部42例患者须滴用鼻眼净方可入睡,均表达强烈手术愿望。
1.2 手术方法使用鼻内镜显像系统,Storz微型鼻息肉钻。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鼻腔粘膜表面用1%丁卡因纱条麻醉收缩约5min,各三次;于下鼻甲前端紧贴下鼻甲骨内、外侧面,在粘骨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加适量0.1%肾上腺素。
若伴有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
在鼻内窥镜下,尖刀纵行切开下鼻甲前端,钝性分离下鼻甲内侧壁粘膜,然后再分离外侧壁粘膜;伸入Storz微型鼻息肉钻,切刮面背向下鼻甲骨,自前向后切刮下鼻甲内、外侧壁粘膜下软组织;切刮时应注意转速不要太快及吸引力不要太大,以避免穿透粘膜层;若下鼻甲骨质肥厚,则用下鼻甲剪剪除部分下鼻甲骨;切刮完毕用剥离子将下鼻甲骨压断并向外移位。
检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距离,我们一般大于5mm,缝合下鼻甲切口,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
2d后取出凡士林纱条。
1.3 疗效评定按张国全[1]提出的下鼻甲切除术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显著:鼻塞基本消失,激烈运动后亦无明显鼻塞感,鼻分泌物及嗅觉亦有改善;好转:鼻塞减轻,活动后或受凉出现鼻塞现象,分泌物及嗅觉稍有改善;无效:症状与术前相同。
2 结果
患者术后于专科门诊随访1~2年,其中显效37例(88%),有效5例(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下鼻甲是鼻腔的重要结构,它在鼻腔的生理功能甚至整个呼吸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鼻甲粘膜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的数目、形状和运动功能都直接影响下鼻甲的功能。
下鼻甲粘膜中含有丰富的粘液腺、浆液腺、混合型腺体及杯状细胞,其分泌的液体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粘液毯,正常的粘膜和纤毛清除功能是维系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基础。
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还有许多免疫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是机体粘膜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
下鼻甲的功能主要为对吸入空气的调温、调湿过滤和清洁作用,以适应下呼吸道粘膜及肺的生理要求;下鼻甲还通过鼻周期调控吸入的空气流量,维持两侧鼻阻力,保持正常呼吸;上述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下鼻甲粘膜、粘膜下组织保持正常的功能。
结构正常才可维系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结构被破坏或伤残,必然引起功能减退和缺失,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因此多数学者主张选择下鼻甲切除术解除鼻阻塞时,应重视保护鼻腔生理功能。
为了保护下鼻甲的功能,对下鼻甲的治疗尤其是下鼻甲切除手术应慎重进行,尽量保留鼻甲。
盲目处置下鼻甲虽可一时改善通气,但会破坏下鼻甲的粘膜及其表面的纤毛细胞、腺体、血管和血窦等正常结构,出现粘膜骨质供血、营养的缺乏,造成粘膜腺体萎缩、纤毛细胞变性、结缔组织基质纤维化甚至骨质的萎缩等。
患者会出现鼻腔干燥、感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涕倒流等多种症状。
由于鼻阻力及鼻肺反射的改变,呼吸道及肺功能受到影响,产生换气不足、胸闷气短等症状,出现空鼻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下鼻甲肥大是引起鼻腔阻塞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传统治疗方法如烧灼法、射频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冷冻法和激光照射法等,均对粘膜表面纤毛上皮可能造成不可预见性的破坏。
理想的下鼻甲手术是既去除肥厚的下鼻甲粘膜下组织和/或肥厚下鼻甲骨,又完整保留鼻甲表面的粘膜,从而起到保护下鼻甲粘膜功能的作用。
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既避免了无法预料的热损伤,又可对下鼻甲肥厚进行有针对性、可控制的手术方法。
同时,对于下鼻甲肥大复发可以再次手术。
它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按照患者需求获得合适又能保留了生理功能的下鼻甲,符合鼻微创手术及功能性手术的原则,是一种较理想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国全.下鼻甲切除术的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87,22(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