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230.29 KB
- 文档页数:1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近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预警和事后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保证安全和提高产量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为代价。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此环境下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适用于煤矿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从视频监控、信号传输、中心控制、远程监管等各方面提出全方位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井下监控中心、地、市煤矿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与省局监控指挥中心联网,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轨道迈进,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另外,煤矿监管部门可以从省部管理中心远程监看井下状况,提出整改方法,减少事故隐患,因此新天安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分析在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矿工队伍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时间有限的农民工,甚至存在井下抽烟等严重违章现象,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极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目前,煤矿井下作业因为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与地面人员间沟通不便,如果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则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完整)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全部内容。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术语和定义2。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supervision system of coal mine safety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2.2传感器 transducer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2.3矿用甲烷传感器 methane transducer for mine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甲烷浓度的装置,一般具有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
2。
4矿用风速传感器 air velocity transducer for mine连续监测矿井通风巷道中风速大小的装置.2。
5矿用风压传感器 wind pressure transducer for mine连续监测矿井通风机、风门、密闭巷道、通风巷道等地通风压力的装置。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2-12-05T08:58:13.407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3期作者:乔法强[导读] 目前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理念已经实现了突破,但是在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以及设备的技术更新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发展现状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了基本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利用现代自动化数据技术实现无线传感,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
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应急救援中心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1411摘要:近几年我国发生煤矿安全问题的现象在不断地增加,为了保证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我国的煤矿企业在扩大生产的条件下实现煤矿技术发展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展趋势引言目前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理念已经实现了突破,但是在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以及设备的技术更新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发展现状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了基本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利用现代自动化数据技术实现无线传感,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
当然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要加强对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理念、技术上更新。
1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现状1.1国内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现状(1)安全监测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完善。
《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本规程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规范标准的出台,为提高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传输方式及容量的改变。
煤矿井下监测系统多采用了数字频带传输技术。
随着煤矿监控系统内容和容量的增加,光纤传输系统逐步取代老旧的传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3)软件功能的增强。
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监控信息共享,也可以实现处理管理信息功能。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随着煤矿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煤矿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建设两个方面,探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相关要素。
一、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煤矿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监控系统需要监控的区域、监测的参数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响应措施。
2.系统架构在系统架构中,需考虑到监控设备的布局、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接口、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算法等方面。
建议采用分布式的架构设计,将各个监控点与中央监控室进行联网,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
3.设备选择合适的设备选择是系统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考虑设备时,需综合考虑其可靠性、实时性、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因素。
建议选择具备自动化功能、智能预警机制和远程控制能力的设备。
4.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快速、高效、稳定地将监控数据传递到中央监控室,并进行可靠的存储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推荐使用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5.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是整个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除了设备自身的安全保护设计,还需要加强系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止黑客入侵和故意破坏。
二、系统建设1.设备安装与接线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备安装和接线的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所有设备的接线正确无误,避免因接线错误导致的监控失效或安全隐患。
2.系统集成与调试对不同设备进行集成和调试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步骤。
确保各个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高效配合,并进行系统的稳定性测试和功能性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运行和维护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传输、系统故障的及时处理等方面。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运行规范和维护流程,以确保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
4.人员培训系统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监控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流程。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煤矿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如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是煤矿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煤矿产生的安全隐患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安全隐患。
煤矿的井下环境通常不是很好,随时存在着瓦斯爆炸、煤层突出、地质构造失稳等危险。
此外,还有机械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因素,更加增加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
煤矿作为一个危险行业,尤其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意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系统。
系统的研发和运用能够大大提高煤矿的生产安全性,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仅能够自动监管矿井的环境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数据,还能监测煤矿内的重大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检测煤矿井下工人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实现,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系统的需求。
系统所需解决的问题、监控对象的种类、监控的精准度等等问题都需要在系统的需求中明确。
第二步:确定系统的核心技术。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应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控的时效性。
第三步:系统配置。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监控设备的类型、数量、分布情况、数据的输入及计算方式、系统的连接方式、数据库的管理等等因素。
第四步:系统的实现及调试。
在系统的运行之前,需要确保系统的监控程序可以实现所需的功能,同时进行测试、修改优化和后期维护。
第五步:系统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煤矿安全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分析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总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共同合作,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采用现代化技术,才能够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提升,煤矿开采环境越来越复杂,对煤矿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煤矿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保障生产安全是所有煤矿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针对该问题,很多煤矿企业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矿井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以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小隐患引发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现状;发展分析引言目前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对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超限控制、应急联动等基本功能。
但随着安全监控技术及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对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系统的个性化、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传输架构较复杂、系统功能单一、多系统融合联动程度不够深入、系统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监控数据的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显。
基于此,本文探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现状及发展分析。
1安全监控多系统融合内容煤矿安全监控地面多系统融合即在应用层(监控主机)融合,通过平台软件完成各监控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实现各业务系统的融合展示与联动控制。
1)多系统数据融合。
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和煤矿实际需求为指导,确定各业务系统融合的数据,安全监控作为多系统融合的主体,应将其监控数据全部接入,具体明细如表1所示。
2)数据交互分析处理。
将安全监控、人员数据及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接入到系统融合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在软件中实时显示和操作,实现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
3)GIS与监控系统融合。
利用GIS技术将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融合,GIS界面展示了安全监控、人员管理和应急广播设备信息和状态显示,遵循“一矿一图”的基本要求。
煤矿井下打钻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为了保证工作面钻孔到位,需要对整个钻孔过程进行记录。
本文设计了一种钻井视频监控系统,用视频画面记录钻井过程。
关键词:煤矿井;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性系统。
井下打钻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应根据地下钻井现场的实际需求,实行有线VDSL传输。
通过对地下钻探全过程的监测,从根源上防止施工人员虚报、违规作业、甚至假孔等危险事件的发生,为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合理解决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前端通信是通过阻燃矿用电缆传输信息,再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到地面的一种技术。
系统本身具有的可移动性、安全便捷、重量偏小、防水防火、远距离可持续传播等特性,决定了系统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煤矿钻井现场。
一、结构系统钻井视觉监控系统采取独立的井下计数分站和视频监测系统,通过以太网信号或光纤信号传送地面上的控制室。
地面上的控制室计算机软件一直显示井下的钻井现场状况,并能在钻井工作开始后通过硬盘录像机进行视频录制,保证了钻井全过程可通过目视查询或单根钻杆的视频单独查询,使钻井过程可视性高,便于后期查询和记录。
监测系统是矿井钻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数据采集、传输通道、视频存储和显示控制。
在前端,我们主要使用矿山安全技术、矿山通信设备、矿山信号计数设备、钻井现场环境监测设备来收集视频数据。
网络视频信号的传输通过由矿用阻燃屏蔽双绞线实现传送。
部分后端设备图像信号的实现是经过远程访问、网上发布和编码后,体现在模拟显示装置上显示。
二、软件设计(一)钻机管理钻机管理:当前,许多钻机都被安装在一个矿井中,并采用钻机管理模式进行操作。
这些钻机的技术参数包括:名称、变电站的IP地址、端口号、视频IP地址、视频用户名和视频密码。
钻机可以移动到各种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钻井作业地点管理:一样的钻机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使用,钻机可以移动。
当有新的钻井场地到达时,需要一个新的钻井场地。
基于人工智能的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摘要:现阶段,煤炭资源依旧属于保障我国民生的主要资源之一,煤矿中的开采工作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煤矿中具有一定的有害气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传统的监测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煤矿开采的实际需求,在该监测系统中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提高开采质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煤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引言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中国国内矿井建设的总占地面积为188.7万hm2,煤矿的安全生产主要以监测监控系统作为保障,及时预警、准确传输信息和安全善后是其在煤矿生产中必须达到的基本工作能力,煤矿生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关乎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要事。
因此,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测监控系统就越来越被重视。
1煤矿行业的现状煤矿行业是我国的重要行业之一,目前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达到了37.5×104t,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
煤炭产业链完整,从煤炭开采、煤炭加工到煤电、煤化工等领域都涉及了大量企业和从业人员。
煤炭行业也是我国的重要出口行业之一,2019年出口额达到了138.2亿美元。
然而,煤矿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煤矿是一个高危场景,事故频发,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安全问题,煤矿行业还面临着资源减少和采掘成本增加的挑战。
由于煤层深度加深、品位下降、采掘难度增加等,煤矿行业的资源供给逐渐减少,采掘成本逐渐增加。
当前煤矿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这也制约了煤矿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煤炭行业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煤炭深加工和高端利用,推动煤炭产业朝绿色、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煤炭企业和研究院也在加强煤矿领域的技术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及智能化发展研究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较大,这也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矿属于高风险行业,煤炭开采作业过程大多是井工开采,基于生产空间的特殊性,这也对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挑战。
因此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矿井通风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矿井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2018年5月1日《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4679—2017)标准实施以来,矿山企业正向着智能矿山建设迈开加速步伐。
《智能矿山建设规范》的实施,将推动矿山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文中从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的意义入手,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系统及智能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安全监控;煤矿;智能化发展引言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燃料,多是在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量很少。
由于中国煤层多经历过地质构造运动,煤层赋存条件极其复杂,在开采过程中各种灾害频发。
在煤矿各种灾害中,瓦斯灾害较为严重。
为了实现更安全的开采,应该对煤矿井下的危险状况进行监测,实现灾害的预防和预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监测监控技术被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极大地保证了煤矿的开采,例如瓦斯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矿山压力实时监测技术等。
然而,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现有的监测监控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还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1.1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当前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尤其对低瓦斯矿井来说,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同时矿井的工作人员因为自身工作能力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对传感器位置挪移、吊挂、标校和误操作以及维护管理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和相关要求进行,导致矿井内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矿井的安全生产得不到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优化煤矿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首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应该从预防和应急两个方面考虑。
在预防方面,系统应该具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能够监测矿井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并及时报警。
此外,系统还应该能够监测矿井的结构和地质条件,以及矿工的工作状态,以便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应急方面,系统应该具备紧急救援和疏散功能,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通知矿工并指导他们进行安全疏散。
其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在技术方面,系统应该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同时,系统还应该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能够自动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提供准确的预警和决策支持。
在管理方面,系统应该与煤矿的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能够实现对矿井和矿工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此外,系统还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以适应煤矿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还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一方面,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成本。
另一方面,系统的效益应该能够体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上,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并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还需要考虑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协同。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子系统和环节,如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水文系统和矿井机械系统等。
因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该能够与这些子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和协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整个煤矿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在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预防和应急、技术和管理、成本和效益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协同等因素,才能够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02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200202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鉴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是煤矿诸多安全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井下环境状况,并能在瓦斯超限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切断相关设备电源,预防事故发生。
下面笔者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及监控设备布点等三方面,来探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一、设备选型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选择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设备应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产品,并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其它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2)系统选型应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等特性,以满足矿井对监控信息有效获得的需要,同时要考虑矿井近、远期发展以及产品的技术更新情况,以减少重复投资;(3)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应结合矿井规模、建设条件等实际情况,考虑系统设备的经济合理性。
二、系统设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AQ1029-2007》、《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其它规程、规范的要求。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断电控制等功能,用于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系统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
按功能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又分为三大部分,即地面中心站、分站、各种测控设备及传输电缆等。
地面中心站应配有两台以上监控主机,互为热备用,另外还应配备打印机、UPS电源、传输接口、交换设备、存储设备及显示终端等;系统应使用独立的传输电缆或光缆,电(光)缆入井处应装设避雷装置;分站分布在工作面、掘进头及通风机房等处;各种测控设备分布在矿井生产及环境的各个环节,采集的数据通过分站上传至中心站,并通过风站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
三、监控设备布置监控设备布置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重点,是有效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
下面笔者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AQ1029-2007》及其它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煤矿实际,以矿井各生产环节为顺序,详细说明监控设备的布置,包括放置地点、报警值、断电值及复电值等。
一、采煤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1、传感器类型、数量、位置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设瓦斯传感器1个,在工作面回风顺槽距工作面不超过10m处设瓦斯传感器各1个;在工作面回风顺槽靠近回风巷10-15m的范围内分别设瓦斯、风速传感器各1个,如果是自燃矿井,此处还应增加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各一个;在工作面进风顺槽工作面移变处设馈电、设备开停传感器若干个用于监测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开停和馈电状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工作面回风顺槽长度超过1000米的高瓦斯矿井,则应在工作面回风顺槽中部设置瓦斯传感器1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应在工作面进风顺槽设置瓦斯传感器1个;采用串联通风的采煤工作面,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应设置瓦斯传感器1个;有专用排瓦斯巷的工作面,必须在专用排瓦斯巷靠近回风巷10-15m的范围内分别设瓦斯传感器1个,同时在回风大巷混合回风流10-15m的范围内分别设瓦斯传感器1个。
为及时监测回采工作面的环境参数变化情况,采煤工作面设置的传感器应尽量靠近工作面设置。
为保证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传感器能正确反映瓦斯、一氧化碳含量,回风巷瓦斯传感器应设置在瓦斯等有害气体与新鲜风流混合均匀,且风流稳定的位置。
2、各类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值1)当工作面及上隅角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5%CH4断电<1.0%CH4复电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当工作面回风顺槽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0%CH4断电<1.0%CH复电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当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0.5%CH4报警≥0.5%CH4断电<0.5%CH复电断电范围: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当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0.5%CH4报警≥0.5%CH4断电<0.5%CH复电断电范围:被串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5)当专用排瓦斯巷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2.5%CH4报警≥2.5%CH4断电<2.5%CH复电断电范围: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6)当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瓦斯浓度达以下数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0%CH4断电<1.0%CH复电断电范围:工作面内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4、采煤工作面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300C。
二、掘进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1、传感器类型、数量、位置在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混合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1个,在工作面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1个;采用串联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被串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设置掘进工作面进风流甲烷传感器1个;在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设风筒传感器1个。
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双巷掘进工作面5米范围内及其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各1个;在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1个。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掘进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各类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1)当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5%CH4断电<1.0%CH4复电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当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达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0%CH4断电<1.0%CH4复电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瓦斯浓度达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0.5%CH4报警≥0.5%CH4断电<0.5%CH4复电断电范围: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当高瓦斯矿井双巷掘进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瓦斯浓度达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5%CH4报警≥1.5%CH4断电<1.0%CH4复电断电范围:包括局部通风机在内的双巷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5)当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巷道中部瓦斯浓度达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0%CH4报警≥1.0%CH4断电<1.0%CH4复电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三、其它地点传感器类型、数量及位置1、在一翼回风巷、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内设有风速、瓦斯传感器各1个,自燃矿井还应增设一氧化碳传感器1个。
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2、对井下主要风门开关状态进行监测,设有风门传感器,风门传感器安装在风门处。
4、在煤仓上设瓦斯传感器,当瓦斯浓度达到以下值时,分别进行报警、断电、复电。
≥1.5%CH4报警≥1.5%CH4断电<1.5%CH4复电断电范围:储煤仓运煤的各类运输设备。
5、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6、在井下机电硐室内设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0C。
7、在采煤机上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当瓦斯浓度≥1.0%CH4时报警。
断电范围:采煤机电源。
8、在掘进机上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当瓦斯浓度≥1.0%CH4时报警。
断电范围:掘进机电源。
矿山安全技术 | Mine Safety Technology矿山安全9、对采煤机、刮板机、掘进机、局扇、主排水泵等主要机电设备配置设备开停传感器和馈电传感器。
为及时监测主要机电设备的工况信息,将开停传感器卡在被控设备的负荷侧电缆上。
10、对通风机的开停及馈电状态进行监测,设有开停传感器2个、馈电传感器2个;在回风井主扇风硐内设风速及负压传感器各1个。
四、结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了解采矿、通风及供配电等专业的知识,又必须熟悉相关规程规范、安全标准及政策法规的要求,同时本专业知识更得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合格地完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
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