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
- 格式:docx
- 大小:11.36 KB
- 文档页数:6
彼此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景观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景观是彼此渗透的,这是不容易被忽视的。
现代校园不同于过去,它们不仅仅是教学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场所。
因此,创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校园景观相互渗透,以及这种景观如何帮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景观和现代校园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传统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等等,都在校园景观中得到了体现。
许多现代校园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元素,如明清园林风格、庭园建筑、汉白玉雕塑,以及字画和对联的镌刻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也常常组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其次,校园景观帮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校园景观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标准设计的。
这些景观包括桥、池、亭、楼等等,它们的设计和建造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万物有灵”的思想。
这些景观不仅可以观赏,而且可以成为启发思考和促进创造性活动的场所。
例如,在一个校园庭院里,学生可以拥有传统文化课程、创意艺术课程等等,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与创造。
最后,校园景观帮助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校园景观设计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并逐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现在的重点是将其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现代校园越来越重视在景观设计中引入科技元素,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度。
这些现代化的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景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被现代化地演绎和实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景观是相互渗透的。
传统文化在现代校园景观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校园景观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校园景观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以实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
国学教育与学校的特色建设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特色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国学教育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学教育的目的国学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如《论语》、《尚书》等,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习得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探索欲望。
正因为有了这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们才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和弘扬者。
2.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国学经典智慧的滋养,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处事、待人接物,并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
比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国学经典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思维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三、国学教育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应用1. 教育内容的设置学校可以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育的内容中,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者活动,如国学经典阅读、国学文化探究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传授国学知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机会。
2. 建立国学教室学校可建立国学教室,提供一个专门的场所供学生学习国学知识。
国学教室可以装饰成传统风格,陈列国学经典书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开展国学文化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国学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4. 培养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可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和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学教育在学校的特色建设中发挥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以提升校园内物质文化的品质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过程。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
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 美化校园景观:通过植树造林、打造花坛、种植花草等方式,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提升校园的美观度。
2. 改善校园设施: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建设校园文化广场:打造一个集展览、表演、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广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参预文化活动的场所。
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 文艺演出:定期举办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演出等文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
2. 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园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 主题活动: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手工制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三、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推进。
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工作。
2. 建立文化建设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加强师生参预: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形成全员参预的良好氛围。
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国学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国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也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国学教育作为一种传统教育形式,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则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教育环境。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国学教育能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可以将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研读经典、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从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其次,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受到道德伦理的熏陶,增强对美德的追求和道德准则的遵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倡导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忠诚和孝顺,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风貌。
此外,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个人成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学经典涵盖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国学研究和学术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国学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学教育容易流于形式主义,仅停留在经典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背诵上,这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倡的创新和多元发展相冲突。
所以,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国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课程的整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国学教育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融入国学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正面临着许多困境,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度较低,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生态,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校园活动的一部分,并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将有助于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要进行有效、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可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日常活动中。
在学校的开幕典礼或校庆活动中,组织学生表演传统舞蹈、念古诗或进行传统乐器演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校内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或艺术展,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内核,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
要注重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传统文化不应被局限在艺术、文学、历史等特定学科中,而应贯穿于各个学科中。
在美术课上,通过学习中国画、国画、篆刻等传统艺术形式,使学生在审美上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在语文课上,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
在历史课上,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要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俱乐部和社团活动。
在校内设立传统文化俱乐部,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各类传统文化社团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表演、讲座、研讨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学校还可以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艺术家或名师进行讲座和示范,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欣赏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中。
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传统文化知识和活动信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传统文化场景还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学教育逐渐被忽视。
然而,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国学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提出了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国学校园文化的建设:1.增加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识;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4.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方案内容1. 设置国学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包括经典著作的阅读、古代文化的介绍和传统礼仪的学习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对国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创建国学社团成立国学社团,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参与国学研究,举办国学讲座和研讨会。
社团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学术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掌握。
3. 组织国学活动定期举办国学主题的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作文比赛、古诗词演唱会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国学图书馆在学校图书馆中建立国学专区,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国学经典著作和研究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国学图书,进一步了解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
5. 鼓励国学研究为学生提供国学研究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自主进行国学研究项目,并组织国学研究成果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方案推广与评估推广方式1.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和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2.在学校网站和校园公告栏上发布国学活动和成果的信息,提高师生的关注度;3.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扩大方案的影响力。
评估方式通过以下方式对国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进行评估:1.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国学课程和活动的满意度和参与度;2.教师评估:评估国学课程和活动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学业表现的影响;3.学业成绩和品德评定:观察学生在国学课程和活动参与后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的变化。
论国学教育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为视角【内容摘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大学生,是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目标。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大学生通过对国学精粹的学习和领悟,能够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以国学教育为载体依托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Guide students to healthy growth up, cultivate qualified college students needed for the society, i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ext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rich life philosophy and moral standards, behave in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who is the humanities background, inspire the national spirit, surviving the blood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sinology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power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constantl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ideal faith education, motivational theme education acti vities such as educa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good moral quality.【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学教育校园文化时代价值一、高校国学教育工作目标与思路的指导思想(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学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础。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许多困难。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能够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校园活动是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方面,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经典名著读书会等活动,让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
可以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民俗游戏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
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展览等大型活动,打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文艺演出、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促进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还可以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文化机构、名家大师等合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学生可以学习到更深入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与传统艺术团体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新的媒体形式结合起来,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学生推广传统文化知识。
可以创办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APP等,向学生提供更便捷的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渠道。
可以开展传统文化VR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临历史场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校园国学教育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一环,校园国学教育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理念引领。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
我们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设置。
在校园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国学教育的特点,设置符合时代特色的国学课程。
通过国学经典、古诗词、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师资队伍。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国学教育专业人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学教育的专业性。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教学效果。
五、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国学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六、家校合作。
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学校的国学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七、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国学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国学教育的实施方案。
总之,校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国学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优秀的国民栋梁贡献力量。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7篇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篇1为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现我校学生的风采,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掌握和运用,我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特拟定本方案。
具体如下:一、活动主题:文才飞扬,舞动青春二、活动时间:20__年11月15日——20__年12月15日三、主体活动:(一)“诗会”“校园文化活动月”启动仪式承办部门:社团联合会活动时间:11月15日活动方式:学生们通过原创诗歌的创作和朗诵(可不为同一个人)的形式交流文学。
所作诗歌及作者11月10日交到学生会。
诗会当天选手对所作诗歌进行朗诵和解说由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选。
诗歌要求思想积极上进,内容不限。
最终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并颁发证书。
(二)经典文化知识大赛承办部门:校学生会学习部活动时间:11月16日—11月18日活动方式:体现本校特色、促进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
邀请本校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每院由一名老师监考,根据学生们表现情况给出相映成绩,最后考核成绩由各院导员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版上交我校存档。
(三)校园电影周活动承办部门:校学生会文艺部活动时间:11月19日—26日活动方式:以“电影百年魅力文学百年风采”为主题,从众多电影中选出十部佳片,在全院同学中征集影评稿件,集中公平的评选出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将以宣传板的形式在校园内展出,向全校展现我校风采。
(四)第二故乡摄影及绘画大赛承办部门:摄影协会及绘画协会活动时间:11月27—30日活动方式:推进校园文明和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校园、丰富生活区文化,进行以生活区为主题的摄影比赛。
比赛过程为:(1)以学院为单位征集作品。
(2)对上交作品进行统计、评选。
(3)获奖作品展示。
(五)读一本好书书评征文活动承办部门:社团联合会及书友会活动时间:12月2—4日活动方式:鼓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读一本好书书评征文活动。
国学教育的校园文化与校风建设近年来,国学教育在我国的校园教育中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国学教育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中,国学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如何融入校园文化,并且对学校的校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或者国学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国学教育资源。
这样的设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国学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国学讲座和国学研究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国学知识和研究成果。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国学相关的比赛、展览和演出,展示学生在国学方面的学习成果和才艺。
通过这种形式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个校园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二、国学教育对校风建设的影响国学教育的开展不仅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对校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国学教育强调传统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化,学生可以汲取传统的道德教育精髓,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和崇高价值观。
其次,国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修身养性,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省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在思想上修身养性,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格。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此外,国学教育还能够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包容与合作的心态。
这种校风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三、国学教育的拓展与问题国学教育虽然在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中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拓展与问题需要关注。
首先,学校在开展国学教育时,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1.1 优美的校园景观校园环境的美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设施设备的完善学校应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1.3 安全保障措施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2.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2.2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3 建立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可以通过特色活动和文化传统,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校园食品文化建设3.1 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学校食堂应该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3.2 增加文化元素食品文化不仅仅是口味,还包括文化元素。
学校可以在食品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3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和食品文化展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4.1 重视体育锻炼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4.2 丰富的体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3 培养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精神。
学校应该倡导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坚韧和团结合作精神。
五、校园艺术文化建设5.1 提供艺术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设各种艺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5.2 丰富的艺术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拓展视野。
5.3 弘扬艺术价值观学校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艺术传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怀。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提升学校的物质文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校园环境、学校设施、文化活动等方面详细介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一、校园环境建设1. 绿化景观:学校应注重校园绿化,增加绿地面积,种植各类植物,打造宜人的校园环境。
可以在校园内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景观花坛、草坪等,使学生在漂亮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2. 清洁卫生:学校应定期进行校园清洁,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卫生。
定期清扫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保持地面的清洁,确保学生的健康和舒适。
3. 安全设施:学校应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可以设置监控摄像头、安全警报器等设备,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学校设施建设1. 教学设施:学校应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图书馆建设:学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图书馆的建设。
可以增加图书馆的面积,购买丰富的图书和期刊,提供肃静的阅读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3. 运动场馆:学校应注重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
可以建设标准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提供各类体育器材,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文化活动建设1. 学术讲座: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素质。
2. 文化节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校园文化艺术展等。
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社团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摄影社团等。
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校园物态文化是指校园中可以具体感知、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文化价值的物体。
国学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隐性的,如经、史、子、集等著作的内容底蕴;也可以是显性的,如建筑、雕塑、画廊、园林等艺术品的外部形态。
校园物态文化可以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形象呈现。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的空间场所,优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等,都能给大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将国学教育融入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是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的关系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学教育对大学校园物态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首先,大学生国学教育需要良好的校园物态文化环境。
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环境的育人作用,重视以自然山水和建筑设施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
孟母三迁的典故最能说明环境的教育意义。
此外,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1] 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以便提高教书
育人的效果。
物态文化环境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现实以及精神的载体,它用各类有形的物体将内在的文化含义一一呈现出来,让大学生能够直接地感知接受。
优美的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心理空间、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大学生的心身灵魂,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感和求知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性情旨趣,养成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加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和谐的校园物态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假如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江南园林式建筑装饰校园,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风俗图案应用到校园建筑当中,大学生漫步其中,品尝到的将不仅是一场美味的盛宴,而且是对中华民族艺术的领略,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整洁的校园物态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会自动减少甚至消失。
其次,大学生国学教育将提升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品位。
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建筑布局包括校园地址的选择,校舍的规划布局,建筑结构的教育学、卫生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要求,各种活动场地的修建等等。
校舍是校园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信念、知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
校园设施是高校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为达到教书育人目的而创设的物质手段,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充足而实用的设施和设备,可以扩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最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校园设施主要有图书馆、实验室、
各种教具、音体美设备、其他大学生活动所需的场馆、艺术景观等等。
校园绿化主要包括道路区划、园林设计、植物布局、生态环境等等。
将国学的精华元素和国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当中,创设内涵丰富的校园物态文化,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 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的精神得以振奋、情趣得到升华、性格得到美化,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心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方面,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发生沟通、产生认同、进行融会, 从而积极塑造大学生美丽向上的意识、心灵和个性。
二、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西方文化的输入,
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反映在高校的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方面,毫无疑问,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最近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回收的800 余份问卷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高校的教育体制在社会巨大变革前的作为不够充分, 传统的
价值观受到挑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受到很大影响。
西方的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和物质文明一方面使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发展, 但是,也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或多或少地存在为追求物质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等侥幸心理;西方的个人本位主义也让部分大学生以追求个体自由解放为借口,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
的现实。
高校教育体制中重科学轻人文、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的弊端也使一些大学生缺乏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缺乏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英语热,留学热,加上商家抓住潮流对洋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的大力宣传,造成洋节在高校炙手可热而中国传统节日渐渐被大学生淡忘,原有的中国传统过节方式也尽可能简化的不和谐局面。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6%的大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及其
设施应该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价值理念,这样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肯定有帮助。
2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物态文化方面展示不够,改正这种现状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物态文化方面体现与否,与自己没有关系。
部分大学生认为,有的理工类高校不够重视国学对现代科技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价值,不够重视国学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导致校园物态文化所包含的国学信息对现代科技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不够。
三、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对策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到来,国学复兴风起云涌。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于2005年5月28日在全国率先正式宣布成立,是当今高校广泛恢复或普及国学教育的显著标志。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和健康成长,应当引起高校领导的普遍关注。
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而
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与校园物态文化建设的渗透融合以及互相促进,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大有可为的。
就此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有机地将国学教育融入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之中。
校园的主人是大学生。
大学校园是以育人为中心,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为目的规划与建造起来的。
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应该以大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也就是说,校园内的各种有形建筑设施、活动场地等的布设必须具有较高质量、实用价值和文化品位,尤其要渗透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能满足高校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需要。
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大体包括校园规划和建筑布局、校园设施布置、校园的净化、绿化、香化、美化、亮化、艺术化、数字化、便捷化等方面内容,因此,要坚持科学性、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建好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特色校园。
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还要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在生活设施方面,则既要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也要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的装饰与融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熏陶的情景氛围。
其次,要坚持走有特色的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之路,不但要有文化共性,而且要有文化个性。
大学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要注重突出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要从自身的历史、现状出发,充分挖掘本校的历史资源、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让校园物态文化承载厚重的人文特色内涵,利
用本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作为施教重要场所。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校训“信、敏、廉、毅”取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并刻在白玉石雕成的书上,其反面则刻着古代伟大思想家的头像,这就是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个性化表达。
大学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还要重视绿化、美化、净化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校园色彩协调、布置得体、装饰符合审美要求,设施能做到传统风格与现代气派的结合, 并讲究多种艺术形式的装饰与融合,达到景美意深、心旷神怡、智清学佳的隐性和显性双美的教育效果。
大学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还要注重中外物态文化的会通,在立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用开放的眼光去审视世界,以学习的态度去观察西方,在校园设施的文化价值和物体呈现方面,大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优秀元素,包括纳入外国高校的个性文化因素,以一种全新的
物态文化理念彰显本校物态文化的特色内涵与美学品位, 现中国
真正实社会主义高校环境育人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