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针对初中生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多样化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师可以从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中选择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品。
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合理选择作品,保证学生能够读懂并产生兴趣。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3.经典作品与当代作品的结合:既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名著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也可以选择一些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
4.阅读策略的教授: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理解。
教授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辨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意图,如何理解隐喻和象征等。
5.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课堂互动的活动,如文学作品展示、读书分享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6.评价与反思: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阅读策略、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等策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年级统编教科书“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重心也逐渐由知识传递转向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可持续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术水平和认知深度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学习的实际性和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故事或文章的过程中,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小兔子卖萝卜》这个故事,可以设置问题:小兔子为什么会买萝卜?它又吃掉了多少根萝卜?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故事细节,从书中吸取真正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二、编写教师笔记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将一些好的阅读技巧、思路或者是后续的引导问题记在笔记里,留作备课、日常讲课和备课复习时使用,实现阅读教学和资源的共享,可以增强教学的延续性和连续性。
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指导,并及时记录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性!三、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阅读工具,如网络、电子图书或是有声读物,让学生在辅助技术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
例如,使用“绿色阅读”网站或者手机上的电子阅读器,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四、充分运用阅读教学的资源除了课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有价值的阅读资源,如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并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动画书、成语故事、经典篇章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的文化与知识。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规范、责任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适应自己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推动阅读教学的落地实践,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而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等问题。
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如何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和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分类及实施方法,特别是启发式教学策略和主题分析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
通过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生动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实用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群文阅读的重要性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丰富阅读体验。
通过接触更多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
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单篇文章的内容,还要将不同文章进行对比、联系,进行主题分析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群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进行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一、兴趣引导策略初中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兴趣引导。
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群文作品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如果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历史背景丰富的作品进行教学,如《红楼梦》中的历史典故;如果学生对科幻小说感兴趣,可以选择科幻小说进行教学,如《流浪地球》。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群文作品的情节、语言和文化内涵。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在阅读明代戏曲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音乐和动态形象;在阅读近代短篇小说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电影片段或短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问题导引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群文作品的重点内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明代戏曲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主人公的遭遇和心情有什么变化?”“你认为这个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有哪些?”等问题,通过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合作学习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个群文作品,并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策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古诗词是我们国家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故事的影响,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从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群文阅读是现代教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古诗阅读方式,怎样将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进行执行,使群文阅读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尽管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这一特点也意味着古诗词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固化,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理解和熟练背诵。
如此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而运用群文阅读开展古诗词教学,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由此可知,群文阅读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教师与学生围绕议题开展的阅读教学,更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列阅读技巧、技能的综合性教学方式。
相对传统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促进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构建更加完善的思维模式。
因此,教师要注意从阅读核心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群文素材和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一)开放性开放性意味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理解和表达方式。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意境和内涵常常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行挖掘和理解。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阅读文本、观看图片和视频、听取音频等,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阅读方式,如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此时,学生也可以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与同学一起探究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者向教师求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热点。
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位,以及塑造他们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深深地烙印着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初次接触并了解古诗词,这段时间的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优化小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群文阅读策略在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不同文本之间进行联系和比较,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群文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技能。
在群文阅读的环境下,学生需要同时处理和理解多份文本,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协同作业和交流技能。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阅读和理解文本,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考【1】。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策略的方法和实践(一)主题统整策略主题统整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主题统整策略,将不同主题的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王忠忠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9年第10期
小组阅读是设计主题的过程,由教师和学生选择多个讨论主题的文章组合,一起阅读并
建立共识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指示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发现不一样的
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根据同一主题进行选文组合
顾名思义,如果按主题选择文章组合,根据特定立意选择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组来创建小组
阅读。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文本”近似相同,像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还有许多致力于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王翰的《凉
州词二首》、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岑参的《逢入京使》、李白的《从军行》等边塞诗;还有李白的《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送别诗。研究比较多的作品更容易加深一个内容在
其他地方所代表的印象,更容易学生学习和总结。
现在关于同一主题的文章也很多,如描述秋季的,有何其芳的《秋天》、戴望舒的《秋天
的梦》、林徽因的《秋天,这秋天》等,这些文章的标题包含了秋,但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和感
受,写作的风格也是不同。教师将这些文章组合成一个小组,当学生分析文本时,他们可以比
较三篇文章并快速识别作者的写作风格,也由作者的背景出发,去体验另一种生活态度。例
如,在初二上学期的课本中,有一篇关于《三峡》的文章,然后,教师可以用古诗《早发白帝
城》《望天门山》和《巴东三峡》等文章,学生们可以组合文章组,从不同的出发点去了解三
峡的规模。
二、根据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选文组合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时一个作家也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学的阅读课程可以基于
教科书内容选定作者,作者文章被分类和选择,其中一些代表作品被选择用于小组阅读。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5章,选择了杜甫的三首诗:《望岳》《春望》《石壕
吏》,教师可以选择“三吏”的《新安吏》和《潼关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和诗人看待周围发生的事物的观点。一样类型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杜甫的“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组成文章组,让学生充分了解杜甫的经典作品,为研究杜甫作品的创作
出发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根据生活经验,同一作者在生活的各个阶段,带来与他们的情感、工作方式相对应
的变化,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理解作者的作品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选择其他时期的诗文
分组在一起,例如,杜甫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是“安史之乱”,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
诗人身在唐朝鼎盛时期,不愁吃穿,写了《绝句》《赠李白》《兵车行》《丽人行》等主要作
品,大部分诗都是在游玩时写的,要么送给朋友,要么用來谋生计。后一阶段祖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他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诗句中大多描述了他所看到和听到的悲伤,但也感
受到了土地和人民的关切,主要作品有:《月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哀江头》等。如果教师组织阅读时选择杜甫的作品分时期去阅读,学生将了解杜甫写作
情绪的变化,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杜甫的创作思想,有一个清晰地背景去帮助他们分析杜甫的
诗。
三、根据体裁进行选文组合
进行文本选择时将类似的片段一起导入,以便学生可以认识这样类型的写作方式并更好地
理解诗句的点睛之处。次级教科书中包含的文本类型仅包括六个类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
文、散文、小说和诗歌。在选择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选择相同的复杂程度,并
可以对教科书中的选定主题进行排序,并教学生分组阅读。
例如,教科书初二年级上册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是说明文本,第三章是事物说明文本,第四
章是事理说明文本,在学习这两章时,可以直接使用章节的现有文本进行小组阅读训练,或者
可以重新选取像《说窗》《饮食不宜过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如何给地球降温》等文
章,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各个方向的解释性文本,并帮助他们了解事物说明和事理说
明的区别。或者高中教科书是众所周知的书籍,书本后都有推荐的名著书本,所有选定的书目
都是著名的中外书籍,如果教师引用人物的角色或小说的故事情节和风格,可以使用这些书
目,选择和重新组织文章组可以简化课程并提高阅读兴趣。
主题以不同的方式组织,但只有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思考的主题才是好主题,学生可以在
这个空间中发挥创造力,与文本本身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想法发展构建新知识
体系。
四、根据时间脉络进行选文组合
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文章作品出现,读文章的时候最不能避开的就是它的时代背景信
息,结合背景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发展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
绪。按照时间脉络来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式放在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阅读中具有很显著的效
果。
比如李白,这位著名诗人的诗词一直以浪漫洒脱闻世,初看他的作品,确实能看到很强的
浪漫主义气息,通篇的夸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他思维的广阔。但是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看,从李白读书到出游,他的诗词已经开始展露浪漫夸张的气息,这很正
常,因为此时的他年少意气风发。而三十之后的李白,在长安蹉跎岁月、西游后供奉翰林、安
史之乱后多次入幕,最后穷困潦倒之际溘然长逝。这期间李白的诗歌有多首闻名于世,如《永
王东巡歌》《早发白帝城》《临终歌》等,依然充满着昂扬向上的积极情绪。
只有结合作品背景,感受不同时间脉络上李白的遭遇和所作诗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李白
本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浪漫的诗词特点。因此根据时间脉络去阅读文章,能够感受到作者随着
人生的发展,不同的境遇带给他的不同感受,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更深层次的精神,才能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和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学习阅读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的美在于
对文章本身的思考分析、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和对文章的综合阅读等。我们一直在学习阅读,
目标是让学生更活泼,让学生对语言比对语言教育更感兴趣。小组阅读在文学中打开了一扇新
窗口,让教师发展其优势,并为教育保留热情的心。这种小组阅读的方式如果有机会应用到中
学教学中,就能为中国教育创造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2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