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篇文言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
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
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
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最新21篇)译文1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二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湖南长沙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竹鸡之性,遇其侍①必斗。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无得脱者,盖目既闭那么不复见人。
鹏鸽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那么以小④竿取之。
鹿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鹿足一挂,*那么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
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解]①倍:同类。
②媒:媒介物。
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
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
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 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 “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L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共6分)(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3分).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4分)【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21. 曹冲智救苦库吏【原文】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②鼠所啮③。
库吏惧必死,议④欲面⑤缚首罪⑥,犹⑦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⑧。
” 冲于是以⑨刀穿⑩单衣,如鼠啮者,谬⑾为失意⑿,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⒀啮,是以⒁忧戚⒂。
太祖曰:“此妄⒃言耳⒄,无所⒅苦⒆也。
”俄而⒇库吏以(21)啮鞍闻(22),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23)柱乎?”一无所问(24)。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为……所:被……③啮:咬。
④议:商议,商量;⑤面,当面;⑥首罪,自首请罪。
⑦犹:仍然,还是。
⑧自归:自首。
⑨以:用⑩穿:戳。
⑾谬,谎称,撒谎说;⑿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
⒀见:被。
⒁是以,因此;⒂忧戚,悲伤。
⒃妄:。
胡乱⒄耳:罢了。
⒅无所:不需要。
⒆苦:苦恼,忧愁。
⒇俄而:不久(21)以:被(22)闻:上报。
(24) 一无所问: 丝毫没有追究。
(23)县(xuán):同“悬”,悬挂。
【译文】曹操的马鞍在马库,然而马鞍被老鼠给咬了,库吏害怕自己一定会死,他决议想要当面捆绑自首请罪,还害怕曹操不赦免他。
曹冲对他说:“等到三天当中,然后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刺穿单衣,像被老鼠咬过一样,撒谎说他心里不愉快,容貌带有忧愁的神色。
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世俗认为被老鼠咬过衣服的人,衣服的主人不会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过了,这让我担忧。
”曹操说:“这是胡乱说的罢了,没什么可以苦恼的。
”过了一会儿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报告给曹操。
曹操笑着说:“我孩子的衣服在旁边,还被老鼠咬,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曹操丝毫没有追究。
22. 欧阳修论作文【原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患⑤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⑥者。
疵病⑦不必待人指摘⑧,多作自能见⑨之⑩。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孙莘老:原名孙觉,字莘老,高邮人。
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秦青之技,自谓③/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④。
饯于郊衢⑤,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
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生/不敢言归。
字词释义:①学讴(ōu):学唱。
②穷:尽,完。
③自谓:自认为。
遂,于是,就。
④弗止:没有劝阻。
弗,不,没有。
⑤衢(qú):大路。
饯,设酒食送行。
⑥遏(è):阻止。
⑦谢:道歉。
⑧反,同“返”。
译文:薛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完了,于是便要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设酒食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行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去的事了。
感悟: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以身示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薛谭知错就改,也令人称赞。
启发:学无止境,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我们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2、会稽kuài jī美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选自《世说新语》字词释义:①会稽(kuài jī ):古郡名,今浙江绍兴。
②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画家、诗人。
③岩:雄伟的山峰。
④壑(hè ):深沟,借指溪流。
⑤蒙笼:葱茏茂密。
⑥云兴霞蔚:彩云兴起,绚烂美丽。
译文: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景色有多美。
顾长康回答:"那里群山俊秀,山间小溪纵横交错,草木葱茏,覆盖在山坡上,好像彩云兴起,霞光灿烂无比。
"3、苏堤春晓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①未散,杂花生树,飞英②蘸波③,纷披④掩映,如/列锦⑤铺绣。
览胜⑥者/咸谓⑦/四时皆宜,而/春晓最胜⑧。
选自《西湖志》字词释义:①宿雾:夜雾。
②英:花。
③蘸(zhàn )波:拟人手法,指花瓣在水中蘸一下又浮上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5吾剑○6之所从坠○7。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⒂之⑬。
舟已行⑫矣○8,而剑不行,求剑若○9此⑩,不亦惑乎⑪?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急忙,快。
4、契: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15、求:找。
文学常识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矣!”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⑪矣。
天下之⑫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⑬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⑭无益⒂,而又害之。
译文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的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茫茫然:疲倦的样子或疲劳的样子。
⑤谓:对……说⑥其人:他家里的人。
⑦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⑧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八年级,学海,风暴,初中,语文,课外阅读,21篇,21篇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馆任编校书籍职务期间,以使者身份出使到高丽去,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
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手去处理。
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装船时,这个副手把李士衡所得的细绢及其他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浸湿或漏落。
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完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
这个副手在仓皇之时准备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没有时间去拣择。
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
过了一会点数、检查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手的东西。
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表现了武人的自私,并以事情的结局,来劝诫世人:损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22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②,俄尔与于期逐③,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④。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⑤,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⑥,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⑦,上何以调于马⑧,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选自《韩非子·喻老》。
②赵襄主:即赵襄子。
御:指御术,即驾驭的技术。
王子期:即王良,又名于期。
③俄尔:多作“俄而”,不久。
逐:追逐,这里指竞赛。
④过:过失,偏差。
⑤逮:读dài带。
及,到。
这里是追上的意思。
⑥诱道:诱马于道。
⑦先后心:即争先恐后之心。
⑧上:同“尚”,还。
【译文】赵襄子向有名的驾车能手王于期学习驾车的本领,不久,他和王子期比赛驾车。
不料,换了三次马,都落在王于期的后面。
赵襄子有些不高兴,对王于期说:“您教我驾车,没把本领全教给我。
”25篇26篇某太史喜欢下棋,自夸说:\"我一生没有输过棋.\"人们都认为他很神,太史也自命为弈秋.别人下棋的时候,他都在旁边观看,时而托着下巴,时而摇手,好象有什么深刻含义似的,别人摸不到他的深浅,有的人请他指点一下棋局,他就淡淡一笑,轻轻的走了,好象很瞧不起下棋的人.等到病危的时候,他的儿子跪在床前说:\"希望得到父亲大人的神秘的棋谱.\"太史说:\"傻儿子,我哪里有什么棋谱啊.\"儿子说;\"假如没有棋谱,你又怎么能不败呢?\"太史说:\"要是说一定有什么棋谱的话,我就教你三个字,是\'不下棋\'.我这一辈子没有与别人下过棋,所以是一辈子没有输过啊.\"说完后,就与世长辞了! 太史某的做法可取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必考文言文译文1、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进攻我国。
鲁庄公打算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人说:“高官们会商量迎战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
(曹刿)问(鲁庄公):“(您)靠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和丝织品,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军擂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
”齐军溃败。
鲁庄公打算驱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不行。
”(曹刿)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
”于是追赶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擂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擂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就衰退了,擂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他们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于估计它的实际情况,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细看齐军的车辙乱了,远望齐军的旗子倒下了,所以追赶齐军。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是从农田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提拔任用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中被提拔任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的,孙叔敖是隐居海滨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是从市井中(被赎买后)提拔任用的。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务降给这个人时,一定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至身体消瘦;使他遭受贫困;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这是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总是犯了错误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验于脸色,叹息吟咏之气发于声音,(看到脸色,听到声音)人们才能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的。
由此知道,忧虑苦难能使人(国家)生存,安逸享乐能导致人(国家)死(灭)亡。
3、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掉鱼而要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义也是我所珍贵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保全正义了。
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有比死更厌恶的,所以即使是死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珍贵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免死亡的办法,有什么不可用呢?按照这种办法可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按照这种办法可以不死,却有人不用。
所以,人们所珍贵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失掉罢了。
一篮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也不肯接受;如果用脚踢过去给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种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吗? 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些(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上面所说的就叫做丧失了本性。
4、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邹忌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与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地不如他。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醒悟)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入朝进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宫里的姬妾及身边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
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严重啊!”齐威王说:“说得好。
”就下令:“众多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批评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直言规劝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中议论、指责(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发布,众多大臣进规劝的话,宫门口和院子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然有进谏的;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进的了。
燕、赵、韩、魏听到齐王纳谏的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出师表先帝创立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我益州穷困衰弱,这实在是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候啊。
可是侍卫的臣子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心的将士在战场上不惜性命,原来是为了追念先帝的特殊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陛下)实在应当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大有志之士的勇气,不应当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因而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皇宫里和朝廷中的官吏,都属于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和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付主管官员,判定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
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府中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良善诚实,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帮助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广泛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时,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量推举向宠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兴旺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亡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当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旺,是可以很快到来的。
我本来出身于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田地,(只求)在动乱的年代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微贱,见识浅陋,亲自屈尊,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拿当代天下的大事询问我,因此我很感激,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失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从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的事情没有成效,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率军)渡过泸水,深入到不生草、苗的荒凉地区。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还都洛阳。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至于反复衡量,考虑取舍,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意见,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
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就责备攸之、祎、允等的懈怠,并表明、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当认真考虑,来询问好的治国道理,分析、接受正确意见,深深思念先帝遗诏。
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行,离开(陛下)了,面对这个表文,不禁涕泪交流,不知说些什么。
6、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有个打鱼为生的人。
(一天)他沿着小河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没有其他的树,发着香气的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渔人感到非常惊奇。
就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发现一座山。
山有一个小口,隐隐约约地好像有光。
(渔人)就离开了船,从这个小口进去。
(小口)开始很狭窄,刚刚能通过一个人。
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一类的树木。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犬吠声可以互相听到。
里面来来往往种地的人,男的女的穿的衣服,全都和桃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也都安闲快乐。
(村人)见了渔人,就非常吃惊,问(他)从哪里来。
(渔人)就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人们)邀请(渔人)到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
村中人听说有这个人,全来打听讯问。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里的人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来了,就和外面的人隔绝了。
问(渔人)如今外面是什么时代了,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对(他们)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听到的人)都感叹起来。
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招待他)。
住了几天,(渔人)告辞回去。
这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处处做了标记(回去)。
到了郡里,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就迷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入山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想去寻找。
却因故没能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
此后就再没有人去寻找了。
7、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就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就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有我(住在居室里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爬上了台阶,绿的那么可爱;草色映入帘窗,青得那么喜人。
来这里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在这里可以弹奏素雅的古琴,还可以翻阅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音乐的干扰,也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体。
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8、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远,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