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粘虫易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
2024年二代粘虫防控工作总结一、引言粘虫是农业上一种常见的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粘虫问题,我单位在2023年开展了二代粘虫防控工作。
本篇总结将对我单位在这次粘虫防控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粘虫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防控方案针对区域特点和粘虫发生规律,我单位在年初制定了详细的粘虫防控工作计划和防控方案。
该方案包括了粘虫的种类、传播途径、发生季节、生物特性等内容,以及使用的防虫措施和药剂选择等。
通过制定这些计划和方案,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投入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监测和观测为了提高粘虫防控工作的效果,我们加大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
首先,我们培训了一批专业防虫人员,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防虫意识。
其次,我们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观测工具,对粘虫的发生和传播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观测。
3. 持续开展害虫调查和病虫害预警在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粘虫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害虫调查和病虫害预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提前掌握粘虫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减少粘虫的伤害。
4. 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强化针对性治理针对不同的粘虫种类和发生季节,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强化针对性治理。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了物理防虫、生物防虫和化学防虫等多种方式,通过培养有益昆虫、利用粘虫光诱杀等方式来控制和减少粘虫数量。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药剂,确保防虫的效果和安全。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虫意识为了提高农民的防虫意识,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的力度。
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和上门指导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粘虫的危害和防虫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虫意识和技能。
三、工作成果和效果评价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单位在2023年的粘虫防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粘虫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强化监测和观测,我们发现粘虫的发生率在整个防控工作期间逐渐下降。
九台市“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近日,九台市农业局组织植保站技术人员就全市“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市“二代粘虫”发生面积共计13万亩,其中水稻发生面积10万亩,玉米发生面积3万亩。
针对粘虫在我市发生为害情况的实际,我市本着“早预防、快反应、广覆盖、小损失”的工作目标,采取了如下的防治措施:一、成立领导组织7月25号全市召开了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就全市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市领导、农业局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业务部门就防治技术、措施作了具体的讲解与部署。
同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农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防治效果1.紧急调度8月11日上午,市农业局召开了植保站技术人员、各乡镇农业站站长参加的紧急调度会议,会上农业局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植保站技术人员就目前粘虫发生危害情况做了介绍,并就防治技术做了详细的讲解。
2.组织落实8月11日下午,各乡镇立即组织乡村干部包村包社,深入农户,组织发动群众对自家玉米、水稻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发现粘虫为害,立即上报并尽快组织防治。
同时,市农业局领导组织市、乡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块实地调查,在现场亲自给农民就防治粘虫的方法、喷药技术、安全防护措施等事宜做细致耐心讲解,确保防治效果。
市植保站积极组织协调农药、器械等物资,农药管理站下乡查看农药质量,严把农药质量关,确保防治效果。
3.加强督导8月11日和12日长春市农委领导,在九台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农业局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乡镇、地块踏查,现场指导督办二代粘虫防治工作。
8月12日下午5点,市政府办公室按照市领导指示,给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下发了“关于我市二代粘虫防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要层层落实,发动干部群众,坚决打好防治“二代粘虫”歼灭战。
4.财政扶持市政府计划投入50万资金,就粘虫为害严重的地块给与防治资金补助。
二代粘虫识别与防治方法
粘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的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农作物。
一、幼虫识别与危害特点
粘虫以幼虫为害作物。
幼虫具有假死性、群集性,白天潜伏,晚上活动。
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
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
粘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为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幼虫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可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光杆,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二、防治指标
二代粘虫为害一般发生在6月中下旬。
谷田、麦田每平方米50头,玉米田百株10头以上进行全田防治。
防治适期为幼虫三龄前。
三、防治方法
1、清除或用农药封闭农田田埂、农田周边的杂草。
2、低龄幼虫防治用25%的灭幼脲悬液3号每亩30-40毫升,兑水30-40公斤。
3、2.5%氯氟氰菊酯乳油(功夫)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用3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高效低毒有机磷农药按规定用量进行防治。
四、施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施药一定要在上午9时以前和傍晚16时以后进行防治,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以免造成人员中暑、中毒;喷药时一定要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等,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施药人员安全。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9期摘要阐述了粘虫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指出了在粘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粘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2代粘虫;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问题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158-01玉米2代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上存在的问题高峰华长清(吉林省梨树县植保植检站,吉林梨树136500)梨树县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地处松辽平原的腹地,玉米是这里的主要栽培作物,素有世界第2条黄金玉米带之美称。
因此,玉米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玉米单产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也可以说玉米是梨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里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翌年的生产生活。
虽然2012年梨树县雨水调和,粮食产量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却暴发了玉米2代粘虫。
虽然大部分农民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使害虫得以控制,但仍有些农民因发现晚,只能眼看着大面积的玉米叶片被粘虫吃光,面对秋后玉米产量将严重减产的问题束手无策。
个别农民还因防治粘虫喷药时忽视自身防护措施而中毒。
2代粘虫的大发生和因此造成的减产损失引发广大推广工作者的深思。
为此,笔者将玉米2代粘虫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及其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发生特点玉米粘虫俗名五花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等,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粘虫属于全变态昆虫,有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期。
危害农作物粮食产量的是粘虫的幼虫时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被列为农业发展纲要中限期消灭的十一大害虫之一,能吃光作物叶片,咬断作物的穗,造成严重减产。
据调查,幼虫共6龄,1~2龄多隐藏在作物新叶或叶鞘中取食危害,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
3龄后多晚间取食,5~6龄为暴食阶段,夜晚蹲在玉米田内可以听到粘虫咬食玉米的叶片声音,不仅可以蚕食叶片甚至啃食穗轴,食量占全虫期的90%左右,同时抗药能力要比2~3龄增强约10倍。
二代粘虫防控工作总结二代粘虫防控工作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代粘虫防控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6月20日以来,xx县玉米、谷子等作物上大面积发生二代粘虫危害,发生面积之大、程度之重在近几十年来罕见,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防控不及时,将对全县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我县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周密安排,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向虫口夺粮"防虫治虫战役,经过全县上下20多天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着的防控效果,未造成因虫害造的粮食损失,保证了全县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和生产安全的目标。
一、二代粘虫发生防治情况1、发生原因:主要是气候原因造成。
一是今年春季寒冷,玉米播种期较往年延迟20天左右,5月份长期干旱,小苗长势较弱,导致玉米抗虫能力降低。
二是6月份以来,我县连续降雨,温湿度条件适宜粘虫发生发展。
2、发生情况:20xx年6月20日,我县始见二代粘虫发生危害,发生面积为31.8万亩,其中玉米30万亩,谷子1.8万亩,普发地块百株有虫20-600头,其中达到防治指标面积(百株20-30头)14万亩,严重地块6万亩,百株有虫300-600头,最高单株有虫12头,玉米上以土木、存瑞、桑园、官厅、东花园等乡镇特种玉米制种基地、河滩地粘虫危害严重,谷子上以早播地块、制种地块粘虫发生严重。
玉米、谷子等作物正值苗期到拔节期,粘虫的大发生将作物新叶咬成千疮百孔,严重的会将生长点破坏,导致抽不出穗,如果防控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3、防治情况:经过20天来的奋战,全县防治二代粘虫面积达21万亩次,其中玉米20万亩次,主要是河滩地玉米、制种基地玉米等喷药防治1-3次,谷子1万亩次,主要是早播谷子和制种谷子,喷药防治1-3次,防治效果良好,粘虫危害彻底得到控制,实现了不扩散、不转移、不成灾的防控目标。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严防水稻二代粘虫大发生
粘虫是一种“暴食性”和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禾本科
作物以及甘蔗,蟋?R草、马唐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
危害严峻时
甚至将茎叶全部吃光,穗子咬断。
近日,县乡农技人员到平河、戈奎、
大水沟等乡镇调查,在平河的东斯、略马发觉水稻上有粘虫危害。
据田间调查,东斯一带平均每丛3头,最高7―8头,略马一带平均
每丛一头,最高每丛3头。
目前2―3龄幼虫占多数,是最佳防治适期。
5―7天到4―5龄,将到达暴食阶段,若不准时防治将造成严峻损失。
因此必需重视二代粘虫的防治工作。
防治建议用药:敌敌畏、辛硫磷、
乙酰甲胺磷、菊脂类等农药。
第1页共1页。
zhi wu bao hu摘要: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虫害是困扰广大种植户的难题。
在所有的虫害中,玉米二代粘虫较为常见,对植株的为害较大。
本文阐述导致玉米二代粘虫爆发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粘虫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粘虫防治经验,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玉米;二代粘虫;暴发原因;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10.040白艳(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长春130500)玉米二代粘虫的发生及防治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因其外形特点,又被人们称之其为五线虫、五彩虫。
成虫具有远距离的迁飞能力,幼虫对小麦、玉米等作物会产生严重的为害,属于杂食性、暴食性害虫。
粘虫一年可以繁衍四代,低龄幼虫与高龄幼虫混合发生,使得为害时期延长,也极大地增加了防治难度。
四代幼虫中对玉米造成伤害最大的是前三代,因为前三代幼虫的爆发正处在玉米的生长发育时期,粘虫幼虫会疯狂啃食作物叶片,尤其在玉米小麦间隔种植的田块,虫害程度最为严重,虫害一旦爆发,植株会被啃成光秆,造成严重减产。
1发生原因1.1成虫数量多粘虫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成虫飞蛾的基数太多,并且其具有迁飞能力,每年都会有数量庞大的飞蛾迁入玉米种植区。
粘虫每年会有大约4次迁飞活动,大致的规律就是春天从南方迁往北方,秋天再从北方迁往南方,再加上雌雄比偏高,为粘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气候条件适宜粘虫繁殖15℃~25℃是最适合粘虫产卵的温度,湿度在40%以下时,粘虫卵的孵化率最高,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植株叶片茂盛,植株下部分区域荫蔽寡照,并且玉米叶片面积较大,蒸腾量较大,空气不流通,水分挥发不出去。
玉米田间的温度和湿度都符合粘虫的繁殖孵化条件,非常适合粘虫繁殖生长,玉米的生长空间为粘虫成虫产及卵和幼虫孵化提供了极佳场所和环境条件。
1.3环境条件适宜粘虫生长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时间逐步提前,由于食物充足,所以第二代粘虫不用迁飞,直接就可以在本地繁殖。
庆安县粘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摘要]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
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
7月中下旬以来,庆安县降雨频繁、温度适中,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粘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为害。
8月上旬,三代幼虫相继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密度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大豆、水稻等秋粮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关键词]庆安县粘虫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18-01一、粘虫发生1.危害作物种类在庆安县主要危害玉米、大豆、水稻等秋粮作物。
是我县大田作物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的迁飞性害虫,严重地块平方米30-50头。
2.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
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
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
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
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
粘虫在庆安县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三代危害春玉米为主。
由于粘虫在北纬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我县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
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
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是75%以上,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明显减少,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
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
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
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