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及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计核算与披露商榷【摘要】本文围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会计核算与披露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了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
结论部分则强调了会计核算与披露的重要性,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建议。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计核算与披露的综合讨论,旨在提高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健康发展。
本文为行业内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顺利推进和规范发展。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计核算、披露、背景、意义、问题、挑战、现状、对策、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计核算与披露商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其会计核算与披露却备受争议。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会计核算与披露进行商榷,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会计核算也面临着挑战。
由于碳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会计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碳市场的会计核算中面临困难。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会计核算与披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碳市场发展的深入,我们需要加强对其会计核算与披露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规范,提高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正文2.1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背景及意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指在某些地区或行业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先行试验。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背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应运而生。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激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碳关税壁垒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研究,不少于1000字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碳排放限制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碳关税壁垒。
碳关税壁垒可以有效地减少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并对内部生产者施加一定的压力,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加速低碳化发展。
然而,碳关税壁垒的出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企业之间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权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虽然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碳关税壁垒出台之后,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首先,碳排放权交易应当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会计处理。
IFRS要求将交易所获得的碳排放权列为无形资产,根据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计提,并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减值测试。
同时,将碳排放权销售所得列为营业收入,但应当扣减与此次交易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如果存在未来对碳排放权价格的调整,则需要对这种调整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其次,碳排放权交易中还存在着碳排放额和证明文件的核算、监管和审计等问题。
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碳排放额和证明文件必须能够被精确地核算、审计和认证,以确保整个交易过程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额和证明文件管理制度,严格监督交易的过程和结果,防止出现欺诈、误导等问题。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环境税收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环境税收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交叉影响。
这就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和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和整合,以达到整体环保效果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碳关税壁垒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建立完善的碳排放额和证明文件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注重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和整合,才能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和全球环境的改善。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析一、碳排放权的定义和分类碳排放权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单位可以是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排放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标型碳排放权,即政府规定企业必须达到的排放指标,企业如果排放超过了这个指标就需要购买额外的排放权;另一种是交易型碳排放权,即政府将一定量的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这些排放额度,实现排放的灵活交易。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原则1. 确定碳排放权的资产属性碳排放权是一种环境资源,其具有经济价值和可流通性,因此应当被确认为资产。
企业应当依据其获取碳排放权的成本将其确认为资产,并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
2. 碳排放权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企业在获取碳排放权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对其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
如果是通过购买市场上的碳排放权,其成本即为购买的金额;如果是通过减少排放量获得的碳排放权,其成本应当是与此次减排相关的成本支出。
3. 碳排放权的使用和处置企业在使用碳排放权进行碳排放的时候,应当按照实际使用的数量和成本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而如果企业处置了碳排放权(例如转让给其他企业),则应当按照其处置的成本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 碳排放权的减值测试由于碳排放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的过程中应当定期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当发现碳排放权的价值大幅下跌时,应当及时进行减值准备,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某企业在购买市场上的碳排放权,支付了100万元用于购买10000吨的碳排放额度,其会计处理如下:1. 初始确认和计量借:碳排放权 100万元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2. 使用碳排放权借:生产成本 80万元贷:碳排放权 80万元在实际应用中,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碳排放权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价值波动大、企业对碳排放权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不同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碳排放权的财务披露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其持有的碳排放权数量、成本、市值等相关信息,以便用户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表现。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析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背景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向企业发放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企业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买卖这些排放权,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在碳排放权交易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生产状况购买或出售碳排放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少或控制碳排放的目的。
1. 确定碳排放权资产或负债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或通过购买外部碳排放权来弥补超出允许排放量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国际或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所持有的碳排放权进行资产或者负债的确认。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购买碳排放权用于弥补超出排放量,就应将其确认为资产,反之,则应确认为负债。
2. 记账处理在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企业需要按照购买或出售的成本进行记账处理。
对于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资产,并在收入表上确认相应的费用,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对于出售碳排放权所得到的收入,则应当确认为收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确认相关费用企业在购买碳排放权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这些权利,这些费用应当确认为企业的相关成本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
这些费用既包括碳排放权本身的购买费用,也包括其他与碳排放权相关的费用,如交易手续费、税费等。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对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企业需要根据国际或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但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由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企业在确认相关费用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碳排放权交易成本、税费等。
这些费用的确定和确认,往往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产生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针对碳排放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体系,以确保企业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合理、规范和有效。
企业应当加强对碳排放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对碳排放权的购买、出售和使用进行了充分的审计和监管。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探究作者:周信君杨小芳丁稳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4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在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以及企业实务操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完善碳排放权会计相关的政策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中图分类号】F27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23A0388)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恶化,并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我国为了应对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积极签订了联合国的多项环境保护公约,还提出了诸多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构建国际合作的基础框架。
2016年我国加入了《巴黎气候协定》,成为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双碳”目标,这是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重大决策目标,也体现了我国的大国责任担当。
2021年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将区域性试点正式扩大到全国,并将发电行业作为重点减排行业。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开市是我国朝着“双碳”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科学化管理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的基础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并没有准确而清晰的规定。
因此,探究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相关会计问题,为完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相关会计政策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体现了碳减排的紧迫性。
碳排放权交易成为一种新兴灵活高效的举措应运而生。
我国无需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关于碳排放权国际间交易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
2012年1月13日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碳交易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碳交易机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碳交易当中,碳交易掀起了会计界研究的新高潮。
由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特殊性,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的会计实务,我国还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导致我国目前的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的相关研究,随后对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类型特征及其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应根据碳排放权自身的特殊性确认为碳排放权资产,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碳排放权持有目的、获得方式将碳放权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三类:自用型碳排放权资产、交易型碳排放权资产以及项目型碳排放权资产。
碳排放权资产分类与其计量相关,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因此碳排放权资产的计量采取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结合的方式。
碳排放权资产的表内列示,按照其各类资产流动性强弱,于资产负债表的不同位置分别列报,交易型碳排放权资产流动性较交易性金融资产稍弱,列示其后。
自用型碳排放权资产流动性较存货稍弱,列示其后。
项目型碳排放权资产流动性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稍弱,列示其后。
企业在附注中要对碳排放权资产的数量、持有目的、取得方式、取得成本、计量属性,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详细披露,使用表内列示及表外披露相结合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成为了各个企业和组织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涉及到公司的环境成本、气候变化相关的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清晰的会计准则规定。
本文将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进行深入的探析,分析其基本概念、会计方法、行业特点以及相关挑战和前景。
一、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基本概念碳排放权是指政府或机构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排放一定量二氧化碳或等效温室气体的许可证。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制定的关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政策和法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出售碳排放权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
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核算,并根据政府或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的排放许可。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即涉及到企业在获取、持有、使用和处置碳排放权过程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包括如何确认和计量碳排放权、如何确认相关的环境成本、如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等。
1. 碳排放权确认和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可交易的碳排放权,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按公允价值计量。
在确认碳排放权时,企业需要根据市场价格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不可交易的碳排放权,企业应根据相关的成本计量方法进行确认,并按成本逐步摊销。
2. 碳排放权使用和处置企业在使用碳排放权时,需要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将其列示为相关的环境成本,并反映在损益表中。
当企业处置碳排放权时,需要根据其实际处置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将其列示为相关资产或负债,并反映在利润或损益表中。
3. 碳排放权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需要对其持有的碳排放权进行详细披露,包括其数量、价值、使用情况、处置情况以及相关的环境成本等信息。
碳排放权交易及其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东岳化工CDM项目摘要:目前,持有CDM项目是我国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最主要的方式。
论文基于东岳化工CDM项目,分析了东岳化工对其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
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应确认无形资产而非存货,此外,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在不违背现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其对报表,尤其是对利润表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权CDM 会计处理财务报表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and Accounting Problems Research ——Based on Dongyue Group Limited CDM ProjectsAbstract: At present,the principle way to participate in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s to hold a CDM project in China’s enterprises. The paper analyzes carbon accounting of Dongyue Group Limited based on its CDM proje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mission righ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tangible assets rather than Inventory. In addition, the accounting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hould not violate existing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moreover, should pay attension to its influence to Financial Statement especially Income Statement.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Rights ;CDM ;Accounting ;Financial Statement一、引言(一)我国CDM项目下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现状《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三种履约机制: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交易(ET)。
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的探讨作者:王雪洁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3期【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
通过该机制,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品交易形式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因此,如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碳排放权的概念及实质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关会计准则等规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各国首脑齐聚哥本哈根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机遇。
我国拥有着庞大的碳排放量,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无强制减排任务,因此我国有着碳排放权交易的巨大潜力。
对于这一个新兴市场的形成,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进行交易,必然会对参与CDM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碳排放权加以认识,进而对其进行科学地确认和计量,以做出合理的会计业务处理。
一、碳排放权的概念及实质(一)碳排放权的相关概念碳排放权也称“温室气体排放权”。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每个发达国家缔约方都有一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表现为一种排放权利,就是“温室气体排放权”。
由于这种排放权具有稀缺性,所以它能够进行交换,具有市场价值。
面对碳排放的减排义务和超标之后的经济负担,各个企业灵活运用自己超出和剩余的碳排放权,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
由此,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便应运而生。
这样一来,原来无形的碳排放权就变成了可以确认和计量的商品。
(二)我国碳排放权的实质我国的碳排放权区别于国外的“温室气体排放权”。
【基于CDM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一、碳排放权相关概念(一)碳交易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参与并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从xx年—xx年,发达国家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5.2%。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成为一种商品,以此形成的交易称为碳交易。
正是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帮助限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xx年,国际碳排放交易量总值达到1440亿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预计到xx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将达到1500亿美元,到2020年甚至会达到3.5万亿美元。
(二)CDM项目下我国碳排放权的实质碳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
配额型交易是指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对所产生的减排量进行交易,如“欧盟排放配额”(EUAs)交易。
项目型交易是指将特定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 __气候框架公约》约定的三种减排机制之一,也是唯一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机制,其核心是发达国家(附件Ⅰ缔约国)向发展中国家(非附件Ⅰ缔约国)提供资金和先进的减排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由此项目获得的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可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承诺。
很显然,CDM下核证减排量的交易就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型交易。
对于CDM项目而言,碳排放权的实质就是核证的减排量,因为《议定书》仅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作出限制,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强制减排义务。
CDM项目流程主要由5个步骤组成:设计、合格性审定/注册、监测、核实/核证和颁发,如图1。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一)文献综述申金荣、赵亦江(xx)根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温室气体减排量资源归中国政府所有,认为碳排放权不符合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要求,因此不能确认为资产。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几个问题探讨陈国民(教授)姚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摘要】碳排放交易管理工作自2014年起草相关法规法规开始,逐步完善。
201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其致力于在政策上强化碳排放市场机制管理。
文章才艮据《暂行规定》对碳排放权资产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损益的会计确认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补充推进碳排放交易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碳排放权;碳排放交易;会计确认【中图分类号】F832.5;F275;X196一、引言为配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碳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给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节能量市问题也接踵而至。
由此,我国的碳排放交易的基础建设以及相关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探讨。
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主要观点2019年12月发布的《暂行规定》关于重点排放企业在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其从会计处理原则、不同日常业务规定的相应账务处理、到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的列示以及披露要求,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暂行规定》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场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提供了起步思路以及重要参考,促进了整个环境权益市场活跃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三、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确认的探讨一种高效的控排工具,2019年12月新发布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规定重点排放企业采用未来适用法应用该规定。
《暂行规定》的发布阶段性地解决了学术界的研究方面以及实务界的实践方面引发的讨论与分歧。
而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阶段性的结束也许意味着下一阶段的新开始,新发布的《暂行规定》是否完全合理且用于所有重点排放企业,会计科目的设计是否能通用等一系列的新(一)碳排放权配额的确认图1《暂行规定》主要内容根据《暂行规定》相关内容,其中关于参与涉及碳 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企业,设置“碳排放权资产”科目,用来核算有偿获得的碳排放权的价值;从政府或其他组 织无偿分配取得的碳排放权配额不作账务处理。
碳排放权交易及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余秋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低碳经济促进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其会计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主要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及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
一、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39个工业化附件一国家承诺在2008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减少5.2%,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没有减排任务。
《京都议定书》还创造性地建立了三种补充性的灵活机制:基于市场配额的排放贸易机制(IET)以及基于项目合作的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这些灵活的减排机制,促进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碳交易是指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交易双方通过合同或购买协议,买卖碳排放权。
一家公司如果只有10万吨的排放总量,而如果当年实际有12万吨的排放,那么它必须额外的2万吨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相反,它当年实际有8万吨的排放,那么剩余的2万吨排放权可以到排放市场上出售以获取利润。
碳交易实现了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的目标。
目前,碳交易市场分为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
配额市场
基于“总量控制交易”机制,当一个区域的他不排放总量被限定后,碳排放权的价值就凸现出来。
这一市场适用于存在排放上限的国家或地区间进行交易,主要有欧洲能源交易所、北欧电力库等。
而自愿减排市场中,排放源企业自愿参与一实现减排,如英国排放交易体系等。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问题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兴商品进行交易,给各国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它是否应确认为资产?应确认为何种资产?如何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其价值的波动可否确认为损益?等等。
目前,国内外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最大的分歧在于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作为形资产(IFRIC3(已撤销);Ewer,1992;姜永德,2010等)。
该观点持有者认为,碳排放权具有可辨认性,但不具备实物形态,属非货币资产,企业获得的免费配额应当作为无形资产人账。
2.确认为金融资产(Adams,1992王艳、李亚培,2008)。
该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当碳交易市场发展成类似股票、基金等的金融市场,出现碳排放权期货、期权及其他低碳金融衍生品时,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不再适用,而应该纳入金融资产。
3.确认为存货(Wambsganss和Sanford,1996)。
企业持有存货是为了出售来赚取利润,而碳减排量就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
此外,有人认为,应该根据交易的目的来进行具体分析。
政府分给企业一定的排放配额,如果企业用于日常经营,则在性质上属于无
形资产;如果企业持有配额只是用于近期出售,则应确认为金融资产;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而不足的部分还没有购买,应将不足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何洪峰、刘桂春,2010)。
笔者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具有不同于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和存货的特征,应该单独确认为一项新的资产———碳排放权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初始计量。
如果是政府免费分配的排放量,可以视为一项政府补助,同时确认为碳排放权资产,并且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借:碳排放权(成本)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如果排放量是外购的,以买价和相关费用进行初始成本计量。
借:碳排放权(成本)贷:银行存款对于企业通过自行研发,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效率获得的减排量,以研发支出应资本化。
借:研发支出贷: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借:碳排放权(成本)贷:研发支出2.碳排放权无论是政府分配、外购还是自行研发,在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升值为例:借: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碳排放权损益3.出售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注销碳排放权资产账面价值,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
将原计入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借:银行存款贷:碳排放权(成本)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碳排放权损益贷:投资收益三、结论与展望2009年末,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会议的主要目
的在于协商出《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履约期(2008-2012年)之后的新的全球减排方案。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地加入碳排放的行列,碳交易市场也在逐步建立。
为此,一方面,我们应调整产业结构,以支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快建立碳排放权市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之中。
同时,积极探讨与碳排放相关的一些列会计问题,尽早出台碳排放权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张姗,刘静.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两阶段.会计之友,2011(9);
李晨晨.不同市场程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财会月刊。
2010(12);
何洪峰,刘桂春.浅谈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
王虎超,夏文贤.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模式研究.会计研究。
2010(8);
邹武平.低碳经济下谈排放权会计问题探讨.商业会计,2010(7);
万红波,张泽草.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相关问题的探讨.商业会计,2010(23);
姜永德.关于碳排放权会计性质的探讨.商业会计,2010(11);
方虹,罗炜,刘春平.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科技投资;
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33经济论丛 __。